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面粉色泽相关基因在河南地方品种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鑫 赵明忠 +5 位作者 韩留鹏 高崇 李正玲 王艳 昝香存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6,共12页
面粉色泽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与色泽相关的低多酚氧化酶和高脂肪氧化酶活性是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明确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中上述两类酶的基因分布情况,利用4个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2个脂肪氧化酶(lipoxyg... 面粉色泽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与色泽相关的低多酚氧化酶和高脂肪氧化酶活性是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明确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中上述两类酶的基因分布情况,利用4个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2个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的功能标记对308份河南地方小麦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因PPO-A1a、PPO-A1b在306个品种中具有明确检测结果,携带品种数量为132和174,频率为43.14%和56.86%;携带基因PPO-D1a、PPO-D1b、TaLox-B1a、TaLox-B1b的品种数量为282、26、21和287,其频率为91.56%、91.56%、6.82%和93.18%。在306个品种中,携带低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PPO-A1b/PPO-D1a)、较低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PPO-A1b/PPO-D1b)、较高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PPO-A1a/PPO-D1a)和高活性多酚氧化酶基因型组合(PPO-A1a/PPO-D1b)的品种数分别为166、114、10和16,其频率分别为54.25%、37.25%、3.27%和5.23%,具有PPO-A1b/PPO-D1a/TaLox-B1a基因型的品种有11个,其频率为3.59%,PPO-A1a/PPO-D1b/TaLox-B1b基因型品种数为1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色泽性状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昝香存 常莹莹 +6 位作者 韩留鹏 高崇 赵明忠 董海滨 齐学礼 王永霞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5-925,共11页
为了解10年来中国冬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面筋强度、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Dx5、By8、YP7A、PPO18和H2O特异性功能标记对266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面筋强度相关基因... 为了解10年来中国冬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面筋强度、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1BL·1RS易位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Dx5、By8、YP7A、PPO18和H2O特异性功能标记对266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面筋强度相关基因Dx5和By8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和28.9%,PPO活性相关基因Ppo-A1a和PPo-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4.1%和45.9%,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3%和23.7%,1BL·1RS易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45.9%。不同省份之间品质相关基因分布差异较大,1BL·1RS易位在江苏、河南和陕西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81.3%、57.2%和35.7%,而在河北、山东和北京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分别为15.0%、8.7%和8.3%;Dx5和By8在河北、山东品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60.9%、65.2%和45.0%、45.0%;Ppo-A1b和Pys-A1a在山东、北京、河北品种(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95.7%、83.3%、75.0%和100.0%、83.3%、80.0%。筛选到Psy-A1b/PPo-A1b/Dx5/By8和Psy-A1a/PPo-A1b/Dx5/By8基因聚合且不含1BL·1RS易位的品种(系)分别有2和23份,可作为优质面条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筛选到Psy-A1b/PPo-A1b/Dx5基因聚合且为1BL·1RS易位的品种(系)12份,可用于1BL·1RS易位系品质改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黄色素含量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1BL·1RS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大豆主栽品种的轻控旺初探
3
作者 陈曦 李军利 +5 位作者 谭秀芳 甄俊琦 董琪 刘翼成 魏芳 王金社 《种业导刊》 2025年第3期33-37,共5页
过度控旺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索轻控旺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关键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豫北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豫北大豆主栽品种郑1307、郑1311、中黄301为供试品种,设置轻控旺处理为初花期喷施1次2.5%多效唑·7.5%... 过度控旺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索轻控旺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关键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豫北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豫北大豆主栽品种郑1307、郑1311、中黄301为供试品种,设置轻控旺处理为初花期喷施1次2.5%多效唑·7.5%甲哌鎓600 g/hm2,对照(CK)为不控旺处理,调查不同大豆品种轻控旺与不控旺处理的产量、农艺性状和每荚粒数的变化,以及产量与农艺性状、每荚粒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郑1307、郑1311、中黄301轻控旺处理的产量均增加,增产率分别为4.24%、9.26%、17.00%;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增加;无效荚数均较少。其中,产量与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茎粗、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呈负相关;有效荚数与单株粒数、二粒荚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二粒荚数与一粒荚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期喷施2.5%多效唑·7.5%甲哌鎓对大豆产量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探索适宜的轻控旺措施,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大豆 轻控旺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优化及黄淮麦区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筛选
4
作者 王永霞 张弯弯 +3 位作者 常莹莹 华夏 齐学礼 胡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7-93,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小麦单倍体诱导效率,以中麦895、郑麦7698、万丰269等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胚状体共培养时间和培养基附加成分对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的影响,并利用该体系对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 为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小麦单倍体诱导效率,以中麦895、郑麦7698、万丰269等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胚状体共培养时间和培养基附加成分对小麦花药液体漂浮培养体系的影响,并利用该体系对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培养效率随着低温预处理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1~5 d时培养效率最佳;胚状体共培养时间与绿苗分化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共培养25~35 d转出胚状体的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较高,随后逐渐降低,55 d后基本丧失绿苗分化能力;培养基附加成分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同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3 mg/L AgNO_(3)或60 mmol/L山梨醇能有效提高胚状体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AgNO_(3)效果优于山梨醇。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花药培养特性差异明显,筛选出郑麦0856、徐麦856、郑麦1354、郑麦1936、周麦32、郑麦6687和07H508等7个高花药培养力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单倍体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筛选的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在黄淮麦区单倍体育种、DH群体构建或遗传转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液体漂浮培养 低温预处理 共培养时间 培养基附加成分 绿苗产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5
