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5
1
作者 武继承 杨稚娟 +2 位作者 何方 薛毅芳 潘晓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问题和技术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旱地 节水农业 降水 水资源 有效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绍中 王志和 +1 位作者 田云峰 季书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产业 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民参与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景丽 韩蕴 +2 位作者 苏永涛 王静 庞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分析了河南省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农民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并为参与式农技推广模式更好地在河南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农民参与 农技推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星创天地”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晓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23-24,122,共3页
"星创天地"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是农业农村版的众创空间,是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了目前河南省"星创天地"特色案例的发展模式,并就"... "星创天地"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是农业农村版的众创空间,是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了目前河南省"星创天地"特色案例的发展模式,并就"星创天地"的发展模式与机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创天地 发展模式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
5
作者 张颖 景丽 +3 位作者 滕永忠 上官彩霞 燕照玲 苏永涛 《河南农业》 2017年第31期4-4,24,共2页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破解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形势变化,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科...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破解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形势变化,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满足消费需求.近几年,河南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业 河南省 改革 结构 供给 农业现代化 路径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和 +2 位作者 何方 杨稚娟 薛毅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否则将导致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降水利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景丽 苏永涛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介绍了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模式及经验,论述了不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讨论了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框架及运行措施。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模式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套种甘薯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自力 秦家范 +6 位作者 李小艳 韩聚东 刘忠玲 杨育峰 潘晓东 彭绍峰 陈璐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38-40,共3页
选用甘薯新品种洛薯13号,研究了猕猴桃套种甘薯、核桃套种甘薯、苹果套种甘薯3个套种模式的鲜薯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结出果园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果园 套种 甘薯 效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永涛 潘晓东 +3 位作者 张改 周钦彬 刘瑞瑞 王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甘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能够根据甘薯生长周期中需水需肥规律,定时定量进行灌溉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肥的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对甘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甘薯... 甘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能够根据甘薯生长周期中需水需肥规律,定时定量进行灌溉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肥的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对甘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甘薯栽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万兴 董伟才 +2 位作者 潘晓东 苏永涛 常世豪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以桑树品种"大十"的新萌发枝条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大十"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IBA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N... 以桑树品种"大十"的新萌发枝条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大十"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IBA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NAA0.2 mg/L,生根率达到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叶两用桑树品种“大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晓东 刘志南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2期255-257,共3页
本文作者介绍了果叶两用桑树品种"大十"的特征特性,并就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园地选择、建园、早期丰产树形培养、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 果叶两用 桑树品种 大十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晓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314-315,共2页
桑树是成活率高、适应能力强、萌发力强、耐修剪的重要经济树种,桑叶可以养蚕,桑葚可以酿酒,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作者阐述了蚕桑树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为蚕桑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桑树 标准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果桑品种在河南信阳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晓东 黄岩岩 +1 位作者 张晓申 周钦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通过引进红果2号、大十等6个果桑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及分析,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因素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红果2号产量最高,但是品质一般,适合加工;大十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合大面... 通过引进红果2号、大十等6个果桑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及分析,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因素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红果2号产量最高,但是品质一般,适合加工;大十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合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品种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14
作者 潘晓东 苏永涛 张晓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除了受品种和土壤条件直接影响外,还受施肥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甘薯的需肥特点,根据甘薯的需肥特性,进行合理有效施肥,并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本文以甘薯的需肥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肥料种类对甘薯生长的... 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除了受品种和土壤条件直接影响外,还受施肥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甘薯的需肥特点,根据甘薯的需肥特性,进行合理有效施肥,并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本文以甘薯的需肥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肥料种类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总结了甘薯施肥技术,为甘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需肥特点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打好“中原粮仓”的“科技牌”
15
作者 潘晓东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第8期28-31,共4页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原熟,...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原熟,天下足。作为产粮大省,河南已经连续12年粮食产粮超过了千亿斤。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河南正从'中原粮仓''产粮大省'迈向'农业科技强省',努力守住并打好这张'科技王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玉米单产 农机装备 科技特派员 生物育种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 河南省 星创天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科技特派员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6
作者 张瑞 潘晓东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5期57-60,共4页
10万多次技术服务,56万多人次技术培训,60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顺利示范推广,推动了卢氏食用菌、封丘金银花、淅川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派选派... 10万多次技术服务,56万多人次技术培训,60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顺利示范推广,推动了卢氏食用菌、封丘金银花、淅川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派选派人员数量,服务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新技术 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制度 技术培训 示范推广 提质增效 数量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喷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晓东 徐建伟 苏永涛 《种子科技》 2024年第5期26-28,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生长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百农207和郑农17为材料,研究叶面肥维大力喷施用量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1200 g/hm^(2),百农27和郑农17的产量比... 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生长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百农207和郑农17为材料,研究叶面肥维大力喷施用量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1200 g/hm^(2),百农27和郑农17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1.74%和13.09%,喷施叶面肥促进了除小麦株高以外的其他农艺性状的改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施用量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晓东 韩爱民 +2 位作者 徐建伟 谢小二 谢国利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12期2-6,共5页
以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众农缘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为材料,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小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均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 以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众农缘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为材料,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小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均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在0.01%~48.96%和0.01%~47.23%,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两年度农艺性状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2019~2020年区试小麦6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大小为生育期>基本苗>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穗粒重,2020~2021年区试小麦6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大小为基本苗>生育期>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的前三名的农艺性状均为基本苗数,生育期和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相关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同舟55的选育过程及丰产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晓东 徐建伟 韩爱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35-37,51,共4页
同舟55是由河南省同舟缘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浚麦35作母本、郑麦36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在介绍同舟55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丰产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2018... 同舟55是由河南省同舟缘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浚麦35作母本、郑麦36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在介绍同舟55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丰产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河南炎黄小麦联合体冬水组区试中,同舟55平均产量分别为6895.5、8493.0 kg/hm^(2),均比对照周麦18增产,适应度也均高于对照。表明小麦新品种同舟55丰产性好,适应性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同舟55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丰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20
作者 潘晓东 徐建伟 韩爱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1期199-201,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同舟55和同舟9号为材料,研究叶面肥三佳禾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2 kg/hm^(2)的量,同舟55和同舟9号的产量比对照分... 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同舟55和同舟9号为材料,研究叶面肥三佳禾施用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2 kg/hm^(2)的量,同舟55和同舟9号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6.11%和12.92%,喷施叶面肥株高降低,其他各性状不断升高。从同舟55和同舟9号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产量与株高呈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正相关,同舟55产量与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同舟9号产量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合小麦同舟55和同舟9号叶面肥施用量为返青期和灌浆期各1.2 kg/hm^(2),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施用量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