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孢木霉与30%霜霉·嘧菌酯协同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畅 李小杰 +6 位作者 张梦丹 陈玉国 苗淑月 邱睿 白静科 尚颐茹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对尖孢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分别为0.0643 mL/L、2.36×10^(2)cfu/mL,且两者相容性好。除V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4∶6时无增效作用,其他8个混配比例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7∶3时增效比率最高,为1.16,抑菌率为68.3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5∶5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最好,为78.18%,其次为7∶3和1∶9,防效分别为77.27%和72.73%,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因此,可以将0.0643 mL/L 30%霜霉·嘧菌酯和2.36×10^(2)cfu/mL棘孢木霉Tr-0111以5∶5比例混匀复配应用于烟田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 棘孢木霉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杰 张梦丹 +6 位作者 刘畅 苗圃 白静科 邱睿 陈玉国 刘剑君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烟草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和鸢尾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ridis)等5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利用RAPD...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烟草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和鸢尾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ridis)等5种烟草根茎病害病原菌,利用RAPD分子标记等方法筛选和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优化多重PCR扩增体系中各引物添加量、退火温度、循环数等条件,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对其检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本研究筛选并设计出F.oxysporum、P.nicotianae、R.solani、T.basicola和A.iridis的特异性引物对LD141 F/R、YM1002 F/R、LK111 F/R、GHFT F/R、AiT7 F/R,PCR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组合浓度分别为1.0、1.0、0.2、0.5、0.5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4℃,最佳循环数为28,可同时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70、240、536、783、138 bp的特异性片段,能同时检出5种病原菌DNA的最低限值为0.5 ng/μL,可实现对烟草育苗基质和烟株中5种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对烟草苗期根茎病害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茎病害 多重PCR 灵敏性 病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草镰刀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邱睿 白静科 +5 位作者 李成军 李淑君 李小杰 陈玉国 胡亚静 刘东升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烟草 镰刀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杰 李成军 +4 位作者 胡亚静 李淑君 邱睿 白静科 陈玉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1,68,共6页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7 mm,且在转移5~6代后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依据16S r DNA序列,将拮抗菌Rsa3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细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菌体本身,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发酵液的防病效果可达79.17%,同时具有促进烟苗根系生长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拮抗菌Rsa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抑菌和防病作用,同时对烟苗的根系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烟区 烟草青枯病菌 拮抗内生细菌 筛选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粉螟卵黄原蛋白基因鉴定及其对X射线胁迫的响应
5
作者 赵钧 徐鹿 +3 位作者 苗圃 李成军 吴孔明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背景和目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昆虫卵黄发生的关键物质,为探索X射线辐照胁迫对烟草粉螟Vg基因转录表达和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烟草粉螟Vg基因的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在... 【背景和目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昆虫卵黄发生的关键物质,为探索X射线辐照胁迫对烟草粉螟Vg基因转录表达和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烟草粉螟Vg基因的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在烟草粉螟雌成虫不同组织(足、头、中肠、脂肪体、卵巢和表皮)的表达量和雌成虫在不同X射线辐照剂量(50,100和150 Gy)胁迫下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对其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1)克隆获得烟草粉螟卵黄原蛋白基因,命名为EeVg(GenBank登录号:OM804251),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337bp,编码1778个氨基酸。(2)EeVg基因在雌成虫的脂肪体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头部表达量的17.96倍。(3)100和150 Gy的X射线辐照雌蛹极显著地降低EeVg在烟草粉螟羽化后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0.34倍和0.09倍。(4)剂量为50、100和150 Gy的X射线辐照降低烟草粉螟雌蛹羽化率和成虫寿命(87.78%~75.56%和6.40~4.17d),显著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55.27~20.37粒和76.67%~72.22%)。