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BPTF靶向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杨慧慧 雷祥 +3 位作者 孟自军 刘慧红 于璐 袁慧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2-429,共8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溴结构域PHD指状转录因子(circBPTF)靶向微小RNA(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ECs分为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含5.5和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另取HREC... 目的探讨环状RNA溴结构域PHD指状转录因子(circBPTF)靶向微小RNA(miR)-224-3p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ECs分为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含5.5和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另取HRECs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NC)、circBPTF的siRNA(si-circBPTF)、miRNA拟似物对照(miR-NC)、miR-224-3p,于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分别记作si-NC组、si-circBPTF组、miR-NC组和miR-224-3p组;采用双转染法将si-circBPTF与anti-miR-NC以及si-circBPTF与anti-miR-224-3p转染至HRECs,于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 h,分别记为anti-miR-NC组和anti-miR-224-3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BPTF和miR-224-3p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法验证circBPTF与miR-224-3p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量、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ROS水平、MDA含量、circBPTF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SOD活性、miR-224-3p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NC组相比,si-circBPTF组circBPTF相对表达量、ROS水平、MDA含量、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24-3p组HRECs中miR-224-3p相对表达量、SOD活性显著升高,ROS水平、MDA含量、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circBPTF和miR-224-3p拟似物共转染后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43±0.04,较野生型circBPTF和miR-NC共转染细胞的0.99±0.0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7,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224-3p组miR-224-3p表达量及SOD活性显著降低,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以及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扰circBPTF通过靶向miR-224-3p抑制高糖诱导的HRECs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凋亡 氧化应激 环状RNA溴域PHD手指转录因子 miR-224-3p 高糖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q25微缺失致Axenfeld-Rieger综合征一家系遗传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郭浩轶 蒋永强 +3 位作者 李晓华 李杰 郭思贝 宋宗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1-636,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一家系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4年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ARS一家系3人,其中患者1例。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及...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一家系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4年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ARS一家系3人,其中患者1例。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及全身一般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家系成员ZBED1P1、ENPEP、PITX2、FAM241A基因的拷贝数。以“Axenfeld-Rieger综合征”、“Axenfeld-Rieger syndrome”和“PITX2”为主题词,检索OMIM、ClinVar、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DECIPHER、Google Scholar数据库,总结中国人群PITX2微缺失相关ARS文献中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微缺失类型,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先证者女,25岁,临床表现为双眼小角膜,多瞳孔,瞳孔变形、移位,面中部扁平,上颌骨发育不良,牙齿缺失,脐部突出等;其父母表型正常。DNA测序显示先证者携带1个4q25上1.06 Mb微缺失。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该4q25微缺失包含PITX2和ENPEP基因,且先证者父母均无该缺失;ClinGen CNV致病性评级显示该包含PITX2基因缺失为新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共检索出5篇4q25微缺失相关中国ARS文献,对所述的13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发现,有角膜疾病占100%、表现出脐疝和牙齿异常占92%、眼压异常占62%、虹膜萎缩占46%、角膜后胚胎环占31%。结论在中国汉族ARS一家系中,先证者具有含PITX2基因在内的新发致病性4q25微缺失变异,表现出小角膜、先天性虹膜发育不良、多瞳症、牙齿缺失、脐部皮肤突出等典型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ENFELD-RIEGER综合征 4q25 微缺失 PITX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B1基因新变异相关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3
作者 李金 李瑞敏 +3 位作者 李亚 代丽娟 孟志红 庞辰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8-624,共7页
