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志远 谢周良 +3 位作者 裴学良 葛振伟 冯德广 程兆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好举 范太兵 +2 位作者 李斌 梁维杰 宋书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VSD 15例。全麻,放置食道超声探头,再次评估和筛选后,做左腋下直切口3-4 cm... 目的探讨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VSD 15例。全麻,放置食道超声探头,再次评估和筛选后,做左腋下直切口3-4 cm,第3肋间入胸,根据超声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关闭VSD,实时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是否累及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是否有心律失常等。结果 15例封堵均成功。1例首次安放封堵器后残余分流,更换大一号封堵器后封堵成功。1例首次安放对称封堵器后主动脉瓣反流,更换偏心型室缺封堵器后封堵成功。术后5-9天痊愈出院。均随访3个月,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新增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心内感染、心律失常和溶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左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高位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渗出少,瘢痕小,切口隐蔽,是极具推广价值的创新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慧 李燕 +1 位作者 田立群 程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1-1381,共1页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1]其占心脏肿瘤的15%~25%,左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比右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更低,并且左心房恶性肿瘤极易被误诊为黏液瘤。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例原发性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现将其...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1]其占心脏肿瘤的15%~25%,左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比右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更低,并且左心房恶性肿瘤极易被误诊为黏液瘤。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例原发性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3例,男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肉瘤 左心房 临床分析 心脏恶性肿瘤 心脏肿瘤 肿瘤临床 原发性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中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晖 赵子牛 +2 位作者 赵亮 杨雷一 程兆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2~2016年在我院行微创心脏手术的252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63例。A、B、C三组患者从术前1d~术后第3 d分别静脉滴注低剂量[3 mg/(kg·d)]、...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2~2016年在我院行微创心脏手术的252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63例。A、B、C三组患者从术前1d~术后第3 d分别静脉滴注低剂量[3 mg/(kg·d)]、中剂量[9 mg/(kg·d)]、高剂量[15mg/(kg·d)]氨溴索,D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以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 d、2 d及3 d四组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肺保护作用。结果:在术后即刻,四组的RI、SP-A、ICAM-1、TNF-α均明显高于术前;A、B、C三组患者在术后第1 d、2 d和第3 d的RI、OI、SP-A、ICAM-1、TNF-α均明显低于D组的患者;C组患者在术后第2 d的RI(0.38±0.13 vs 0.49±0.11、0.45±0.12)、OI(mm Hg,1 mm Hg=0.133 k Pa;387.05±52.50 vs 431.96±58.46、433.94±57.52)、SP-A(pmol/L;71.45±10.63 vs88.45±12.19、83.32±12.45)、ICAM-1(μg/ml;71.54±12.39 vs 102.41±18.45、97.20±16.63)、TNF-α(μg/ml;54.20±15.31vs 83.45±17.52、76.19±16.24)均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氨溴索对微创心脏手术中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大剂量氨溴索的保护作用更加快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心脏手术 微创 肺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被引量:2
5
作者 边晓琳 张连仲 程兆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在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0例作为冠心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RT-3D对冠心病组于术前3天及术后1个月测...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在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0例作为冠心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RT-3D对冠心病组于术前3天及术后1个月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利用Qlab工作站自动生成的Excel表,手动计算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及基底段各壁局部峰值射血率、峰值充盈率,对照组测得EF、PER、PFR并与冠心病组术前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术前左心室EF、PER、PFR减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术前比较,冠心病组左心室EF、PER、PFR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下壁、下侧壁、前侧壁PER、PFR增加(P<0.01),间隔壁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可发生重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逆转其重构,RT-3D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并行循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心肌肌钙蛋白影响
6
作者 张建卿 崔识远 +2 位作者 程兆云 谢周良 王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94-1495,共2页
关键词 前并行循环 婴幼儿 心肌肌钙蛋白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心脏手术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部分转流时间对紫绀型先天心脏病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建卿 王锋 孟树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72-1372,1376,共2页
关键词 部分转流 围手术期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手术-化疗综合治疗N_2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光煜 李含志 +1 位作者 彭汝霞 顾以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7-278,共2页
报告25例N2小细胞肺癌化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采用术前2~3周化疗一个疗程,然后手术,术后一年半内行5~6个疗程化疗的方法。手术切除率为92%(23/25)。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3/25),36%(9... 报告25例N2小细胞肺癌化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采用术前2~3周化疗一个疗程,然后手术,术后一年半内行5~6个疗程化疗的方法。手术切除率为92%(23/25)。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3/25),36%(9/25),28%(7/25),24%(6/25),12%(3/25)。初步认为化疗-手术-化疗综合治疗N2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N2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重 崔识远 +1 位作者 程兆云 买长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血栓病理学特征与病因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莹 朱良付 +12 位作者 李天晓 王丽娜 刘秋雨 权晓强 周志龙 马振凯 吴立恒 刘杨辉 张洋 周腾飞 管民 李强 孔令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5-39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前瞻性收集单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栓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对比...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前瞻性收集单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栓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对比血栓病理形态特征,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按照改良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进行分组,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AT)组30例(30/99,30.3%),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c,CE)组59例(59/99,59.6%),不明原因型(some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组10例(10/99,10.1%)。相比AT组,CE组和SUE组中Fibrin/PLT含量较高,RBC含量较低(P<0.001)。CE组血栓中白色血栓比例高而红色血栓比例低(P=0.020),而混合性血栓在不同病因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乏红细胞血栓仅存在于非AT组,而泛红细胞血栓仅存在于AT组。“胭脂征”在CE组中发现率高于AT组(28.8%vs.10%,P=0.037),而“花豹征”仅出现在CE组(4/59,6.8%)。结论乏红细胞血栓的AIS患者病因是CE或SUE,泛红细胞血栓病因是AT,而具有“胭脂征”、“花豹征”特征的颅内血栓的病因多倾向于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栓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组织”双侧乳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卿 张凯伦 +3 位作者 程兆云 肖明第 顾以茼 Maiza Dominique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去组织"的双胸廓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价该技术对老年胸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2例年龄>65岁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双侧"去组织"的乳内动脉,急诊手术8例... 目的探讨"去组织"的双胸廓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价该技术对老年胸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2例年龄>65岁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双侧"去组织"的乳内动脉,急诊手术8例,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桥血管采取裸化的、去组织的乳内动脉,尽量保留胸骨血供的侧支循环。结果202例患者平均搭桥3.2支(包括续贯桥)。手术死亡率(术后30d内)3%,其中年龄≥80岁死亡率6.8%,<80岁者为2.4%;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5例(2.5%),有胸骨感染4例(2%),还有4例(2%)因术后渗血2次开胸止血。结论高龄患者冠脉搭桥中采用裸化的乳内动脉作为旁路材料,其手术死亡率低,围术期恢复快。术后远期通畅率和生存率高,心功能改善显著,而胸骨感染的发生率低。但在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急诊手术中应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内动脉 骨骼化 冠脉搭桥 胸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