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氮化硼填充聚酰胺12T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1
作者 秦彤 娄宏川 +5 位作者 张宇 武庆林 谭淼龙 朱珠 张晓朦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37,共6页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熔体流动速率(MFR)分析、导热性能测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sBN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提高了PA12T的结晶性能和流动性,当sBN的质量分数为4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在325℃时的MFR为4.92g/10min,比纯PA12T的0.68 g/10 min提高了6.2倍;其面内热导率和垂直热导率分别为3.39W/(m·K)和1.08W/(m·K),与纯PA12T相比分别提高了9.6倍与2.7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sB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sBN/PA12T的拉伸强度降低至57.61 MPa,断裂伸长率降低至11.40%。因此,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易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满足船舶电子电气设备在有限空间内长期值班运行的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2T 球形氮化硼 熔体流动速率 导热性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固相聚合法制备半芳香尼龙5T/56
2
作者 雪冰峰 张烨 +8 位作者 刘航卓 付鹏 崔喆 张袁铖 李鑫 庞新厂 赵蔚 张晓朦 刘民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半芳香尼龙是电子电气及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耐高温工程塑料,近年来需求量日益增大,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国生物法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为半芳香尼龙5T共聚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文中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尼龙5T/5... 半芳香尼龙是电子电气及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耐高温工程塑料,近年来需求量日益增大,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国生物法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为半芳香尼龙5T共聚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文中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尼龙5T/56盐(摩尔比为6:4)为原料,利用直接固相聚合法(DSSP)制备了生物基半芳香尼龙5T/56。通过对聚合条件的系统研究,实现了对物料物理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尼龙盐的DSSP聚合,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粉末状聚合产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尼龙5T/56的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得到初生态产物的熔点和热焓为319℃和90.7 J/g;利用热重分析仪得到初始热分解温度(Td5%)为403℃;力学性能测试得到拉伸强度为85.7 MPa,断裂伸长率为15.4%,缺口冲击强度为2.66 kJ/m2。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SSP制备尼龙5T/56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周期短、产品色泽好、综合性能良好的特点,为易溶于水的共混半芳香尼龙盐高效聚合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尼龙5T/56 直接固相聚合 聚合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固相聚合法制备聚酰胺PA12T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雪冰峰 张烨 +8 位作者 张世元 付鹏 崔喆 张袁铖 李鑫 庞新厂 赵蔚 张晓朦 刘民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9-1569,共11页
为了解决半芳香聚酰胺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欠佳的问题,本文以PA12T盐为原料,通过直接固相聚合(DSSP)的方法制备粉末状半芳香聚酰胺PA12T。系统研究聚合工艺对产物特性黏数和初... 为了解决半芳香聚酰胺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欠佳的问题,本文以PA12T盐为原料,通过直接固相聚合(DSSP)的方法制备粉末状半芳香聚酰胺PA12T。系统研究聚合工艺对产物特性黏数和初生态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实现反应物料在聚合过程中始终处于固体状态,采用了不同升温速率的方法:先以3℃/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180℃(180℃为第一预定温度),再以阶梯升温的方式从180℃逐步升至210℃(210℃为第二预定温度),升温速率为每30min 5℃,水用量与设备的体积比为25g/L,负压保温时间为1~6h。整个聚合过程的最高反应温度为210℃,时间为7~12h。得到产物的特性黏数为0.80~1.73dL/g,熔点为317℃,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92℃,拉伸强度为76.1MPa,断裂伸长率为39.4%,弯曲强度为42.6MPa,缺口冲击强度为9.47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固相聚合 聚合物 聚酰胺PA12T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增韧PA12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付鹏 王基班 +4 位作者 陈相见 张晓朦 崔喆 刘民英 赵清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6,共5页
