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浅析——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鹏 李国领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36-39,共4页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
2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3 位作者 范和君 田云峰 皮杰恩 纪利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8期3-6,共4页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皮杰恩(河南省种子公司)纪利坤(伊川县酒后乡农技站)1997年我省夏粮普获大丰收,总产继1996年之后,... 从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表现及利用现状谈科学用种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皮杰恩(河南省种子公司)纪利坤(伊川县酒后乡农技站)1997年我省夏粮普获大丰收,总产继1996年之后,又突破200亿kg。今年我省夏粮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区域试验 品种利用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
3
作者 李春盈 齐建双 +1 位作者 张建周 刘明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了解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了河南省2011—2020年审定的181个半冬性品种(冬水组、强筋组和抗赤霉病组)的亲本来源、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 了解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了河南省2011—2020年审定的181个半冬性品种(冬水组、强筋组和抗赤霉病组)的亲本来源、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杂交育成品种占96.7%,其中单交品种占70.7%,复交品种占26.0%。亲本来源,利用频次最高的5个品种为周麦16、矮抗58、周麦22、周麦18和周麦13。这5个种质育成的品种数高达126个,占69.6%;利用外省品种(系)作为亲本育成品种为31个,占17.1%。产量性状:产量、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8%、4.41%、5.38%、6.41%、7.41%,均小于10%。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比对照周麦18的增产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2%。品质性状: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高达76.33%,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抗病性: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品种较多,分别为17.68%和34.81%,高抗品种有8.29%,高感品种较少,有1.66%,中感品种较多,分别为73.48%和57.46%;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抗品种分别为4.4%和8.3%;赤霉病高感品种高达9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育种特点 品质性状 抗病性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37
4
作者 曹廷杰 赵虹 +2 位作者 王西成 崔党群 詹克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2,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利用近二十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每666.7 m2有效穗数...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利用近二十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每666.7 m2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千粒重、灌浆时间和每666.7 m2产量则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与抽穗期提前导致灌浆时间、穗粒数以及千粒重的增加有关。文中还对今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在产量三要素、株型结构和熟期等方面的遗传改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曹廷杰 赵虹 +2 位作者 王西成 崔党群 詹克慧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利用连续21 a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小麦新育成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推延,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灌浆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 利用连续21 a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小麦新育成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推延,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灌浆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弱春性小麦 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曹廷杰 谢菁忠 +9 位作者 吴秋红 陈永兴 王振忠 赵虹 王西成 詹克慧 徐如强 王际睿 罗明成 刘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Illumina 90k i 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豫麦34及该省2000—2013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96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47.39%(38 661/...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Illumina 90k i 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豫麦34及该省2000—2013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96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47.39%(38 661/81 587),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B〉A〉D。96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两两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719,变幅为0.552-0.998,且94.3%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2-0.812之间;按UPGMA法将96个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综合SNP和系谱分析,近10年河南省审定的96个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在育种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种质资源,拓宽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中、北部冬小麦播期和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瑞 季书勤 +3 位作者 王汉芳 李向东 张德奇 程芳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均气温每年约增加0.054 5℃;越冬气温亦呈上升趋势,每年约增加0.078 8℃。综合理论与田间试验结果,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控制在10月7-10日,最晚不宜超过10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变化 中、北部地区 小麦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瑞 李正玲 +2 位作者 张煜 赵明忠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a演变规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3 位作者 曹廷杰 范和君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8,共5页
回顾了建国以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品种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品种利用研究的主要改革与创新。在品种利用研究中,总结了五忌五看品种评价标准,推广了育(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运行机制,提出了一圃制繁种新技术,鉴定出了豫麦2... 回顾了建国以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品种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品种利用研究的主要改革与创新。在品种利用研究中,总结了五忌五看品种评价标准,推广了育(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运行机制,提出了一圃制繁种新技术,鉴定出了豫麦2号、豫麦13号、郑麦9023、周麦18号、矮抗58、郑麦366等一大批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五忌五看 一圃制 育试繁推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4 位作者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5、高优 50 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 ,洛旱 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品种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4 位作者 郭斗斗 张水清 许为钢 胡琳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4,共5页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kg,需要N∶P∶K比例为1∶0.19∶0.89;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吸收N、P、K分别为2.65kg、0.51kg和2.61kg,比中筋小麦分别增加0.59kg、0.07kg和0.77kg,需要N∶P∶K比例为1∶0.21∶0.98。N、P在籽粒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小,9个品种N在籽粒中分配比例平均为79%,P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77%,K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16.5%。通过小麦秸秆还田,21%~25%的N、24%~32%P以及78%~89%的K归还到土壤。目前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需更多N和K,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强筋小麦需要N 170~200kg/hm2,N∶P2O5∶K2O适宜比例为1∶0.4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长期施肥试验 潮土 小麦 养分吸收与分配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季书勤 赵淑章 +1 位作者 张德奇 王汉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 于麦收前对河南省中产灌区麦田进行调查取样,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表明,播量、氮肥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选用等是目前中产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实现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选用具有高产潜力新品种的同时,控制播期播量,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分期施氮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中产灌区 小麦生产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同名小麦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正玲 胡琳 +4 位作者 王会伟 董海滨 李艳 李春鑫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70,共7页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9个,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0.93,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布范围为0.856~0.936;同名品种组间,155份材料共产生143个等位变异,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范围为0.75~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981。分别对同名品种组内和组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3组共7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而同名品种组间未出现遗传相似系数为1.00的材料。由此可见,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名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同名同质和同名异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SSR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分子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被引量:28
14
作者 桑大军 许为钢 +2 位作者 胡琳 董海滨 王根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对河南省5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Pm8,Pm13,Pm21及Pm24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这些主推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其中仅有3个品种抗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品种几乎没有上述抗白粉病基因... 对河南省5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Pm8,Pm13,Pm21及Pm24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这些主推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其中仅有3个品种抗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品种几乎没有上述抗白粉病基因,80年代以后利用Pm8较多,Pm2,Pm4和Pm24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Pm13和Pm21没有在这些品种中得到使用。同时利用这些标记对2005年在河南省收获面积大于6.67万hm2的14个品种进行鉴定。采用回交育种及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将Pm13,Pm21,Pm30和Pm33等抗性基因导入了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之中,获得了抗白粉病的郑麦9023近等基因系,育成郑麦9023抗白粉病的多系品种。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育成郑麦835、郑麦863等白粉病抗性基因聚合的新品种和含有Pm21的抗病品种郑麦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绍中 季书勤 +2 位作者 张德奇 李秀民 吕平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6,共8页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型栽培技术,对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栽培技术 超高产 演变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绍中 季书勤 +1 位作者 刘发魁 田云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5,共2页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品质生态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2,共4页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播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特点 小麦 品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绍中 王志和 +1 位作者 田云峰 季书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河南 小麦 产业 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发展趋势及利用建议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共7页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测了部分品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部分小麦新品种的特性和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利用 发展趋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献林 雷振生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3,共3页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悬耕耙和秸秆还田引起的死苗问题、除草剂造成的药害问题、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预防问题等,并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关键词 小麦 栽培管理 问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