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黑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复合材料流变、力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书航 乔小勇 +3 位作者 王建峰 杨艳宇 曹艳霞 王万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2,共6页
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SAN/PCL)复合材料为基体,导电炭黑(CB)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CB含量对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B的... 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己内酯(SAN/PCL)复合材料为基体,导电炭黑(CB)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CB含量对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B的加入能够诱导体系发生相分离,随着CB含量的增加,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曲线在低频区呈现明显的“第二平台”,表现出明显的凝胶化现象,凝胶点为6.5%。在凝胶点前后,SAN/PCL/CB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力学和电学性能均与流变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形态分析表明,CB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分散相的尺寸,CB的团聚是产生流变逾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 相分离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聚氨酯/羟基磷灰石微相分离与形状记忆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培 刘浩 +4 位作者 王玉杰 何素芹 黄淼铭 刘文涛 朱诚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7,共9页
形状记忆功能化生物聚氨酯在医用植入体材料中备受关注,而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能与其微相分离结构密切相关。文中以可降解聚己内酯二醇(PCL-diol)、脂环形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为单体通过两步法合成生物聚氨酯(PU)... 形状记忆功能化生物聚氨酯在医用植入体材料中备受关注,而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能与其微相分离结构密切相关。文中以可降解聚己内酯二醇(PCL-diol)、脂环形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为单体通过两步法合成生物聚氨酯(PU),以溶液共混的方式加入PU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羟基磷灰石(PU/HA)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等不同表征方法研究了HA的引入对PU基体微相分离的影响,及其与宏观形状记忆性能的关系,并考察了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HA的引入明显促进了PU的微相分离,随着HA含量的增加,硬段与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越大,表明微相分离程度越高。在HA质量分数低于15%时,HA的含量越高,形状回复越快,表明微相分离程度越高,形状记忆性能越好。L929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PU/HA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在医用骨修复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氨酯 羟基磷灰石 微相分离 形状记忆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固相聚合法制备半芳香尼龙5T/56
3
作者 雪冰峰 张烨 +8 位作者 刘航卓 付鹏 崔喆 张袁铖 李鑫 庞新厂 赵蔚 张晓朦 刘民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半芳香尼龙是电子电气及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耐高温工程塑料,近年来需求量日益增大,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国生物法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为半芳香尼龙5T共聚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文中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尼龙5T/5... 半芳香尼龙是电子电气及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耐高温工程塑料,近年来需求量日益增大,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国生物法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为半芳香尼龙5T共聚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文中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尼龙5T/56盐(摩尔比为6:4)为原料,利用直接固相聚合法(DSSP)制备了生物基半芳香尼龙5T/56。通过对聚合条件的系统研究,实现了对物料物理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尼龙盐的DSSP聚合,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粉末状聚合产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尼龙5T/56的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得到初生态产物的熔点和热焓为319℃和90.7 J/g;利用热重分析仪得到初始热分解温度(Td5%)为403℃;力学性能测试得到拉伸强度为85.7 MPa,断裂伸长率为15.4%,缺口冲击强度为2.66 kJ/m2。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SSP制备尼龙5T/56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周期短、产品色泽好、综合性能良好的特点,为易溶于水的共混半芳香尼龙盐高效聚合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尼龙5T/56 直接固相聚合 聚合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帅 李贵勋 +4 位作者 何素芹 刘浩 刘文涛 朱诚身 李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热重分析等对PU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甘油和丙烯酸酯的加入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PU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的超支化PUA;10 min左右即可快速UV固化成1 mm厚膜;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2种PUA的拉伸强度均达到50 MPa以上;拉伸剪切强度接近0.8 MPa;固化膜沸水中的吸水率低于5%,丙酮中的溶胀率低于300%,在酸或碱溶液中浸泡7 d,无起泡、起皱和发白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超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阙永婵 雪冰峰 +8 位作者 张佳晖 厍海波 赵蔚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清香 庞新厂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8,26,共6页