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半芳香尼龙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胺(PA12T)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具有较高韧性的PA12T复合材料,并研究了POE-g-MAH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O... 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半芳香尼龙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胺(PA12T)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具有较高韧性的PA12T复合材料,并研究了POE-g-MAH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且当其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在冲击实验过程中便已无法冲断,即已具备了非常优异的耐冲击性能。由于POE-g-MAH相较于PA12T具有较低的强度,因此,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复合材料中POE-g-MAH的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热变形温度分别降低至49.8 MPa,24.4 MPa和113.1℃,相较于PA12T基体,其保持率分别为61.5%,39.7%和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尼龙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胺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坤鹏 黄淼铭 +4 位作者 刘文涛 刘浩 杨明成 朱诚身 何素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156,162,共6页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对比了含卤阻燃剂对环境的危害和无卤绿色阻燃剂的低毒、低烟和高效阻燃的特点,介绍了磷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硅系阻燃剂、无机金属阻燃剂以及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相关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对比了含卤阻燃剂对环境的危害和无卤绿色阻燃剂的低毒、低烟和高效阻燃的特点,介绍了磷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硅系阻燃剂、无机金属阻燃剂以及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相关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磷氮等复配阻燃剂和合成新型的P,N,Si等多元素一体的阻燃剂,不仅阻燃效果好,对基体材料的其它性能影响也小。尤其是生物基阻燃剂,满足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成为未来阻燃剂开发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环保友好 阻燃机理 生物基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芳香尼龙PA12T 的微波辅助聚合与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文蕊 黄正强 +5 位作者 付鹏 崔喆 张晓朦 庞新厂 赵清香 刘民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6-342,共7页
半芳香尼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耐溶剂性能,在电子电器、汽车、轨道交通、特种装备中具有重要应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聚合方法存在的制备周期长、分子量分布宽等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半芳香尼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耐热性能和耐溶剂性能,在电子电器、汽车、轨道交通、特种装备中具有重要应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聚合方法存在的制备周期长、分子量分布宽等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利用微波能够使吸波材料快速、均匀升温的特点,首次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制备了耐高温半芳香尼龙PA12T,研究了在密闭条件下,以水作为吸波介质,水的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并对产物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聚合与传统聚合方法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且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为解决传统半芳香尼龙聚合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尼龙 微波 聚合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10/有机化蛭石复合材料电学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宁 刘玉坤 +4 位作者 黄淼铭 刘文涛 刘浩 朱诚身 何素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38,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过程制备了尼龙610/有机蛭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探讨了蛭石对尼龙610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蛭石后尼龙610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明显降低,蛭石的加入降低了水分对尼龙610介电... 采用熔融共混过程制备了尼龙610/有机蛭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探讨了蛭石对尼龙610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蛭石后尼龙610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明显降低,蛭石的加入降低了水分对尼龙610介电性能的影响,显著提高了尼龙610的介电稳定性。加入蛭石及含量的改变对尼龙610的电阻率基本没有影响,仍保持尼龙610原样的高电阻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10 有机蛭石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2T/SG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棒棒 张娜娜 +4 位作者 付鹏 崔喆 张晓朦 赵清香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短切玻璃纤维(SGF)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PA12T)/SGF复合材料(PA12T/SGF),研究了SGF含量对其分散性及最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率、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G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短切玻璃纤维(SGF)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PA12T)/SGF复合材料(PA12T/SGF),研究了SGF含量对其分散性及最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率、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G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硬度(邵D)不断提高,而断裂伸长率、吸水率不断降低。当SGF含量达到3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76MPa,181MPa,9.5kJ/m2,相比纯PA12T分别提高1.17倍、2.12倍、1.02倍;断裂伸长率为23%,降低至纯PA12T的46%;吸水率为0.78%,相比纯PA12T降低21.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SGF在复合材料中分散较均匀。