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钠血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樊清波 秦秉玉 +1 位作者 李玮 刘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6-747,共2页
血清钠改变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症脑卒中合并高钠血症多提示病情复杂且预后不良[1]。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95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钠血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 血清钠改变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症脑卒中合并高钠血症多提示病情复杂且预后不良[1]。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95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钠血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29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79例,女116例,年龄51~79(63.3±12.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高钠血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石仪 徐梦媛 +2 位作者 马帅涛 冯光 韩冰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指脑血管在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A在发病... 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指脑血管在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A在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综述了CA的生理机制、监测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流自动调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预防谵妄的体验
3
作者 李佳欣 景孟娟 +5 位作者 胡玉娜 邢焕民 赵慧杰 赵玉浩 靳航航 李黎明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预防谵妄的体验,为开展ICU谵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5月—7月,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 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预防谵妄的体验,为开展ICU谵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5月—7月,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4个主题,包括感知内在正向体验、感知执行效能、感知积极关系、感知阻碍因素,以及11个亚主题。结论 :在ICU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预防谵妄,有利于患者感知正向体验、缓解外在压力、激发康复信念,并切实感知身体功能恢复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虚拟现实技术 谵妄 预防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葛高琪 邹辉煌 +2 位作者 胡玉娜 霍佳 李黎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例患者217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例患者217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及习得性无助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为(52.28±17.51),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1.00(69.25,8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家属性别、家属职业、是否允许探视、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是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CU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ICU护士在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积极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患者家属习得性无助感,促进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家属 习得性无助感 疾病不确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人胶质瘤T98G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玉学 刘自强 +4 位作者 吴豪 赵黎明 高涛 黄海燕 栗超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人胶质瘤T98G细胞脂肪酸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T98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50及100 mg·L^(-1))BBR组,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人胶质瘤T98G细胞脂肪酸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T98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50及100 mg·L^(-1))BBR组,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率。对数生长期T98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00 mg·L^(-1)BBR组,质谱法检测2组细胞中脂肪酸含量。对数生长期T98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100及150 mg·L^(-1))BBR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FASN表达,将对数生长期T98G细胞分为对照组、shFASN1组和shFASN2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ASN蛋白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BBR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1),100 mg·L^(-1)BBR组细胞中各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150 mg·L^(-1)BBR组细胞中p-PI3K、p-AKT、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100和150 mg·L^(-1)BBR组细胞中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抑制FASN表达后,与对照组比较,shFASN1组和shFASN2组细胞中FAS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shFASN2组细胞中FAS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hFASN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hFASN1组和shFASN2组细胞中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且shFASN2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shFASN1组(P<0.05)。结论:BBR通过降低细胞中PI3K/AKT/SREBP-1/FAS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干扰胶质瘤T98G细胞中脂肪酸合成,进而降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胶质瘤 脂肪酸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申文佳 梁爽 +5 位作者 吕昊霖 辛菊花 冯志芬 陈洋 张字涵 杨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5-40,共6页
目的调查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307例住院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rkman-Syme社交网络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 目的调查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307例住院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rkman-Syme社交网络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总分为(6.60±2.26)分,其中社会融合程度Ⅰ级91例(29.64%),Ⅱ级62例(20.20%),Ⅲ级98例(31.92%),Ⅳ级56例(18.2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衰病程、左室射血分数、合并症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家庭功能、双向社会支持是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低,亟待关注。社会融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基于可干预因素,制订个性化的提升策略,以促进患者的社会融合,避免社会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慢性心力衰竭 社会融合 存在无意义焦虑 家庭功能 社会支持 社会隔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神”腧穴配伍的电针通过激活奖赏改善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魏夏利 舒晴 +1 位作者 田峻 杨亚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72,共8页
目的对比观察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联用具有“调神”效应的腧穴对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的改善效应及奖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急性疼痛组(n=6)、慢性疼痛组(n=6)、常规电针组(n=6)、调神电针组(n=6)。应... 目的对比观察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联用具有“调神”效应的腧穴对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的改善效应及奖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急性疼痛组(n=6)、慢性疼痛组(n=6)、常规电针组(n=6)、调神电针组(n=6)。应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急性疼痛及慢性疼痛模型。常规电针组大鼠取穴“足三里”和“昆仑”,调神电针组大鼠在常规电针取穴基础上联用“百会”和“印堂”。观察各组大鼠的焦虑、抑郁及奖赏行为学表现,取材后对各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FA造模后大鼠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慢性疼痛组大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表现(均P<0.05)。急性疼痛组大鼠在疼痛缓解时伴随着奖赏激活,而慢性疼痛组大鼠则表现出奖赏抑制,其VTA区域的TH表达低于急性疼痛组(均P<0.05)。常规电针可上调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缓解负性情绪及奖赏抑制状态并上调TH的表达;相比于常规电针,调神电针对痛阈值、负性情绪、奖赏及TH具有更明显的调控作用(均P<0.05)。结论调神电针可促进常规电针对慢性疼痛的缓解效应,这一机制可能与激活奖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负性情绪 奖赏 电针 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微小RNA-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樊清波 李小威 +1 位作者 简立国 秦秉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和VEGF、微小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健康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和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心肌梗...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和VEGF、微小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健康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和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三七总皂苷(100和400 mg/kg),术后3、7、14、21 d分别处死9只大鼠,进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测定,免疫组化法测定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RT-PCR法检测miRNA-21、VEG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3组3、7、14及21 d梗死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和miRNA-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微血管密度=35.163、42.906、49.510、54.245,P均<0.001;F梗死面积百分比=59.358、68.241、66.350、58.667,P均<0.001;F VEGF蛋白=145.576、164.024、179.349、186.362,P均<0.001;F VEGF mRNA=253.542、268.958、315.313、347.914,P均<0.001;F miRNA-21 mRNA=53.421、67.954、72.358、75.694,P均<0.001)。