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的总酚变化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丽华 陈云莉 +5 位作者 李顺峰 石勇 田静源 刘世豪 纵伟 王小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208,共6页
为探究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动力学特性,利用L.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红枣汁,对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和理化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菌体生物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L... 为探究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动力学特性,利用L.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红枣汁,对红枣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和理化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菌体生物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L.plantarum CICC 20022呈现良好的增殖能力,发酵12 h时活菌数达到峰值8.66 lg CFU/mL。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发酵24 h时总糖含量降至0.04 mg/mL。总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8 h时总黄酮含量为23.91μg/mL,发酵24 h时总黄酮含量降至10.91μg/mL,总酚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以Logistic方程建立的菌体生物量动力学模型和以Boltzmann方程建立的总酚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的试验值与理论值平均误差均小于5%,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红枣汁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汁 植物乳杆菌 总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糠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娜 魏书信 +3 位作者 田广瑞 崔国梅 李顺峰 王安建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香菇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菌糠,但很多菌糠被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香菇菌糠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香菇菌糠理化性质... 香菇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菌糠,但很多菌糠被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香菇菌糠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香菇菌糠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香菇菌糠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动物饲料、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园艺栽培、生物吸附剂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原料等方面,探讨了香菇菌糠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菌糠的资源化利用,应重点从加强菌糠物质基础、加大菌糠资源化利用技术、产业化应用配套设施及标准3个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香菇菌糠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糠 利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木质纤维素降解利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顺峰 刘丽娜 +5 位作者 许方方 田广瑞 崔国梅 高帅平 魏书信 王安建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为深入了解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及其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法(XRD)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木质纤维素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纤... 为深入了解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及其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法(XRD)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木质纤维素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纤维素相对结晶度(CrI)和纤维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显著下降,木质纤维素含量(w,后同)由85.27%降低至52.23%,其与相应的降解酶系活性负相关,木质纤维素降解与纤维破坏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FTIR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特征官能团峰值发生变化,木质素降解速率高于半纤维素、低于纤维素。随着香菇的生长发育,栽培料中CrI显著降低,纤维素晶体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结果表明,香菇首先利用栽培料中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供菌丝生长,同时分泌胞外降解酶破坏纤维结构,将大分子组分降解为小分子组分,从而满足其生长所需,高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对应高木质纤维素降解率。该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木质纤维素 胞外酶 结晶度 红外光谱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肉感官品质与营养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芦鑫 路风银 +2 位作者 孙强 宋国辉 黄纪念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综述了植物蛋白肉在外观、口感、风味方面的技术进步,分析了植物蛋白肉营养稍逊肉类的原因以及改善途径,论述了植物蛋白肉的安全性,以期为高品质植物蛋白肉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色素 酶解 挤压膨化 过敏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物蛋白复合肽盐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康逸 温青玉 +3 位作者 刘燕 耿宁宁 张嫚 何梦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食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如果摄入过多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积累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该研究在以谷朊粉为原料制得咸味肽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氯化钾、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 食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如果摄入过多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积累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该研究在以谷朊粉为原料制得咸味肽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氯化钾、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肽盐的配方。