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CA和PCCB基因变异导致的丙酸血症3家系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康冰 杨科 +5 位作者 何淼 张玉薇 祁娜 雷星星 王红丹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酸血症(PA)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明确其遗传病因。方法:收集3个PA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及其父母就候选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ACMG评估变异基因的致病性。结果:患者1表现为以扩张型心肌病... 目的:探讨丙酸血症(PA)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明确其遗传病因。方法:收集3个PA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及其父母就候选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ACMG评估变异基因的致病性。结果:患者1表现为以扩张型心肌病为首发症状的晚发型PA,患儿2和3分别表现为以喂养困难和“反应差、喂养困难、嗜睡”为首发症状的早发型PA。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者1 PCCB基因c.647T>C及c.184-2A>G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647T>C为新发变异,来源于其母亲,c.184-2A>G来源于其父亲;患儿2 PCCB基因c.838dup及c.1357dup复合杂合变异,c.838dup来源于其父亲,c.1357dup来源于其母亲;患儿3 PCCA基因c.1288C>T及外显子8~19缺失复合杂合变异,c.1288C>T来源于其父亲,外显子8~19缺失为新发变异。结论:PCCB基因c.647T>C及c.184-2A>G复合杂合变异、c.838dup及c.1357dup复合杂合变异、PCCA基因c.1288C>T及外显子8~19缺失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是3个家系患PA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血症 PCCA基因 PCCB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PHEX基因变异导致X连锁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家系遗传学分析
2
作者 康可 张玉薇 +2 位作者 张闻宇 侯巧芳 娄桂予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目的以一个临床表型为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HR)的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变异基因,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方法收集HR家系临床资料,进行生化检测。提取先证者DNA,进行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 目的以一个临床表型为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HR)的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变异基因,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方法收集HR家系临床资料,进行生化检测。提取先证者DNA,进行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针对可疑致病变异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预测变异的致病性及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3代,先证者是一位26岁女性,先证者母亲、先证者及其儿子和女儿为患者,临床表现为O型腿、鸡胸、低磷血症,骨骼X线检查、生化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检测结果提示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PHEX(NM_000444)c.2193dupT的插入移码杂合变异,该变异可导致编码第732位的天冬酰胺变异为终止密码子(p.N732*),从而出现了蛋白质截短。先证者的母亲、儿子及女儿PHEX基因均存在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对变异的分类标准,分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经查阅文献及查找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该变异均未被报道或收录。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PHEX新致病变异,为该家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PHEX基因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南汉族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群体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谦楠 张卫华 +4 位作者 廖世秀 王莉 吴东 侯巧芳 王应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6-917,921,共3页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HLA分为Ⅰ类和Ⅱ类两大类抗原。HLA-D...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HLA分为Ⅰ类和Ⅱ类两大类抗原。HLA-DQ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的p21.3区域中,属于HLAⅡ类抗原,由α和β肽链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B1 基因多态性 群体调查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Q基因 HLAⅡ类抗原 汉族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益新娜 王立东 +6 位作者 宋子博 王启鸣 李吉林 郭花琴 高珊珊 范宗民 周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3-956,共4页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高发区居民 ,随访 5a以上。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Survivin蛋白在...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高发区居民 ,随访 5a以上。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Survivin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胞浆表达为 6 7/ 114 (5 9% ) ;胞核表达为 5 8/ 114(5 1% ) ;胞浆胞核均表达为 2 4 / 114 (2 1% ) ;13/ 114 (11% )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Survivin表达。Survivin核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食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8(32 ,4 5 )个月和 5 7(5 1,6 4 )个月 ,Survivin核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Survivin胞浆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0(4 4 ,5 5 )个月 ,与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ur vivin核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和“Survivin核表达”3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结论 :Survivin蛋白胞核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可能作为一种独立预后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高发区 SURVIVIN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号染色体短臂部分重复致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一例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战启 景治安 +4 位作者 胡和平 黄飞飞 李纪华 吴辉 王红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388-4391,共4页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进行治疗、遗传咨询的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1例。取患者及其父母静脉血,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进行治疗、遗传咨询的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1例。