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术前评估:现状与思考
1
作者
贺迎坤
朱政鹏
+1 位作者
何艳艳
李天晓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59-664,共6页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性卒中复发风险高,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血管内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患者术后效果存在差异,如何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仍存在争议。该文围绕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讨论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可能从血...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性卒中复发风险高,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血管内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患者术后效果存在差异,如何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仍存在争议。该文围绕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讨论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可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益方法,分析影响其血管成功再通的因素和手术风险,并强调个体化诊疗策略的重要性。此外,该文还讨论了当前血管内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更规范、合理地应用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急性
再通
评估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
作者
陈子昂
刘文波
+6 位作者
郭德华
何艳艳
刘梦悦
赵阳
庞雨宽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目的探究应用自膨式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
目的探究应用自膨式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的重度sICAS(狭窄率70%~99%)患者。收集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缺血性卒中史、吸烟史、入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集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包括责任血管(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狭窄长度、狭窄率及血管形态(Mori分型:A型,病变长度<5 mm,狭窄呈同心或中度偏心;B型,病变长度<10 mm且狭窄极度偏心;C型,病变长度>10 mm或血管成角>90°)。以支架准确输送和部署且完全覆盖责任血管病变,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病变位置残余狭窄率<50%为手术技术成功。术后行头部CT评估有无颅内出血。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即术中及术后72 h内颅内出血、血管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患者TIA、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情况。术后6个月通过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或近端5 mm范围内狭窄率>50%或管腔狭窄率较术后即刻狭窄率增加20%以上)。术后1年和2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应用Neuroform EZ支架行PTAS的重度sICAS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47~80岁,平均(61±10)岁。(1)大脑中动脉狭窄40例、基底动脉狭窄16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4例。患者术前狭窄长度2~15 mm,平均狭窄长度(6.2±2.5)mm,狭窄率70%~99%,平均狭窄率(83.2±6.9)%,Mori分型以B型多见[57.9%(44/76)]。(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TAS,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前给予普通球囊扩张,球囊直径1.5~3.5 mm,支架直径2.5~4.5 mm、长度15~30 mm。术后即刻责任血管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7.4±9.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均值差为65.8%(95%CI:63.3%~68.3%)。(3)76例患者中1例术中球囊扩张后出现血流限制性夹层,经支架置入后血流恢复良好;1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后5 d复发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提示桥脑左侧急性梗死,考虑为穿支闭塞;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2/76)。(4)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无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69例(90.8%)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DSA(52例)或CTA(17例)复查,其中12例(17.4%)出现支架内再狭窄,6例为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6例为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年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6.6%(5/76),术后2年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13.2%(10/76)。结论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sICAS是安全可行的,其长期疗效尚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操作
支架
Neuroform
EZ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术前评估:现状与思考
1
作者
贺迎坤
朱政鹏
何艳艳
李天晓
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河南省
脑血管
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
脑血管
病
国际联合实验室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59-66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572335)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项目(GWJJ202310010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41111313200)。
文摘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性卒中复发风险高,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血管内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患者术后效果存在差异,如何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仍存在争议。该文围绕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讨论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可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益方法,分析影响其血管成功再通的因素和手术风险,并强调个体化诊疗策略的重要性。此外,该文还讨论了当前血管内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更规范、合理地应用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急性
再通
评估
述评
Keywords
Intracranial artery oc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Non-acute
Recanalization
Assessment
Editorial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
作者
陈子昂
刘文波
郭德华
何艳艳
刘梦悦
赵阳
庞雨宽
李天晓
贺迎坤
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河南省
脑血管
病
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
脑血管
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21-7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572335)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青年项目(SBGJ202303001)。
文摘
目的探究应用自膨式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的重度sICAS(狭窄率70%~99%)患者。收集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缺血性卒中史、吸烟史、入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集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包括责任血管(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狭窄长度、狭窄率及血管形态(Mori分型:A型,病变长度<5 mm,狭窄呈同心或中度偏心;B型,病变长度<10 mm且狭窄极度偏心;C型,病变长度>10 mm或血管成角>90°)。以支架准确输送和部署且完全覆盖责任血管病变,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病变位置残余狭窄率<50%为手术技术成功。术后行头部CT评估有无颅内出血。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即术中及术后72 h内颅内出血、血管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患者TIA、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情况。术后6个月通过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或近端5 mm范围内狭窄率>50%或管腔狭窄率较术后即刻狭窄率增加20%以上)。术后1年和2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应用Neuroform EZ支架行PTAS的重度sICAS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47~80岁,平均(61±10)岁。(1)大脑中动脉狭窄40例、基底动脉狭窄16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4例。患者术前狭窄长度2~15 mm,平均狭窄长度(6.2±2.5)mm,狭窄率70%~99%,平均狭窄率(83.2±6.9)%,Mori分型以B型多见[57.9%(44/76)]。(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TAS,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前给予普通球囊扩张,球囊直径1.5~3.5 mm,支架直径2.5~4.5 mm、长度15~30 mm。术后即刻责任血管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7.4±9.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均值差为65.8%(95%CI:63.3%~68.3%)。(3)76例患者中1例术中球囊扩张后出现血流限制性夹层,经支架置入后血流恢复良好;1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后5 d复发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提示桥脑左侧急性梗死,考虑为穿支闭塞;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2/76)。(4)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无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69例(90.8%)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DSA(52例)或CTA(17例)复查,其中12例(17.4%)出现支架内再狭窄,6例为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6例为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年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6.6%(5/76),术后2年同一区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13.2%(10/76)。结论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sICAS是安全可行的,其长期疗效尚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操作
支架
Neuroform
EZ
支架内再狭窄
Keywords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Stent
Neuroform EZ
In-stent restenosis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术前评估:现状与思考
贺迎坤
朱政鹏
何艳艳
李天晓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陈子昂
刘文波
郭德华
何艳艳
刘梦悦
赵阳
庞雨宽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