【结论】高剂量的X射线辐照胁迫可使EeVg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显著降低烟草粉螟繁殖力,为深入研究X射线影响烟草粉螟繁殖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螟 卵黄原蛋白基因 X射线辐照 表达量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雪君 郭敬 +8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李芳芳 平文丽 李建华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耿胜娜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1,共9页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8%,处理时间6 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107个/mL,处理时间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20%,处理时间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毒素 孢子液 菌饼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草主要病毒发生种类及侵染类型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静科 何雷 +5 位作者 吴彦辉 陈玉国 杨晋燕 牛龙龙 李成军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河南烟区主要病毒种类及侵染类型,2020年从河南9个烟区分别采集疑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EV)侵染的烟草样本共407份,分别利用上述4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重RT-PC... 为进一步明确河南烟区主要病毒种类及侵染类型,2020年从河南9个烟区分别采集疑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EV)侵染的烟草样本共407份,分别利用上述4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重RT-PCR病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河南烟区病毒病样本的总检出率为98.28%,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CMV为89.19%,其余依次为TMV 63.88%、PVY 28.99%和TEV 24.32%。侵染类型分为单一病毒侵染和复合病毒侵染,单一病毒侵染率为23.34%,该侵染类型中CMV所占比例最高,为16.71%;复合病毒侵染率为74.94%,复合病毒侵染类型中CMV+TMV所占比例最高,为36.86%,其次分别为CMV+TMV+PVY和CMV+TEV+PVY两种侵染类型,侵染比例均是7.62%。因此,CMV是2020年河南烟区的优势病毒,田间侵染以复合病毒侵染为主,侵染类型主要有CMV+TMV、CMV+TMV+PVY及CMV+TEV+PV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烟区 病毒病 侵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草病毒病田间发生动态及种类监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白静科 吴彦辉 +4 位作者 牛龙龙 郝浩浩 王雪芬 张晓丽 李淑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6,共7页
烟草病毒病是影响烟草生长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发生具有周期性、区域性等特点。为明确河南烟区近年来病毒病田间发生动态和主要病毒种类变化,采用系统调查方法调查豫南、豫中、豫西烟区病毒病田间发生动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自... 烟草病毒病是影响烟草生长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发生具有周期性、区域性等特点。为明确河南烟区近年来病毒病田间发生动态和主要病毒种类变化,采用系统调查方法调查豫南、豫中、豫西烟区病毒病田间发生动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自豫南、豫中、豫西烟区的病毒病样本。结果显示,烟草病毒病的田间发生动态曲线呈S形,初发期是在烟草移栽后的25~30 d,60~70 d后达到高峰期,烟株成熟后进入稳定期。研究结果还显示,2017—2021年河南烟区主要病毒种类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河南烟区 田间发生动态 种类分析 ELIS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3
9
作者 邱睿 李芳芳 +6 位作者 徐敏 李成军 李小杰 陈玉国 白静科 孙玥涵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刀菌易感,在所有测试样品中,长脖黄抗性最低。长脖黄、小黄金1025和豫烟10号可作为对镰刀菌根腐病检测预警材料及镰刀菌根腐病的感病对照样品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抗病性 病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鸢尾丝囊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杰 刘剑君 +6 位作者 白静科 刘畅 陈玉国 苗圃 邱睿 陆施羽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洛阳、三门峡等部分烟区烟草漂浮苗鸢尾丝囊霉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问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分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菌代表菌株CBS 524.87的5个编码基因CDS序列,设计筛选鸢尾丝... 针对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洛阳、三门峡等部分烟区烟草漂浮苗鸢尾丝囊霉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问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分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菌代表菌株CBS 524.87的5个编码基因CDS序列,设计筛选鸢尾丝囊霉菌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并应用。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鸢尾丝囊霉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生长适宜pH为4.0~8.0,最适pH为6.0;连续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筛选获得了特异性扩增鸢尾丝囊霉菌的引物对7个,对于基因组DNA扩增的灵敏度约为0.182 ng/μL;利用特异引物AiT3分别对接种育苗基质和烟苗进行分子检测,可特异性的检测出鸢尾丝囊霉菌,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每克基质含菌量为2.5×10-2g病原菌菌丝和0.5 ng/μL烟苗根系基因组DNA。本研究为鸢尾丝囊霉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病原的准确识别和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鸢尾丝囊霉 生物学特性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花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彦辉 蒲团卫 +4 位作者 张生杰 牛龙龙 白静科 李成军 李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目的]防止隐症携带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苗移栽到大田造成产量损失。[方法]根据T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绘制标准曲线、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性分析,建立了一种TMV的TaqMan-qPCR检测方法。[结... [目的]防止隐症携带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苗移栽到大田造成产量损失。[方法]根据T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绘制标准曲线、重复性、特异性及灵敏性分析,建立了一种TMV的TaqMan-q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常见的烟草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到4.53×10^(1) copies/μL,比常规RT-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建立的标准曲线斜率为-3.299,决定系数(R^(2))为0.9933,扩增效率为100.97%,且循环阈值(Ct)与质粒标准品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可靠。