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农科院研发出防治小麦全蚀病制剂
1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6期13-13,共1页
近日,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小麦全蚀病微生物制剂YB-01已试制成功,河南省有了防治小麦“癌症”的“灵丹妙药”。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丽荣博士介绍,小麦全蚀病是国外输入我国的检疫性病害,1992年在河南省出现,近年发病面积... 近日,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小麦全蚀病微生物制剂YB-01已试制成功,河南省有了防治小麦“癌症”的“灵丹妙药”。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丽荣博士介绍,小麦全蚀病是国外输入我国的检疫性病害,1992年在河南省出现,近年发病面积不断增加。发病田块一般减产30%~65%,部分麦田甚至基本绝收,农民称其为小麦的“癌症”。该病防治难度较大,目前普遍采用进口化学制剂,价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农科院 小麦全蚀病 微生物制剂 防治 研发 检疫性病害 试制成功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永东 薛香云 +5 位作者 杨修身 靳秀兰 靳利民 宗万志 刘义正 张秀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制定出多种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害 流行规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宇 郭小平 +2 位作者 马奇祥 杨修身 娄永尚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四个主要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密度>单株铃数>衣分>铃重;总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株铃... 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四个主要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密度>单株铃数>衣分>铃重;总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株铃数>衣分>密度>铃重。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极力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同时提高衣分和单铃重。因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关系,所以育种时还应注意各因素间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交种 产量因素 区域试验 相关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宗仁 姜典志 《中国棉花》 2000年第8期10-12,共3页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 ,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 ,结果表明 ,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 ,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 ,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 ,拟定了现阶段对...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 ,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 ,结果表明 ,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 ,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 ,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 ,拟定了现阶段对棉盲蝽和棉花受害程度的防治指标 ,认为棉花第三果枝出现前的虫量和主茎生长点受害率分别为百株 4头和 3%,第四果枝出现后为百株 6头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棉盲蝽 防治指标 棉花 为害损失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真菌病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喻璋 李大伟 +3 位作者 朱明德 马奇祥 张忠山 刘红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7-104,共8页
1987~1990年在河南省洛宁等13个县、市调查40余个品种(系)小麦的病害情况表明,除锈病和白粉病引起小麦叶片枯黄外,尚有12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叶枯病.其中黄斑叶枯病、雪腐叶枯病、根腐叶枯病和针孢叶枯病等为害较重,平均发病率在40%以上... 1987~1990年在河南省洛宁等13个县、市调查40余个品种(系)小麦的病害情况表明,除锈病和白粉病引起小麦叶片枯黄外,尚有12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叶枯病.其中黄斑叶枯病、雪腐叶枯病、根腐叶枯病和针孢叶枯病等为害较重,平均发病率在40%以上;交孢叶枯病和芽孢叶枯病发生最为普遍;球孢叶枯病、球黑孢叶枯病和匐柄孢叶枯病出现较少.在这12种真菌病原中,黄斑叶枯菌等10种为河南省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枯病 真菌病原
全文增补中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
6
作者 薛俊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7-18,共2页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薛俊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990年豫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20%~8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稻农为之谈而生畏。为...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薛俊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990年豫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20%~8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稻农为之谈而生畏。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粳稻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棉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7
作者 河南省棉虫综防协作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8-20,共3页
