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的历史变迁——以河南省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郭晓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101,共9页
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是历史所成就,也是历史所需求。比较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农村建设带头人,其成分构成和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表现着社会的特征;其作用体现在发展经济、生产竞赛,互助合作、建设集体,脱贫致富、创建文明,到全... 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是历史所成就,也是历史所需求。比较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农村建设带头人,其成分构成和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表现着社会的特征;其作用体现在发展经济、生产竞赛,互助合作、建设集体,脱贫致富、创建文明,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同层面;其产生和形成经历了由发现、扶持到树立、培养,由激情到理智,最终形成长效机制的完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带头人 历史变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贫困地区村级债务的构成与化解
2
作者 郭晓平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贫困地区的村级债务主要由设施建设费、税费垫缴费、干部的报酬、无效投资、不合理支出、贷借款利息等其他合理与不合理的负担所构成。贷借与欠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化解与根治贫困地区村级债务的指导思想,是加大政府投入... 贫困地区的村级债务主要由设施建设费、税费垫缴费、干部的报酬、无效投资、不合理支出、贷借款利息等其他合理与不合理的负担所构成。贷借与欠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化解与根治贫困地区村级债务的指导思想,是加大政府投入,解决政策和体制问题,加强政治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力度,完善立法减轻农民负担。化解工作要坚持谁举债、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用清欠、挤水、降息、筹款、变现五种方式,配套以健全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以及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村级债务 构成 化解 河南 政治扶贫 文化扶贫 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5-1947年中国城市学生运动区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81,共9页
1945-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分别形成以昆明、北平、南京为中心城市的三个学生斗争的集中区域。三大区域的形成,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般规律,也表现出不同区域的各自特点,显示了不同的政治力量... 1945-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分别形成以昆明、北平、南京为中心城市的三个学生斗争的集中区域。三大区域的形成,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般规律,也表现出不同区域的各自特点,显示了不同的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影响。考察影响战后中国城市学生运动的区位因素及内在联系,将三次学生运动高潮和三大斗争区域做历史的比较,对于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下,如何制定科学的方针和实施有效的斗争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学生运动 历史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在河南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随源 《学习论坛》 1998年第12期10-12,共3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两次亲赴河南,在竹沟、洛阳、渑池、豫皖苏边等地检查、部署抗战工作,后他离开河南,东进苏皖敌后继续指挥中原、华中人民抗战,继续领导河南人民抗击日寇的侵略。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刘少奇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两次亲赴河南,在竹沟、洛阳、渑池、豫皖苏边等地检查、部署抗战工作,后他离开河南,东进苏皖敌后继续指挥中原、华中人民抗战,继续领导河南人民抗击日寇的侵略。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刘少奇在河南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一、及时进行组织调整,适应中原抗战需要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日军沿陇海铁路西犯,国民党战场一泻千里,6月日军逼进河南省会开封,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继续西犯,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使豫皖苏3省60余县尽成泽国。新黄河东成了日军践踏的敌占区,河西仍为国民党的统治区。我党在国统区、敌占区的工作方针不同,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河南 竹沟 党的思想建设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中共中央中原局 历史贡献 抗日武装 新四军 抗日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河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5
作者 胡文澜 《学习论坛》 2005年第8期5-8,共4页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伟大的民族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河南 抗日战斗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根据地的金融货币斗争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晓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85,共5页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始终是敌后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巩固太行根据地,不仅依靠的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赖于经济发展。金融货币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始终是敌后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巩固太行根据地,不仅依靠的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赖于经济发展。金融货币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运用货币武器,支持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的摧残和掠夺,边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市场萧条,金融混乱。太行根据地初创之际,敌人实行一面封锁、一面掠夺的政策,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必需物资,掠夺和破坏一切财产,并不断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其目的在于“毁灭抗战生存力”。因此,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搞活金融市场,保证军需民食,成为支持长期抗战的一项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地 冀南银行 金融货币斗争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法币 伪币 抗日战争时期 对敌贸易 经济斗争 联银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路海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4,共3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普遍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发生肃反扩大化的原因,既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党的影响,也有国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并且也因为党的领导者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但是许多学者在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普遍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发生肃反扩大化的原因,既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党的影响,也有国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并且也因为党的领导者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但是许多学者在撰文论述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时,都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作为“专门同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反革命活动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等作斗争的机关”——政治保卫局在肃反中的作用。因为政治保卫局在肃反中起了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所以,政治保卫局作为肃反机关,它的存在也是肃反产生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对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以便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政治保卫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肃反运动 肃反委员会 苏维埃政府 地方党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宛西乡村建设中的体制改良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晓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9,共7页
30年代河南宛西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山东邹平和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相比 ,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即实施了以自治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良。地方自治派领导乡村建设 ,是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体制改良包括建设各级具有政权性质的自治组织、调... 30年代河南宛西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山东邹平和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相比 ,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即实施了以自治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良。地方自治派领导乡村建设 ,是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体制改良包括建设各级具有政权性质的自治组织、调整地亩和赋税体制、改革民事诉讼等。体制改良既是宛西地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为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创造了条件。宛西地区的乡村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 ,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宛西 体制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人权观
9
作者 郭晓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7,共7页