作者 周娜娜 冯素萍 +3 位作者 刘华 陈友 王刚 王玉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20-22,31,共4页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3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新品种权,适合在河南省、山西省、海南省种植,表现出稳产、耐盐、耐旱、抗虫、抗病的优异特性。本文对琼花1号花生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琼花1号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3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新品种权,适合在河南省、山西省、海南省种植,表现出稳产、耐盐、耐旱、抗虫、抗病的优异特性。本文对琼花1号花生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从播期、播种密度、中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产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琼花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面团强度小麦品种差异表达贮藏蛋白基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晁岳恩 李文旭 +2 位作者 王沙沙 杨攀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4,共8页
以2个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合完全一致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强度有较大差异的小麦品种(郑麦158:低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强度;郑麦119:高蛋白质含量、低面团强度)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4、21、28 d,对其籽粒进行转录组测... 以2个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合完全一致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强度有较大差异的小麦品种(郑麦158:低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强度;郑麦119:高蛋白质含量、低面团强度)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4、21、28 d,对其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3个时间点2个品种间差异表达的贮藏蛋白基因、面粉中硫和巯基含量及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半胱氨酸和自由巯基含量,以探讨HMWGS组合相同情况下面粉质量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郑麦158的籽粒总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面筋指数、面团稳定时间较高;2个品种的HMW-GS组合完全一致,而且高、低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筛选出28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贮藏蛋白基因,其中,5个基因(3个类燕麦贮藏蛋白和2个醇溶蛋白基因)在郑麦158中表达量显著上调,23个基因(16个醇溶蛋白基因、5个类燕麦贮藏蛋白基因和2个球蛋白基因)在郑麦158中表达量显著下调;郑麦158面粉中硫元素含量较低,但自由巯基、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较高,且郑麦158中上调表达贮藏蛋白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半胱氨酸、自由巯基含量均较高。综上,HMW-GS组合可能不是决定面团强度的主要因素,降低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是提高面团强度的有效措施,个别醇溶蛋白和类燕麦贮藏蛋白可能与面团强度密切相关,高自由巯基含量是高面团强度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贮藏蛋白 面团强度 自由巯基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对紫云英结实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春风 刘春增 +6 位作者 任伟 李本银 王守刚 聂良鹏 吕玉虎 潘兹亮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明确紫云英结实性最佳化控时期,以期为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于越冬后期(T1)、返青期(T2)、现蕾期(T3)、初花期(T4)和花后5天(T5)进行... 【目的】探讨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明确紫云英结实性最佳化控时期,以期为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分别于越冬后期(T1)、返青期(T2)、现蕾期(T3)、初花期(T4)和花后5天(T5)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盛花期,观察记载主茎不同花序位花荚发育的形态及数量特征。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调查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除T3处理外,其他4个处理的紫云英花数、结荚数、籽粒数、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均不明显,不同层花序的粒重也没有显著差异。T3处理其花数、结荚数、籽粒数、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在基部花序位较对照分别提高20.4%、31.4%、23.9%和5.25、2.38个百分点,在中部花序位分别提高12.3%、32.9%、22.8%和7.42、2.08个百分点,在顶部花序位分别提高18.4%、54.8%、70.9%和2.56、3.78个百分点。T3处理种子产量最高达到1120.66 kg/hm^2,较对照增产32.3%。【结论】在现蕾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促进紫云英花期不同花序位,特别是中部和基部花荚的发育,减少花荚脱落,促进结实成粒,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过早和过晚喷施多效唑对紫云英开花和籽粒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多效唑 喷施时期 结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蕾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春风 刘春增 +9 位作者 任伟 聂良鹏 史鹏飞 张济世 张琳 吕玉虎 李本银 王守刚 李杰 曹卫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为探讨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调控效应,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多效唑(PP_(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和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为探讨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调控效应,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多效唑(PP_(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和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PP_(333)处理可显著抑制紫云英株高,PP_(333)、BR和NCD处理可显著促进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重和SPAD值的增加。分析产量构成发现,PP_(333)、6-BA、NCD处理的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9.11%、21.52%、30.06%,与对照差异显著,而BR、AOS处理单英籽粒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BR、AOS、NCD处理的千粒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30.77%、21.05%、32.79%,而PP_(333)、6-BA处理千粒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喷施处理的荚数均显著高于对照;NCD、PP_(333)、BR、6-BA、AOS处理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29.73%、22.02%、19.02%、10.52%、10.01%,以NCD处理产量最高,达601.37 kg/hm^(2)。综上,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促进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增加,以NCD作用效果最优。PP_(333)、6-BA主要通过提高荚数和单荚籽粒数提高其种子产量,BR、AOS主要通过提高荚数和千粒重提高其种子产量,NCD则可通过提高荚数、单荚籽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来提高最终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叶面喷施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1位点缺失对1BL/1RS易位系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昝香存 李正玲 +7 位作者 常莹莹 董海滨 高崇 韩留鹏 郭瑞 赵明忠 胡琳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7-833,共7页
