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恒亮 吴仁海 +3 位作者 朱昆 张永超 张玉聚 孙建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共5页
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从植株特性、茎秆组织解剖特性、茎秆的化学成分、遗传分析等内在因素以及气候、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危害等外在因素综述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机制,对抗倒伏措施做了介绍,指出当前需要... 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从植株特性、茎秆组织解剖特性、茎秆的化学成分、遗传分析等内在因素以及气候、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危害等外在因素综述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机制,对抗倒伏措施做了介绍,指出当前需要对化学控制倒伏进行引导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成因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曹丽茹 张前进 +5 位作者 郭子宁 鲁晓民 张新 魏昕 皇甫柏树 王振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6-2026,共11页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植物中可以特异性结合在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ARF基因家族的数量、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ARF基因家族,分析了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4个ZmARF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高温、干旱、盐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36个ARFs基因随机非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子量、等电点及二级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粱、水稻、拟南芥和玉米的蛋白复合进化树显示共分为Ⅰ~Ⅳ四大类,玉米与高粱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拟南芥ARF蛋白亲缘关系最远,且玉米中发生基因内和基因间复制现象。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是干旱、低温、氧化和激素类响应元件。RT-qPCR结果显示,ZmARF1、ZmARF6、ZmARF13和ZmARF22基因均在雄穗分支和胚中表达量较高,在花粉中表达量较低;4个基因(除ZmARF22)在高温、干旱、盐和ABA诱导时均显著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表明上述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玉米ARF蛋白功能和挖掘玉米的抗逆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抗逆育种提供了分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ARFs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脱毒种栽无土繁育技术研究初报
3
作者 张德胜 张振臣 +4 位作者 王永江 乔奇 秦艳红 田雨婷 朱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4,138,共4页
为了降低脱毒地黄种苗的推广成本,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质组合、施肥、种植密度对地黄出苗率、长势和种栽产量的影响,并将收获的地黄种栽进行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季(4月10日)使用蛭石∶珍珠岩∶草炭=3∶1∶1体积比的基... 为了降低脱毒地黄种苗的推广成本,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质组合、施肥、种植密度对地黄出苗率、长势和种栽产量的影响,并将收获的地黄种栽进行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季(4月10日)使用蛭石∶珍珠岩∶草炭=3∶1∶1体积比的基质组合处理的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3.33%和89.17%;夏季(7月15日)使用煤渣∶珍珠岩∶菇渣=2∶1∶1体积比处理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2.50%和88.89%,且块根褐变率最低。每100m2基质施用复合底肥5kg,并结合1/8MS营养液浇灌,地黄产量可达2.24kg/m2。栽培密度应控制在60~80株/m2。直径不小于1cm的种栽适合大田种植。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连作障碍,所繁育的脱毒地黄种栽符合大田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脱毒 种栽 无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