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化斑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量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慧颖 吴建丽 +1 位作者 袁丽梅 郑明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78-1982,共5页
背景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标准药物治疗。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有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 背景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标准药物治疗。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有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通脉化斑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量和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2017年,按就诊顺序将1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98)和通脉化斑汤组(n=98)。常规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通脉化斑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口服,水煎煮1剂/2次,200 ml/次。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心肌放射性缺损面积(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检测血清v WF、MMP-9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MIA、放射性分布异常积分及血清vWF、MMP-9、MDA水平、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通脉化斑汤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通脉化斑汤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脉化斑汤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不稳定斑块形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中医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斑汤 冠心病 心肌灌注显像 内皮 血管 不稳定斑块 氧化应激 中医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监控对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素革 张静 +4 位作者 郭文杰 郑艳平 曲哲 张丽娜 顾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远程监控对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74例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远程监控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相关知识、容... 目的 探讨远程监控对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74例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远程监控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相关知识、容量自我管理行为、体内水剩余和血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容量管理相关知识得分、容量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P<0.01),体内水剩余值、血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远程监控能提高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知识和容量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改善其容量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腹膜透析 容量超负荷 远程监控 居家管理 自我管理行为 血压 体内水剩余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安松涛 李凌 +2 位作者 高传玉 齐艳艳 马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5、1324、988、1210和988pg/ml。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布多糖硫酸酯对I/R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娟娟 罗萍 +2 位作者 原芳 陈颂歌 王光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530,578,共7页
目的探讨昆布多糖硫酸酯(laminaria sulfate,LAM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适应性饲养合格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Ctrl组)、模型组(I/R组)、... 目的探讨昆布多糖硫酸酯(laminaria sulfate,LAM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适应性饲养合格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Ctrl组)、模型组(I/R组)、I/R+LAMS(25mg)组、I/R+LAMS(50mg)组和I/R+LAMS(100mg)组。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心率(HR);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心肌损伤情况;ELISA检测炎症标记分子、心肌损伤标记物和氧化应激指标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昆布多糖硫酸酯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程度,上调MAP、HR和LVSP水平(P<0.01);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抑制Caspase-3、Caspase-9高表达(P<0.01);抑制IL-6、IL-1β和iNOS表达上调(P<0.01);抑制CK-MB、cTnⅠ和Mb高表达(P<0.01);抑制Nrf2、HO-1和NQO1表达下调(P<0.01)。结论昆布多糖硫酸酯能通过Nrf2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多糖硫酸酯 NRF2 HO-1 NQO1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西立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相关神经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丽霞 罗萍 +3 位作者 黄彦生 王光公 赵士超 段红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奈西立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相关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联合治疗组32例和奈西立肽组32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并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 目的探讨奈西立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相关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联合治疗组32例和奈西立肽组32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并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及NO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结论奈西立肽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血浆AngⅡ及内皮素1,增加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神经递质药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付海霞 张嘉莹 +1 位作者 赵子牛 李庚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并初步观察IL-6基因多态性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91例EH患者及197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IL-6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并初步观察IL-6基因多态性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91例EH患者及197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IL-6基因-597G/A、-572C/G及-174G/C多态性及血清水平检测,PCR-RFLP法检测基因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两组人群-597与-174位点均仅发现GG基因型。-57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EH组CG+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EH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8倍(95%CI:1.12~2.53,P<0.05)。