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微血管密度、VEGF蛋白、VEGF和miRNA-21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均<0.05);不同剂量三七总皂苷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梗死周边区miRNA-21、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间均呈正相关(r心肌梗死对照组=0.609,P=0.036;r三七总皂苷低剂量治疗组=0.522,P=0.047;r三七总皂苷高剂量治疗组=0.581,P=0.042)。结论:三七总皂苷有促进心肌梗死后VEGF和miRNA-2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和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心肌梗死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小RNA-21 MI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丽辉 申亚晖 +2 位作者 郭艳青 孙治霞 邵焕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歧杆菌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歧杆菌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数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血浆内毒素。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肠道大肠杆菌、CD8+T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肠道血浆内毒素、大肠杆菌、CD8+T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肠道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低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P<0.05),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优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结论:双歧杆菌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提高,抑制CLP大鼠的TNF-α、IL-6的表达,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提高脓毒症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乌司他丁 脓毒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与微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晶晶 韦娜 +4 位作者 付敬杰 肖琳 寇俊娜 张慧峰 郭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所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0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分离的105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离所得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0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分离的105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PCR方法检测主要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4.8%(26/105)的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是由高黏液性菌株引起。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相比,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更容易引起患者菌血症与高死亡率。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中,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检出率均为88.5%,血清型K1与K2的检出率分别为15.4%与26.9%。相关性分析表明rmpA、aerobactin基因表达与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表型呈正相关,并且rmpA与aerobactin基因同时存在于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中。共发现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在105例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病例中,多位点分析鉴定出24种不同的ST分型。结论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其中包括产ESBLs的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 高黏液性 致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患者血清骨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清波 简立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87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的闭塞血管远端血流中断,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最有效的血管再通的治疗手段。研究[1]表明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的闭塞血管远端血流中断,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最有效的血管再通的治疗手段。研究[1]表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可以合成骨桥蛋白(osteoprotein,OPN),其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甚至促进外膜成纤维细胞向内膜迁移,参与PCI术后急慢性再狭窄的形成。有研究[2]报道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之外还有直接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多发创伤早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杰 王存真 +4 位作者 秦秉玉 邵换璋 刘卫青 刘晗 孙荣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8-379,382,共3页
多发伤创伤患者的成功救治是一个挑战。大量研究证实多发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而多发创伤所致疼痛是造成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造成应激反应过强、高氧耗、高代谢、免疫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创... 多发伤创伤患者的成功救治是一个挑战。大量研究证实多发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而多发创伤所致疼痛是造成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造成应激反应过强、高氧耗、高代谢、免疫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了创伤患者的预后[1]。曲马多和芬太尼静脉镇痛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术后患者,彭坚等[2]证实,芬太尼自控镇痛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 可显著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是能否有效控制多发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目前还没有被有效地临床研究验证,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一课题,为多发性创伤救治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静脉镇痛 应激反应 创伤早期 芬太尼 多发伤 曲马多 创伤救治 严重烧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传感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黎明 王艳丽 李玉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5-5,共1页
应用压力传感器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ABP),在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放置的位置直接影响测得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临床上没有较稳妥的固定方法,压力传感器位置经常变动影响... 应用压力传感器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ABP),在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放置的位置直接影响测得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临床上没有较稳妥的固定方法,压力传感器位置经常变动影响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鉴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压力传感器固定带,2012年3月应用于5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固定带 应用 制作 血流动力学监测 危重患者 中心静脉压 有创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工作家庭支持与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胡玉娜 霍佳 +4 位作者 邹辉煌 葛高琪 侯守超 李黎明 郭舒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家庭支持的状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14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总分为(107.54±25.59)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92.26±2... 目的了解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家庭支持的状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14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总分为(107.54±25.59)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为(192.26±27.76)分。护士工作-家庭支持情况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工作-家庭支持、工龄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效应为20.50%。结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家庭支持密切相关。应给予护士更多的工作与家庭支持,以促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支持 家庭支持 人文关怀能力 工作满意度 组织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幸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晓梅 李春朋 +1 位作者 邹辉煌 朱世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综述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手段。目前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幸存患者生活质量不佳,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人群的重视,探索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陈超 胡春晖 +1 位作者 刘皎林 周洪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且于该院规律随访患者中选取70例临床疑似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行移植...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且于该院规律随访患者中选取70例临床疑似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根据Banff07病理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28例,慢性排斥反应组22例,非排斥反应组20例。观察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及C4d分子沉积情况,结合病理结果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的相关性。结果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无相关性(P>0.05),CD_(20)阳性B细胞浸润程度与C4d分子沉积程度相关(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D_(20)阳性B细胞浸润与C4d分子沉积无明显相关性,但其浸润程度与C4d分子沉积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细胞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