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GF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刚性增大,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吸水率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宝平 乔小勇 +4 位作者 吴书航 王建峰 杨艳宇 曹艳霞 王万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石墨烯纳米片(GNP)/多壁碳纳米管(MWCN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NP/MWCNT比例对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电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石墨烯纳米片(GNP)/多壁碳纳米管(MWCN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NP/MWCNT比例对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电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曲线均在低频区出现“第二平台”。MWCNT含量增大有利于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GNP/MWCNT比例为2/8时,复合材料呈现出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当GNP+MWCNT含量为0.5份、GNP/MWCNT比例分别为7/3,5/5,2/8时,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均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5.05,9.98,10.42 kJ/m2,是纯PE-HD的2.32,1.54,1.60倍。纳米复合材料冲击韧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GNP和MWCNT协同诱发PE-HD基体产生明显的屈服。GNP/MWCNT填料的加入可使3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多壁碳纳米管 高密度聚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特性 导电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复合材料流变、力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书航 乔小勇 +3 位作者 王建峰 杨艳宇 曹艳霞 王万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2,共6页
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SAN/PCL)复合材料为基体,导电炭黑(CB)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CB含量对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B的... 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SAN/PCL)复合材料为基体,导电炭黑(CB)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CB含量对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B的加入能够诱导体系发生相分离,随着CB含量的增加,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曲线在低频区呈现明显的“第二平台”,表现出明显的凝胶化现象,凝胶点为6.5%。在凝胶点前后,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力学和电学性能均与流变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形态分析表明,CB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分散相的尺寸,CB的团聚是产生流变逾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 相分离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分布对POE/PA12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小勇 吴书航 +4 位作者 张宝平 王建峰 杨艳宇 曹艳霞 王万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共7页
采用不同共混顺序制备了两种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聚酰胺12(PA12)/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考察了MWCNT含量及分布对POE/PA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先与POE共混的复合材料(ENTx)拉伸强度... 采用不同共混顺序制备了两种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聚酰胺12(PA12)/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材料,考察了MWCNT含量及分布对POE/PA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先与POE共混的复合材料(ENTx)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比先与PA12共混的复合材料(ANTx)高。ENTx和ANTx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值分别为体积分数0.29%和0.56%。两种复合材料储能模量曲线均在低频区呈现明显的“第二平台”,表现出凝胶化现象,凝胶点对应MWCNT体积分数分别为1.9%和2.1%。MWCNT易于分散在PA12相,ENTx中的MWCNT会从POE相向PA12迁移,最终分布在PA12相、POE相以及两相界面处,而ANTx中的MWCNT不会发生迁移,主要分布在PA12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酰胺12 多壁碳纳米管 选择性分布 力学性能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耐高温PA5T/56的高效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雪冰峰 张烨 +8 位作者 张斌 付鹏 崔喆 张袁铖 李鑫 庞新厂 赵蔚 张晓朦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8,69,共8页
目前,耐高温尼龙(PA)的生产主要采用“预聚合+固相后聚合”法,然而固相后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制备周期长、副反应多等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笔者以生物基戊二胺(PDA)、对苯二甲酸(TPA)和己二酸(AA)为原料,通过在固相后聚合过程前期... 目前,耐高温尼龙(PA)的生产主要采用“预聚合+固相后聚合”法,然而固相后聚合过程中存在的制备周期长、副反应多等技术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笔者以生物基戊二胺(PDA)、对苯二甲酸(TPA)和己二酸(AA)为原料,通过在固相后聚合过程前期加入适量水,高效制备了生物基耐高温PA5T/56。研究了TPA与AA的物质的量比对产物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物质的量比为6∶4时,产物(P64)的熔点为309℃,可以作为耐高温工程塑料使用。考察了固相后聚合阶段用水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预聚物粒径对固相后聚合产物相对黏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用水量与设备的体积比为1∶300、反应温度为260℃、保温时间为6h、预聚物粒径<0.1m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64的熔点为309℃,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75℃,即样品具有很宽的温度加工区间和良好的熔融加工温度窗口。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64拉伸强度为85.7 MPa、断裂伸长率15.4%、缺口冲击强度为5.56kJ/m^(2),这与商品化PA6T共聚物的性能相近,表明该样品可以部分代替PA6T共聚物使用,拓宽了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尼龙 生物基尼龙5T/56 聚合工艺 预聚合+固相后聚合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软段的长碳链聚酰胺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千龙 周南 +6 位作者 张袁铖 赵蔚 张晓朦 崔喆 付鹏 庞新厂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4,49,共7页
