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OR抑制剂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小长 陶连元 +1 位作者 杜瀛瀛 时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PC)顺铂(DDP)耐药的机制,探索逆转该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PANC-1)或RPMI-1640(BxPC-3、SW1990)于3...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PC)顺铂(DDP)耐药的机制,探索逆转该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PANC-1)或RPMI-1640(BxPC-3、SW1990)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实验: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检测加入0、5、10、20μmol/L的RAPA后,DDP对PANC-1、BxPC-3、SW1990耐药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0、5、10、20μmol/L的RAPA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PANC-1、BxPC-3、SW1990 3种PC细胞株均对DDP耐药,单用DDP时,3种细胞株均具有很强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其IC50较高;联用RAPA后,3种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后,3种细胞株的生存率均明显降低,其IC50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RAPA可明显下调PANC-1及BxPC-3细胞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mTOR被磷酸化,对SW1990的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较弱,但降低p-mTOR蛋白表达。结论 RAPA可降低PC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提高PC对DDP的敏感性,逆转DDP耐药性,该过程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抑制剂 胰腺癌 MTOR信号通路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早期胆道感染的动态预测工具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鹏 梁超 +4 位作者 颜家凤 高春辉 马志杰 谢占涛 孙明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9,共8页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有向无环图(DAGs)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LASSO)进行基于logistic回归的PEEBI预测,比较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共纳入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21例,其中77例(3.6%)发生了PEEBI,且主要集中在术后前2天(66.2%)。影响PEEBI的主要因素为非医源的患者相关因素,即糖尿病(OR=2.43,95%CI:1.14~4.85)、胆管恶性肿瘤(OR=3.95,95%CI:1.74~8.31)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4.39,95%CI:1.86~9.52)。DAGs模型较LASSO模型的综合判别能力高3.0%(P=0.007),且DAGs模型外部验证中的区分性能(D=0.133,P=0.894)和校准性能(χ^(2)=5.499,P=0.703)均表现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AGs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临床可在该工具的协助下采取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PEEB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有向无环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症状群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宁 张勇 贾江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河南省某医院免疫...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河南省某医院免疫治疗科接受治疗的MM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肿瘤ICIs治疗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期间皮疹、腹痛、视觉模糊、头晕、心悸、恶心、腹泻发生频率较高。因子分析显示形成肌肉-呼吸症状群、神经-感觉症状群、皮肤-肠胃症状群3个症状群。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疾病分期为患者肌肉-呼吸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6.892,P<0.001);发病部位、基础疾病为患者皮肤-肠胃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8.345,P<0.001);年龄、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数量为患者神经-感觉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1.456,P<0.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ICIs期间神经-感觉症状群和皮肤-肠胃症状群困扰严重。护士要注重对于年龄较大、患有基础疾病、肿瘤分期较晚、发病部位为黏膜、淋巴结或器官转移数量较多的患者的监测,并实施对症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症状评估 症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颖霞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0期44-45,共2页
对1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采取手术(11例)和介入治疗(2例)的患者,术前给予精心的护理,协助诊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及药物应用的护理、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结果治愈9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2例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 对1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采取手术(11例)和介入治疗(2例)的患者,术前给予精心的护理,协助诊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及药物应用的护理、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结果治愈9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2例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手术后小肠再坏死、出血,1例为严重感染。提出科学的护理是该病治疗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修复液提高套细胞淋巴瘤CD5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冰 李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1,245,共4页
目的探讨柠檬酸、EDTA抗原修复液及不同修复时间分别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组织CD5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MCL组织切片,分别采用柠檬酸和EDTA修复20 min,进行CD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柠檬酸、EDTA抗原修复液及不同修复时间分别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组织CD5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MCL组织切片,分别采用柠檬酸和EDTA修复20 min,进行CD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采用柠檬酸修复20 min、EDTA修复20、30、40 min,观察cyclin D1的染色效果。上述不同修复液及不同修复时间均选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进行CD5和cyclin D1染色作为对照。结果采用EDTA修复20 min,CD5阳性率优于柠檬酸修复20 min;采用EDTA修复40 min,cyclin D1阳性率优于EDTA修复30、20 min及柠檬酸修复20 min。结论采用EDTA进行抗原修复20 min对MCL组织CD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较好,对于cyclin D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选择EDTA修复4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D5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柠檬酸 EDTA 修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对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伟 杨耀辉 +2 位作者 王亚奇 王艳瑛 唐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XIST对顺铂(CDDP)诱导的肝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iRanda预测XIST和miR-133a结合位点,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二者之间的靶向关系。将肝癌HepG2细胞用10μmol/L的CDDP处理48 h后,分别转染siR... 目的:探讨LncRNA XIST对顺铂(CDDP)诱导的肝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iRanda预测XIST和miR-133a结合位点,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二者之间的靶向关系。将肝癌HepG2细胞用10μmol/L的CDDP处理48 h后,分别转染siRNA-NC和XIST-siRNA,或miR-133a抑制剂和抑制剂NC,或pcDNA-3.1(+)+mimic-NC、pcDNA-XIST+mimic-NC和pcDNA-XIST+miR-133a mimic,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XIST和miR-133a表达水平。结果:miRanda预测XIST与miR-133a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二者存在靶向关系。与siRNA-NC组比较,XIST-siRNA组细胞Bax、Caspase-3、Caspase-9、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抑制剂NC组比较,miR-133a抑制剂组Bax、Caspase-3、Caspase-9、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pcDNA-3.1(+)+mimic-NC组比较,pcDNA-XIST+mimic-NC组Bax、Caspase-3、Caspase-9、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pcDNA-3.1(+)+mimic-NC组相比,pcDNA-XIST+miR-133a mimic组Bax、Caspase-3和Caspase-9、Wnt和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XIST可能通过调节miR-133a-Wnt/β-catenin轴促进CDDP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XIST miR-133a WNT/Β-CATENIN 肝癌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