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香油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研究
1
作者 宋国辉 孙强 +4 位作者 游静 张勋 李可心 芦鑫 黄纪念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提高水代法芝麻香油生产效率,以卧螺离心代替传统水代法提油中的晃油、墩油工序,探索芝麻香油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在考察离心可行性及确定模拟连续离心条件基础上,对磨酱和兑浆搅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三相卧螺离心机... 为提高水代法芝麻香油生产效率,以卧螺离心代替传统水代法提油中的晃油、墩油工序,探索芝麻香油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在考察离心可行性及确定模拟连续离心条件基础上,对磨酱和兑浆搅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三相卧螺离心机对优化工艺进行实际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兑浆搅油过程中整个体系的黏度都低于25000 Pa·s,符合卧螺离心机对物料流动性的要求;芝麻香油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最佳条件为砂轮磨1次+胶体磨1次磨酱、兑水量85%、高速(300 r/min)剧烈搅拌40 min+慢速(60 r/min)温和搅拌10 min、离心速度6000 r/min、离心时间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提油率为(89.28±0.45)%,芝麻渣残油率为(11.92±0.25)%;生产实验验证得到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的提油率为(84.74±0.62)%,芝麻渣残油率为(15.61±0.28)%、粗蛋白质含量为(43.30±0.54)%、含水量为(59.40±0.26)%,芝麻香油除不溶性杂质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外,其他指标均符合GB/T 8233—2018要求。综上,新工艺可实现芝麻香油的连续化生产,节省时间,且提油效果和芝麻香油质量指标与传统水代法接近,说明以卧螺离心为关键的水代法新工艺替代传统水代法工艺是可行的。后续将在中试及更大规模上进行装备升级和工艺优化研究,提升芝麻香油水代法连续化生产新工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油 水代法 连续化工艺 卧螺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屈凌波 刘金荣 张康逸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89-91,94,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小米品种及种植地对小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功能成分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小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综述,为利用小米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做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品种 产地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麦仁预制菜肴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范范 张康逸 +2 位作者 杨妍 杨帆 何梦影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青麦仁为主要原料,对青麦仁预制菜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包最佳工艺为:熟制时间2 min,熟制温度95℃,炒制时间2 min,炒制油量4%,炒制温度165℃;以400 g青麦仁为基准,酱包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4 g,食盐1.5 g,酱油10 g... 以青麦仁为主要原料,对青麦仁预制菜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包最佳工艺为:熟制时间2 min,熟制温度95℃,炒制时间2 min,炒制油量4%,炒制温度165℃;以400 g青麦仁为基准,酱包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4 g,食盐1.5 g,酱油10 g,色拉油15 g,淀粉1 g,黄原胶0.05 g,单硬脂酸甘油酯0.24 g;原料包和酱包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灭菌后的酱包和原料包在储藏第30天时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9 lg(CFU/g)和3.0 lg(CFU/g),符合食品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预制菜肴 加工工艺 酱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大豆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文英 李莉 朱广成 《种业导刊》 2018年第9期5-8,共4页
河南省大豆种植规模居全国第4位,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数目众多。从大豆种植情况、与世界的差距、主要限制因素、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南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支持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河南 大豆产业 种植业 加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改”背景下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安建 刘丽娜 +1 位作者 李顺峰 路风银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110,共6页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支持全省食用菌产业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改”工作以削减散煤用量。从食用菌制棒生产基本概况、使用设备、废气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梳理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制棒“双改”后成本效益、...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支持全省食用菌产业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改”工作以削减散煤用量。从食用菌制棒生产基本概况、使用设备、废气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梳理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制棒“双改”后成本效益、节能减排效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棒生产“双改”工作中存在的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清洁能源保障工作做得不够、生产过程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制棒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双改” 制棒 河南省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小麦ACE抑制肽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嫚 张国治 +1 位作者 张康逸 何梦影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9,共11页
