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0期161-161,16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4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在术后3~6d,平均时间4.5d取出...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4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在术后3~6d,平均时间4.5d取出引流管;3d内意识障碍消失、意识清醒者136例,1周内意识清醒者46例,2周内意识清醒者31例;9例呈植物状态,16例死亡,死亡率为2.4%。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损伤小无需开颅,穿刺点不用缝合,伤口自然愈合,手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颅内出血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少,尤其适用于年老身体虚弱的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系统器官严重疾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创伤的患者,非常符合基层神经外科开展,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基层神经外科收治的病种,能够有效地为广大患者解决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基层神经外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武举 《北方药学》 2017年第1期175-176,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外科临床标本当中经分离而得鲍氏不动杆菌,非神经外科54株及神经外科59株,采用VITEK分析系统鉴定微生物病原菌,运用K-B纸片法开展...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外科临床标本当中经分离而得鲍氏不动杆菌,非神经外科54株及神经外科59株,采用VITEK分析系统鉴定微生物病原菌,运用K-B纸片法开展药敏试验,最终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9.0予以统计分析。结果:经检测,共得出鲍氏不动杆菌113株,其中检出最高为痰液(62株);神经外科经分离得出59株(52.21%),非神经外科标本中经分离而得54株(47.79%),神经外科检测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相比于非神经外科临床标本当中检测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神经外科检测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在耐药性方面严重于非神经外科,需依据药敏结果,并与不同科室耐药特点相结合,对敏感药物予以选择,实现交叉感染的减少,并达到耐药菌株传播及产生减缓与延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非神经外科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脑疝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恢复良好94例,中残18例,重...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脑疝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恢复良好94例,中残18例,重残8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有弥漫性脑肿胀者即便神志清醒也应及早行减压手术。清除血肿及碎裂无生机的脑组织后,一般即可减轻脑水肿、脑肿胀,消除或减轻血肿本身及脑水肿、脑肿胀产生的占位效应,达到满意的内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性 双额叶脑挫裂伤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及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1d内死亡23例,1~3d12例,4~7d15例,超过7d15例。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52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7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2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1d内死亡23例,1~3d12例,4~7d15例,超过7d15例。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52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7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2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死亡2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长期消耗衰竭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其病死率极高,历来救治十分困难。CT能够更及时准确的提供伤后颅内的变化情况,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诊治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79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轻残,6例患者重残,5例患者...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79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轻残,6例患者重残,5例患者死亡。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再次破裂出血现象发生,且可及时将患者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急诊手术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9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2例,好转10例,偏瘫、失语3例,无1例死亡。经随访1~5年,38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能自理,7例复发...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9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2例,好转10例,偏瘫、失语3例,无1例死亡。经随访1~5年,38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能自理,7例复发,均为部分切除。再次手术5例,死亡2例,另4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3例。均经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27例,I-II级15例,III-IV级12例;少枝胶质瘤4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结论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治疗过程,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肿瘤的特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建武 李耀科 王宏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Z期1766-176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LY-I型钻颅针,在CT片定位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辅以尿激酶反复冲洗。结果:本组150例,成活142例,其中基本痊愈39例,显著进步66例...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LY-I型钻颅针,在CT片定位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辅以尿激酶反复冲洗。结果:本组150例,成活142例,其中基本痊愈39例,显著进步66例,进步25例,无变化7例,恶化5例,死亡8例,有效率86.7%。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辅以尿激酶反复冲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 引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1期164-164,16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5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年龄>70岁者占84.09%;意识障碍者占93.18%;头皮准备无菌条件不够...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05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年龄>70岁者占84.09%;意识障碍者占93.18%;头皮准备无菌条件不够者占25.00%;手术中污染者占12.50%;血肿引流液逆流者占43.18%;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者占63.63%;不恰当的脑室内冲洗或注药者占32.95%;更换引流管污染者占20.45%;综合无菌观念不强者占72.72%。结论:昏迷程度深的患者应注意并发颅内感染,积极加强综合无菌观念,减少引流时间,注意手术中、术后的处理以减少或者避免颅内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蔺瑞卿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通气时间、GCS评分及误吸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种常见因素,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