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永丽 连建敏 +3 位作者 窦社伟 闫峰山 史大鹏 徐俊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肿瘤复发 脑胶质瘤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俊玲 李永丽 +3 位作者 连建敏 窦社伟 吴慧 冯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9-642,共4页
目的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应用Siemens3.0T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 目的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应用Siemens3.0T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比值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间的差异。结果35例中,肿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经组织学证实23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12例。肿瘤复发病变强化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平均NAA/Cr比值显著低于放射性脑损伤;肿瘤复发病变水肿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平均NAA/Cr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变强化区代谢物比值ROC曲线,将Cho/Cr和Cho/NAA比值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大于1.77作为肿瘤复发的判断标准,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8/20)和93.33%(14/15),准确率为91.43%(32/35)。结论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放射治疗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淑婷 韩超 +3 位作者 徐靖尧 陈新晖 李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6,128,共7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以社交障碍和重复、受限行为为核心症状,全球患病率持续上升。但由于ASD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限制。神经影像学是探索ASD脑机制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少有综述去概述这一研究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ASD神经影像学的改变以及其背后的临床意义和脑机制,以期为后续影像学的研究以及脑机制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神经影像学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脑机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CT血管成像表现与预后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璐 王姝文 +2 位作者 刘豆豆 孙明华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 目的观察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合并肺动脉壁内血肿(PAIH)CT血管成像(CTA)表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患者(PAIH组)及55例无PAIH的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对照组)资料,对比2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表现,观察PAIH组术后15天血肿吸收情况,根据2组出院后1年内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AIH组升主动脉最宽径大于对照组[(5.22±0.57)cm vs.(4.54±0.45)cm,t=6.963,P<0.001],主动脉瓣、窦管结合部、右冠窦、无冠窦及右冠状动脉更易受累,且更易出现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P均<0.05)。PAIH组42例接受手术治疗,13例因病情危重未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死亡;术后15天其中36例血肿范围较前缩小。对103例完成随访,其中63例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年龄及合并PAIH是急性Standford A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4.71)。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AD合并PAIH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 血肿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亚欣 王贇霞 +5 位作者 尚怡研 魏焕焕 海梦璐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手动勾画瘤内ROI(ROI瘤内),将其自动外扩3、5 mm,获得瘤周ROI(ROI+3 mm和ROI+5 mm),以及瘤内-瘤周ROI(ROI瘤内+3 mm、ROI瘤内+5 mm)。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M)用于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结果RM瘤内、RM+3 mm、RM+5 mm、RM瘤内+3 mm及RM瘤内+5 mm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50、0.724、0.749、0.833及0.807,在测试集分别为0.723、0.718、0.736、0.759及0.782。各模型AUC差异在训练集中均有(P均<0.01)而在测试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校准度均较高。DCA显示阈值为0.02~0.88时RM瘤内+瘤周在训练集、阈值为0.40~0.72时其在测试集的临床净收益更大。结论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分级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方法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大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新贝 陈珂珂 +11 位作者 孙永兵 邹智 李中林 武肖玲 王玲 常淑莹 胡岩 樊富珉 李涛 吕雪 郝义彬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72,共8页
目的基于图论方法,构建并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变化。材料与方法纳入35名青少年NSSI患者(NSSI组)及2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构建并二值化脑功... 目的基于图论方法,构建并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变化。材料与方法纳入35名青少年NSSI患者(NSSI组)及2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构建并二值化脑功能网络进行图论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NSSI组与对照组的网络特性参数,并分析其与自伤次数和成瘾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对比对照组,NSSI组小世界属性下降,特征路径长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右嗅皮质、右杏仁核的介数中心度上升,左梭状回、左颞上回下降(P均<0.05);右杏仁核的节点中心度上升,左颞上回、右颞上回、左颞中回下降(P均<0.05);左楔前叶的节点聚类系数上升,眶部额下回、左辅助运动区、左脑岛、右枕上回、右梭状回下降(P均<0.05);左额中回、右后扣带回、右杏仁核、右楔前叶的节点效率上升,颞上回下降(P均<0.05);楔前叶的节点局部效率上升,右梭状回、右颞极下降(P均<0.05)。