结果表明,在氯化钾为0.4 g、酵母提取物为0.2 g、柠檬粉为0.3 g的条件下,复合肽盐中多肽含量为11.4 mg/g,钠离子含量为0.35 g/100 g,钾离子含量为1.181 g/100 g,且添加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掩盖了肽盐的不良气味,外观呈浅黄色;减少了生活中钠的摄入量,得到低钠、减盐不减咸的调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咸味肽 减盐 复合肽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射频对花生干燥速率、发芽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谢永康 李萍 +6 位作者 雷登文 韩俊豪 杨慧 曹世娜 段续 李琳琳 刘嫣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鲜花生真空射频最优干燥工艺,选取真空射频温度、极板间距、真空度三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优化区间,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和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得到鲜花生真空射频最优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下,随温度升高... 为获得鲜花生真空射频最优干燥工艺,选取真空射频温度、极板间距、真空度三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优化区间,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和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得到鲜花生真空射频最优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下,随温度升高,花生干燥速率升高了27%,发芽率在50℃显著降低了19%,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降低4.96%;极板间距和真空度对平均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真空度对花生蛋白质和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极板间距和真空度对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设计和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得出花生真空射频保质干燥最优工艺为:温度40℃、极板间距100 mm、真空度0.025 MPa。此时,干燥速率为0.0192 g/(g·h),发芽率为95.40%,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4.72%,综合评分为0.9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真空射频 干燥速率 发芽率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史慧 王安建 +2 位作者 崔国梅 刘丽娜 李顺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技术是食用菌在贮藏保鲜及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缓解菇体因褐变及微生物污染等造成的色泽劣变及品质下降。常见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对色泽劣变影响因素及各种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 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技术是食用菌在贮藏保鲜及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缓解菇体因褐变及微生物污染等造成的色泽劣变及品质下降。常见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对色泽劣变影响因素及各种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食用菌色泽劣变控制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建议,以期为食用菌贮藏保鲜及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色泽劣变 影响因素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藕合分段焙炒工艺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孙强 游静 +3 位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芦鑫 李可心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控水耦合分段焙炒芝麻工艺。结果表明:以芝麻质量为基准,加水量12%,静置润籽15 min,在200℃炒锅中焙炒至芝麻达166℃后,在焙炒温度166℃下后熟焙炒8 min,得到的焙炒芝麻膨胀度高...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控水耦合分段焙炒芝麻工艺。结果表明:以芝麻质量为基准,加水量12%,静置润籽15 min,在200℃炒锅中焙炒至芝麻达166℃后,在焙炒温度166℃下后熟焙炒8 min,得到的焙炒芝麻膨胀度高、酥脆性好,风味物质种类丰富,感官评分92.88±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控水 分段焙炒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香菇风味面条伴侣
9
作者 王安建 崔国梅 +2 位作者 薛玮声 许方方 魏书信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3,共8页
香菇风味面条伴侣是一种以香菇为主要原料的调味品,具有香菇特有的风味及营养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试验对香菇风味面条伴侣主要原料配比进行优化,为生产方便对最佳配比稍加修正并验证,最后对其理化及... 香菇风味面条伴侣是一种以香菇为主要原料的调味品,具有香菇特有的风味及营养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试验对香菇风味面条伴侣主要原料配比进行优化,为生产方便对最佳配比稍加修正并验证,最后对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香菇风味面条伴侣的最佳制作配比为卤香菇丁100.0 g、豆瓣酱14.1 g、红油39.1 g、3%交联羟丙基淀粉乳36.4 g、葱末7.3 g、姜末3.6 g、白糖2.3 g、盐4.5 g、鸡精2.3 g、味精3.2 g、白胡椒粉0.4 g、十三香0.4 g、蚝油9.1 g、豆豉18.1 g。在此条件下,香菇风味面条伴侣料质均匀,色泽红润,菇味浓郁,口感最佳,其模糊感官评分高达91.35分,且能较好地与响应面模型相拟合。香菇风味面条伴侣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条伴侣 香菇 工艺优化 模糊数学评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处理对香椿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10
