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纪柯伊 李根林 +1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136,共9页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逃逸 癌症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甘雪峰 李根林 +2 位作者 崔永霞 吴宿慧 李寒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238,共5页
近年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临床治疗药物中占半壁江山的中成药开展临床综合评价也势在必行,近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南(2022年试行版)》已发布。相比较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现代药物,中成药有其自身特色,目... 近年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临床治疗药物中占半壁江山的中成药开展临床综合评价也势在必行,近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南(2022年试行版)》已发布。相比较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现代药物,中成药有其自身特色,目前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尚在建立之中,并亟待规范和完善。通过对现有报道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包括证据收集与决策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应用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中成药自身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广泛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临床综合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方法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中西医症状特点分析
3
作者 杨启铃 远佳瑶 +2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李根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7-512,共6页
根据血管性痴呆(VaD)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指标,对目前VaD动物模型加以研究,并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作出吻合度评价。通过检索各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总结Va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同时,归纳现有VaD动物模型,... 根据血管性痴呆(VaD)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指标,对目前VaD动物模型加以研究,并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作出吻合度评价。通过检索各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总结Va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同时,归纳现有VaD动物模型,分析已有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通过梳理文献发现,VaD动物模型在临床上多以西医为指导,其中最常用的造模方法是两血管阻断法和四血管阻断法,复合VaD动物模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符合中医病证的模型较少并且吻合度低,主要集中在肾精亏虚证和热毒内蕴证,很难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此构建一种准确、规范的VaD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成为后续研究VaD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病症结合 动物模型 中西医 吻合度 血管阻断 热毒内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杜争 吴宿慧 +2 位作者 李寒冰 李根林 徐江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45-11156,共12页
糖尿病在中国是高发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配伍及治疗机制未得到阐明。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 糖尿病在中国是高发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的配伍及治疗机制未得到阐明。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临床上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合系统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的相互作用及治疗糖尿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数据挖掘分析表明,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中,黄芪、茯苓、山药、丹参、葛根、白术常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共检索到常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96种,中药成分、二甲双胍及糖尿病三者交集靶点共204种,AKT1、MAPK3、MAPK1、RELA、TP53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中药成分:华良姜素、Garcinone-B、葛根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低,对接模式稳定。中药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于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抵抗等糖尿病发病机制,共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具有增效减毒的特点,可为中西医联合用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药 二甲双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硒参芝方治疗食管癌的药效作用机制及关键调控通路的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纪柯伊 吴宿慧 +5 位作者 远佳瑶 李寒冰 王顺才 王龙杰 王琳琳 高启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4-2184,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研究硒参芝方抗食管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提取共同靶位,再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构建。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和DAVI...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研究硒参芝方抗食管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提取共同靶位,再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构建。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和DAVID数据库构建网络,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结果预测结果共获得硒参芝方活性成分100个、相关靶点749个,硒参芝方与食管癌的共同靶点168个,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外实验将硒参芝方对人食管癌EC9706进行相关靶点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硒参芝方可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通过Bax、Bcl-2、Caspase-3等凋亡关键蛋白的表达来诱导EC9706凋亡。最后体内动物实验将硒参芝方对食管癌裸鼠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硒参芝方可明显抑制肿瘤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的表达来诱导肿瘤凋亡。结论硒参芝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控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为今后临床进一步探讨硒参芝方治疗食管癌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参芝方 食管癌肿瘤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银屑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析
6
作者 史亚瑾 李寒冰 +1 位作者 李根林 吴宿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66,共11页
近年来,随着银屑病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其无法治愈,已经成为了医学事业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积极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病机,总结目前现有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对当前所查询到符合本题的... 近年来,随着银屑病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其无法治愈,已经成为了医学事业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积极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病机,总结目前现有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对当前所查询到符合本题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通过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西医的诊断标准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与临床吻合度的分析,给予现有动物模型吻合度评分。本论述发现人白细胞抗原转基因鼠模型、多重杂交转基因小鼠模型以及甘露聚糖诱导的小鼠模型吻合度评分最高。由于银屑病性关节炎多见于欧洲,目前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多由国外传来,中医病证特点制备的动物模型极少,因此,西医诊断的模型吻合度评分整体高于中医诊断的吻合度评分。希望未来可以结合中医的独特诊疗方法,进一步完善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种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构建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性关节炎 临床病证特点 动物模型 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