河南省棉田害虫兼有南北两大棉区害虫的特点,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由于多种害虫连年大发生,大量农药用于防治,特别是80年代以来大面积连续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主要棉虫抗药性急剧增加,防效降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棉花生产。1986年以... 河南省棉田害虫兼有南北两大棉区害虫的特点,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由于多种害虫连年大发生,大量农药用于防治,特别是80年代以来大面积连续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主要棉虫抗药性急剧增加,防效降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棉花生产。1986年以来,我们在河南省科委的支持下,组织了科研、教学及推广部门共15个单位参加的协作组,开展了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及示范。通过6年的协作研究,在害虫危害损失、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在全省示范推广累计达200多万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害虫 叶螨 棉蚜 棉红铃虫 象甲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Q1组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宇 马奇祥 +1 位作者 刘桂珍 张晓东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区域试验 杂交棉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省 述评 随机区组设计 纤维品质 黄泛区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锡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4-15,共2页
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我国西南各省(区)发生较重,近几年,在河南省也逐年严重发生。据1983年调查,全省发病约2000万亩左右。1990年全省发生3970万亩,不少田块白粉病发展到旗叶和穗部,一般病田减产5-10%,严重病田减产20%以上,根据几年来的... 小麦白粉病过去仅在我国西南各省(区)发生较重,近几年,在河南省也逐年严重发生。据1983年调查,全省发病约2000万亩左右。1990年全省发生3970万亩,不少田块白粉病发展到旗叶和穗部,一般病田减产5-10%,严重病田减产20%以上,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研究,就该病寄主、病原物和环境条件等对其发生的影响及发生特点作一概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稻区白叶枯病的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传涛 张桂芬 +2 位作者 张忠山 加来久敏 奈良正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16,共2页
河南省沿黄稻区是指河南省境内黄河两岸有灌溉条件(尤指引黄灌溉)的水稻种植区。整个沿黄地区以旱田为主,水稻种植比较分散,分布于开封、郑州、洛阳、焦作、新乡等所辖的部分县区,水稻总面积约150万亩。水稻种植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区... 河南省沿黄稻区是指河南省境内黄河两岸有灌溉条件(尤指引黄灌溉)的水稻种植区。整个沿黄地区以旱田为主,水稻种植比较分散,分布于开封、郑州、洛阳、焦作、新乡等所辖的部分县区,水稻总面积约150万亩。水稻种植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区域为黄河以南郑州—开封稻区和黄河以北武隆—原阳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沿黄稻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合理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燕 张忠山 +1 位作者 吕金钢 王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7-28,35,共3页
对河南省种植、推广的24个主要小麦品种,经4年的田间抗白粉病鉴定、调查结果表明,感白粉病的品种占79.2%,种植面积占全省麦播面积的89.3%;抗病品种占20.8%,种植面积不足全省麦播面积的5%。对这些品种需要合理安排利用。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白偻病 抗病性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棉铃虫暴发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宗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22,共3页
河南省棉铃虫暴发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高宗仁(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铃虫历来是河南省棉花的主要害虫,这是由其地理生态位置和作物相决定的。棉铃虫所要求的食物及气候条件,在河南省可充分满足,调节棉铃... 河南省棉铃虫暴发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高宗仁(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铃虫历来是河南省棉花的主要害虫,这是由其地理生态位置和作物相决定的。棉铃虫所要求的食物及气候条件,在河南省可充分满足,调节棉铃虫种群平衡的自身习性和外界天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虫 暴发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红彦 何文兰 +1 位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 ,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 ,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生活史与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皓 张德胜 花保祯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研究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在陕西关中的发生规律,于1998-2001年采用室内饲养与性诱捕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持续调查了烟草粉斑螟年生活史和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烟草粉斑螟在关中地区1年可发生2-3代,主要以... 为研究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在陕西关中的发生规律,于1998-2001年采用室内饲养与性诱捕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持续调查了烟草粉斑螟年生活史和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烟草粉斑螟在关中地区1年可发生2-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烟仓中越冬;2)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全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3)老熟幼虫有3个明显的迁移活动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中下旬;4)越冬代成虫的发生期受贮藏环境温度的影响,幼虫的活动规律则不仅与发育期有关,还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斑螟 生活史 种群动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抗真菌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建 王文夕 +3 位作者 赵白鸽 程红梅 申效试 张桂芬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2期91-92,共2页