NSSI组左辅助运动区的节点聚类系数与近一个月自伤次数评分呈正相关(r=0.426,P<0.05);右枕上回的节点聚类系数、右梭状回的节点局部效率和左额中回的节点效率与自伤成瘾特征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335、-0.415、-0.404,P均<0.05)。结论NSSI青少年脑网络全局整合能力降低,前额叶皮层信息传输效率降低与自伤成瘾特征密切相关,为阐明NSSI患者自伤成瘾心理障碍的脑功能机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成瘾 磁共振成像 图论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代谢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一航 姜涵 +6 位作者 孟楠 王鑫惠 刘雪 袁健闵 杨阳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CT检查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后进行3.0 T胸部^(18)F-FDG PET/MR混合扫描的患者48例,分析扫描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_(max))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临床可能预后因素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参数SUV_(max)和ADC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48例NSCLC患者的SUV_(max)和ADC的中位数分别为5.87(3.92,9.66)和1.41(1.28,1.5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手术[HR=6.7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422~31.614,P=0.016;HR=7.174,95%CI为1.486~34.626,P=0.014]、SUV_(max)(HR=1.170,95%CI为1.010~1.355,P=0.036;HR=1.173,95%CI为1.010~1.360,P=0.035)及ADC(HR=0.010,95%CI为0.000~0.232,P=0.004;HR=0.006,95%CI为0.000~0.156,P=0.002)是N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DC(HR=0.012,95%CI为0.000~0.386,P=0.012;HR=0.008,95%CI为0.000~0.298,P=0.009)是影响NSCL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UV_(max)和ADC都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ADC可能比SUV_(max)更有助于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18)F-FDG PET/MR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预后评估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脉管浸润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林逍 刘金金 +3 位作者 张月洁 杨紫涵 吴青霞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0,45,共7页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0例于2013年至2022年来自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训练集187人,LVSI阳性73人)和河南省肿瘤医院(验证集113人,LVSI阳性31人)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上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特征,利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与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随后,基于逻辑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单序列模型,双序列模型及基于三序列组学特征的联合序列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通过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在验证集中,基于Ax_DWI、Sag_T2WI及Sag_T1C构建的单序列模型的AUC分别为0.7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05~0.829]、0.734(95%CI:0.633~0.836)和0.733(95%CI:0.626~0.841);基于Ax_DWI+Sag_T2WI、Ax_DWI+Sag_T1C及Sag_T2WI+Sag_T1C构建的双序列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63(95%CI:0.660~0.866)、0.786(95%CI:0.692~0.881)与0.815(95%CI:0.731~0.899);联合序列模型的AUC值为0.829(95%CI:0.740~0.914),高于各单序列模型与双序列模型,但联合序列模型与Ax_DWI模型、Sag_T2W1模型及Ax_DWI+Sag_T2W1模型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0.047)。决策曲线显示联合序列模型的临床净效益高于单序列模型与各双序列模型。结论基于治疗前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序列模型可有效预测LACC患者NACT后的LVS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心脏MRI用于急性心肌炎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姝文 周璐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0,共4页
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可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慢性扩张型心肌病,早期明确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心脏MRI(CMRI)可显示心肌坏死、纤维化和水肿,已成为评估心肌炎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本文就多参数CMRI用于急性心肌炎研究进... 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可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慢性扩张型心肌病,早期明确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心脏MRI(CMRI)可显示心肌坏死、纤维化和水肿,已成为评估心肌炎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本文就多参数CMRI用于急性心肌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以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和滤过反投影重建的低剂量腹部CT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2 位作者 朱绍成 吴青霞 孙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和10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30%、50%、70%)的ASIR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IDIvol),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FBP相比,ASIR可降低图像噪声,减少伪影,增加诊断信心度(P<0.001)。采用150mAs及100mAs扫描时,30%ASIR和50%ASIR图像的诊断信心度评分较好,CIDIvol分别为12.74mGy、8.59mGy,均低于常规扫描剂量(P<0.05)。150mAs时,与FBP比较,30%ASIR、50%ASIR和70%ASIR重建图像中,肝实质、背景肌肉及门静脉的平均噪声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8.74%、30.39%、41.49%)、(18.73%、30.67%、41.85%)、(22.66%、37.14%、43.61%);100mAs时,则分别降低(20.37%、32.22%、43.32%)、(18.63%、30.48%、41.57%)和(21.39%、35.09%、45.72%)。100mAs-30%ASIR图像噪声与150mAs-FBP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剂量降低32.96%。