取患者及其父母静脉血,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核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对DNA进行扫描和分析,筛选染色体非整倍体性改变及200 kb以上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检索UCSC、DGV、DECIPHER、ISCA及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学数据库(OMIM)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及致病性鉴定。结果患者父母染色体核型及aCGH技术扫描结果均正常。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6)?dup(6)(p21.3p21.1);aCGH技术扫描结果发现6号染色体短臂存在1个重复的CNVs,位于6p21.32-p21.1(hg19:32261671-43333192),片段大小为11.07 Mb,区内约有180个基因,其中OMIM中23个。结论 6p21.32-p21.1区域染色体重复可能为该例性发育异常伴智力低下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G显带联合aCGH技术可对染色体微变异进行精确定位,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障碍 智力障碍 比较基因组杂交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WD3缺失导致的X连锁智力障碍93型胎儿一例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越 肖海 +6 位作者 吴东 张梦汀 王凤阳 张倩 王红丹 侯巧芳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遗传学病因及分子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分析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明确胎儿病因。结果:G显带...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遗传学病因及分子机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分析双侧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明确胎儿病因。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结果显示胎儿Xq21.1存在596678 bp缺失,包含部分单倍剂量效应基因BRWD3,该缺失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家系验证结果显示该缺失遗传自胎儿母亲。家属最终选择终止妊娠。结论:Xq21.1微缺失导致的X连锁智力障碍93型可能是胎儿出现超声异常的原因,BRWD3是该区域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增宽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X连锁智力障碍 BRWD3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食管癌EC9706细胞DNA聚合酶β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涛 董子明 赵国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β(DNA polβ)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pSINsi-hU6为载体构建DNA polβ靶向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EC9706细胞,G418筛选。流式细胞术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D...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β(DNA polβ)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pSINsi-hU6为载体构建DNA polβ靶向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EC9706细胞,G418筛选。流式细胞术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DNA polβ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和实验组2(转染siRNA重组表达质粒)DNA polβ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DNA polβ高表达组中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1、实验组2和DNA polβ高表达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5),肿瘤重量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DNA polβ的高表达和过低表达,都会增加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DNA聚合酶Β RNA干扰 SIRNA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新生儿染色体畸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8
作者 廖世秀 杨艳丽 +5 位作者 黄飞飞 李怡 郝冰涛 司艳梅 王应太 王兆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1-284,共4页
为了解河南地区群体染色体畸变发病率情况,研究可能与染色体畸变有关的因素及再现风险。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对3068例新生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染色体核型异常者进行家系分析、再现风险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河... 为了解河南地区群体染色体畸变发病率情况,研究可能与染色体畸变有关的因素及再现风险。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对3068例新生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染色体核型异常者进行家系分析、再现风险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地区新生儿染色体畸变发生率为2.74%;其中13.1%由亲代遗传,86.9%为子代新生突变;病例组84例中有46例再次生育,再现染色体畸变8例,染色体畸变再发生率为17.39%;孕妇高龄、异常妊娠史、妊娠期间致畸因素接触史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可能是新生儿染色体畸变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染色体畸变 再现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46A、EBF1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肺结核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骑凤 肖海 +1 位作者 杨洪毅 雷冬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FAM46A基因VNTR位点和EBF1基因rs10515787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汉族200例肺结核患者和20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采用短串联重复PCR扩增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FAM46A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PCR-... 目的:探讨FAM46A基因VNTR位点和EBF1基因rs10515787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汉族200例肺结核患者和20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采用短串联重复PCR扩增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FAM46A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EBF1基因rs10515787位点多态性。结果:在河南汉族人群中发现FAM46A基因VNTR位点存在4种等位基因、9种基因型。EBF1基因rs10515787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2组比较,VNTR位点2、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2、2/3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s1051578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A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FAM46A基因VNTR位点和EBF1基因rs10515787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肺结核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FAM46A基因 EBF1基因 多态性 河南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S1基因突变致综合征性耳聋一家系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增果 杨科 +5 位作者 秦利涛 雷星星 郭谦楠 张冰 娄桂予 王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耳聋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影响全球0.1%~0.3%的婴儿[1]。