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小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并以该抑制肽对ACE的抑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以谷朊粉的水解度为次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小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并以该抑制肽对ACE的抑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以谷朊粉的水解度为次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该抑制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是适宜酶解谷朊粉制备小麦ACE抑制肽的蛋白酶。最佳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小麦ACE抑制肽的条件为超声时间17 min、超声功率300 W、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7 h、酶用量3600 U/g和谷朊粉质量分数5.1%,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小麦ACE抑制肽对ACE的抑制率为72.90%,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29.37 g/100 g。当该抑制肽的相对分子质量<3 kDa时,具有较好的强酸环境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一定浓度K^(+)、Mg^(2+)环境中的稳定性也较好,且经体外模拟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活性的79.26%。因此,超声辅助酶解法是制备小麦ACE抑制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酶解法 小麦ACE抑制肽 谷朊粉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热泵干燥动力学及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永康 赵贺阳 +4 位作者 李萍 杨慧 李星仪 韩俊豪 路风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8-164,共7页
该文以带壳鲜花生为主要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了不同物料温度、装载量以及风速对花生干燥特性、营养品质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干燥水分比随干燥时间均呈指数下降趋势;干燥速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随... 该文以带壳鲜花生为主要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了不同物料温度、装载量以及风速对花生干燥特性、营养品质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干燥水分比随干燥时间均呈指数下降趋势;干燥速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随着温度的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单位能耗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装载量的增加,干燥时间延长,单位能耗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对干燥时间和单位能耗无显著性影响;物料装载量对花生仁中蛋白质、脂肪、油酸、亚油酸、氨基酸无显著影响,物料温度和风速对其有显著影响;干燥后的花生仁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标规定;热风温度为45℃时,花生仁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物料装载量和风速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干燥条件设置为热风温度45℃、单盘装载量1000 g、风速1.2 m/s时,花生仁干燥特性及品质都较好,且干燥时间较短(10.0 h),单位能耗最低(11.01 k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热泵干燥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焙炒芝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研究
8
作者 沈鹏 孙强 +1 位作者 芦鑫 宋国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2期6-11,16,共7页
以200℃高温焙炒芝麻去除油脂后制备的芝麻蛋白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埃尔曼试剂(Ellman's reagent)比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8-... 以200℃高温焙炒芝麻去除油脂后制备的芝麻蛋白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埃尔曼试剂(Ellman's reagent)比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8-苯胺基-1-萘磺酸铵(Ammonium 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ate,ANS)荧光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高温焙炒对芝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焙炒虽未改变芝麻蛋白基本亚基结构,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α-螺旋结构逐渐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和β-折叠等无序结构明显增多,游离巯基含量显著增大,高分子区域条带渐趋显著,各亚基条带呈现扩散趋势;芝麻蛋白表面疏水性升高、溶解性显著降低;乳化性先降低后增加,而起泡性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焙炒 芝麻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乳化活性 起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工艺优化及其贮藏品质研究
9
作者 蒋鹏飞 赵甜甜 +3 位作者 赵丽丽 史冠莹 张乐 王赵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195,共8页
香椿含硫风味组分的制备及稳定性一直是食品风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玉米油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香椿含硫风味组分的制备及稳定性一直是食品风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玉米油双相浸提制备香椿风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香椿风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及挥发性成分等贮藏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处理能显著提高香椿风味油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240 W,香椿风味油中含硫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78.05±0.12)%。经56 d贮藏后,香椿风味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逐渐升高,且温度越高,上升趋势越明显。含硫类物质作为香椿风味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香椿风味油的风味品质起关键性作用。随着贮藏温度升高,含硫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为香椿风味油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风味油 超声辅助提取 挥发性成分 酸价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苦处理对砂仁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何梦影 张康逸 康志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感官评分及电子舌技术为考察手段,比较水处理、乙醇处理、酸处理以及超声辅助复合处理方式对砂仁脱苦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初步确定砂仁中的苦味物质,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砂仁脱苦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及超声复合... 