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红对白云石熟料烧结性和抗水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聪 赵惠忠 +4 位作者 张寒 陶博 吕培中 朱济忠 罗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5-267,270,共4页
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步煅烧法,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铁红(Fe2O3)对白云石熟料烧结与抗水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1400~1500℃和1500—1600... 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步煅烧法,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铁红(Fe2O3)对白云石熟料烧结与抗水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1400~1500℃和1500—1600℃时,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和0.25%的铁红能显著提高白云石熟料的烧结和抗水化性能。白云石烧结过程中形成的C2F分布于颗粒间隙处,形成防水保护膜包裹在方钙石和方镁石颗粒表面,提高了白云石的抗水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熟料 烧结性 抗水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轻烧白云石活性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袁聪 赵惠忠 +3 位作者 张寒 吕培中 朱济忠 罗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考察白云石轻烧工艺对轻烧白云石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白云石轻烧生产提供最佳轻烧条件,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其粒度(分别为5±2、10±2、20±2、50±5和(100±5)mm)、轻烧温度(分别为1 100、1 200、1 ... 为考察白云石轻烧工艺对轻烧白云石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白云石轻烧生产提供最佳轻烧条件,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其粒度(分别为5±2、10±2、20±2、50±5和(100±5)mm)、轻烧温度(分别为1 100、1 200、1 250℃)和保温时间(分别为1、2、3 h)对白云石轻烧料活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的粒度、轻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轻烧白云石的活性度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20±2)mm,轻烧温度1 200℃,保温时间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矿 轻烧白云石 活性度 轻烧温度 保温时间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烧料消化工艺对白云石熟料烧结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袁聪 赵惠忠 +3 位作者 张寒 吕培中 朱济忠 乔金贵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8-290,共3页
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原料,经1 200℃2 h煅烧得到轻烧白云石,再经破粉碎后,分别研究了加水量(分别为轻烧白云石料质量的20%、30%、40%和50%)对消化后轻烧白云石粒度的影响,以及消化加水量和困料时间(分别为0.5、1、2、3、4、8和12 h)对烧... 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原料,经1 200℃2 h煅烧得到轻烧白云石,再经破粉碎后,分别研究了加水量(分别为轻烧白云石料质量的20%、30%、40%和50%)对消化后轻烧白云石粒度的影响,以及消化加水量和困料时间(分别为0.5、1、2、3、4、8和12 h)对烧结后白云石熟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化加水量<40%(w)时,随消化加水量的增加,消化后的轻烧料粒度越来越细。消化加水量为30%(w)、困料时间为2 h时,制得的白云石熟料的烧结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烧白云石 消化加水量 困料时间 烧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SiC复相粉对Al2O3-SiC-C材料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长春 叶方保 +1 位作者 陈花朵 叶晓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8,共5页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12%、16%质量分数的Al2O3-SiC复相粉等比例取代α-Al2O3微粉和SiC细粉对Al2O3-SiC-C试样在180℃固化后和1 000、1 500℃埋焦炭热处理后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1 400℃)、抗热震性(1 100℃,水冷)以及抗氧化性(1 000、1 500℃)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2O3-SiC复相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经180℃固化后常温性能下降,1 000℃热处理后常温性能变化不大,1 500℃热处理后除耐压强度显著提高外,其余各项常温性能变化不大;而高温抗折强度下降,抗热震性明显提高,试样经1 500℃氧化后的抗氧化性以加入4%质量分数复相粉的最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复相粉的粒度更细,反应活性更高,其氧化层中更易生成莫来石,形成表面致密层从而有效地阻碍氧气向材料内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复相粉 Al2O3-SiC—C砖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蜡工艺对高钙镁钙质耐火材料抗水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蒯超 赵惠忠 +5 位作者 陈金凤 张寒 余俊 吕培中 朱济忠 罗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为了提高高钙镁钙质耐火材料的抗水化性能,以高纯烧结白云石砂和高纯镁砂为主要原料,制成φ36mm×36 mm的高钙镁钙质耐火材料试样,于1 600℃保温3 h煅烧后,采用不同的浸蜡工艺进行浸蜡处理,并采用自然存放法检测浸蜡试样的抗水化性... 为了提高高钙镁钙质耐火材料的抗水化性能,以高纯烧结白云石砂和高纯镁砂为主要原料,制成φ36mm×36 mm的高钙镁钙质耐火材料试样,于1 600℃保温3 h煅烧后,采用不同的浸蜡工艺进行浸蜡处理,并采用自然存放法检测浸蜡试样的抗水化性能,以研究试样预热温度(分别为75、100、125、150、175和200℃)、预热时间(分别为0.5、1、2和3 h)、蜡液温度(分别为75、100、125、150、175和200℃)、浸蜡时间(分别为5 s、30 s、1 min、5 min、10 min、15 min)对试样抗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浸蜡工艺是试样先在150℃预热1 h,然后在150℃蜡液中浸渍5 min;2)按最佳浸蜡工艺处理的试样,在自然环境中可保存半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蜡工艺 高钙MgO-CaO耐火材料 抗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用富铝尖晶石炭砖的研制
6
作者 韩玉明 赵传法 张成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尖晶石 炭砖 熔隔金属罐 耐火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