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高产高抗芝麻新品种郑芝12号的选育 被引量:22
1
作者 卫双玲 张海洋 +4 位作者 张体德 郑永战 梅红献 高桐梅 苗红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61,共2页
郑芝12号是利用复合杂交、多元病圃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在4年18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1 091.17 kg/hm2,比对照增产14.42%;品质优良,其粗脂肪含量52.23%,蛋白质含量25.84%;且具有抗性强、农艺性状优等特性,适宜在河南及邻近... 郑芝12号是利用复合杂交、多元病圃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在4年18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1 091.17 kg/hm2,比对照增产14.42%;品质优良,其粗脂肪含量52.23%,蛋白质含量25.84%;且具有抗性强、农艺性状优等特性,适宜在河南及邻近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品种 郑芝12号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广适抗寒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的选育 被引量:9
2
作者 海燕 康明辉 +4 位作者 张丹 赵永英 何宁 范黎明 马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39,共3页
花培5号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用豫麦18号×花4-3杂交组合F1代,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成,属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新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 花培5号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用豫麦18号×花4-3杂交组合F1代,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成,属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新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混合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连续2年测试,品质指标均超过国审标准。2006年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新品种 花培5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花培3号的选育 被引量:23
3
作者 海燕 康明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高产早熟 选育 花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新品种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棉花新品种—锦绣棉1号
4
作者 刘海涛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农作物新品种 抗虫棉花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后代 石远321 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 棉花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花药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海燕 康明辉 +2 位作者 赵永英 张丹 相志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33,共3页
综述了河南省农科院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如染色体加倍、试管苗移栽、花药接种和外植体播种期、培养基改良等的研究结果。利用花培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6个小麦新品种,创造1 141份新种质,构建2个DH群体。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育种 DH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花培品种的选育谈小麦花培育种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明辉 海燕 +1 位作者 黄冰艳 赵永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8-551,共4页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小麦花培育种特点,从花培育种的田间育种技术入手,就亲本评选、组合选配、后代材料的田间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麦花培育种的策略:制定明确且较为短期的育种目标;杂交亲本必须农艺性状优良,优点多,...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小麦花培育种特点,从花培育种的田间育种技术入手,就亲本评选、组合选配、后代材料的田间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麦花培育种的策略:制定明确且较为短期的育种目标;杂交亲本必须农艺性状优良,优点多,缺点少,双亲差异较小;增加接种材料的世代(F2或F3);后代观察鉴定要力求准确,选留标准要具体、明确、适当,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如冬春性、抗病性、株叶型、株高、籽粒颜色等的选择可以较严,而遗传力较低的产量性状的选择宜适当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培育种 亲本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梅鸿献 张体德 +3 位作者 张海洋 郑永战 卫双玲 高桐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41-9943,共3页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结论]选育芝麻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对不同性状应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农艺性状 单株产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南部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馒头加工品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康明辉 黄峰 +3 位作者 王世杰 海燕 殷贵鸿 韩玉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9-603,共5页
为了解中国黄淮冬麦区南部地区推广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馒头加工品质,并评选优质馒头小麦品种,对黄淮冬麦区南部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个品质指标和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馒头品质性状,除淀粉含量、面... 为了解中国黄淮冬麦区南部地区推广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馒头加工品质,并评选优质馒头小麦品种,对黄淮冬麦区南部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个品质指标和馒头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和馒头品质性状,除淀粉含量、面粉亮度和白度及馒头比容特性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大;馒头总评分平均75.8分,达到80分以上的品种有10个,占24%;适合制作优质馒头的品种有豫农035、郑育麦029、周99133、周麦16、花培5号、周麦19、偃展4110、漯4518、豫麦34、丰舞981。馒头总评分与面粉白度和亮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灰分、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指标相关性较小,没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 馒头加工品质 黄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脂肪酸基因工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4 位作者 高伟 苗利娟 李会勇 严玫 易明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78,共4页