目的分析ZEB 1基因新杂合变异导致的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患者的致病性以及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23年10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PPCD一家系共2代4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3例。完善相关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 目的分析ZEB 1基因新杂合变异导致的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患者的致病性以及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23年10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PPCD一家系共2代4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3例。完善相关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Pentacam角膜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角膜内皮显微镜、扫频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共分离分析。应用在线软件预测变异位点致病性;应用在线分析软件GERP++、Clustal Omega明确变异位点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进一步进行致病性评分。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及其父亲、胞兄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角膜内皮囊泡状病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病灶处内皮细胞缺失、部分呈弹坑样改变,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病灶,无全身其他系统异常。先证者母亲眼部及全身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胞兄均携带ZEB 1 c.790G>A(p.Gly264Arg)杂合变异,其母亲未携带该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表明,该变异在家系内符合家系共分离。该变异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基因组聚合数据库、ExA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为新发现的错义变异。通过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VEST3、DANN、FATHMM-MKL、CADD、fitCons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GERP++、Weblogo、Clustal Omega显示其影响的氨基酸高度保守;根据ACMG指南进行分类,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PPCD家系发现1个ZEB 1基因新的错义变异c.790G>A(p.Gly264Arg),该变异可能为该PPCD家系的致病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 全外显子组测序 ZEB 1基因 错义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兔眼内万古霉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天洋 杨晶晶 +3 位作者 李翔 夏慧芸 何继军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对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VH)后眼内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9只,其中3只用于抽取空白房水,其余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每日2次,每次30μl,左眼...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对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VH)后眼内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9只,其中3只用于抽取空白房水,其余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每日2次,每次30μl,左眼作为对照眼。分别于首次点眼前和次日点眼后1 h测量双眼眼压。于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第2天,每只实验兔双眼玻璃体腔内各注射VH(10 mg/ml)0.5 mg。分别于注射后2 h、1 d、2 d、4 d、6 d、8 d、10 d、12 d抽取房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房水中VH的质量浓度,根据平均质量浓度计算VH在兔眼内达峰时间(t max)、达峰浓度(C max)、半衰期(t 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实验眼点眼后眼压值低于点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眼和对照眼房水中VH的t max均为1 d,C max分别为(61.40±13.48)和(51.56±5.07)μg/ml。注射后4、6和8 d,实验眼房水中VH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8、3.150、2.694,均P<0.05)。实验眼和对照眼VH在房水中代谢的t 1/2分别为2.69和2.05 d,实验眼t 1/2相对于对照眼延长了31%。实验眼AUC 0-10 d相对于对照眼增加了24.3%。结论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可延长兔眼玻璃体内VH的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玻璃体腔注射 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 房水循环 眼部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亚专业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体英 高琴琴 +2 位作者 孙佳丽 韩莎莎 李雪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眼科亚专业护理小组的作用,推动专科护士的成长。方法设立玻璃体视网膜护理小组,参加门诊随诊、联合查房、健康教育,并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等以解决临床专科问题。结果实施1年后,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5.31%提高至98.44%,患者满意度较... 目的探讨眼科亚专业护理小组的作用,推动专科护士的成长。方法设立玻璃体视网膜护理小组,参加门诊随诊、联合查房、健康教育,并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等以解决临床专科问题。结果实施1年后,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5.31%提高至98.44%,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成立眼科亚专业护理小组,有利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推进眼科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玻璃体视网膜护理小组 亚专业 专科护士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择期手术患者住院前健康教育的实施 被引量:8
6
作者 丁体英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8期75-76,共2页