作者从郑州市苹果园中分离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强拮抗作用的细菌,编号B-903,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现将该菌株抗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B-903菌株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食心虫机制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俊杰 程红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1-98,共8页
在抗虫鉴定的基础上,对大豆抗食心虫品种(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荚硅元素含量高是抗虫的主要原因之一;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或表皮细胞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有特长形细胞者;豆荚隔离层细胞呈短椭圆形、直径小... 在抗虫鉴定的基础上,对大豆抗食心虫品种(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荚硅元素含量高是抗虫的主要原因之一;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或表皮细胞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有特长形细胞者;豆荚隔离层细胞呈短椭圆形、直径小、排列紧密者均有较强抗性。抗性与荚皮厚度、隔离层厚度及隔离层细胞排列方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食心虫 品种 抗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草对稻茬小麦产量损失及生态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尚嘉彦 刘元荣 +1 位作者 李凤敏 王健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越高,干重越大,对小麦产量损失越大.作者于1990年和1991年进行了硬草与稻茬冬小麦共生的田间试验及电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硬草密度、干重、密重积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呈幂函数... 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越高,干重越大,对小麦产量损失越大.作者于1990年和1991年进行了硬草与稻茬冬小麦共生的田间试验及电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硬草密度、干重、密重积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硬草密度与小麦千粒重、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及产量损失率间的回归关系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草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研究 Ⅱ.抗菌物质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建 王文夕 +1 位作者 赵白鸽 申效诚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枯草芽孢杆菌 B- 90 3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 ,在偏酸性条件下能经受 1 2 1℃ (1 .4Pa/cm2 )高温 2 0分钟 ,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 ;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不具备热稳定性。该抗菌物质在p H=4的溶液中 ,半年以上仍保持活性 ;但在碱性条件下 ... 枯草芽孢杆菌 B- 90 3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 ,在偏酸性条件下能经受 1 2 1℃ (1 .4Pa/cm2 )高温 2 0分钟 ,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 ;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不具备热稳定性。该抗菌物质在p H=4的溶液中 ,半年以上仍保持活性 ;但在碱性条件下 2个月即失活性 ,显示了其酸稳定性。在强酸 p H2~ 3条件下 ,可使有效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分离出来 ;调高 p H值又可使其重新溶于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杆菌 抗菌素 理化性质 B-903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耐、感白粉病品种产量损失当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奇祥 刘红彦 +1 位作者 张忠山 何家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田间用4个小麦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并使其成为一定的病情梯度。利用每一品种各小区的全程加权病指与对应的产量损失率,以及千粒重损失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对各品种产量损失当量(方程的斜率B值)显著性测定结果:豫麦13(1.0514)与津丰1号(... 在田间用4个小麦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并使其成为一定的病情梯度。利用每一品种各小区的全程加权病指与对应的产量损失率,以及千粒重损失率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对各品种产量损失当量(方程的斜率B值)显著性测定结果:豫麦13(1.0514)与津丰1号(1.553)、豫麦2号(1.6254)和豫麦11(1.6388)有显著差别。豫麦13为耐病品种,豫麦2号为中等抗病品种,豫麦11和津丰1号为感病品种。产量损失当量值高的品种,千粒重损失当量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病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烟套种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青 周汝鸿 +1 位作者 聂家富 宋慧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9-12,共4页
烟草花叶病是我省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省多次流行,已成为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限制因素。据记载,50年代我省烟区花叶病的毒源是以烟草花叶病(TMV)为主,60年代以后黄瓜花叶病毒(CMV)渐趋上升,至70年代以后黄瓜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是我省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省多次流行,已成为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限制因素。据记载,50年代我省烟区花叶病的毒源是以烟草花叶病(TMV)为主,60年代以后黄瓜花叶病毒(CMV)渐趋上升,至70年代以后黄瓜花叶病毒成了烟草花叶病中的主要毒源,约占发病总数的80%左右。黄瓜花叶病毒主要是桃蚜传播的一种非特久性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 麦烟套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