作者 张乐 史冠莹 +5 位作者 陈臻毅 蒋鹏飞 赵丽丽 史宇婷 张果 王赵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86-296,共11页
探究不同冻结温度(-20、-40、-80℃)与冻融循环(freeze-thaw cycle,FTC)(1、2、3次)处理对香椿营养成分、风味物质、酶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寻找提升香椿品质和风味的方法。结果表明,经不同FTC处理后香椿样品的T2弛豫时间变短,M21... 探究不同冻结温度(-20、-40、-80℃)与冻融循环(freeze-thaw cycle,FTC)(1、2、3次)处理对香椿营养成分、风味物质、酶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寻找提升香椿品质和风味的方法。结果表明,经不同FTC处理后香椿样品的T2弛豫时间变短,M21峰面积减小,结合水向弱结合水、自由水转移。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还原糖含量显著升高,且-40℃冻结经2次FTC处理组的含量最高。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均显著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活性在不同冻结温度下随FTC次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80℃经2次FTC处理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最高,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2.5%,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8.4%。气味属性的感官评分显示,在整体强度、熟洋葱/香椿类似风味以及熟肉味属性上均高于未处理组。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鉴定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比最多的为醛类化合物,其次为萜烯类化合物,经FTC处理后新出现了多种化合物且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提高了22.2%,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11种(变量投影重要性>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酶活性与挥发性化合物相关性分析显示,GGT、LOX及ADH活性与醇、酯类均呈高度负相关,而与醛类、酸类、萜烯类、酮类及其他类呈正相关。综合分析,-40℃经2次FTC能够较好地保持香椿营养品质和提升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冻融处理 品质 风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结合主动气调保鲜对鲜切小米辣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丽丽 李怡晴 +7 位作者 徐梦瑶 陈臻毅 史冠莹 张乐 蒋鹏飞 史宇婷 陈振伟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3-385,共13页
为延长鲜切小米辣的货架期,该实验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失重率、腐烂率、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丙二醛含量、乙烯生成速率、菌落总数、挥发性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探究低温环境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为延长鲜切小米辣的货架期,该实验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失重率、腐烂率、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丙二醛含量、乙烯生成速率、菌落总数、挥发性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探究低温环境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主动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CA)对鲜切辣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在第6 d出现褐变、软化等现象相比,1-MCP结合主动气调保鲜(1-MCP+CA)处理组在贮藏15 d仍能维持较好的外观品质,且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及1.81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贮藏末期,1-MCP+CA组能够降低失重率6.75%、腐烂率2.31%,显著抑制丙二醛含量上升、降低乙烯生成速率(P<0.05),且菌落总数(3.15 lg(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6.42 lg(CFU/g))(P<0.05)。GC-IMS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8种、醛类5种、萜烯类2种、酮类7种、酯类5种、酸类2种、杂环类3种及其他类2种。随着贮藏期延长至6 d时,1-MCP+CA处理对鲜切小米辣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等挥发性化合物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够更好地维持鲜切小米辣的特征风味物质,延长鲜切小米辣货架期。该研究为鲜切蔬菜的保鲜贮藏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小米辣 1-MCP 主动气调保鲜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散口径对压榨芝麻香油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张晓晓 孙强 +2 位作者 黄纪念 芦鑫 宋国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6,共7页
为分析压榨芝麻香油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不同逸散口径贮藏不同时间的压榨芝麻香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乙烯基吡嗪是新压榨芝麻香... 为分析压榨芝麻香油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不同逸散口径贮藏不同时间的压榨芝麻香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乙烯基吡嗪是新压榨芝麻香油独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压榨芝麻香油在贮藏期间易丢失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3-甲基丁醛、5-甲基-2-呋喃甲醛和吡啶等7种物质;对压榨芝麻香油整体风味贡献较大的物质主要是2-甲氧基苯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戊基吡啶等16种风味物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1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进一步筛选出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乙基吡嗪等1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区分4个不同逸散口径贮藏24周内压榨芝麻香油风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芝麻香油 贮藏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酯交换制备ω-3型中长链甘油酯
13
作者 王一路 孙晓静 +3 位作者 费晓伟 张丽霞 高冠勇 孙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共7页