目的减少眼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4例眼科择期手术患者(观察组)由门诊护士接待、安排并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常规由住院部接待、安排住院的307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目的减少眼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4例眼科择期手术患者(观察组)由门诊护士接待、安排并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常规由住院部接待、安排住院的307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3 d;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同病种病例减少213.3~609.1元。患者满意率为98.59%,较对照组提高4.13%。结论门诊护士实施住院前健康教育使择期手术患者住院后能尽早手术,减少手术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择期手术 住院前 门诊护士 健康教育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引导下Nd:YAG内界膜切开术治疗无明显诱因的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1例
7
作者 曹可盈 李晓丽 +2 位作者 王冬冬 黄子旭 宋宗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5-556,共2页
患者男,36岁,因左眼视力骤降1个月于2023年6月3日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人原因未接受治疗。发现高血压病和肾功能不全病史1个... 患者男,36岁,因左眼视力骤降1个月于2023年6月3日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人原因未接受治疗。发现高血压病和肾功能不全病史1个月,现行血液透析治疗,血压稳定在125~137/70~79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外伤史、明显Valsalva动作,否认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3;眼压右眼12.7 mmHg,左眼12.5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可,动静脉比为1∶3,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周边视网膜平伏,可见点片状出血及黄白色渗出;左眼黄斑区前可见淡黄色积血,并形成液平面,直径约3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内界膜切开术 VALSALVA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Cohen综合征的眼科表现
8
作者 牛月月 叶玉香 +5 位作者 柳慧 高蒙蒙 石梦海 刘华 郑宏 张红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2-1123,共2页
患儿,男,10个月余,汉族,因筛查眼部病变于2021年12月6日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患儿为第3胎,顺产,妊娠35周+4天出生,出生体质量2150 g,孕妇自觉孕期胎动少。既往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史,新生儿期喂养困难,少哭闹。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 患儿,男,10个月余,汉族,因筛查眼部病变于2021年12月6日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患儿为第3胎,顺产,妊娠35周+4天出生,出生体质量2150 g,孕妇自觉孕期胎动少。既往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史,新生儿期喂养困难,少哭闹。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均体健,患儿1胞姊1胞兄均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家族其他遗传病史。患儿智力发育迟缓、眼睛外观无异常、头发浓密、眼距宽、眉毛浓密下斜、睫毛长(图1),高腭弓,皮肤白皙,腰、臀部见片状蒙古斑,多线掌纹,掌骨和跖骨短,指趾甲发育不良,关节松弛,四肢肌张力低。眼部检查:角膜映光法检查反光点居中;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膜、角膜无异常;双眼晶状体下半部皮质点状混浊;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显示右眼+1.50 DS/-3.00 DC×9°;左眼+2.00 DS/-3.25 DC×178°;检影验光显示右眼+2.00 DS/-2.50 DC×5°,左眼+2.00 DS/-2.50 DC×180°;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盘圆,边界清,血管走形和发育可,中心凹反光点存在,视网膜色素不均匀,提示视网膜色素变性(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显示双眼黄斑及后极部外核层变薄,光感受器层消失(中心凹部分区域除外),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粗糙变薄,脉络膜变薄,左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可见囊样表现(图3)。对患儿及其父母行全基因外显子检测显示患儿存在VPS13B基因的1个纯合变异:c.6940+1(IVS38)G>T,其父母为表型正常的杂合变异携带者;线粒体DNA高敏感性测序分析为阴性,排除线粒体病;氨基酸、肉碱谱检测以及尿有机酸谱检测排除遗传代谢病。结合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线粒体DNA、氨基酸、肉碱谱检测以及尿有机酸谱检测,诊断为Cohen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凹 遗传代谢病 关节松弛 遗传病史 眼部检查 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子旭 王冬冬 宋宗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玻璃体后脱离(PVD)、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是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存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2019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发布了《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 玻璃体后脱离(PVD)、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是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存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2019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发布了《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对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的定义、流行病学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阐述,对于不同病变类型如何进行治疗和随访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方案。本文就该《指南》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裂孔 格子样变性 视网膜脱离 美国眼科学会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如何理解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志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2019年末发生于中国武汉的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WHO将其引起的肺炎命名为... 在2019年末发生于中国武汉的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WHO将其引起的肺炎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COVID-19是近20年来继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之后在人类又一次出现的跨物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传染病。