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P2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华杰 李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110-2112,F0003,F0004,共5页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复位术后多因素导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性纤维化改变,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PVR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视网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有关。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是一种表观...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复位术后多因素导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性纤维化改变,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PVR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视网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有关。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参与染色质结构调节,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从而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间质转化及视网膜纤维化。本文主要就PVR发病机制及MeCP2在其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一级亲属研究现状
2
作者 王亚文 任胜卫 赵东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4-569,共6页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圆锥状突起为特征的角膜病变,常导致近视、不规则散光、轻度或重度视力下降。圆锥角膜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等多种方法证实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圆锥状突起为特征的角膜病变,常导致近视、不规则散光、轻度或重度视力下降。圆锥角膜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等多种方法证实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圆锥角膜患者的一级亲属主要包括患者父母、同胞和子女。患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对于遗传性疾病的家族聚集性分析和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分析等至关重要。本文就圆锥角膜患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和遗传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圆锥角膜的一级亲属人群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为研究圆锥角膜发生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一级亲属 患病率 角膜地形图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低度近视儿童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兵新 张傲帆 +7 位作者 崔璨 魏丽 李彬彬 庞雪娜 吕勇 王卫群 张俊杰 符爱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8-393,共6页
目的:观察低度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116例116眼低度近视儿童根据受试者和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阿托品(试验)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 目的:观察低度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116例116眼低度近视儿童根据受试者和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阿托品(试验)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质量分数0.005%的阿托品滴眼液。框架镜(对照)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mo复查一次,共随访12mo,观察两组近视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的变化情况及试验组的不适症状。结果:随访1a后,两组的近视等效球镜度和眼轴长度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近视等效球镜屈光度增加量无差异(P>0.05);两组间眼轴长度增加量有微小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瞳孔直径增加量有差异(P<0.05);两组的调节幅度下降量有差异(P<0.01)。试验组不适症状:用药初期6眼(10.3%)出现畏光,其中4眼用药2wk后畏光消失,余2眼4wk后消失。无视近模糊、过敏等其它不适症状。结论:低度近视儿童规律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1a,与单纯配戴框架镜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近视 近视进展 0.005%阿托品滴眼液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宇伟 庞辰久 +6 位作者 任胜卫 杨凯丽 范棋 徐丽妍 张波 王树林 李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进行角膜胶原交联(CXL)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281例(387眼)圆锥角膜患者,其中行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的患...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进行角膜胶原交联(CXL)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281例(387眼)圆锥角膜患者,其中行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为炎症组(9例11眼),选取同期CXL术后无并发症的圆锥角膜患者为对照组(23例30眼),比较炎症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坦角膜曲率(K_(1))、陡峭角膜曲率(K_(2))、散光(Astig)及最薄点角膜厚度(TCT)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菌性角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患者9例11眼,发生率为2.84%,均发生在去上皮CXL术后。9例11眼均于术后1周内出现无菌性角膜炎,1眼同时累及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及周边部,1眼累及旁中央区,其余9眼均位于角膜周边部。炎症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K_(1)、K_(2)、Astig及T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眼可以取得良好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K_(1)、K_(2)、Astig及TCT均不是无菌性角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行CXL后无菌性角膜炎常见于去上皮CXL患者中,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病灶多在角膜周边部,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去上皮 无菌性角膜炎 圆锥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一家系的新型突变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华 但汉东 +2 位作者 李晓丽 黄子旭 宋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A)中国家系各家庭成员OAT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该家系中的6名家庭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Sanger验证明确基因测序结果及致病性突变。结果... 目的:探讨一个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GA)中国家系各家庭成员OAT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该家系中的6名家庭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Sanger验证明确基因测序结果及致病性突变。结果:先证者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为GA。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OAT基因分别于第6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上发现致病突变c.722C>T(p.P241L)、c.1186C>T(p.R396X),该复合杂合性突变在家系中呈现共分离状态。