为研究软段种类对聚酰胺(PA)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具有不同性能的热塑性PA弹性体(TPAE)。以十二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胺和三种不同种类的聚醚[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和聚四氢呋喃(PTHF)]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分别合成了三个... 为研究软段种类对聚酰胺(PA)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具有不同性能的热塑性PA弹性体(TPAE)。以十二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胺和三种不同种类的聚醚[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和聚四氢呋喃(PTHF)]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分别合成了三个系列的PA1212基热塑性弹性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TPAE的成功合成,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DMA)、力学性能测试、吸水性能测试和电阻率测试对TPAE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TPAE的熔点高于170℃,热分解温度高于410℃,其中PEO系列弹性体的熔点和结晶温度较高。DMA测试结果表明PEO软段与PA硬段相容性最好,而PPO系列弹性体在-50~-40℃之间的tanδ大于0.3,表明此种材料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PEO系列弹性体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在30~38.5 MPa之间,断裂伸长率高于620%,且拥有较高的吸水性能,饱和吸水率可达到30.2%,体积电阻率相对于PA1212降低了6个数量级。而PTHF系列弹性体有着最低的吸水率,饱和吸水率低至1.4%。三种材料可以应用于不同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碳链聚酰胺 热塑性弹性体 聚酰胺弹性体 阻尼性能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用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耐辐照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洪 罗璐 +5 位作者 张袁铖 张晓朦 崔喆 付鹏 庞新厂 刘民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7-1053,共7页
采用具有耐辐照特性的溴化聚(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BIMS)为基体橡胶,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以烷基苯酚二硫化物作为硫化交联剂,并配合一种生物基增塑剂,采用动态硫化工艺,制备了一种医疗器械用耐辐照动态硫... 采用具有耐辐照特性的溴化聚(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BIMS)为基体橡胶,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以烷基苯酚二硫化物作为硫化交联剂,并配合一种生物基增塑剂,采用动态硫化工艺,制备了一种医疗器械用耐辐照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通过对不同剂量辐照后TPV的基本理化性质、顶空气相色谱、红外图谱、热稳定性、动态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辐照灭菌(≤40 kGy)后,产品性能未发生变化,可满足常规医疗器械用弹性体制品对耐辐照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照性 热塑性弹性体 辐照灭菌 动态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聚氨酯/羟基磷灰石微相分离与形状记忆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培 刘浩 +4 位作者 王玉杰 何素芹 黄淼铭 刘文涛 朱诚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7,共9页
形状记忆功能化生物聚氨酯在医用植入体材料中备受关注,而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能与其微相分离结构密切相关。文中以可降解聚己内酯二醇(PCL-diol)、脂环形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为单体通过两步法合成生物聚氨酯(PU)... 形状记忆功能化生物聚氨酯在医用植入体材料中备受关注,而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能与其微相分离结构密切相关。文中以可降解聚己内酯二醇(PCL-diol)、脂环形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为单体通过两步法合成生物聚氨酯(PU),以溶液共混的方式加入PU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羟基磷灰石(PU/HA)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等不同表征方法研究了HA的引入对PU基体微相分离的影响,及其与宏观形状记忆性能的关系,并考察了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HA的引入明显促进了PU的微相分离,随着HA含量的增加,硬段与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越大,表明微相分离程度越高。在HA质量分数低于15%时,HA的含量越高,形状回复越快,表明微相分离程度越高,形状记忆性能越好。L929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PU/HA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在医用骨修复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氨酯 羟基磷灰石 微相分离 形状记忆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帅 李贵勋 +4 位作者 何素芹 刘浩 刘文涛 朱诚身 李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热重分析等对PU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甘油和丙烯酸酯的加入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PU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的超支化PUA;10 min左右即可快速UV固化成1 mm厚膜;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2种PUA的拉伸强度均达到50 MPa以上;拉伸剪切强度接近0.8 MPa;固化膜沸水中的吸水率低于5%,丙酮中的溶胀率低于300%,在酸或碱溶液中浸泡7 d,无起泡、起皱和发白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超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阙永婵 雪冰峰 +8 位作者 张佳晖 厍海波 赵蔚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清香 庞新厂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8,26,共6页
