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境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4 位作者 杨会民 何宁 杨攀 李巍 雷振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0,共4页
综述了逆境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其形成的影响,介绍了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提出了今后逆境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小麦 逆境 碳氮代谢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后期综合调节措施对强筋小麦早衰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向东 季书勤 +3 位作者 吕凤荣 王汉芳 张德奇 郭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为探讨强筋小麦生育中后期植株早衰的防控技术,2008-2010年采取田间小区试验,以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期追肥、后期叶面喷肥和喷洒生长调节剂等调控措施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物质运转以及产量与面粉加工品质... 为探讨强筋小麦生育中后期植株早衰的防控技术,2008-2010年采取田间小区试验,以优质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期追肥、后期叶面喷肥和喷洒生长调节剂等调控措施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物质运转以及产量与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均能使中后期上3叶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总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高于对照(常规底肥一次性施入,无追肥),其中,孕穗期追肥、后期叶面喷肥和后期调节剂调控综合措施下,旗叶、倒2叶、倒3叶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两年分别是对照的7、8、9倍和3、3、5.4倍;干重分别是对照的0.66、1.12、3.84倍和1.48、2.61、4.26倍;叶、茎鞘、颖壳+穗轴、叶+茎鞘+颖壳+穗轴干物质运转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2.6%、43.6%、16.1%、41.6%和146.2%、34.1%、12.1%、32.8%,运转率分别比对照高16.8、9.6、5.8、14.2和16.5、8.7、5.8、14.5个百分点;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的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5.1%、64.8%和16.8、15.0个百分点;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5%、9.1%。不同处理对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不一致,但都有提高作用,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拔节/孕穗期追肥、后期叶面喷肥和后期调节剂调控综合措施对早衰的防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后期施肥 生长调节剂 综合调控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蒙头水对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保停 邵运辉 +5 位作者 岳俊芹 李向东 秦峰 王汉芳 张德奇 吕凤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为了解蒙头水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以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结合耕作方式研究了灌蒙头水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头水对水分利用特征、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大,耕作方式效应较小。与不灌蒙头... 为了解蒙头水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以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结合耕作方式研究了灌蒙头水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头水对水分利用特征、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大,耕作方式效应较小。与不灌蒙头水相比,灌蒙头水处理的拔节前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加38.15%和15.35%,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0.70%和20.94%,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31.18%。灌蒙头水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建议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补充蒙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蒙头水 水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行间不同密度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岳俊芹 邵运辉 +4 位作者 汪庆昌 郑飞 方保停 柏立超 秦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81,共3页
为了明确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响应,研究了垄上设置不同密度的垄作模式下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边行比内行播量增加30%的处理(T5)叶面积指数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在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好的水平,... 为了明确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响应,研究了垄上设置不同密度的垄作模式下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边行比内行播量增加30%的处理(T5)叶面积指数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在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好的水平,该处理的边行和内行小麦产量三要素的总体协调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群体结构最为合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密度 群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素瑜 杨习文 +3 位作者 李向东 杨明达 王和洲 贺德先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为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效果,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设施,研究了土壤水分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3个土壤水分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60%~65%(轻旱)和70%~75%(适宜水分)。结果表明,小麦季... 为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效果,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设施,研究了土壤水分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3个土壤水分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60%~65%(轻旱)和70%~75%(适宜水分)。结果表明,小麦季还田玉米秸秆腐解速率表现为"快-慢-快"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秸秆量减少率逐渐增加。秸秆腐解前期(0~70 d),干旱条件下秸秆量累计减少率、氮素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成熟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秸秆量累计减少率及氮素释放率分别为66.50%~69.51%和75.88%~77.31%,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播前相比,成熟期不同处理0~25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表现为降低趋势,但秸秆还田(RS)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幅度较对照(CK)显著降低。与CK相比,RS处理0~25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6.1%~17.2%);不同生育时期土壤0~25 cm耕层的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1.65%~23.10%);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略有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降低(4.63%)。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干旱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综上,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和氮素释放需要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干旱条件下秸秆还田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秸秆腐解 土壤肥力 籽粒产量 蛋白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