为高效制备ω-3型中长链甘油酯,以α-亚麻酸和椰油为原料进行酶促酯交换。以产物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指标,筛选出3种固定化脂肪酶进行混料试验,确定酶最佳质量比;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ω-3型中长链甘油酯制备工艺,并对复合酶的... 为高效制备ω-3型中长链甘油酯,以α-亚麻酸和椰油为原料进行酶促酯交换。以产物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指标,筛选出3种固定化脂肪酶进行混料试验,确定酶最佳质量比;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ω-3型中长链甘油酯制备工艺,并对复合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ipozyme RM C、Lipozyme TL TM和Novozyme 435酯交换效果较好,最佳质量比为0.30∶0.25∶0.45;最优工艺参数为底物质量比5.5∶1、加酶量5.3%(以底物总质量计)、温度50.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α-亚麻酸含量为44.87%±1.41%,制得的复合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 Α-亚麻酸 椰油 中长链甘油酯 固定化脂肪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谢永康 王茜 +2 位作者 巨浩羽 王玮娜 王晓东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目的]确定花生适宜的机械干燥技术。[方法]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HPD)、远红外干燥(FID)、电加热干燥(EHD)、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FI-HPD)及自然晾晒(ND)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时间、单位能耗... [目的]确定花生适宜的机械干燥技术。[方法]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HPD)、远红外干燥(FID)、电加热干燥(EHD)、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FI-HPD)及自然晾晒(ND)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干燥速率、营养品质、色泽、质构、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在4种机械干燥过程中,花生的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小,干燥过程均为降速干燥,其中FI-HPD组的干燥时间最短,单位能耗最低。干燥方式对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4种机械干燥后,EHD和FI-HPD组花生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油酸含量较低。干燥方式对花生的色泽、硬度、黏附性也有显著影响(P<0.05)。机械干燥后,花生的酸价为0.75~2.00 mg/g,过氧化值为0.03~0.14 mg/g,符合国家标准。4种机械干燥后,花生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FI-HPD组的花生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最多,HPD和FID组的发芽指数均>90%。[结论]FI-HPD适用于食用花生干燥加工,HPD和EHD适用于花生种子干燥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燥方式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丽华 陈云莉 +5 位作者 石勇 李顺峰 查蒙蒙 李昌文 纵伟 王小媛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 200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 200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 20022)发酵对红枣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发酵红枣汁,发酵红枣汁含有较多萜类、含硫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这些化合物赋予其更加浓郁的花果香。在未发酵红枣汁和发酵红枣汁中分别鉴定出48种和4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分别为4479.54μg/L和6943.14μg/L;发酵红枣汁中的酸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其中癸酸质量浓度提高了193.68%,而酯类化合物种类明显减少,并新生成棕榈酸异丙酯、柠檬醛、橙花基丙酮等具有愉悦香气的化合物。具有花香味的大马士酮对发酵红枣汁香气特征的贡献最大,而苯甲醛、癸酸、苄醇、壬酸、大马士酮、月桂酸和己酸是发酵红枣汁的7种关键差异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苄醇和月桂酸可为发酵红枣汁增添独特的花果香。因此,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能够提升红枣汁的整体风味,并赋予其花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 红枣汁 挥发性香气成分 OPLS-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
16
作者 郑文静 张洁 +3 位作者 朱风祥 陈静 金大伟 王志伟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5期20-21,共2页
冬春季生猪疫病多发易发,一直是规模化养猪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时期。冬春季光照时间短,气温差较大,很适宜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生猪因温度低活动减少而抗病力下降,非洲猪瘟也是易发疫病,为了防控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提出规... 冬春季生猪疫病多发易发,一直是规模化养猪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时期。冬春季光照时间短,气温差较大,很适宜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生猪因温度低活动减少而抗病力下降,非洲猪瘟也是易发疫病,为了防控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提出规模化养猪场做到减少人员流动、做好物资储备、控制车辆进场、强化引种管理、加强环境控制等防疫策略,为广大养猪朋友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季 规模化养猪场 非洲猪瘟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料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芦鑫 张丽霞 +2 位作者 孙强 游静 黄纪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0-61,共12页