为了解Sec-1位点缺失对1BL/1RS易位系品质的影响,用Sec-1位点缺失突变体与郑麦7698多次回交,系谱法辅助分子标记多代选择后得到Sec-1位点缺失的1BL/1RS易位系(简称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和正常1BL/1RS易位系(简称正常易位系),并进行品质... 为了解Sec-1位点缺失对1BL/1RS易位系品质的影响,用Sec-1位点缺失突变体与郑麦7698多次回交,系谱法辅助分子标记多代选择后得到Sec-1位点缺失的1BL/1RS易位系(简称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和正常1BL/1RS易位系(简称正常易位系),并进行品质性状、抗病性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中峰值高度在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和正常易位系之间差异不显著,而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的面筋指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面时间、中峰值宽度和8 min尾宽显著高于正常易位系。正常易位系的吸水率和衰落角显著大于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的条锈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均低于正常易位系,但二者之间条锈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正常易位系与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间的千粒重、穗粒数、产量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所述,Sec-1位点缺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正向调控作用显著,而对农艺性状的负面效应不显著,Sec-1位点缺失突变体是研究和改良小麦籽粒品质的优良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L/1RS易位系 Sec-1位点 黑麦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苔素内酯对紫云英籽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增 郑春风 +8 位作者 任伟 聂良鹏 张济世 张琳 吕玉虎 李本银 丁丽 李杰 曹卫东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提高紫云英的种子产量,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BR),对其主茎不同花序位的花序结实性状和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BR处理基部、中部、顶部花序位的花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9.61%、11.86... 为提高紫云英的种子产量,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BR),对其主茎不同花序位的花序结实性状和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BR处理基部、中部、顶部花序位的花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9.61%、11.86%、20.99%,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30.22%、34.43%、60.00%,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荚率较对照分别提高9.85、8.63、4.56百分点,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结实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58、1.08、0.53百分点,且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7.72%、5.71%、13.11%,但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粒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4.92%、17.54%、63.16%,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现蕾期叶面喷施BR主要是通过提高其荚数和粒质量来提高最终种子产量,而对籽粒数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芸苔素内酯 籽粒数 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与低氮处理对不同氮效率小麦根系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海闯北 彭超军 +4 位作者 李艳 齐学礼 方宇辉 华夏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03,共7页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研究高、低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根系特征及其生理特性,以3个高效吸收利用氮素(氮高效)小麦品种与3个低效吸收利用氮素(氮低效)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培条件下高氮和...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研究高、低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根系特征及其生理特性,以3个高效吸收利用氮素(氮高效)小麦品种与3个低效吸收利用氮素(氮低效)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培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小麦根系特征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大田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不同时期小麦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氮和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的根尖数、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的6个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TaNRT2.2、TaNRT2.3、TaNAR2.1、TaNAR2.2和TaNAR2.3)的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高氮和低氮处理下,不同时期氮高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氮低效品种降低幅度较高。这说明不同氮效率材料在根系相关性状、硝酸盐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综上所述,在低氮条件下,小麦根系形态、根系活力、硝酸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氮素吸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综合改良可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效率 根系性状 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 氮代谢关键酶 氮素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郑麦1860旗叶的光合速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宇航 张孟寒 +5 位作者 周瑞祥 陈新宜 华夏 齐学礼 汪月霞 李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4-752,共9页
为了解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花后15~21 d)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速率,选取百农207和周麦18为对照,通过光合仪测定三个小麦品种花后15~21 d叶片的光合参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灌浆期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 为了解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花后15~21 d)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速率,选取百农207和周麦18为对照,通过光合仪测定三个小麦品种花后15~21 d叶片的光合参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灌浆期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的净光合速率(P_(n))、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和气孔导度(G_(s))总体上显著高于百农207和周麦18,且保持较高的ATP酶活性、NADPH酶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花后15 d的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但花后21 d的淀粉含量较花后15 d显著降低,而蔗糖含量却显著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旗叶蔗糖合成相关基因TaFBA、TaSS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TaSSⅡ均能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花后21 d郑麦1860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排列清晰有序,堆砌紧密,嗜锇颗粒较少,也未观察到淀粉粒,表明该品种在灌浆前中期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光合结构。这些结果表明,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绿体结构,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利用能力更强,可以捕获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将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更快地转运到籽粒中,降低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浓度,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光合性能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