以感官评分及电子舌技术为考察手段,比较水处理、乙醇处理、酸处理以及超声辅助复合处理方式对砂仁脱苦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初步确定砂仁中的苦味物质,并最终筛选出适宜砂仁脱苦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及超声复合脱苦处理对砂仁苦涩味脱除效果及感官品质较好,其中,超声复合脱苦处理对砂仁本身的风味化合物种类影响较小,砂仁中呈苦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可能为可巴烯、β-愈创木烯、α-香附酮、4-萜烯醇、2-茨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脱苦处理 风味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康逸 张灿 +1 位作者 高玲玲 何梦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采用GC-MS分析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正己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的相互作用,并结合荧光、红外、紫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风味化合物加入后,蛋白质结构展开,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 采用GC-MS分析小麦面筋蛋白与风味化合物(正己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的相互作用,并结合荧光、红外、紫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风味化合物加入后,蛋白质结构展开,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上升;当风味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疏水性降低,说明风味化合物诱导了蛋白质构象变化;键中断剂的加入降低了蛋白质与风味化合物的结合率,表明非共价键在蛋白质与风味化合物的结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筋蛋白 风味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感官、电子鼻分析不同贮藏时间辣椒油风味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艳争 孙晓雪 +6 位作者 安永强 冻梓杰 谢颢阳 张玉玉 常记华 陈历水 张康逸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 [目的]探究辣椒油贮藏期间风味物质变化规律,为辣椒油货架期预测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感官、电子鼻技术对贮藏0,45,90,135 d的辣椒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辣椒油中共有9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烯烃类、醇类物质及含氮类化合物。利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筛选出关键香气化合物,在辣椒油贮藏0,45,90,135 d时分别筛选出18,21,21,2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烯烃类、酯类及含硫类化合物。感官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辣椒油色泽和整体可接受度差异不显著,香味和滋味差异显著(P<0.05)。电子鼻结果表明,贮藏90,135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辣椒油气味在90 d后趋于稳定。[结论]贮藏时间显著影响辣椒油风味物质组成及感官特性,90 d后气味成分趋于稳定,此临界点为货架期判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电子鼻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麦仁面条工艺优化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康志敏 张康逸 +3 位作者 盛威 温青玉 高玲玲 张景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2-268,共7页
为了丰富面条种类及提高其营养价值,以青麦仁全粉和面粉混合制作青麦仁面条,研究了青麦仁全粉、水分、食盐和食品改良剂添加量对青麦仁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面条蒸煮品质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青麦... 为了丰富面条种类及提高其营养价值,以青麦仁全粉和面粉混合制作青麦仁面条,研究了青麦仁全粉、水分、食盐和食品改良剂添加量对青麦仁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面条蒸煮品质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青麦仁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三种食品改良剂的使用均可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其中瓜尔豆胶的效果最好;当青麦仁粉的添加量为20%,加水量为50%,食盐添加量为0.3%,瓜尔豆胶的添加量为0.6%时,青麦仁面条感官评分达87.3分,断条率0.00%,吸水率89.59%,吸光度0.186,硬度5.23 N,粘性2.86 N,弹性0.270,最大拉伸力22.14 g,蛋白质含量12.56%,碳水化合物含量67.5%,脂肪含量1.46%,膳食纤维含量5.38%,面条的品质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面蒂 加工工艺 改良剂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慧 王赵改 +3 位作者 史冠莹 王晓敏 张乐 赵守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9-1348,共10页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种处理后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嫩芽叶绿素降解和绿色损失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的减少与绿色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极显著水平。烫漂后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多,含硫类等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烯类等呈柔和气味增加,提升了香椿的香味品质。综合颜色及挥发性成分随烫漂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30s。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8.742%,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噻吩类、烯类、醇类和醛类,贡献率大小为噻吩类>烯类>醇类>醛类;第2主成分包含酮类和其它类,贡献率大小为酮类>其它类;第3主成分为烃类。本研究结果为香椿嫩芽精深加工过程中颜色和风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烫漂时间 颜色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乐 王赵改 +4 位作者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赵守涣 赵洪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9-202,共4页
为解决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现象,寻找最适合板栗片的护色剂和技术。研究了谷胱甘肽、EDTA-2Na、柠檬酸、植酸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以及真空处理技术对板栗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为影... 为解决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现象,寻找最适合板栗片的护色剂和技术。研究了谷胱甘肽、EDTA-2Na、柠檬酸、植酸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以及真空处理技术对板栗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柠檬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护色剂为:质量浓度分别为0.8%柠檬酸,0.04%L-半胱氨酸,0.05%谷胱甘肽,此时的护色效果最佳。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色泽的因子依次为L-半胱氨酸>柠檬酸>谷胱甘肽。通过真空处理条件的研究,得出在真空度为0.08 MPa的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可大大缩短护色时间,同时护色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褐变 正交实验 真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菊粉胶凝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登林 席栋 +3 位作者 张康逸 安颖 黄继红 康怀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57,194,共8页