[结论]利用建立的TaqMan-qPCR检测方法与常规RT-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烟苗样品,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常剑波 陈玉国 +5 位作者 苗淑月 白静科 李成军 董宁禹 李淑君 杨晋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649-2651,共3页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90 g·hm^(-2)、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60.7%、60.9%。微生物菌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600 g·hm^(-2)及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烟草黑胫病也有较好防效,分别为60.8%、63.1%;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略差,为52.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是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4种新型化学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新型化学农药 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玉国 董宁禹 +7 位作者 霍正威 关卫东 李成军 王海涛 白静科 丁燕芳 李淑君 常建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2490-2492,共3页
为了选择新型、环保、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6种农药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900 g·hm^(-2))对烟草赤星病防效最好,其防效为66.2%;其次为10亿孢子枯草芽... 为了选择新型、环保、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6种农药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900 g·hm^(-2))对烟草赤星病防效最好,其防效为66.2%;其次为1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500 g·hm^(-2))、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900 mL·hm^(-2))、30%氟醚·吡唑嘧菌酯水剂(450 mL·hm^(-2))、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每667 m^(2)1500 mL)、38%唑醚·啶酰胺水分散剂(450 g·hm^(-2)),对烟草赤星病也有一定的防效,其防治效果分别为50.9%、49.5%、48.8%、48.1%、45.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建议在生产上使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粉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及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来防治烟草赤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赤星病 农药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祖先种及重要野生种PDR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平文丽 李雪君 +1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8,共8页
植物的多向耐药性(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转运蛋白隶属于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该类蛋白参与植物多种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跨膜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解毒过程中起着重... 植物的多向耐药性(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转运蛋白隶属于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的G亚家族。该类蛋白参与植物多种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跨膜运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还表明,该蛋白与多种植物对真菌病原的抗性有关。本文以烟草祖先种和重要野生种为研究对象,以拟南芥PDR12蛋白、烟草的PDR1基因为探针,通过搜索同源序列,从数据库中提取烟草及祖先种、重要野生种中的PDR基因、蛋白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氨基酸序列特征、蛋白结构、功能、启动子序列及表达调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NbPDR1为代表,预测了该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NtPDR1基因为例,预测了其基因编辑位点。结果表明,这些PDR基因相似性高,均编码跨膜蛋白,具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和核酸结合结构域。该基因启动子区有多个与病原真菌诱导、干旱等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暗示该基因可能是抗真菌病害、响应逆境胁迫的广谱抗性基因。最后,本文预测的基因编辑位点,为烟草PDR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编辑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性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烟草 DON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静科 刘芳 +7 位作者 宋瑞芳 李成军 陈玉国 王雪芬 张兆扬 王子臣 崔国杰 李淑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动态,采用黄皿诱蚜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16—2019年豫中许昌市襄城县、豫西三门峡市渑池县、豫南信阳市罗山县、豫东周口市鹿邑县烟田有翅蚜的发生量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襄城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2019...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动态,采用黄皿诱蚜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16—2019年豫中许昌市襄城县、豫西三门峡市渑池县、豫南信阳市罗山县、豫东周口市鹿邑县烟田有翅蚜的发生量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襄城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2019年最多,为474.2头/皿,发生动态曲线为双峰曲线,4月中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初,此时发生量远大于第1次小高峰;鹿邑县烟区有翅蚜年发生量2017年居多,为621.0头/皿,发生动态曲线除2019年外也呈双峰曲线,不同于襄城县的是,首次高峰期出现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其发生量大于5月下旬至6月初小幅度回升出现的小高峰;渑池县烟区2016年有翅蚜发生总量最多,高达656.6头/皿,迁飞动态高峰期出现在5月底6月初,高峰期明显较晚;罗山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每次调查均在8头/皿左右波动且动态曲线无明显规律可循。由此可知,河南省不同烟区不同年份有翅蚜的再次调查发生动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区 有翅蚜 种群动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彦平 阎小毛 +4 位作者 孟智勇 王红军 张昭 朱景伟 郭芳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4-6,共3页