目前该疾病以武汉为中心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大陆各地及港澳台发生传播,并波及二十多个国家。鉴于在SARS流行期间在医院环境下1/5的感染者为医务人员和这次COVID-19流行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较高问题,需要眼科医生正确且快速地了解和认识该病的背景知识,并理性理解和认识采取某些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工作的专业领域的差异,虽然大多数眼科医生并不工作在疫情的第一线,但是多种原因(如感染患者会诊或眼科急诊)会导致眼科医护人员暴露在高危传播环境下,并且其风险正随着感染患者数量的剧增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当处理看似健康良好的眼科患者时,眼科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往往会大大降低。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家庭和医护人员自身,针对2019-CoV的主要传播方式,建议采用标准的防护措施之外,仍需遵循严格的接触防护措施和飞沫防护措施,包括:(1)在靠近病患近距离工作时应配戴口罩(N95口罩);(2)在接诊患者前后务必完成手卫生;(3)当进入患者房间并接触患者时配戴无菌手套;(4)当预期接触患者的周遭物品和环境表面,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或腹泻,或患者有手术性或其他性质创口并存在渗出液时应穿隔离服;(5)清洁和消毒各种眼科设备并正确处理检查患者后的医疗垃圾,以阻断传播给后续接受检查的患者;(6)考虑到病毒通过眼表传播的可能性,接触患者前应配戴护目镜和覆盖面部正面及侧面的一次性防护面罩;(7)对就诊的普通患者如发现有结膜炎和/或同时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做COVID-19的相关排查;(8)在禁止将感染患者作为角膜移植潜在供体的同时应将筛选2019-CoV暂时性列入暴发期间眼库的医学标准;(9)为了科学研究、诊断和其他特殊需要,对收集的标本要严格遵循生物危险品的包装、寄送和处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2型 冠状病毒疾病-19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中东呼吸道综合征 眼表 接触防护 飞沫防护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正向设计离焦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延缓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秀红 符爱存 +5 位作者 姫娜 王卫群 吕勇 李光光 赵兵新 覃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6,共8页
目的比较配戴多区正向设计离焦(DIMS)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进展的延缓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390例390眼,等效球镜度(SER)为-0.75~-6.00 D。... 目的比较配戴多区正向设计离焦(DIMS)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进展的延缓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390例390眼,等效球镜度(SER)为-0.75~-6.00 D。依据患儿及其监护人意愿将受试者分为DIMS框架眼镜组、角膜塑形镜组和单光框架眼镜组,每组130例130眼,分别给予配戴DIMS框架眼镜、标准型或带散光设计角膜塑形镜及非球面设计的普通单光足矫框架眼镜,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1年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联合主觉验光测定受试眼SER;采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最终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访者共327例327眼,其中DIMS框架眼镜组107例107眼、角膜塑形镜组112例112眼、单光框架眼镜组104例104眼,均取右眼数据纳入分析。比较3个组受试眼戴镜前及戴镜后1年SER和AL及其变化量。DIMS框架眼镜组受试眼AL和SER变化量与基线资料的关系评估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DIMS框架眼镜组、角膜塑形镜组、单光框架眼镜组不同时间点SER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F_(组别)=7.065,P=0.009;F_(时间)=183.730,P<0.001.AL:F_(组别)=6.151,P=0.014;F_(时间)=175.290,P<0.001),戴镜后1年3个组受试眼SER和AL变化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65,P=0.009;F=6.151,P=0.014),其中各组1年后SER和AL均大于基线时,角膜塑形镜组和DIMS框架眼镜组SER和AL及其变化量均明显小于单光框架眼镜组,DIMS框架眼镜组SER和AL及其变化量均大于角膜塑形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单光框架眼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能分别抑制SER和AL进展58.3%和59.0%,配戴DIMS框架眼镜1年能分别抑制SER和AL进展46.9%和43.6%。戴镜1年单光框架眼镜组、角膜塑形镜组和DIMS框架眼镜组SER无变化的眼数占比分别为5.77%(6/104)、24.11%(27/112)和17.76%(19/107),AL无变化的眼数占比分别为0.00%(0/104)、8.93%(10/112)和7.48%(8/107),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16、8.676,均P<0.001)。DIMS框架眼镜组AL变化量与年龄呈弱负相关(r=-0.252,P=0.006)。结论配戴DIMS框架眼镜对儿童近视的延缓效果不及角膜塑形镜,但明显优于配戴普通单光框架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眼轴长度 离焦框架眼镜 角膜塑形镜 等效球镜度 视网膜离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近视发生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安阳儿童眼病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梦海 黄瑛 +8 位作者 李翯 屠永芳 李蕾 康梦田 魏士飞 孙芸芸 尹磊 王宁利 李仕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61,共9页