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我国听力残疾者有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1%[2]。中国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约有80万,且以每年3万例的速度增长[3]。耳聋的... 耳聋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影响全球0.1%~0.3%的婴儿[1]。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我国听力残疾者有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1%[2]。中国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约有80万,且以每年3万例的速度增长[3]。耳聋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约占60%以上。根据是否伴随其他系统症状,遗传性耳聋又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其中综合征性耳聋约占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PRPS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倩 吴东 +6 位作者 肖海 李新蕊 崔彬 张梦汀 张晓梅 侯巧芳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对早期自然流产查因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后的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收集到的545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使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CNV-Seq平台和基于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STR分型技术对染色体异常进行联合分析,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array)对部分特殊异常结果进行验证。结果: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成功检测了545例样本,总阳性检出率为55.1%,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71例,结构异常23例,单亲二倍体6例。其中联合STR分型额外检出三倍体、单亲二倍体样本及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39例。SNP-array平台对6例单亲二倍体样本的验证结果与STR分型检出结果一致。结论:CNV-Seq技术联合STR分型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阳性检出率,为更准确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早期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的C3435T、T129C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丽 李岩 +6 位作者 侯巧芳 刘艳萍 王艳 杨柳 孙艳 马远宁 郑斐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T129C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60例儿童,包括难治性癫痫患儿(难治组)60例、疗效良好的癫痫患儿(易治组)10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的MDR1基因C3435T、T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T129C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60例儿童,包括难治性癫痫患儿(难治组)60例、疗效良好的癫痫患儿(易治组)10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的MDR1基因C3435T、T129C位点多态性,比较三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难治组、易治组与对照组的C3435T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T129C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难治组TC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C的比例均较高。结论 MDR1基因T129C多态性可能与儿童难治性癫痫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难治性癫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化标记物结合胎儿颈部半透明膜厚度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世秀 黄飞飞 +5 位作者 杨艳丽 宋子博 王应太 王兆才 屈献忠 陈汉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孕早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TRFIA)对孕 11 14周的 2 739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β 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 A)进行检测 ,同时利用腹式或阴道B型超声波测... 目的 :探讨孕早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TRFIA)对孕 11 14周的 2 739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β 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 A)进行检测 ,同时利用腹式或阴道B型超声波测量胎儿颈部半透明膜 (NT)厚度 ,筛查出 2 2例染色体异常胎儿 (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诊断 ) ,比较分析 2 2例染色体异常胎儿与 870例对照组三种标记物水平。结果 :病例组NT和 β hCG值明显较对照组高 ,PAPP A值明显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项指标联合筛查 ,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 91.6 7% ,假阳性率为 11.16 %。结论 :孕早期NT +β hCG +PAPP A三联筛查方案对孕早期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颈部半透明膜 生物学标记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孕产史的再生育咨询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巧芳 廖世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不良孕产史是指发生过孕期流产、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新生儿或婴儿死亡以及先天发育相关疾病的生育史。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良孕产史夫妇再次孕育不健康胚胎/胎儿的风险较普通群体显著升高[1,2],部分遗传因素相关的不良妊娠史夫妇家族成... 不良孕产史是指发生过孕期流产、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新生儿或婴儿死亡以及先天发育相关疾病的生育史。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良孕产史夫妇再次孕育不健康胚胎/胎儿的风险较普通群体显著升高[1,2],部分遗传因素相关的不良妊娠史夫妇家族成员发病风险也相应升高。不良孕产史夫妇及其家族成员再生育咨询,有助于确定孕前及孕期不良妊娠风险暴露的干预方案,制订科学的备孕及孕期管理计划,有效降低不良孕产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死亡 先天发育 不良妊娠 生育史 干预方案 死胎死产 发病风险 不良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叫综合征一家系高分辨染色体分析
15
作者 王应太 王兆才 +4 位作者 杨艳丽 黄飞飞 廖世秀 蒋瑞英 王怀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29,共2页
本文采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一例猫叫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猫叫综合征染色体关键片段位于5p153→5pter。