以双端氨基的尼龙1212预聚物(OPA)为硬段、异氰酸酯封端的聚醚型聚氨酯预聚物(OPU)为软段,通过改变软、硬段的摩尔比制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PUU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OPU合成过程中-... 以双端氨基的尼龙1212预聚物(OPA)为硬段、异氰酸酯封端的聚醚型聚氨酯预聚物(OPU)为软段,通过改变软、硬段的摩尔比制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PUU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OPU合成过程中-NCO基团与C-O-C醚键的相对强度变化,进而确定了合成OPU的反应时间为60 min。通过核磁氢谱和FT-IR确定了产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结果表明,硬、软段摩尔比在1.2~1.5范围内,产物重均分子量可在(1.82~3.59)×104范围内调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随着硬、软段摩尔比由1.2提高至1.5,硬段的熔点由185℃降低至174℃,结晶温度由167℃降低至138℃,但OPU软段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基本不变。PUUA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度为28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417%,缺口冲击未能冲断,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212 聚四氢呋喃 聚(氨酯-脲-酰胺)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的固相聚合反应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海龙 冯绪 +4 位作者 付鹏 崔喆 张晓朦 赵清香 刘民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变温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盐的固相聚合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A10T盐固相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0℃以下固相聚合反应很难发生;在24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变温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盐的固相聚合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A10T盐固相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0℃以下固相聚合反应很难发生;在240℃反应2 h或250℃反应1 h后,PA10T盐可以完全转化为聚合物。通过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部分PA10T盐分解并释放出癸二胺;第2阶段,PA10T盐发生缩聚反应并释放出水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固相聚合 聚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雪冰峰 张袁铖 +6 位作者 徐晓慧 阙永婵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蔚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C、DDMD与PET的投料摩尔比为1.1:1、PET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得到产物的相对黏度为1.37、转化率为82.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34°C、结晶温度为201°C,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57°C。拉伸强度为37.0 MPa、断裂伸长率为9.32%、弯曲强度为49.2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91°C。尽管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较差,但仍可以作为基体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用,同时,该聚合方法对PET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碳二元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收再利用 酰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分析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中对羟基苯甲醚 被引量:1
20
作者 楚艳杰 袁航 +3 位作者 张善营 刘文涛 刘浩 朱诚身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0-233,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工业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中微量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MEHQ)的气质联用法,利用SH-RXI-5MS(30 m×0.25 mm×0.25μm)型毛细管柱分离、质谱检测器(EI)检测、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MEHQ的加标回收率为99.4%~101.9%,相对... 建立了一种测定工业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中微量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MEHQ)的气质联用法,利用SH-RXI-5MS(30 m×0.25 mm×0.25μm)型毛细管柱分离、质谱检测器(EI)检测、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MEHQ的加标回收率为99.4%~101.9%,相对误差为0.1%~6.7%,检出限低至0.024 mg/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目标化合物MEHQ在0.400~80.000 mg/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不同日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3.0%,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用丙烯腈和丙烯酸甲酯中微量MEHQ的检测,同时保证测试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法 丙烯腈 丙烯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醚 安全 灵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