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白云山落叶阔叶林群落性系统的数量特征及生态关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艳 周紫羽 +6 位作者 李子豪 赵河 邵毅贞 王晶 陈云 袁志良 叶永忠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8-495,共8页
基于河南白云山5 hm^(2)落叶阔叶林统计该地区气候过渡带森林群落植物性系统的数量特征,使用重要值、相对多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性系统的分布状况,并采用方差分解分析环境对植物性系统的解释率。结果显示:白云山5 hm^(2)样地中两性花... 基于河南白云山5 hm^(2)落叶阔叶林统计该地区气候过渡带森林群落植物性系统的数量特征,使用重要值、相对多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性系统的分布状况,并采用方差分解分析环境对植物性系统的解释率。结果显示:白云山5 hm^(2)样地中两性花有54种(58.06%),其中20种为雌雄同株(21.51%),19种为雌雄异株(20.43%);地形和空间因子对性系统的解释率最高;空间过程对植物群落性系统的解释比例较大。暖温带-亚热带生态过渡区雌雄同株植物占比例较大,结果更符合温带森林的繁殖特征;地形对白云山样地性系统的组成有一定影响;扩散限制是影响木本植物群落性系统的重要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系统 气候过渡带 空间分布格局 数量特征 生态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树种群落特征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紫羽 张秀艳 +5 位作者 李子豪 王晶 史鹏会 陈云 赵鹏飞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666-673,共8页
为探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树种群落特征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分布的影响,在该区域建立1 hm2永久动态监测样地,调查统计该区域木本植物类群的物种组成,分析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的特征,采用空间点格局g(r)函数分析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 为探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树种群落特征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分布的影响,在该区域建立1 hm2永久动态监测样地,调查统计该区域木本植物类群的物种组成,分析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的特征,采用空间点格局g(r)函数分析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究地形因子与木本植物分布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共调查到木本植物16科25属34种,共计2306株,以蔷薇科(Rosaceae)、壳斗科(Fag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为主。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栗(Castanea mollissim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是该样地的优势种,其中,栓皮栎的生活能力较强,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样地内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更新状况良好,处于稳定生长阶段。样地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整个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和随机分布,与地形生境异质性和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RDA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优势种 群落结构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中游湿地维管植物与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萍 符强 +8 位作者 习靓靓 孙怡洁 肖曼 李子豪 邵毅贞 袁志良 叶永忠 王婷 陈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854-6861,共8页
河南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由西向东随地势变化,动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复杂。于2011年至2015年对三门峡市、洛阳市以及焦作市的黄河湿地保护区维管植物和哺乳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比较分析了三个区域间动植物多样性的差异,采用非... 河南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由西向东随地势变化,动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复杂。于2011年至2015年对三门峡市、洛阳市以及焦作市的黄河湿地保护区维管植物和哺乳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比较分析了三个区域间动植物多样性的差异,采用非趋势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物种组成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1)三门峡、洛阳和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分别有130科、493属、1128种及变种,128科、470属、1049种及变种,90科、290属、542种及变种;三门峡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5科、48种,洛阳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7目、18科、61种,焦作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1科、34种;(2)从三门峡黄河湿地经洛阳黄河湿地再到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降低;(3)三门峡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哺乳动物多样性与洛阳黄河湿地差异不显著,与焦作黄河湿地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河南黄河湿地保护区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异质性 物种多样性 黄河湿地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积水生境对河南黄河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齐睿 王春平 +7 位作者 李子豪 周紫羽 王晶 刘意帆 叶永忠 赵河 陈云 袁志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78-8588,共11页
湿地作为水陆交替的过渡地带,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植物是生态功能作用发挥的基础。不同积水生境与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关系密切。黄河流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湿地面积广阔,河南黄河湿地作为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湿地作为水陆交替的过渡地带,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植物是生态功能作用发挥的基础。不同积水生境与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关系密切。黄河流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湿地面积广阔,河南黄河湿地作为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水生境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河南黄河湿地植物的多样性现状以及积水生境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7个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植物进行调查,共设置样方981个。重点分析了不同积水生境湿地植物的主要群系和物种组成,研究了各生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对比了的不同积水生境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和群落间相似程度(β多样性),明确了各生境的植物物种排序和指示种。结果表明:(1)河南黄河湿地植物群系以草本群系为主,共发现188种湿地植物,分属56科,138属;(2)不同积水状况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大小依次为:季节性积水>永久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季节性水涝,主要群系总数与物种丰富度趋势表现一致;(3)不同积水生境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和永久性积水生境中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和群落间相似程度最高,各积水生境均有明显的优势种和指示种。河南黄河湿地积水生境在不同流段差异显著,不同积水生境下植物多样性和主要植物群系有明显区别,进行湿地生态建设时,建议优先保护季节性积水生境,减少季节性水涝生境的产生,以达到维持物种多样性,发挥湿地最大生态价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湿地植物 积水生境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晶 张会萍 +6 位作者 苏晓 付前进 李学榜 刘凤琴 邵毅贞 陈云 袁志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67-1477,共11页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栽培阿尔泰银莲花(P<0.05),而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NMDS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更显著。(2)细菌956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涉及39门127纲315目500科886属,真菌2670个OTUs涉及15门57纲138目293科597属。在门水平上,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及真菌群落中的担子菌门、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均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方式下存在差异。(3)环境因子关联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土壤pH、碱解氮和有效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综上认为,野生和栽培下的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该研究结果对阿尔泰银莲花科学种植以及土壤改良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银莲花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照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符强 王楠 +6 位作者 肖曼 习靓靓 邵毅贞 贾宏汝 陈云 袁志良 叶永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830-7837,共8页
为探究森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在河南省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选取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建立四块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固定监测样地,利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数据。研究发... 为探究森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在河南省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选取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建立四块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固定监测样地,利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照数据。研究发现:1)随着人为干扰强度降低,冠层覆盖度与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林下散射辐射与直接辐射呈减少趋势;2)择伐林冠层覆盖度与叶面积指数最大,平均叶倾角与透光比最小,林下光照(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冠层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都呈显著负相关,林下散射辐射与冠层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负相关关系最强;3)处于不同干扰强度的群落由于冠层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群落内特定的光照环境。研究结果丰富了暖温带-亚热带生态过渡区森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动态变化研究资料,同时也为该区域森林的恢复与重建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冠层结构 林下光照 干扰梯度 光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木本植物空间分布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子豪 孙龙飞 +6 位作者 付前进 苏晓 曾曼芸 王晶 叶永忠 袁志良 陈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47-957,共11页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4个样地内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点格局g(r)函数单变量分析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及优势针叶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g(r)函数双变量分析锐齿槲栎的分布格局变化及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关系变化。【结果】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演替进程的发生不断减弱,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结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受到显著的生境异质性影响,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减弱,种间关系逐渐由负相关趋于正相关,群落的生态结构物种组成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木本植物 演替 锐齿槲栎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