上部烟由于工业可用性差,一直制约我国卷烟企业的发展。对上部烟质量现状,提高上部烟可用性的意义以及影响上部烟的诸多因素(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烘烤调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提高上部烟可用性今后研究重点方... 上部烟由于工业可用性差,一直制约我国卷烟企业的发展。对上部烟质量现状,提高上部烟可用性的意义以及影响上部烟的诸多因素(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烘烤调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提高上部烟可用性今后研究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我国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 可用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在南阳烟区的适应性评价
17
作者 孙焕 李雪君 +3 位作者 吴疆 侯咏 李旭辉 俎焕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4期7-9,13,共4页
为了探讨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在南阳烟区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示范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作对照,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渠首1号综合农艺性状整... 为了探讨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在南阳烟区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示范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作对照,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渠首1号综合农艺性状整体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田间综合抗病抗逆性较强、成熟特征较好,平原区初烤烟叶产值明显优于对照品种,上等烟比例较高。由此说明,渠首1号在南阳烟区尤其是南阳平原区适应性较好,种植效益也较高,具有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渠首1号 适应性 河南南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18
作者 李雪君 孙计平 +6 位作者 孙焕 平文丽 崔红 郭敬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为提高烤烟品种中烟100对根部病害的抗性和烟叶品质,以中烟100为供体,经EMS诱变、腺毛密度类型检测、黑胫病病圃鉴定等手段培育出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于2023年4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田... 为提高烤烟品种中烟100对根部病害的抗性和烟叶品质,以中烟100为供体,经EMS诱变、腺毛密度类型检测、黑胫病病圃鉴定等手段培育出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于2023年4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田间生长势较强,易烘烤。抗黑胫病(1号小种)和镰刀菌根腐病,中抗赤星病,中感黑胫病(0号小种)、根结线虫病和PVY,感青枯病、TMV和CMV。综合抗病力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根茎类病害抗性优于中烟100。产量、产值较高,主要经济性状和感官评吸质量优于对照品种NC89和中烟100。烤后原烟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评吸甜感突出,符合目前卷烟原料的质量需要;烟叶成熟集中,适宜粮烟融合和机械化采收。豫浓香201适合在我国黄淮烟区有灌溉条件的烟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豫浓香201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抗TMV改良株系YT01的创制和分析
19
作者 李雪君 郭敬 +6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平文丽 李建华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9,共9页
为定向提高烤烟品种豫浓香201对TMV的抗性,以豫浓香201为改良材料,TMV免疫品种Va770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结合表型筛选得到TMV免疫的纯合株系YT01,YT01农艺性状和大田生育期与豫浓香201基本保持一致。结果表明,YT01对... 为定向提高烤烟品种豫浓香201对TMV的抗性,以豫浓香201为改良材料,TMV免疫品种Va770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结合表型筛选得到TMV免疫的纯合株系YT01,YT01农艺性状和大田生育期与豫浓香201基本保持一致。结果表明,YT01对TMV的抗性表现为免疫,TMV处理后活性氧积累低于豫浓香201,叶片中TMV正调控基因NtRAR1、NtNTF4、NtPR1a、NtHAK1、NtSGT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豫浓香201,负调控基因TMV CP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豫浓香201;主要化学成分与豫浓香201基本一致;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略优于豫浓香201。研究表明,豫浓香201定向改良品系YT01对TMV免疫,其他性状基本保持一致,质量有所提高,为豫浓香201病毒病抗性定向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YT01 豫浓香201 T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中部叶的烘烤特性及烘烤工艺
20
作者 李雪君 李建华 +8 位作者 郭敬 孙焕 孟智勇 孙计平 李芳芳 李旭辉 俎焕新 侯咏 耿胜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10-2716,共7页
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是中烟100的突变体,为探索豫浓香201中部叶适宜的烘烤工艺,从烘烤特性入手,以中烟100为对照,设置暗箱试验和电烤箱试验,研究了豫浓香201中部烟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淀粉酶... 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是中烟100的突变体,为探索豫浓香201中部叶适宜的烘烤工艺,从烘烤特性入手,以中烟100为对照,设置暗箱试验和电烤箱试验,研究了豫浓香201中部烟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根据其烘烤特性调整烘烤工艺。豫浓香201完全变黄时间为48 h,暗箱处理168 h后变褐程度仍不到30%,变黄、变褐特性较好;失水均衡性为1.10,失水均衡性较好;叶绿素降解速率在72 h为1.30%·h^(-1),降解量为93.68%,降解特性较好;多酚氧化酶活性平均值为0.29 U,耐烤性较好;豫浓香201淀粉酶活性高于中烟100。豫浓香210烤后烟叶基本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优于中烟100。综合认为豫浓香201中部烟易烤性较好,耐烤性较好。与中烟100相比较,变黄时间减少6 h左右,定色时间减少4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浓香201 变黄 失水 多酚氧化酶 烘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