新民主主义人权观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孕育,至党的七大形成。“民族解放”和“革命人民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权思想的实质所在。爱国主义和群众观点是新民主主义人权观的突出特点;集体人权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权领域的创造。新民主主... 新民主主义人权观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孕育,至党的七大形成。“民族解放”和“革命人民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权思想的实质所在。爱国主义和群众观点是新民主主义人权观的突出特点;集体人权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权领域的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人权观有着多重的统一性;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人权斗争胜利的最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人权观 集体人权 爱国主义 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战区国民党杂牌军中期抗战简论
10
作者 郭晓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37,共5页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第一战区的国民党杂牌军承担着防御日军正面攻击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双重任务。由于自身成分比较复杂,处于防御日伪进攻的前沿阵地,面临各种政治势力集中的复杂环境,以及国民党中央军的排斥与歧视等方面的原因,第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第一战区的国民党杂牌军承担着防御日军正面攻击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双重任务。由于自身成分比较复杂,处于防御日伪进攻的前沿阵地,面临各种政治势力集中的复杂环境,以及国民党中央军的排斥与歧视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战区国民党杂牌军的处境比较艰难。杂牌军中的爱国官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克服自身不足和面临的各种困难,为打击日军,稳定后方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成为第一战区中期抗战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战区 国民党杂牌军 中期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黄河文化魅力 再现黄河文化辉煌──评《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11
作者 岳红琴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119-120,共2页
文章认为,《黄河文化百科全书》是黄河文化史上第一个百科总集,是内容丰富的资料宝库,是一部优秀的工具书和水平颇高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 黄河文化百科全书 资料 工具书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主持中原局工作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吉林 郭晓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1947年至1949年,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第一书记。作为经略中原决策的参与者与实践者,邓小平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建设强大的战略基地,为实现战略决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原解放区的开辟与建设中,邓小平正确贯... 1947年至1949年,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第一书记。作为经略中原决策的参与者与实践者,邓小平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建设强大的战略基地,为实现战略决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原解放区的开辟与建设中,邓小平正确贯彻中央的方针,为新解放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在中原工作的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中国革命规律和党的建设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与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原局 战略进攻 新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庆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4,共5页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4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台湾地方史上占有重要...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战时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所建立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虽然仅存在了短短的4年多时间(1941-1945),但在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台湾地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台湾革命同盟会的组织状况、主要活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性质和地位诸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革命同盟会 抗日复台 国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征
14
作者 李聚云 《学习论坛》 1998年第12期6-8,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的客观实际和时代特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的客观实际和时代特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其成为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研究这一理论的主要特征,对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 党的思想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 马列主义 现代化建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毛泽东的世界观理论
15
作者 李慧郁 《学习论坛》 1998年第11期22-23,共2页
毛泽东的世界观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毛泽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下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哲学论著,其他一些文章、批注、书信、谈话中也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世界观问题,从而构成... 毛泽东的世界观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毛泽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下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哲学论著,其他一些文章、批注、书信、谈话中也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世界观问题,从而构成了毛泽东世界观理论的完整体系。 一、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就是哲学。毛泽东概括指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88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因此,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可分为两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方面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论》等论著,系统阐述了知行统一观,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教育 认识论 辩证唯物 世界观理论 无产阶级思想 整党整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
16
作者 胡文澜 《学习论坛》 2000年第12期3-4,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工人阶级 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 党建工作 民主集中制 作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精神:中共历史的载体与主体——以焦裕禄精神为例
17
作者 郭晓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8,共4页
党史精神的形成、构成与传承,与党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史文化酝酿和促进了党史精神的形成,丰富了党史精神的内涵与形式,并且作为传承党史精神的载体,对其内涵的发展和继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史文化与党史精神的互动作用,使之融... 党史精神的形成、构成与传承,与党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史文化酝酿和促进了党史精神的形成,丰富了党史精神的内涵与形式,并且作为传承党史精神的载体,对其内涵的发展和继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史文化与党史精神的互动作用,使之融为一体而永久共存。探讨党史文化与党史精神的必然联系,有助于领会党史精神的内涵,深化对党史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文化 党史精神 主体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个务必”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8
作者 胡文澜 《学习论坛》 2003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两个务必” 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艰苦奋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老总的千里秘行
19
作者 陈随源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45-48,共4页
在中外战史上,总司令离开司令部,穿过敌占区的千里秘行恐怕极为少见。而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朱德总司令为了歼灭敌人之有生力量,加速解放全国的进程,却有这么一次千里秘行。
关键词 总司 朱德 华东野战军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吉普车 中原野战军 解放军 部队建设 粟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总理三赴三门峡
20
作者 陈随源 《学习论坛》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被确定为治理黄河规划中的第一期重点工程后,周恩来总理曾三次亲临三门峡视察指导,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重大问题,保证了这一工程的顺利进展。 “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周总理第一次到三门峡是1958年4月21日。上午9点... 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被确定为治理黄河规划中的第一期重点工程后,周恩来总理曾三次亲临三门峡视察指导,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重大问题,保证了这一工程的顺利进展。 “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周总理第一次到三门峡是1958年4月21日。上午9点多,他同彭德怀副总理,习仲勋秘书长等负责同志,从三门峡工程的专用线史家滩车站走下来,在听了工程情况的简单介绍后,便踏上钢索吊桥,跨过神门河,来到左岸施工工地。迎面看到穿工作服的开挖分局团委书记刘冠三,正欲问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总理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水库 水利工程 周恩来总理 大坝 王化云 黄河流域 综合经济效益 改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