为分析配料(硫化物、糖)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High temperature sesame cake protein hydrolysate,HTSPH)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首先固定木糖与HTSPH含量,考察5种硫化物如半胱氨酸(LCys)、甲硫氨酸(L-Met)、硫胺素(VB1)对美拉德... 为分析配料(硫化物、糖)组成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物(High temperature sesame cake protein hydrolysate,HTSPH)制备肉味香精的影响,首先固定木糖与HTSPH含量,考察5种硫化物如半胱氨酸(LCys)、甲硫氨酸(L-Met)、硫胺素(VB1)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感官特性、挥发性成分、pH、褐变与糖基化程度的影响,随后对比木糖、核糖、半乳糖等9种糖与L-Cys、HTSPH反应得到MRPs的特性差异,最后,混料试验考察L-Cys、木糖、HTSPH三者组成对MRPs感官特性与挥发性成分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硫化物形成MRPs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L-Cys的MRPs肉味突出,感官评价得分最高(69.32±1.34)。对比不同糖的MRPs的性质组成发现,戊糖的MRPs中感官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已糖的MRPs,其挥发性成分中富含肉香味成分,木糖是适宜由HTSPH制作肉味香精的糖类。混料试验表明L-Cys、木糖与HTSPH组成会显著影响MRPs风味特征。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22种关键挥发性成分。5-甲基-2-噻吩甲醛、二糠基二硫醚、5-乙基噻吩-2-甲醛、4,6-二甲基-1H,3H-噻吩并[3,4-c]噻吩、苯甲醛、2-糠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化物、2-糠硫醇与感官得分正相关。本研究为高温芝麻饼粕制备肉味香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戊糖 醛糖 混料设计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糠中木质纤维素的挤压降解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丽娜 崔国梅 +5 位作者 李顺峰 许方方 田广瑞 纪沐风 魏书信 王安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0,共8页
为开发香菇(Lentinus edodes)菌糠的新型加工处理方式,促进其高效转化利用,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光学显微成像对经挤压处理香菇菌糠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木质纤维素官能团、纤维素... 为开发香菇(Lentinus edodes)菌糠的新型加工处理方式,促进其高效转化利用,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光学显微成像对经挤压处理香菇菌糠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木质纤维素官能团、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和纤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菌糠经过挤压处理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40%水分挤压和50%水分挤压后木质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3.863%、11.264%,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9.003%、16.630%,综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7.357%、11.343%,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了6.574%、11.099%,纤维素相比半纤维素、木质素呈现出更快的降解速度;与50%水分挤压相比,40%水分挤压对半纤维素、综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更显著,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131%、6.78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官能团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未发生改变,但吸收峰特征及强度发生变化,表明挤压处理对香菇菌糠中木质纤维素各组分有降解作用,其中半纤维素在低水分条件下更易发生降解,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挤压降解规律一致。挤压前后的香菇菌糠均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挤压后纤维素结晶区被破坏,40%水分挤压和50%水分挤压后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了21.10%、18.00%。纤维长度、宽度及长宽比呈现出降低趋势,经显微镜观察,挤压后香菇菌糠纤维壁及内腔进一步遭到破坏,膨松状态片状结构明显增多增大。因此,挤压处理可有效降解香菇菌糠木质纤维素,破坏其生物质结构,使得红外光谱吸收峰、纤维素结晶度及纤维形态发生改变,其中,40%水分挤压的降解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糠 木质纤维素 挤压 红外光谱 结晶度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香菇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变化特征
20
作者 刘丽娜 李顺峰 +5 位作者 许方方 崔国梅 高帅平 王安建 田广瑞 魏书信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长期香菇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变化特征,促进其高效降解利用,以香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光学显微成像法对各生长期香菇培养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纤维素结晶度、木质纤... 为探究不同生长期香菇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变化特征,促进其高效降解利用,以香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光学显微成像法对各生长期香菇培养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纤维素结晶度、木质纤维素相关的官能团和纤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香菇生长进程的推进,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生殖生长阶段降解较多,半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降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进入转色后降解速度加快。二茬菇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原料降低了34.73%、61.58%、57.15%、42.33%。各生长期的香菇培养料均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纤维素结晶区被破坏,典型衍射峰的结晶度持续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官能团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未发生改变,但振动强度减弱,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利用规律一致;特征峰比值I1723/I1510、I1383/I1510、I1157/I1510呈现不断减少趋势,而I897/I1510在转色和一茬菇呈增大趋势,表明香菇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程度不同,该生长期木质素相比纤维素有着更快的降解速率。纤维长度及宽度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二茬菇与其他生长期存在显著性差异。经显微镜观察,二茬菇纤维壁及内腔遭到破坏,明显区别于原料。因此,香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持续的降解作用,可显著降低木质纤维素含量,破坏纤维素结晶区,使得红外光谱吸收峰及纤维形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木质纤维素 培养料 结晶度 红外光谱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