结论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滤过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管电压能谱CT成像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青霞 朱绍成 +4 位作者 谢瑞刚 文泽军 孙明华 孙亚平 史大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对GSI组最佳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图像进行MIP、VR和CPR等后处理,分别在原始图像上测量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混合能量图像中双侧肾动脉的CT值、噪声和CNR,并以5分法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GSI组内,(51±1)keV单能图像具有最佳CNR,与70keV图像相比CNR提高了72.00%(P=0.001)。GSI组中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肾动脉的平均CT值(466.45±109.93)HU高于常规组的(317.32±49.93)HU(P<0.001),CNR(14.31±4.70)和主观评分(4.75±0.30)与常规组中混合能量图像[CNR:(17.07±9.60),主观评分:(4.64±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11)。GSI组的DLP(333.44±19.35)与常规组(340.08±127.0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51keV能谱CTA可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CT值,并维持与常规CTA相同的图像质量,可在具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降低腹部CT剂量的潜能:体模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宁培钢 朱绍成 +2 位作者 史大鹏 郭濴 孙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目的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 目的探讨将高级迭代重建算法[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用于降低腹部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以不同管电流(400、350、300、250、200、180、160、140、120、100、80、60、50、40、30、20、10mA)对Fluke Biomedical RANDO标准男性模体进行扫描,管电压为均120kV,X线球管旋转时间0.60s,螺距0.984,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512×512,DFOV 35cm。记录不同管电流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用滤过反投影重建(FBP)、50%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50%ASiR)及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技术(MBIR)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均为0.625mm。测量三种重建模式下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腰椎与软组织的对比)。结果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三种重建模式的噪声、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管电流(400~10mA)条件下,50%ASiR及MBIR重建算法(相对于FBP算法)使噪声分别减少(27.86%~31.46%)及(45.36%~86.37%),SNR分别提高(28.68%~31.08%)及(46.43%~84.38%)。图像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最小管电流分别为FBP:200mA、50%ASiR:140mA及MBIR:80mA。在图像质量类似的情况下,MBIR及50%ASiR模式分别可减少59.91%及35.94%剂量。三种重建模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级重建算法能够减少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CNR,同时具有减少腹部CT扫描剂量的潜能;相对于FBP,MBIR重建算法能够减少约60%的扫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新分型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 被引量:30
13
作者 苏雪娟 李运奇 +2 位作者 马文伟 刘帆 葛英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鼻骨骨折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差异,优化后处理方法;探讨新的鼻骨骨折分型方法。以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掌握,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355例鼻...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鼻骨骨折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差异,优化后处理方法;探讨新的鼻骨骨折分型方法。以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掌握,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355例鼻骨骨折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算法VR、MPR及薄层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结合实际工作及新的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将鼻骨骨折分为以下4种类型(新分型):I型:单侧鼻骨单纯骨折(不论移位成角);Ⅱ型:单侧鼻骨粉碎性骨折;Ⅲ型:双侧鼻骨骨折(不论移位成角,是否粉碎);Ⅳ型: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上颌骨额突骨折。Ⅰ型属轻微伤范畴,Ⅱ~Ⅳ型属轻伤范畴。并将新、旧分型与法医学伤情分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5例鼻骨骨折中,Ⅰ型28例,Ⅱ型14例,Ⅲ型48例,Ⅳ型265例。新分型标准明确,使影像科医师及法医工作者更容易掌握。骨算法VR与MPR、薄层MIP相结合更能直观、清晰显示骨折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是鼻骨骨折的理想检查方法,新的分型标准更加明确,更利于影像科医师和法医工作者理解和掌握,可为法医学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鼻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永丽 闫峰山 +3 位作者 窦社伟 连建敏 徐俊玲 王梅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辉 武明辉 +3 位作者 宁培刚 吕传剑 马波 刘子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验前概率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验前概率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和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阳性结果),分别计算64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5.2%、88.6%、88.9%、95.1%、91.9%。其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92.6%;特异性为94.4%、94.1%、66.7%;阳性预测值为80.0%、91.7%、89.3%;阴性预测值为100%、100%、75.0%;准确率为95.5%、96.4%、86.1%。64层螺旋CT联合运动平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6%、97.7%、97.6%、97.7%、97.7%。