目的分析小学生5年间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趋势,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的1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986人,其中男生1126人,女生860人,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每年采... 目的分析小学生5年间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趋势,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的1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986人,其中男生1126人,女生860人,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每年采用1%环戊通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SE),采用眼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平均角膜曲率(Km)等,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根据随访时近视发生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持续近视组、非近视组和新发近视组,又根据发病年龄将新发近视组细分为8岁近视组、9岁近视组、10岁近视组、11岁近视组和12岁近视组,比较各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加,所有儿童的屈光度均逐渐向近视漂移、眼轴逐渐增长,各组内相邻随访年龄间SE和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相同随访年龄下,近视发生越早,其近视屈光度数越高,AL越长;各相邻组间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12岁随访年龄下各相邻组间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近视组,屈光度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向正视漂移,5年平均SE变化速度为(-0.23±0.27)D/年,AL亦缓慢均匀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18±0.13)mm/年;在新发近视组中,近视发生前第3年、第2年和第1年的SE年变化量分别为(-0.32±0.25)、(-0.45±0.33)和(-0.98±0.44)D,AL年增长量分别为(0.25±0.12)、(0.32±0.15)和(0.48±0.19)mm,SE和AL变化速度均在近视发生前开始加快,并于近视发生后变缓,各近视前后不同时间段SE和AL变化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新发近视组中发生近视时男生的AL为(24.11±0.70)mm,明显长于女生的(23.60±0.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1,P<0.001)。LP随年龄增加而下降,9岁前下降速度较快,9岁后下降速度变缓。持续近视组和8~11岁近视组的LP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48±0.19)、(-0.44±0.20)、(-0.49±0.16)、(-0.51±0.18)、(-0.48±0.19)D/年,明显快于12岁近视组的(-0.42±0.17)D/年和非近视组的(-0.37±0.15)D/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不同随访年龄K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在儿童近视发生的前3年内开始加速增长,在近视发生后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仍明显快于非近视儿童;在此过程中,LP下降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Km无显著变化。相同年龄下男生发生近视时的AL比女生长。AL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指标,评估时要考虑性别差异,更要关注AL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度 眼生物参数 眼轴长度 晶状体屈光力 儿童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 HR测量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
13
作者 王晴 杨凯丽 +4 位作者 徐丽妍 顾宇伟 范棋 任胜卫 赵东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5-846,共12页
目的探讨Pentacam HR测量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或圆锥角膜患者98例120眼,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轻度圆... 目的探讨Pentacam HR测量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或圆锥角膜患者98例120眼,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和重度圆锥角膜组,每组各30眼。另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由同一医师对每眼进行3次Pentacam HR测量,记录包含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厚度、综合指数及光密度5个方面共53个参数。通过计算组内标准差、重复性限(r)及公差指数(TI)来比较不同分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间角膜地形图参数的重复性。结果亚临床、轻度、中度及重度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所有参数的r值相比,分别有54.71%(29/53)、66.04%(35/53)、90.57%(48/53)、94.34%(50/53)参数TI>0.31。其中角膜前表面垂直中央曲率(Ks)、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Kmax)、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角膜后表面水平中央曲率(Kf)、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CT)、0-2 mm、2-6 mm区域角膜前表面光密度(A.0-2 mm、A.2-6 mm)、2-6 mm区域角膜中央层光密度(C.2-6 mm)、0-2 mm及2-6 mm区域全层角膜平均光密度(T.0-2 mm、T.2-6 mm)在亚临床及轻度圆锥角膜组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围绕Kmax最陡点3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平均曲率、中央圆锥角膜指数参数在亚临床、轻度及中度圆锥角膜组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围绕Kmax最陡点4 mm、5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参数在各组间均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TI<0.31)。结论对于亚临床与轻度圆锥角膜患者,推荐使用角膜后表面Kf、PRC和TCT来监测病情进展;对于监测中度与重度圆锥角膜患者病情,可重点检测围绕Kmax最陡点4 mm、5 mm区域的平均屈光力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Pentacam HR 重复性 重复性限 公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优歌 王艳歌(综述) 宋宗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6-88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它们通过传递RNA和蛋白质等分子发挥生物学效应。本综述论述了RPE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RPE-EVs)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等AMD病理生理过程。RPE-EVs来源的Apaf1、HDAC6、miR-494-3p、miR-138-5p、miR-21、miR-543、miR-302a-3p等可作为诊断和治疗AMD的候选分子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由于RPE-EVs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低毒性、靶向性、稳定性、特异性等独特优势,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RPE-EVs在A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将关注点放到RPE-EVs在AMD诊疗中的作用,实现RPE-EVs的临床转化,为AMD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外囊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炎症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对PPV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潇远 王怀洲 +4 位作者 金鑫 马聪慧 崔红培 刘茜 李海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V的原发病包括视网膜脱离13眼,玻璃体积血3眼,眼内炎1眼。