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探析——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吴泽玉 《河南农业》 2025年第9期9-10,16,共3页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关键要素,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为例,全面分...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关键要素,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为例,全面分析其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为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一、人才队伍现状(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情况信息所作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自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2000年成立)划分而来,主要承担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任务。近年,信息所秉持“服务立所、科研强所、产业富所、人才兴所、依规治所”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农业信息学科高质量发展,引领农业信息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研院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百年传统 创新农业科技 为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写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创建100周年之际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万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0,共6页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 支撑 创新 传统 农业科学技术 学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百年传统 创新农业科技 为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写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创建100周年之际
3
作者 马万杰 《种业导刊》 2009年第10期5-10,共6页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展历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事业单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河南省农工商局局长何廷俊购地于开封市禹王台东侧,并筑“思饥亭”,创立河...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展历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事业单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时任河南省农工商局局长何廷俊购地于开封市禹王台东侧,并筑“思饥亭”,创立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尚可追溯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时任河南巡抚涂宗瀛倡导官民捐银,初创河南蚕桑总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 支撑 创新 传统 农业科学技术 事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春化室及生长间建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段传德 金荣生 陈荣华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7年第3期40-,共1页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春化室及生长间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在建的重要科研设施,主要用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小麦、十字花科作物的育种试验研究.  1种质资源库(低温中期库)  ……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种质资源库 数据库 农作物种质资源 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兆敏 赵阳 任子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共5页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探讨了园区有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科技园区 功能定位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品种权保护,提升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政 李文君 +1 位作者 唐保军 丁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河南省农科院 新品种保护工作 植物新品种权 农业科学院 品种权保护 核心竞争力 农业科技 农业科研单位 新品种保护制度 植物新品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视角下农业科研院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迎芳 路燕 许保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57-259,262,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肩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任。立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深入分析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肩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任。立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深入分析总结“三农”工作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快种业基础研究、学科方向任务调整、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侧研究、示范推广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5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96—2016年产出论文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会芳 孙岩 +1 位作者 尹海燕 卓文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47-551,共5页
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文献信息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96—2016年被收录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论文数量与质量提升很快,论文分布广泛,涉及50... 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文献信息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96—2016年被收录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论文数量与质量提升很快,论文分布广泛,涉及50个学科,主要集中在农业、植物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10个学科;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主要依赖国内合作,其次是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 CPCI-S 论文产出 影响因子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省农业科研工作新局面探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鹏 杨学德 +3 位作者 张为 杨巧枝 黄保荣 李秀杰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期56-56,94,共2页
结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工作实践,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提出科研工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 科研管理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宋淑敏 戴爱梅 李保全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12期25-28,共4页
回顾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1985年开展科技产业发展工作以来在起步、规范、公司制运作、跨越发展等阶段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并从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发挥优势产业等方面对下一步发展工作... 回顾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1985年开展科技产业发展工作以来在起步、规范、公司制运作、跨越发展等阶段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并从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发挥优势产业等方面对下一步发展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产业 发展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SCI收录文献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会芳 卓文飞 +4 位作者 燕照玲 孙岩 陈海燕 樊文杰 刘毓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8-174,共7页
