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对IgA肾病疗效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梁艳 张小玲 +2 位作者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6-1431,共6页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多苷或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即二药联用对肾足细胞损伤具有更好的协同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雷公藤属 厄贝沙坦 治疗结果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尿蛋白排泄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苗艳 邵凤民 +2 位作者 阎磊 曹慧霞 朱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TG、TC、HDL-C、LDL-C、UA、CRP、IL-6及UAER,并用多普勒测定ABI。结果:DN2组糖尿病病程较长(t=4.638,P<0.001),高血压发病率、LDL-C、HbAlc、UA、IL-6、UAER、CRP水平较高(χ2/t=4.854、3.317、6.609、2.120和3.576、10.580、2.790,P均<0.05),HDL-C、ABI水平较低(t=3.483和3.588,P均=0.001);ABI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IL-6、UAER、HbAlc、LDL-C、UA具有相关性(r=-0.352、-0.334、-0.299和-0.376,-0.523、-0.505、-0.419,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IL-6是ABI的影响因素(β=-0.278和-1.518,P均<0.05),而糖尿病病程、IL-6、ABI是UAER的影响因素(β=0.605、0.801和-2.445,P均<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进行性加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肾病及周围血管病变进展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踝臂指数 尿蛋白排泄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慧霞 丁士新 +4 位作者 马旭 朱清 苗艳 阎磊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调查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者共1 432例,检测其血糖... 目的调查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者共1 432例,检测其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清蛋白、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计算估计肾小滤过率(eGFR);对SCH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 432例CKD患者共检出SCH患者226例,SCH患病率为15.80%。不同性别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为界,不同年龄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GFR 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CH组和非SCH组年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T4、TSH水平及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总胆固醇、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eGFR均是SCH的危险因素,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SCH患病风险升高2.1%;eGFR每减少1 ml.min-1.(1.73 m2)-1,SCH患病风险升高1.6%。结论非透析CKD患者SCH患病率较高,年龄、eGFR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CKD患者,尤其eGFR<15 ml.min-1.(1.73 m2)-1者应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慧霞 牛福坤 +3 位作者 尤冠巧 阎磊 朱清 邵凤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10μg/LTGF-β1、100μmol/LNaHS(H2S的供体)及2者联合作用进行干...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10μg/LTGF-β1、100μmol/LNaHS(H2S的供体)及2者联合作用进行干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正常对照。孵育0、15、30及60min后,Westernblot检测4组细胞磷酸化Smad2/3(p-Smad2/3)和Smad2蛋白的表达;孵育48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blot检测4组细胞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发生梭形变,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F=1262.535,P<0.001),α-SMA蛋白表达上调(F=1456.030,P<0.001);NaHS+TGF-β1组细胞发生梭形变的程度较TGF-β1组明显减轻,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F=65.330,P<0.001),α-SMA蛋白表达下降(F=288.300,P<0.001)。TGF-β1组细胞在15、30及60min时p-Smad2/3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而NaHS+TGF-β1组细胞p-Smad2/3的表达较TGF-β1组降低(P<0.05)。结论:H2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影响Smad2/3磷酸化程度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肾小管上皮细胞 TGF-Β1 上皮间充质转化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