EH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41±8.09)pg/ml与(4.68±2.90)pg/ml,P<0.01],-572CG+GG基因型患者血清IL-6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高于-572CC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可能不存在IL-6基因-174G/C与-597G/A多态性,他们与EH发病无关;-572C/G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EH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通过对血清IL-6水平表达的影响增加个体EH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6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利钠肽和肌钙蛋白Ⅰ水平预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运动耐量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宪沛 李炜 +2 位作者 高传玉 顾爱丽 李牧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脑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I)水平与远期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的32例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LVEF≥50%组20例,LVEF<50%组12例),分别测... 目的研究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脑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I)水平与远期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的32例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LVEF≥50%组20例,LVEF<50%组12例),分别测定3 d、2周和6个月的BNP和TnI值,6 min步行试验评价心肌梗死后6个月的运动耐量。对BNP与TnI、BNP与运动耐量、TnI与运动耐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运动耐量作因变量,BNP和TnI做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LVEF≥50%与<50%组心肌梗死后3 d、2周和6个月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3 d和6个月的时段,TnI在LVEF≥50%和LVEF<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LVEF≥50%组和LVEF<50%组,急性期BNP分别与TnI和运动试验结果相关,而TnI与运动试验没有明显相关性。全部患者TnI与运动耐量的相关系数为-0.556(P<0.01)。(3)无论使用LVEF分组与否,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急性期BNP可以与6个月6 min步行距离进行回归,全部患者BNP逐步回归系数为0.672(P<0.01)。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BNP和TnI与运动耐量有一定相关性。但BNP比TnI对运动耐量有更好的独立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青年 利钠肽 肌钙蛋白Ⅰ 6min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及主动脉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林业 赵春红 +3 位作者 齐大屯 张正选 刘洪智 高传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1-861,共1页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1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颈动脉超声的276例患者,男206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7±7.2)岁。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CAP)和主动脉脉压(PP)水平分为:A组142例(有CAP+PP≥65m...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1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颈动脉超声的276例患者,男206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7±7.2)岁。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CAP)和主动脉脉压(PP)水平分为:A组142例(有CAP+PP≥65mmHg,1mmHg=0.133kPa)、B组30例(无CAP+PP≥65mmHg)、C组39例(有CAP+PP〈65mmHg)、D组65例(无CAP+PP〈65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肺病、主动脉夹层、7日内患急性心肌梗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斑块 病变严重程度 脉压 继发性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颈动脉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输注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炜 高传玉 +2 位作者 朱中玉 王茜 田焕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对5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冠脉)内输注治疗。结果治疗后病情明显好 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出手术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自体骨髓采集术的护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冠 脉内回输的护理、术后观... 对5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冠脉)内输注治疗。结果治疗后病情明显好 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出手术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自体骨髓采集术的护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冠 脉内回输的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等,是该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临床用药督导制度的成效及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恩民 梁新亮 +2 位作者 李敏 张传军 苏玉成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1期825-82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用药督导制度 成效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及B型利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伦安 卢永昕 +1 位作者 苏冠华 周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己酮可可碱治疗组(PTX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己酮可可碱治疗组(PTX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外周血CD4+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细胞百分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及B型利钠肽的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基线水平CD4+Th1(IFN-γ)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8.42±5.63)vs(6.69±1.39),P<0.01];(1.58±0.78)vs(0.17±0.04),P<0.0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1个月后,PTX组与常规组比较,PTX组CD4+Th1(IFN-γ)细胞百分率[(11.97±2.75)vs(15.20±4.13)]和Th1/Th2比值[(0.82±0.31)vs(1.33±0.40)]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TNF-α及B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降低[(80.42±43.70)pg/mlvs(114.31±46.38)pg/ml,P<0.05;(247.94±105.33)ng/Lvs(335.12±106.57)ng/L,P<0.01],IL-10水平轻度升高[(9.81±3.13)pg/mlvs(8.11±2.66)pg/ml,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6.54±5.21)vs(30.76±4.80),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己酮可可碱,左心功能得到改善,可能与己酮可可碱对心力衰竭患者Th1/Th2细胞失衡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通过免疫调节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与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心力衰竭 Th1淋巴细胞 Th2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B型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2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SHP-1过表达抑制模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13
作者 张兵兵 宋恒良 +1 位作者 孙涛 万大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5-1400,共6页