以双端氨基的尼龙1212预聚物(OPA)为硬段、异氰酸酯封端的聚醚型聚氨酯预聚物(OPU)为软段,通过改变软、硬段的摩尔比制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PUU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OPU合成过程中-... 以双端氨基的尼龙1212预聚物(OPA)为硬段、异氰酸酯封端的聚醚型聚氨酯预聚物(OPU)为软段,通过改变软、硬段的摩尔比制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脲-酰胺)热塑性弹性体(PUU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OPU合成过程中-NCO基团与C-O-C醚键的相对强度变化,进而确定了合成OPU的反应时间为60 min。通过核磁氢谱和FT-IR确定了产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结果表明,硬、软段摩尔比在1.2~1.5范围内,产物重均分子量可在(1.82~3.59)×104范围内调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随着硬、软段摩尔比由1.2提高至1.5,硬段的熔点由185℃降低至174℃,结晶温度由167℃降低至138℃,但OPU软段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基本不变。PUUA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度为28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417%,缺口冲击未能冲断,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212 聚四氢呋喃 聚(氨酯-脲-酰胺)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的固相聚合反应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邹海龙 冯绪 +4 位作者 付鹏 崔喆 张晓朦 赵清香 刘民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变温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盐的固相聚合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A10T盐固相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0℃以下固相聚合反应很难发生;在24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变温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盐的固相聚合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A10T盐固相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0℃以下固相聚合反应很难发生;在240℃反应2 h或250℃反应1 h后,PA10T盐可以完全转化为聚合物。通过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部分PA10T盐分解并释放出癸二胺;第2阶段,PA10T盐发生缩聚反应并释放出水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固相聚合 聚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蒸发退火聚合物诱导红荧烯的结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鹏洲 吴李杰 +4 位作者 吴绍霖 张颖 高旭静 何素芹 刘文涛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592,共7页
在掺杂氟的二氧化锡(FTO)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分别以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异质诱导层,采用溶剂蒸发退火(SVA)的方法制备了红荧烯晶体薄膜,通过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晶体薄膜的... 在掺杂氟的二氧化锡(FTO)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分别以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异质诱导层,采用溶剂蒸发退火(SVA)的方法制备了红荧烯晶体薄膜,通过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晶体薄膜的结构和形态,探讨了聚合物种类、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以及红荧烯溶液质量浓度对结晶的影响。分析发现,PC作为基底对红荧烯结晶的诱导效果优于PLA和PET,并分别确定了以PC为基底时聚合物和红荧烯溶液的最佳旋涂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随着红荧烯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晶体薄膜经历了从以三斜晶系为主到以正交晶系为主的晶型转变,在PC溶液质量浓度为5 mg/mL、红荧烯溶液质量浓度为9 mg/mL时,红荧烯结晶覆盖率高,结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荧烯 聚碳酸酯(PC) 聚乳酸(PLA)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溶剂蒸发退火(S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荧烯晶体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英建 黄淼铭 +4 位作者 刘浩 刘文涛 高旭静 朱诚身 何素芹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7-888,904,共13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红荧烯由于其出色的光电性能而显示出在有机光电器件中巨大的应用潜力,日益受到关注。首先介绍了红荧烯的性质,主要包括红荧烯的结构、构象、衍生物及晶系等。接着,分为初加工和后处理两个部分系统地... 作为一种新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红荧烯由于其出色的光电性能而显示出在有机光电器件中巨大的应用潜力,日益受到关注。首先介绍了红荧烯的性质,主要包括红荧烯的结构、构象、衍生物及晶系等。接着,分为初加工和后处理两个部分系统地说明了红荧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之后,总结了改善红荧烯晶体薄膜质量的方法,主要是结晶度的提高和晶型的控制。随后,综述了红荧烯材料应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方面的研究,简述其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方面的研究。最后,指出红荧烯晶体薄膜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荧烯 晶体薄膜 结晶度 晶型 有机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被引量:1
9
作者 雪冰峰 张袁铖 +6 位作者 徐晓慧 阙永婵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蔚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C、DDMD与PET的投料摩尔比为1.1:1、PET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得到产物的相对黏度为1.37、转化率为82.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34°C、结晶温度为201°C,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57°C。拉伸强度为37.0 MPa、断裂伸长率为9.32%、弯曲强度为49.2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91°C。尽管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较差,但仍可以作为基体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用,同时,该聚合方法对PET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碳二元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收再利用 酰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取代基结构对螺旋聚乙炔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歌 徐茜 +3 位作者 代枭 张洁 沈军 宛新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73-2682,共10页
设计合成了3种源于脯氨酸的手性乙炔基单体——(S)-2-乙炔基-N-芳香胺基甲酰基吡咯烷.在氯化降冰片二烯铑二聚体{[Rh(nbd)Cl]2}-三乙胺催化下,3种单体被转化为相应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评估了3种聚合物作为手性固定相(CS... 设计合成了3种源于脯氨酸的手性乙炔基单体——(S)-2-乙炔基-N-芳香胺基甲酰基吡咯烷.在氯化降冰片二烯铑二聚体{[Rh(nbd)Cl]2}-三乙胺催化下,3种单体被转化为相应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评估了3种聚合物作为手性固定相(CSPs)对9种底物的手性识别性能.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9∶1)为流动相时,3种聚合物对3对种氢键给体分子苯偶姻(α=1.35~1.44)、三氟-1-(9-蒽基)乙醇(α=1.11~1.53)、2,2′-二羟基-1,1′-联萘(α=1.09~1.11)及乙酰丙酮钴(α=1.84~2.38)表现出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当以正己烷为流动相时,3种聚合物都能立体选择性地识别氢键给体分子2,2-二甲基-1-苯基-1-丙醇(α=1.12~1.22),聚[(S)-2-乙炔基-N-(2′-萘基胺基甲酰基)吡咯烷]能识别氢键受体分子2-苯基环己酮(α=1.11).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拉曼光谱、旋光测试、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及液相色谱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芳香侧基结构与连接位置对聚合物螺旋构象和对映体选择性拆分能力的影响.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1-萘基的空间位阻大于2-萘基且可促进形成更强的分子内氢键,不利于大尺寸底物(如联萘酚)的手性拆分.与苯基相比,引入萘基有利于增强聚合物与底物间的π-π相互作用,提高聚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和手性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聚乙炔 手性固定相 手性识别 对映体选择性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