从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遗传转化方法、植株再生及转化体筛选技术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主要油料作物脂肪酸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并结合目前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状况讨论了油料作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 从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遗传转化方法、植株再生及转化体筛选技术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主要油料作物脂肪酸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并结合目前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状况讨论了油料作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脂肪酸 转基因 营养价值 加工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瑞 康明辉 +3 位作者 范黎明 赵永英 张丹 海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65,共2页
为了探明小麦品种花培5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复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A2B3(10月15日播种,播量12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适宜播量为97.5-120 kg/hm^2。
关键词 小麦 花培5号 播期 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药培养建立辣椒DH纯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晓 詹玉丝 +5 位作者 徐小利 齐卫强 常高正 郅玉宝 易明林 吕淑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55,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主要因素 ,激素是影响辣椒胚状体诱导率的重要因素 ;0 .1mg/L的 2 ,4-D和 0 .1mg/L的KT配比适合大部分辣椒基因型成功出胚 ,且出胚率较高。在不同的时期接种 ,相同基因型胚状体的... 试验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主要因素 ,激素是影响辣椒胚状体诱导率的重要因素 ;0 .1mg/L的 2 ,4-D和 0 .1mg/L的KT配比适合大部分辣椒基因型成功出胚 ,且出胚率较高。在不同的时期接种 ,相同基因型胚状体的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 ,在 0 .2 5 %~ 0 .5 %的浓度区间内得到的诱胚率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DH纯系 花药培养 基因型 激素 接种时期 活性炭 胚状体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SRAP和EST-SSR标记分析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鹏 张海洋 +3 位作者 郭旺珍 郑永战 魏利斌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96-1702,共7页
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192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能很好地揭示品种间遗传关系;在31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的270个等位基因中多态性占62.08%,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5.45个;25对SSR引物扩增的136... 利用SRAP和EST-SSR分子标记对192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能很好地揭示品种间遗传关系;在31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的270个等位基因中多态性占62.08%,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5.45个;25对SSR引物扩增的136个等位基因中56.28%呈多态性,平均每对检测引物产生3.04个。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192份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阈值为0.75时类群Ⅰ又可分为6组,表明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我国南部地区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i=2.572)较中部(Hi=2.117)和北部地区(Hi=2.114)丰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芝麻种质资源,并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SRAP EST-SSR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魏利斌 张海洋 +2 位作者 郑永战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7-2084,共8页
为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在所有的3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 为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在所有的3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条序列中共检测有155个EST-SSR。非冗余EST序列总长为774.27kb,平均每4.99kb含有一个EST-SSR。EST-SSR的分布频率和特征分析表明,以AG/TC为重复基元(motif)的SSR出现最多,占总SSR的37.42%。利用这些序列,设计开发了50对EST-SSR引物,并分别选用36个芝麻、2个棉花、2个大豆和2个油葵进行多态性和通用性研究。其中44对引物在供试芝麻材料中扩增出条带,共产生108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4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平均值为0.390。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有26个芝麻材料聚类在两个大的亚类(III和IV)中,聚类结果表明芝麻的基因型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分别有2对、3对和4对引物可以在棉花、大豆和油葵中进行通用性扩增。本研究证实这种全新开发的芝麻EST-SSR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比较基因组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表达序列标签(EST) 简单重复序列(SSR) 多态信息含量(PIC)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FAD2基因RNAi载体转化及转基因籽粒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5 位作者 苗利娟 严玫 海燕 易明林 徐静 陈占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在构建了以花生△12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自身启动子驱动、有内含子间隔的该基因编码序列反向重复片段的RNA干扰载体的基础上,对上述干扰载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花生胚小叶的遗传转化,以期特异调控花生籽粒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在2... 在构建了以花生△12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自身启动子驱动、有内含子间隔的该基因编码序列反向重复片段的RNA干扰载体的基础上,对上述干扰载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花生胚小叶的遗传转化,以期特异调控花生籽粒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在2个受体品种中获得105株抗性再生植株,用两对引物对其进行了PCR扩增,其中32株初步证实为转基因植株。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转基因T1籽粒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内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变异高于对照,多数转基因株系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FAD2基因 RNA干扰 遗传转化 油酸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低温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QTL定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巨伟 杨彩凤 +3 位作者 张树华 田纪春 海燕 杨学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7-1252,共6页