关键词 猫叫综合征 染色体病 家系 染色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ADRP一家系RHO基因变异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薇 娄桂予 +3 位作者 杨科 阳琳 朱青 雷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19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中国汉族RP一家系,纳入该家系4代20名成员,包括9例患者和11名表型正常者,对部...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19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中国汉族RP一家系,纳入该家系4代20名成员,包括9例患者和11名表型正常者,对部分家系成员进行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收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提取DNA,采用Ion Torrent PGM测序平台,对先证者进行包含43个与RP相关基因的外显子靶向测序,采用PCR和Sanger测序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采用在线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蛋白功能预测。采用ClustalW2多重比对程序对变异位点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分析变异的致病性。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男,26岁,自幼双眼夜盲,视力右眼0.25,左眼0.5。双眼视网膜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盘颜色变淡。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暗适应a波和b波峰值降低,明适应a波和b波峰值重度降低。其余家系成员患者均于7~10岁开始出现夜盲,约50岁时周边视力完全丧失,眼科检查均呈典型RP改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家系视紫红质(RHO)基因(NM_000539.3)5号外显子中存在1个杂合错义变异c.982delC(p.L328fs)。该变异可导致编码的RHO蛋白第328位氨基酸以后的21个氨基酸改变,使编码区由348个氨基酸增加到358个氨基酸,RHO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多个不同物种之间蛋白同源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高度保守。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具有1个非常强的致病性证据PVS1,2个中等致病证据PM2,3个支持致病证据PP1、PP3、PP4,属于致病性变异。结论RHO基因c.982delC变异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位点,该变异位点在中国汉族家系中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基因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突变 家系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舒月 杨文柯 +3 位作者 杨科 宋雅倩 郭正隆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变异。方法:收集某智力发育障碍家系中4个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各成员的外周血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变异的筛查和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表现为重度...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变异。方法:收集某智力发育障碍家系中4个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各成员的外周血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变异的筛查和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表现为重度智力发育障碍、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大头畸形、高额头和小下颌等,检测到TRIO基因c.4084T>C(p.Y1362H)新发变异;该变异可使高度保守的1362位上的氨基酸由酪氨酸变成组氨酸,导致蛋白质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结构域的破坏。先证者姐姐表现为轻度智力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眼距宽等,检测到TRIO基因c.2046+1G>T新发变异;该变异可导致剪接位点的破坏,使mRNA第11号外显子多出5个碱基,预测会产生一个含有724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其父母表型正常,TRIO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TRIO基因c.4084T>C和c.2046+1G>T可能是该家系的潜在致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TRIO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剪接变异 新发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病例中27个序列标签位点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红丹 李永乐 +2 位作者 汪济海 苏俊祥 冯战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27个序列标签位点(STS)检测在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不育、性发育异常、性功能异常、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或超声提示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91例患者... 目的:探讨27个序列标签位点(STS)检测在男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不育、性发育异常、性功能异常、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或超声提示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91例患者(其中社会性别为女性5例,社会性别为男性85例,胎儿1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运用27个STS,采用复合荧光多重PCR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分析技术对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样本进行核型分析;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分析验证2例特殊病例。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AZF微缺失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1.0%,运用27个STS进行的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方法显示总体异常检出率为26.4%。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aCGH检测结果与运用27个STS进行的AZF微缺失与性染色体倍型拓展检测结果相互印证。结论:运用27个STS对AZF微缺失和性染色体数目等异常进行同时检测,提高了检出率,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标签位点 AZF微缺失 不育 性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罕见小额外标记染色体的鉴定及临床意义分析
19
作者 王红丹 夏海兰 +3 位作者 李永乐 高越 张晓梅 冯战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2,共4页
对一出生表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进行了遗传学诊断和病因分析。运用MRI技术对患儿脑部进行检查,运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运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CMA)对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 对一出生表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进行了遗传学诊断和病因分析。运用MRI技术对患儿脑部进行检查,运用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运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CMA)对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对多余染色体进行鉴定及定位。MRI检测结果支持患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并发现Dandy-Walker畸形表现。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XX,t(10;13)(p11.1;q11)^([11])/46,XX^([19])。患儿父亲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患儿父母CMA检测结果显示不存在200 kb以上拷贝数变异(CNVs)。患儿CMA检测结果显示10号染色体p15.3p11.1区域发生了3拷贝重复,片段大小为38.39 Mb。该研究发现一罕见10号染色体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SMC),对其遗传方式及致病性进行了分析,认为sSMC(10)是该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外标记染色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芯片分析 10p15.3p11.1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