所有患者均行激光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包括房角镜下内路小梁切开术6眼、经巩膜瓣途径微导管引导下外路小梁切开术11眼。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范围均≥300°,其中360°者11眼,330°者4眼,300°者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标准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术后用药数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眼压和手术成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用药数量、BCVA变化和并发症。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使用或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34.41±5.11)、(21.88±11.72)、(20.77±7.67)、(19.50±7.01)、(16.32±4.68)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79,P<0.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14眼眼压较术前降低40%以上。术后6、12个月手术成功率均为76.5%。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0,P<0.001)。术后6个月,术眼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1,P=0.190)。术眼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治疗PPV术后继发青光眼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微导管辅助 玻璃体切割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P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录组和m6A的改变
16
作者 张咏雅 李晓华 +1 位作者 赵雪茹 李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8-416,共9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处理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m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MeCP2组细胞于含终质量浓...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处理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m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MeCP2组细胞于含终质量浓度20 ng/ml重组人MeCP2蛋白培养液中,连续培养72 h。提取细胞内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测序(MeRIP-seq)分析。采用edgeR软件包根据P<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DEGs与DMGs交集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DEGs 100个,DMGs 7441个,富集分析发现DEGs与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DMGs与微管细胞骨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等相关。DEGs中24个基因表达增加,76个基因表达减少;DMGs中5个基因含有高甲基化峰,7439个基因含有低甲基化峰,注释峰后,正常对照组有762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MeCP2组有800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2个组间有7360个交集基因。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的m6A甲基化富集于转录本的CDS、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3'UTR)区域,其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62%/22.27%、48.53%/48.35%和23.66%/25.28%。联合分析发现2个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CSPG 5和RBP1的mRNA和m6A水平均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eCP2组GSPG5、RBP1、ZNF48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5、7.613、7.345,均P<0.01)。结论RPE细胞中MeCP2对EMT的调控机制与m6A甲基化修饰相关。CSPG 5和RBP 1基因可能是m6A甲基化的靶基因,参与MeCP2调控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MECP2 m6A MeRIP-seq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丹参对近视的作用靶点及验证
17
作者 路小楠 李杰 +3 位作者 安广琪 刘珍慧 梁春雨 戴淑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2-328,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丹参在近视中的作用靶点并验证。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提取丹参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和OMIM数据库提取近视相关靶点并取交集。选取交集靶点提取对应中药活性成分,采用Cytosc...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丹参在近视中的作用靶点并验证。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提取丹参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和OMIM数据库提取近视相关靶点并取交集。选取交集靶点提取对应中药活性成分,采用Cytoscape构建中药药理调控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选取相关蛋白从PubChem数据库下载活性成分的三维结构,采用AutoDo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选取清洁级3周龄三色豚鼠12只,右眼采用透镜离焦诱导型近视(LIM)进行实验性近视诱导,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素钠组,每组6只,分别在LIM维持同时每天球周注射1 ml生理盐水或丹参素钠,对侧眼为阴性对照。实验第0、14、28天采用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测屈光度。为规避个体差异,采用相对等效球镜度数(处理眼等效球镜度数-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相对眼轴长度(处理眼眼轴长度-对侧眼眼轴长度)比较。