目的:研究含SH2结构域的酪氨酸磷酸酶-1(SHP-1)慢病毒载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将45只8周龄雄性Apo 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组、SHP-1转染组。3组小鼠右侧颈总动脉植入套环并高脂喂... 目的:研究含SH2结构域的酪氨酸磷酸酶-1(SHP-1)慢病毒载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将45只8周龄雄性Apo 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组、SHP-1转染组。3组小鼠右侧颈总动脉植入套环并高脂喂养8周,随后分别转染GFP空载体和SHP-1慢病毒(SHP-1-LV)。分别于转染第1、2、6周检测硬化斑块荧光强度、小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并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右侧颈总动脉中SH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等的表达,最后制作切片染色观察斑块病理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慢病毒转染第1、2、6周后斑块有明显荧光,且在第2周时荧光强度最高,SHP-1慢病毒转染对小鼠体重和血清TC、TG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上调右侧颈总动脉中SH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IL-6、TNF-α、MMP-2、MMP-9等的表达水平。SHP-1慢病毒转染也降低右侧颈总动脉斑块面积比及脂质含量。结论:过表达SHP-1可能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从而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SH2结构域的酪氨酸磷酸酶-1 动脉粥样硬化 慢病毒 APOE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cDNA3.1-TPX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14
作者 刘红春 刘海波 +2 位作者 王秀林 寇洁 刘玉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构建TPX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X2,并观察其在食管癌EC9706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在pQE-70-TPX2原核表达载体基础上,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TPX2基因序列及测序结果,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扩增TPX2基因编码区的引物序列,经... 目的:构建TPX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X2,并观察其在食管癌EC9706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在pQE-70-TPX2原核表达载体基础上,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TPX2基因序列及测序结果,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扩增TPX2基因编码区的引物序列,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将构建的质粒pcDNA3.1-TPX2体外转染EC9706细胞,进行稳定筛选。用Western blot鉴定基因的表达。结果:DNA测序和BLAST比对表明克隆的人TPX2基因序列正确,进一步酶切分析显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X2,并在EC9706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结论:TPX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后续研究TPX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X2基因 原核表达载体pQE-70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EC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5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8
15
作者 姚溪 裴晓婷 曲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3-814,共12页
背景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而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了解1991—2015年中... 背景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而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了解1991—2015年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9轮的调查数据,选择≥18岁且年龄、性别和血压值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值和疾病史等资料。分析25年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991年,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4.77%(1291/8743)、27.58%(356/1291)、15.80%(204/1291)、5.89%(76/1291),2015年分别为32.67%(4520/13834)、48.08%(2173/4520)、40.51%(1831/4520)、14.65%(662/4520)。1991—2015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000年之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5年间,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因素上存在差异。结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增加,虽然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在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居民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水平,以延缓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成年人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P^+调节性T细胞及其与部分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鑫 孙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3,共4页
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免疫反应,诱导并维持免疫耐受。糖蛋白A为主的重复序列(GAR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跨膜蛋白,在免疫细胞中特异表达于活化的天然调节性T细胞(n Treg)表面。GARP与Treg表面的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结合... 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免疫反应,诱导并维持免疫耐受。糖蛋白A为主的重复序列(GARP)是一种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跨膜蛋白,在免疫细胞中特异表达于活化的天然调节性T细胞(n Treg)表面。GARP与Treg表面的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结合,促进TGF-β的活化和分泌,与FOXP3形成正反馈环调节,增强Treg免疫抑制功能。GARP^+Treg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肠道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为主的重复序列孤独Toll样受体(GARP) 调节性T细胞(Treg)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 被引量:9
17
作者 左新华 朱光旭 刘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究橙皮素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调节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橙皮素(30 mg/kg)组和橙皮素... 目的:探究橙皮素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调节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橙皮素(30 mg/kg)组和橙皮素(30 mg/kg)+抑制剂(SIRT1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术构建AMI大鼠模型。小型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则、清晰,未见明显变性;模型组大鼠部分心肌纤维排列明显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橙皮素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心肌纤维排列较规则,炎症细胞浸润较轻,整体形态较为清晰;橙皮素+抑制剂组病变程度明显重于橙皮素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组大鼠LVFS、LVEF和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LVESD、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橙皮素组相比,橙皮素+抑制剂组大鼠LVFS、LVEF、SOD和GSH-Px及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SD、LVEDD、MDA、IL-6、TNF-α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橙皮素可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AMI大鼠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急性心肌梗死 SIRT1/PGC-1α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