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验前概率低者)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64层 平板运动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三维成像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继良 史大鹏 +1 位作者 藏卫东 阚晓静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成像技术(M3D/cube T2W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显示和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自愿者(对照组)及11例ACL损伤病例(损伤组),在GE1.5T磁共振分别行MRI常规膝关节矢状面T1WI、FS... 目的探讨MRI三维成像技术(M3D/cube T2W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显示和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自愿者(对照组)及11例ACL损伤病例(损伤组),在GE1.5T磁共振分别行MRI常规膝关节矢状面T1WI、FSE压脂T2WI(fs-T2WI)、冠状位压脂PDWI和M3D/cube T2WI序列扫描,运用ADW4.4工作站行ACL重组。采用双盲法判断MRI常规图像和M3D/cube T2WI图像ACL正常和异常显示情况。结果正常组MRI常规扫描ACL矢状面一幅图像显示完整16例,连续两幅图像显示完整14例。M3D/cube T2WI图像矢状面30例ACL均能在一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损伤组11例ACL损伤患者,常规MRI诊断正常2例,部分损伤3例,断裂6例;M3D/cube T2WI图像诊断部分损伤5例,断裂6例。结论 M3D/cube T2WI技术可以完整显示ACL的形状和结构,提高ACL的显示率及韧带损伤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3 位作者 王梅云 任宇婧 孙亚平 安恒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价值。方法对60例3岁以内拟诊APVC患儿于术前1周行心脏CT扫描,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B组。A组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80mAs,对比剂剂量1.2ml/kg体质量;B组管电压...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价值。方法对60例3岁以内拟诊APVC患儿于术前1周行心脏CT扫描,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B组。A组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80mAs,对比剂剂量1.2ml/kg体质量;B组管电压70kVp,管电流70~100mAs,对比剂剂量1.0ml/kg体质量;2组螺距均为3.4。测量2组图像肺动脉主干、肺静脉、左右心房CT值和噪声,计算SNR和肺动静脉CT值比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与术后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最终入组58例,A组28例,B组30例。2组间各测量部位CT值、图像噪声、SNR及肺动静脉CT值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ED低于A组(P=0.013)。在显示细小肺静脉分支及引流血管方面,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A组(P=0.047)。58例术后均诊断为APVC。在分型诊断方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6.43%(27/28),B组为93.33%(28/30);对于合并畸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7.44%(38/39),B组95.35%(4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APVC准确率高,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雪娟 葛英辉 +2 位作者 李运奇 刘帆 毛亚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125例鼻部创伤的双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VR、MPR及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将鼻骨骨折依其CT表现分为Ⅰ型(骨... 目的:评价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125例鼻部创伤的双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VR、MPR及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将鼻骨骨折依其CT表现分为Ⅰ型(骨折线无明显错位或成角)、Ⅱ型(骨折线伴有明显的断端错位或成角)、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单纯骨缝分离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另计。结果:125例受检病人中,鼻骨骨折102例(59例合并周围骨骨折),包括Ⅰ型27例,Ⅱ型24例,Ⅲ型47例,Ⅳ型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排除骨折11例。结论:骨算法容积再现可以更真实显示颌面部骨缝及骨孔,和其它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清楚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分型,为司法鉴定及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 骨折 法医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杜娟 赵跃武 +2 位作者 付芳芳 谢瑞刚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59岁,右侧外阴见一肿物,4.4 cm×3 cm×3 cm大小,术后6个月复发。例2,58岁,直肠阴道隔见一7.3 cm×6.1 cm×4.6 cm大小肿物。例3,41岁,直肠阴道隔见一8.6 cm×7.4 cm×6.7 cm大小肿物。镜下见瘤细胞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及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均易见。免疫表型:3例CD117、CD34、NES及H-Caldesmon均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例1和例3 DOG-1呈阳性。3例均存在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及直肠阴道隔均可发生EGIST,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阴道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直肠阴道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宝松 葛英辉 +6 位作者 郭滢 朱绍成 孙晓平 杨玉秀 谢瑞刚 张继良 程天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 :32例病人采用内镜插管法充气 (9例 )或口服产气粉加逆行注气 (23例 )的方法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段仿真内镜研究。对照组14例采用口服10 %的300mg/ml非离子型造影...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 :32例病人采用内镜插管法充气 (9例 )或口服产气粉加逆行注气 (23例 )的方法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段仿真内镜研究。对照组14例采用口服10 %的300mg/ml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方法充盈小肠。1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与手术和其他检查方法对照。结果 :小肠扩张程度以充气法好于服造影剂法。1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能较正确地反映病变在肠腔内的改变(对照手术结果 ) ,结合CT容积扫描的MPVR与横断面图像 ,在显示病变位置、范围、腔内外和周围组织情况等方面有其优越性。结论 :小肠CTVE检查技术操作简单 ,安全 ,无痛苦 ,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新的检查项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CT仿真内镜 临床应用 内镜插管法 产气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