实验第28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出近视与源自丹参的中药成分靶点交集关键靶点16个,构建以丹参为候选药物的中药网络药理图和蛋白质互作图,筛选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TGFB 1、MMP 9靶点基因的对应蛋白可与木犀草素、丹参素、丹参酮ⅡA等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诱导后14 d,丹参素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对等效球镜度分别为(-4.67±1.03)和(-6.30±1.22)D,相对眼轴长度分别为(0.67±0.26)和(1.08±0.34)mm,丹参素钠组近视程度加深较轻,眼轴长度增长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39;t=2.750,P=0.049)。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素钠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0.01、1.29±0.05和0.63±0.02,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05、0.25±0.01和0.74±0.05,其中丹参素钠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低于生理盐水组,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源于丹参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可作为抗巩膜缺氧和改善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的潜在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巩膜重塑 网络药理学 丹参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自噬对高糖诱导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
18
作者 秦婷婷 王苏涵 +2 位作者 张乐颖 王娇娇 宋宗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0-78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抑制剂浓度。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添加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DAPT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40μmol·L^(-1)DAPT,40μmol·L^(-1)DAPT先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及高糖+3-MA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5 mmol·L^(-1)3-MA,5 mmol·L^(-1)3-MA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LC3、Becl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自噬小体少量可见;高糖组细胞损伤略微明显,胞质不均且可见较多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上升,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DAPT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M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Notch1和自噬过程并促进ARPE-19细胞的增生,而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自噬的进程,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NOTCH信号通路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疗效 被引量:28
19
作者 荣军博 符爱存 +3 位作者 吕勇 赵兵新 王卫群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 目的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阿托品组72例,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80例,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观察2个组入组前和治疗后4、8和12个月的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及阿托品组的不适症状。结果治疗12个月后,阿托品组的近视度数变化值为(0.46±0.42)D,明显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9,P<0.001)。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36±0.21)mm,明显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46±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3,P=0.004)。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中近视度数增加量小于0.50 D的比例分别为45%(28/70)和28%(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2,P=0.035)。阿托品组16例出现畏光症状,占22.9%,其中10例症状逐渐消失,6例逐渐减轻;3例出现视近模糊,占4.3%,并于用药2~4周内逐渐消失;1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眼痒、眼肿变态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中国大陆近视儿童规律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1年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且不适症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阿托品 眼轴长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视力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玲玲 高琴琴 +1 位作者 杨瑞 吕彩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低视力患者102名,并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配对选取对照组99名,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低视力患者102名,并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配对选取对照组99名,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施测。结果:(1)低视力患者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人际关系因子(1.78±0.53)vs.(1.40±0.31),P<0.01];(2)低视力患者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2.30±4.63)v.s(23.76±5.51),(38.24±7.35)vs.(41.36±6.65),P<0.01];(3)低视力患者解决问题因子分低于对照组[(0.60±0.29)vs.(0.79±0.18),P<0.01],而自责因子分高于对照组[(0.38±0.32)v.s(0.21±0.25),P<0.01];(4)低视力患者SCL-90总分及大多数因子与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呈低到中度相关(r=0.22~0.40,P<0.05,0.01)。结论:低视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普遍较差,其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呈低到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低视力患者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