为探索冬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以168个花培3号×豫麦57的双单倍体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已构建含有324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对电导法测定低温(-18℃)处理后的叶片膜透性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21个与... 为探索冬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以168个花培3号×豫麦57的双单倍体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已构建含有324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对电导法测定低温(-18℃)处理后的叶片膜透性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全区间作图法,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21个与叶片膜透性相关的加性QTLs,分布于1B、2A、3A、3B、5B、6A、6B、6D、7B和7D染色体上,其中4个位点(qCMP-1B-1、qCMP-3B-2、qCMP-5B-1和qCMP-5B-4)遗传贡献率大于10%,属主效基因,其余QTL的遗传贡献率较小,属微效基因。3种环境条件下在5B染色体的Xgwm213-Xswes861.2区间检测到共同位点,与Xswes861.2的遗传距离为0cM,其中qCMP-5B-1(环境1)和qCMP-5B-4(环境3)的贡献率高达17.5%和14.0%。研究结果对于小麦抗寒标记选择和抗寒育种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DH群体 细胞膜透性 抗寒性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打顶对不同地点夏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卫双玲 高桐梅 +7 位作者 张海洋 孙梅英 刘焱 张仙美 郑永战 苗红梅 王永宏 李香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4,共5页
2008年在河南进行了夏芝麻四点联合打顶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打顶对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CK)相比,出苗后50,70,80d进行打顶,增产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5.38%~10.61%;出苗后20,30,40d打顶,... 2008年在河南进行了夏芝麻四点联合打顶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打顶对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CK)相比,出苗后50,70,80d进行打顶,增产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5.38%~10.61%;出苗后20,30,40d打顶,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减产幅度为39.05%~49.70%,表明后期打顶可有效增加产量,早期打顶使产量显著下降;在河南生态区域范围内,随着地理纬度升高,适期提早打顶对芝麻有显著增产效果。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早期打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和积累,后期打顶有利于粗脂肪形成和积累。在灌浆后期,早期打顶芝麻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打顶(CK)增加18.11%,10.62%,23.08%;后期打顶的分别比不打顶(CK)增加3.00%,2.13%,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打顶时期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2 位作者 王建平 栗根义 张晓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系41A测交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杂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高达80%,其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3个组合抗寒,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菌核病,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大白菜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和抗倒伏性及穗下节长度的QTL定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坤普 赵亮 +2 位作者 海燕 陈广凤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50-1357,共8页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了DH群体168个株系,利用305个SSR标记对白粉病成株抗性、抗倒伏性和穗下节长度进行了QTL定位研究。DH群体及两亲本于2005年和2006年种植于山东泰安,2006年种于安徽宿州。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了DH群体168个株系,利用305个SSR标记对白粉病成株抗性、抗倒伏性和穗下节长度进行了QTL定位研究。DH群体及两亲本于2005年和2006年种植于山东泰安,2006年种于安徽宿州。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共检测到12个加性效应位点和10对上位效应位点。在4D染色体上控制白粉病成株抗性的qApr4D,贡献率为20.0%,在各环境中稳定表达,其抗病等位基因来源于抗病亲本豫麦57;在7D染色体上控制小麦穗下节长度的qIlbs7D,贡献率为12.9%,在各环境中稳定表达。加性效应和上位效应对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抗倒伏性和穗下节长度的遗传起重要作用,并且基因与环境常常具有互作效应。以上两个QTL可分别用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和穗下节长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成株抗性 穗下节长度 抗倒伏性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晓伟 高睦枪 +4 位作者 原玉香 耿建峰 文雁成 张书芬 栗根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交组合之间 ,杂种苗诱导率差异极大。杂种苗在含有 0 .0 1 %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 1 0天 ,染色体加倍率为 35.6% ,比自然加倍率提高 32 7.4%。新种质在形态特征上接近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 ,在某些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利用价值。大部分材料生长势强 ,熟性延迟 ,千粒重较高 ,含油量高 (≥ 40 % ) ;部分材料抗寒 ,耐热 ,抗病毒病、霜霉病 ,并避菌核病 ;多数材料为自交不亲和系。但所有材料的芥酸、硫苷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间杂交 人工合成 胚培养 子房培养 甘蓝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芝麻施肥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翔 毛家伟 +2 位作者 张玉亭 卫双玲 高桐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综述了我国芝麻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与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芝麻施肥技术研究中存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系统性研究不够等突出问题,并对今后芝麻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芝麻 施肥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