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国辉 谢加阳 +6 位作者 朱登纳 崔博 赵会玲 王明梅 冯欢欢 张萌萌 李停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GDD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首次住院就诊的120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400 U组(37例)和1 200 U组(35例)。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400 U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400 U/d维生素D;1 200 U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 200 U/d维生素D。收集3组患儿的性别、就诊年龄等基本资料;于入院时(治疗前)及第3个疗程末(治疗后)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评估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发生在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次数,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儿性别、居住地、出生季节、分娩方式、就诊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主要就诊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25(OH)D水平、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200 U组患儿血25(OH)D水平、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DQ值高于常规组(P<0.05)。第1、2疗程期间,3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期间,1 200 U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及400 U组(P<0.05)。结论 补充1 200 U维生素D对GDD患儿的康复疗效有益,且能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全面性发育迟缓 维生素D Gesell量表 不良事件 康复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加阳 牛国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3,共8页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影响大脑多功能区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维生素D(Vit D)作为一种神经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机制发挥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Vit D水平与NDDs关系的研究...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影响大脑多功能区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维生素D(Vit D)作为一种神经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机制发挥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Vit D水平与NDDs关系的研究发现,发育期Vit D缺乏是部分NDDs的危险因素;成长早期Vit D缺乏会影响大脑发育,扰乱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可降低机体和大脑的抗氧化能力。本文重点综述Vit D在脑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与NDDs的关系、近期研究的进展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加深对Vit D在NDDs中作用的了解及为NDDs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决珍珍 宋娟 +4 位作者 张香敏 张含 董会敏 李文冬 徐发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5-2279,共5页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生体质量<1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婴儿 新生 疾病 神经发育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在住院神经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功勋 朱登纳 +8 位作者 王玉梅 游杰 程志伟 张广宇 李三松 杨磊 王明梅 赵云霞 王瑞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2-967,共6页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评估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对住院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营养评估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2019年1月—10月住院的1466例神经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SGNA对其进行营养评估,使用WHO推荐的人体测量...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SGNA)评估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对住院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营养评估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2019年1月—10月住院的1466例神经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SGNA对其进行营养评估,使用WHO推荐的人体测量Z值评分法来验证SGNA对神经损伤患儿营养评估的有效性。结果以SGNA评估的中、重度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5.14%、3.27%、18.41%。以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及综合Z值为标准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9.69%、12.48%、10.10%和21.56%。以WAZ作为参照标准,SGNA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6.62%、88.90%、0.76。以综合Z值评分法作为参照标准,这些分别为57.28%、92.27%、0.50。SGNA与WHZ、综合Z值之间均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53、0.523,P均<0.001)。SGNA评估结果与WAZ和WHZ之间相关系数为-0.52、-0.45。结论SGNA是有别于人体测量更为全面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作为神经损伤患儿可靠的营养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营养评估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工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的长程管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登纳 牛国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癫痫在儿童时期高发,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癫痫的治疗具有疗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长程管理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癫痫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文章就儿童癫痫的... 癫痫在儿童时期高发,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癫痫的治疗具有疗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长程管理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不同地区儿童癫痫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文章就儿童癫痫的长程管理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管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肿瘤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桂英 张耀东 王凯娟 《中国肿瘤临床》 2025年第16期843-847,共5页
儿童肿瘤是儿童健康的重大威胁,较成人肿瘤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转归,既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与生存质量,也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本文总结了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检测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社... 儿童肿瘤是儿童健康的重大威胁,较成人肿瘤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转归,既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与生存质量,也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本文总结了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检测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区域因医疗与公共卫生差异,导致儿童肿瘤呈现SDI较高区域发病率高和SDI较低区域死亡率高的特点;基因组学与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为儿童肿瘤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从分级预防的视角展开综述,为科学完善儿童肿瘤防治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肿瘤 流行病学 三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位乐乐 宋娟 +4 位作者 董会敏 决珍珍 李文冬 徐发林 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接受输注红细胞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符合TA-NEC组纳入标准的极早产儿为TA-NEC组;按1:2比例匹配同期同性别、胎龄(±3d)、出生体重(±200g)、输血日龄(±3d)的非NEC极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差异,探讨TA-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极早产儿,男138例、女66例,平均胎龄(29.0±1.5)周,中位出生体重1100.0(951.0~1200.0)g。TA-NEC组68例,对照组136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晚发型败血症是极早产儿发生TA-N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完全经口喂养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有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和/或晚发型败血症的极早产儿在输注红细胞后48 h内更容易发生NEC。预防围生期缺氧和败血症,在安全前提下完成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对降低极早产儿TA-NEC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