为了探讨长链菊粉凝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分别从菊粉含量、加热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方面对凝胶指数、持水性和质构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长链菊粉形成凝胶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从13%(50℃)增加到28%(90℃)... 为了探讨长链菊粉凝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分别从菊粉含量、加热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方面对凝胶指数、持水性和质构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长链菊粉形成凝胶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从13%(50℃)增加到28%(90℃),高温(60~80℃)有利于获得硬度大的凝胶,但在90℃时凝胶硬度明显下降;增加搅拌速度和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且所制得的凝胶硬度大而质地细腻。菊粉含量对凝胶硬度影响明显,与菊粉含量高(25%~35%)时相比,在菊粉低含量(15%~25%)时凝胶硬度随菊粉含量增加而增大的程度更显著。总的来看,随菊粉含量和储藏时间的增加,凝胶的硬度、稠度、黏度指数、黏附性和持水性均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菊粉 胶凝 凝胶指数 持水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提取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康逸 宋范范 +1 位作者 高玲玲 何梦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5-239,244,共6页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技术,研究了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合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甲醇的溶剂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技术,研究了医药级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合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m]PF6)-甲醇的溶剂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响应面结果表明:萃取时间60.12 min,[Emim]PF6-甲醇混合溶剂比2.95∶1(v/v),料液比1∶7.50(g/m L),萃取温度30.53℃,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87.65%,提取率为70.76%。再将磷脂酰胆碱经过氧化铝色谱柱纯化,最终产品的纯度可达9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磷脂酰胆碱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芦鑫 王克琴 +3 位作者 张丽霞 宋国辉 孙强 黄纪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考察琥珀酰化改性因素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对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琥珀酰化改性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氮... 为考察琥珀酰化改性因素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对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琥珀酰化改性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氮溶解指数评价琥珀酰化改性花生蛋白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量浓度、琥珀酸酐添加量是显著影响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花生蛋白质量浓度58.5 g/L、琥珀酸酐添加量为花生蛋白质量的19.55%、反应温度49℃,在最佳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酰化度与产率分别为(82.82±0.59)%和(76.89±0.74)%;引入琥珀酰基改变了花生蛋白的分子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由折叠趋向伸展,蛋白质聚集体尺寸减小;改性花生蛋白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酰化度 二级结构 氮溶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面团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甜 罗登林 +4 位作者 张康逸 黄继红 徐宝成 李佩艳 李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6-202,共7页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快速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尤其在不透明材料分析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面团作为一种特殊的黏弹体系,超声易于实现与其耦合,并且其声传播信息对面团的物理性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可通过分...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快速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尤其在不透明材料分析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面团作为一种特殊的黏弹体系,超声易于实现与其耦合,并且其声传播信息对面团的物理性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可通过分析超声脉冲信号经过介质时的声速和振幅衰减等参数值来了解面团的内部结构及其性状。主要介绍了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详细论述了超声在研究面团中气泡的大小和分布、不同种类小麦粉的区分、不同原料和加工条件对面团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为面团的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无损检测 面团 声速 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麦仁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温青玉 张康逸 +4 位作者 屈凌波 李天义 金先东 宋江峰 王康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3,共8页
以青麦仁为原料,利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4种蛋白含量和纯度、表面微观结构、青麦仁基本成分组成、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 以青麦仁为原料,利用Osborne法分离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4种蛋白含量和纯度、表面微观结构、青麦仁基本成分组成、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其它蛋白在青麦仁分离蛋白中相对含量分别为60.1%、3.7%、2.9%、3.2%、30.1%,纯度为82.87%。清蛋白呈山脊状,表面细致多层,局部有小孔;球蛋白表面疏松,构象无规则;麦醇溶蛋白表面凸起,由结构紧密的多层片状构成;麦谷蛋白表面光滑,为多孔片状结构。青麦仁的蛋白、淀粉、脂肪、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1.21%、55.86%、1.15%、11.79%、1.30%;青麦仁分离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包含12条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4.40、24.70、26.22、34.53、36.41、44.50、48.55、53.65、65.55、71.98、79.71、100.45 kDa;谷氨酸最高,占总氨基酸的38.3%,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2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29∶83。蛋白等电点为5.0,pH6时溶解度最低;持水性为2.02 g·g^-1,持油性为7.18 g·g^-1;蛋白浓度0.6%时,起泡性最大,泡沫稳定性最佳;浓度达到0.8%之后,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变化不大,无显著差异性(P>0.05);pH6时,起泡性最小,泡沫稳定性随pH增大先降低后开始增大;pH为6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最差。通过对蛋白理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的研究,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分离蛋白 氨基酸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