为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的学术现状,以WebofScience收录的河南省农科院2011-2015年产出文献为数据源,按照资助基金类型不同将其进行分类,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将不同类别文献的数量、被引频次、影... 为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的学术现状,以WebofScience收录的河南省农科院2011-2015年产出文献为数据源,按照资助基金类型不同将其进行分类,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将不同类别文献的数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具有统计意义的指标及其他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对合作关系、学科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统计指标的需要进行清洗、规范和补录后,得到有效文献279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C)基金文献(第一项基金为NSFC)、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占比分别为32.3%、60.2%、7.5%。NSFC基金文献占比表现为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1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NSFC基金文献涉及学科24个,产出文献最多的前5个学科为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农艺学和植物科学。不同直属科研机构文献数量、文献基金类型差别很大,这与各直属科研机构主要工作内容及综合科研实力相一致。且文献在少部分个人(团队)身上的集中度非常明显,其中,以ZHANGGP和ZHANGHY为通信作者的文献最多,所发表文献的篇数、合计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均较高。被引次数排名TOP20的文献具有如下特点:文献所属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较高,文献多为合作发表,研究方向多为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OFSCIENCE 资助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献计量学 论文产出 学术合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总结
12
作者 张忠信 臧秀旺 +3 位作者 高伟 张俊 刘华 徐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对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的7个(含对照)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的综合表现分别进行了评述。参试品种中仅有开农69和豫花27号两个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且荚果增产幅度较大。
关键词 河南省 麦套花生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浅析——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鹏 李国领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36-39,共4页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景丽 上官彩霞 +1 位作者 王静 郭海源 《种业导刊》 2022年第6期3-7,共5页
作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领路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示范推广、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学科建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领路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示范推广、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学科建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力不足、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切入点,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提出了推动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储备、探索成果集成转化和技术服务有效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加快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深入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等措施,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科技创新驱动 乡村振兴战略 成果集成转化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种质资源品质特性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昝香存 常莹莹 +3 位作者 董海滨 张煜 陈弯 齐学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筛选优异育种亲本资源,进一步改良小麦品质并提供优异资源,本研究以60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供试小麦种质的13个品质性状指...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筛选优异育种亲本资源,进一步改良小麦品质并提供优异资源,本研究以60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供试小麦种质的13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年代来源种质的品质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小麦种质资源的13个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28%~79.56%,其中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高,糊化特性指标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低,且2000年以后的品种在多个性状指标间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年代来源种质的品质比较结果表明,从地方品种(1949年以前)到1949-2000年的品种再到2000年以后的品种,随着年代的推移,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反映面筋强度的面筋指数、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指标则呈明显升高的趋势,峰值粘度和衰减值的变化趋势为1949-2000年的品种>地方品种>2000年以后的品种,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峰值粘度与其他多个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小麦品种选育的指导目标性状。系统聚类分析将小麦种质分为6类,不同类群间品质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第Ⅲ类群具有面粉吸水率低、面筋指数低等特征;第Ⅳ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和峰值粘度高的特征。同时,还鉴定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及稳定时间4个指标同时达到强筋标准的种质4份,同时达到弱筋标准的种质1份。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优质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密度效应及稳产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丁勇 宋淼 +6 位作者 张留声 穆心愿 乔江方 刘桂珍 李会勇 张香粉 夏来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9-1602,共14页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密度效应及稳产适应性,为筛选高产广适玉米品种,构建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密度优化布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在河南省6个生态区(环境)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密度...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密度效应及稳产适应性,为筛选高产广适玉米品种,构建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密度优化布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在河南省6个生态区(环境)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密度,共4个水平,分别为60000、67500、75000、82500株/ha(仅2023年);副处理为品种,为14个黄淮海地区和河南省近年来审定的玉米新品种。通过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相关分析及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等方法,系统评估玉米品种适应性、产量构成因素及密度响应特征。【结果】种植密度、环境和品种、两两交互作用及三者的共同交互作用均对夏玉米产量、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22和2023年环境对夏玉米产量变异的解释比例较高,分别为27.91%和43.18%,品种次之,解释比例分别为9.76%和10.19%,密度最小,解释比例分别为1.54%和2.25%。不同环境下,2022年夏玉米产量表现为南阳>漯河>商丘>洛阳>安阳>周口,2023年表现为南阳>周口>洛阳>商丘>安阳>漯河。基于高稳系数法、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显示,京科999、秋乐368、中科玉505、郑单5179等玉米品种丰产性较好,适合河南省种植,安阳和商丘较其他环境有较强的品种区分能力。产量与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或P<0.001)正相关,与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P<0.001)负相关。河南省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可以实现增产,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增密,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夏玉米最优种植密度为71823.56株/ha,理论产量为9358.10 kg/ha。【结论】合理的种植密度与品种搭配是提高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河南省夏玉米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1823.56株/ha,适合种植的高产稳产品种为京科999和秋乐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耐密性 品种—环境互作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籽粒产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鉴定评价