先证者的父亲和哥哥均检出杂合型p.R396X致病变异,母亲检出杂合型p.P241L致病变异。除先证者外,其他家庭成员均无临床症状。结论:该家系的先证者为复合杂合性突变,其中p.P241L为首次报道的基因突变类型。这一研究结果扩大了OAT基因变异的范围,有利于在分子基础水平进一步理解GA的致病因素。新型突变类型的发现与证实也将有助于为GA的临床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黄斑劈裂 黄斑水肿 鸟氨酸转氨酶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明敏 邢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20-06于我院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的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患者103例103眼。术后随访1~6mo,观察异体...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20-06于我院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的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患者103例103眼。术后随访1~6mo,观察异体巩膜吸收融合状态、皮瓣成活状态、眼睑形态、眼睑开合功能、眼睑瘢痕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异体巩膜逐渐被受体组织代替,所有患者眼睑内层异体巩膜均为结膜细胞覆盖,眼睑外层异体巩膜与皮肤黏连紧密,无明显排异反应,皮瓣成活良好,眼睑形态良好,闭合自然,瘢痕不明显。结论:异体巩膜移植联合任意皮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眼睑深层和全层缺损疗效确切,能够达到外观与功能兼具,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巩膜 任意皮瓣成形 眼睑缺损 眼睑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士清 郭晓红 +4 位作者 董良 李晓华 王志立 王中华 陈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为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2例52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 目的分析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为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2例52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6例同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9例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依据眼底表现将视网膜大动脉瘤分为出血型、渗出型和静止型,分析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结果彩色眼底照相示,52眼中51眼位于颞侧动脉支,1眼位于鼻侧动脉支。FFA显示,出血型32眼瘤体合并周围出血,渗出型13眼瘤体合并周围小血管渗漏,静止型7眼(包括彩色眼底照相误判为渗出型的6眼)瘤体内动脉管壁接近正常。6眼行OCT检查者均为出血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腔壁在视网膜浅层呈环形强反射。9眼行ICGA者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均显影,包括未被FFA发现的出血型3眼。结论彩色眼底照相拟诊出血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可选择OCT和ICGA检查确诊,拟诊渗出型和静止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可选择OCT和FFA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后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凯丽 顾宇伟 +3 位作者 范棋 徐丽妍 庞辰久 任胜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 目的:评估圆锥角膜快速跨上皮交联手术前以及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的重复性及差异性。方法:研究纳入了30例30眼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分析。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1mo分别进行三次Corvis ST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克伦巴赫alpha系数(Cronbach'α)、可重复性系数(RC)和变异系数(CV)评估Corvis ST参数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术前与术后Corvis ST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39个Corvis ST参数中,26个(66.67%)参数重复性较好,6个(15.38%)参数重复性中等,7个(17.95%)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交联术后1mo,34个(87.18%)参数的重复性较好,3个(7.69%)参数重复性中等,2个(5.13%)参数的重复性较差。与术前相比,交联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眼压、生物力学校正眼压、第一次压平时间、曲率半径、第一次压平时的形变幅度、最大压陷偏离长度、角膜硬度参数值增加;而陡峭曲率、平坦曲率、平均曲率、第二次压平时间、2 mm最大形变幅度比值和综合半径值降低(均P<0.05)。结论:交联手术前和术后1mo Corvis ST参数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术后1mo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硬度较术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快速跨上皮交联 Corvis ST参数 可重复性 早期角膜生物力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硬度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胜卫 顾宇伟 +2 位作者 徐丽妍 范棋 杨凯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0-2065,共6页
目的:观察角膜硬度参数(SP-A1)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分级圆锥角膜患者中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8-09/2020-12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断为圆锥角膜的患者247例345眼,平均年龄24.51±6.38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 目的:观察角膜硬度参数(SP-A1)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分级圆锥角膜患者中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8-09/2020-12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断为圆锥角膜的患者247例345眼,平均年龄24.51±6.38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0岁组、21~30岁组和≥31岁组。采用Amsler-Krumeich(AK)分级将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为AK1、AK2、AK3和AK4。测量患者视力、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角膜平均曲率(K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患者的角膜SP-A1以及眼压、最大形变振幅(DA Max)、第1次压平时间(A1T)、第1次压平速度(A1V)、第2次压平时间(A2T)、第2次压平速度(A2V)、凹面半径(Radius)、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P-A1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间SP-A1差异。结果:不同年龄组间性别构成比、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K1、K2、Km、TCT和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圆锥角膜患者SP-A1与年龄呈弱的正相关(r_(s)=0.137,P=0.011)。≥31岁组患者角膜SP-A1显著高于≤20岁组和21~30岁组(P<0.05)。≤20岁和21~30岁组中SP-A1与K1、K2和Km呈负相关,≥31岁组中SP-A1仅与K2呈负相关(P<0.05)。此外,总人群及各年龄组中SP-A1与DA Max、A1V和A2T呈负相关(P<0.05),与TCT、眼压、bIOP、A1T、A2V和Radius呈正相关(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年龄≤20岁组和21~30岁组圆锥角膜患者的SP-A1逐渐降低(P<0.05)。年龄≥31岁的圆锥角膜患者,AK1组与AK4组、AK2组与AK3组、AK2组与AK4组SP-A1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35、0.001)。结论:圆锥角膜患者SP-A1与年龄正相关,且在年龄≤30岁的患者中,SP-A1会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硬度参数 年龄 疾病严重程度 AK分级 角膜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