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
22
1
作者
郭瑞
李正玲
+2 位作者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面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郭瑞
齐学礼
+3 位作者
王会伟
张煜
董海滨
张建周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40-43,共4页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拔节期喷洒较灌浆期喷洒利于叶绿素的提高,冬前...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拔节期喷洒较灌浆期喷洒利于叶绿素的提高,冬前+拔节期+灌浆期3次喷洒叶绿素含量最高。从产量来看,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叶面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齐学礼
李艳
+4 位作者
王玉民
韩留鹏
张磊
胡琳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0-957,共8页
为明确玉米C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
为明确玉米C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4和T39在2个测定时期10:00-14:00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在灌浆期2个转基因系的提高幅度均最大,分别达17.24%和21.11%。转基因小麦的ZmPPDK基因及内源CA、NADP-ME、FBP等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ZmPPDK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4.13和15.28倍,并显著高于光合相关基因。在13:00时刻,转基因小麦的Fv/Fm和ΦPSII均显著高于对照,而WK和VJ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小麦的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0%和5.02%,千粒重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转玉米ZmPPDK基因小麦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显著优于对照,玉米ZmPPDK基因具有改善C3植物光合特性并提高其产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ZmPPDK基因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
22
1
作者
郭瑞
李正玲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专项(151100111400)
文摘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Keywords
Wheat
Semi winter habit
Spring habit
Growth period
Plant height
Yield
Evolution rule in past 30 years
Hena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面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郭瑞
齐学礼
王会伟
张煜
董海滨
张建周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40-43,共4页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01A)
河南省重大专项(151100111400)
文摘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拔节期喷洒较灌浆期喷洒利于叶绿素的提高,冬前+拔节期+灌浆期3次喷洒叶绿素含量最高。从产量来看,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效应。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叶面肥
产量
品质
Keywords
strong gluten wheat
foliar fertilizer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齐学礼
李艳
王玉民
韩留鹏
张磊
胡琳
许为钢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0-957,共8页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1-9)
优质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选育项目(2016ZX08002003-00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9JQ04)
文摘
为明确玉米C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4和T39在2个测定时期10:00-14:00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在灌浆期2个转基因系的提高幅度均最大,分别达17.24%和21.11%。转基因小麦的ZmPPDK基因及内源CA、NADP-ME、FBP等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ZmPPDK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4.13和15.28倍,并显著高于光合相关基因。在13:00时刻,转基因小麦的Fv/Fm和ΦPSII均显著高于对照,而WK和VJ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小麦的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0%和5.02%,千粒重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转玉米ZmPPDK基因小麦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显著优于对照,玉米ZmPPDK基因具有改善C3植物光合特性并提高其产量的潜力。
关键词
小麦
ZmPPDK基因
光合特性
产量
Keywords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ZmPPDKgen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郭瑞
李正玲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叶面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郭瑞
齐学礼
王会伟
张煜
董海滨
张建周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齐学礼
李艳
王玉民
韩留鹏
张磊
胡琳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