17
作者 杨文博 秦子钰 +4 位作者 马锦霞 王生轩 王能波 李晶晶 曹言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5,共13页
2021—2023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对省内12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工作,共普查到水稻种植县信息累计120条;征收集到水稻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中33份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调查鉴... 2021—2023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对省内12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工作,共普查到水稻种植县信息累计120条;征收集到水稻种质资源37份,并对其中33份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调查鉴定。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水稻呈现种植区域集中、种植面积增加、地方品种急剧减少的特征。征收集到的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豫北稻区和豫南稻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100 m范围。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中,粳稻多于籼稻,水稻多于陆稻,粘稻多于糯稻,香稻和有色稻分别占总资源数的27.27%和21.21%。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多表现为株高在100.1~120.0 cm之间,茎秆直立且长度在80.1~100.0 cm之间,叶鞘色和叶片色绿色,叶舌二裂,剑叶和倒二叶为直立型,剑叶长度在25.1~30.0 cm和41.0~45.0 cm之间,剑叶宽度在1.50~1.75 cm之间,穗抽出良好,穗型以中间型为主,穗长在15.1~30.0 cm之间,穗成熟后呈弯曲状,穗部二次枝梗多分枝,籽粒无芒,外颖黄色且有毛。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息县香稻丸1号、三粒寸、菡香一号F11、毛铺软稻、黑香糯、绿米等6份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河南省水稻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收集 鉴定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
18
作者 王汝都 邓祖丽颖 +4 位作者 乔宏兴 张菡 边传周 罗俊 彭志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采用ELISA方法对2021—2022年采自河南省6个市(漯河、驻马店、南阳、新乡、安阳、商丘市)良凤花种鸡的1 342份精液、1 611份泄殖腔拭子、8 187份种蛋和284份胎粪进行ALV-p27(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512份母鸡血清进行ALV-A/B和ALV-... 采用ELISA方法对2021—2022年采自河南省6个市(漯河、驻马店、南阳、新乡、安阳、商丘市)良凤花种鸡的1 342份精液、1 611份泄殖腔拭子、8 187份种蛋和284份胎粪进行ALV-p27(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检测,512份母鸡血清进行ALV-A/B和ALV-J亚群抗体检测,利用DF-1细胞从雏鸡胎粪中分离ALV,采用PCR扩增分离毒株的gp85基因,并将基因序列与ALV-J亚群不同毒株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为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禽白血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精液、泄殖腔拭子、种蛋、胎粪样品中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11%(176/1 342)、7.70%(124/1 611)、2.39%(196/8 187)、2.81%(8/284);母鸡血清样品中ALV-A/B和ALV-J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60%(85/512)和15.23%(78/512);而且,河南省6个市良凤花种鸡群ALV阳性率差别不大,其中,安阳市最高(4.90%,82/1 675),商丘市最低(3.56%,64/1 798),这表明河南省不同市良凤花种鸡群均有外源性ALV的感染。母鸡泄殖腔拭子、同期所产种蛋、相应雏鸡胎粪的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是4.00%(4/100)、1.08%(1/92)、1.15%(1/87),提示雏鸡感染ALV是由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共同造成的,根据种蛋ALV感染情况评估种鸡群中ALV的垂直传播更客观。分离到1株ALV-J毒株HN2022,与参考毒株HLJ09MDJ-1、HuB09-1、SX090912J、CAUHM01和HPRS103在同一进化分支。ALV-J亚群不同毒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7%~97.8%和88.6%~91.8%。gp85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gp85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序列高频率变异区Hr 1和Hr 2。综上,试验结果不仅表明河南省良凤花种鸡群中ALV感染比较普遍,而且丰富了ALV遗传变异特性数据,为后续该病毒的研究和该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凤花种鸡 禽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病毒分离 流行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9
作者 董晓宇 常晓轲 +4 位作者 朱伟岭 史艳艳 李丽 杨凡 姚秋菊 《蔬菜》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特色蔬菜产业具有种类多而体量大的特点,其品牌创建及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目前存在的各种特色蔬菜的面积、产量、品牌名称及特色的调研,总结了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及其品牌发展情况,即...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特色蔬菜产业具有种类多而体量大的特点,其品牌创建及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目前存在的各种特色蔬菜的面积、产量、品牌名称及特色的调研,总结了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及其品牌发展情况,即河南省特色蔬菜种植规模稳定,形成了以辣椒、大蒜、大葱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并培育出柘城辣椒、中牟大蒜等知名区域品牌;然而,产业仍面临连作障碍严重、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延伸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优势产区、强化品种创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深化产业融合及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等对策,以推动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特色蔬菜 品牌 连作障碍 农机农艺融合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情况与对策
20
作者 余永亮 许兰杰 +4 位作者 鲁丹丹 谭政委 董薇 安素妨 梁慧珍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为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SWOT法对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选育并示范推广红花新品种、集成并示范红花... 为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SWOT法对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选育并示范推广红花新品种、集成并示范红花安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红花初深精加工及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发展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河南省红花产业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提升河南省红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红花产业 发展情况 对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