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计划生育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冯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2,共2页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更好地实现全省计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拓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新领域,本文就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系统各级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现状进行随机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1...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更好地实现全省计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拓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新领域,本文就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系统各级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现状进行随机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1调研项目的设计与调研范围及方法1.1项目设计。"十一五"期间,省人口计生委全面推进人口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 计划生育部门 安全现状 河南省 调查 信息安全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地区再生育人群特征
2
作者 张军喜 柴健 +4 位作者 马颖辉 闫小芹 许燕萍 陈晓红 蒋丽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描述河南省不同地区再生育人群的特征。方法:整群抽取河南省项目点1 250对再生育夫妇,对其人口学特征、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害毒物接触史、生育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250对再生育夫妇居住在城市497对,城乡结合部47对,农村70... 目的:描述河南省不同地区再生育人群的特征。方法:整群抽取河南省项目点1 250对再生育夫妇,对其人口学特征、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害毒物接触史、生育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250对再生育夫妇居住在城市497对,城乡结合部47对,农村706对。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占68.41%、8.51%和0.71%,年龄≥35岁者分别占59.00%、4.26%和1.70%,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04、855.914,P<0.001)。第一胎鉴定为病残儿116(9.28%)人,各地区第一胎女孩比例均高于男孩。接触有害毒物的母亲有68人,父亲77人,其中农药接触均最多;有烟酒嗜好的母亲和父亲的比例分别为1.68%和44.80%,城市父亲抽烟人数多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接触有害毒物的人数少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χ2=55.619、19.243,P均<0.001)。有畸形儿生产史的母亲第一胎畸形儿的生育率75.86%(88/116)高于无畸形儿生产史者的0.26%(3/1 134)(χ2=890.987,P<0.001)。结论:文化程度低、接触有害毒物的农村地区和35岁以上的城市地区再生育夫妇是孕前及孕期优生指导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育夫妇 人口学特征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初中生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刚 王卫峰 +1 位作者 孙盼盼 李建彬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初中生二手烟的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在河南省抽取16个调查点,48所初中,共778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 d内,... 目的了解河南省初中生二手烟的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在河南省抽取16个调查点,48所初中,共778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 d内,70.8%的学生报告自己暴露于二手烟,男生高于女生(χ~2=56.65,P<0.001),城市高于农村(χ~2=3.92,P=0.048),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5,P<0.001)。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57.0%),家中次之(43.0%),公共交通工具最低(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吸烟(OR=2.276,95%CI:1.936~2.676)、朋友吸烟(OR=2.343,95%CI:1.876~2.925)、老师吸烟(OR=2.013,95%CI:1.718~2.357)的学生更容易发生二手烟暴露。结论河南省初中学生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尽快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立法,有效减少青少年二手烟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烟暴露 初中学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MLPA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凤羽 孙伟伟 +3 位作者 李聪敏 常明秀 丰慧根 马林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者中,有31例(64.6%)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4例(8.3%)检测出外显子重复。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重复热点区域为第46~53外显子和第8~18外显子。13例患者母亲有11人检测出杂合突变,突变类型与患者相同,余2人未检测出突变。河南省DMD患者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分布与北京相似(χ2=0.256,P=0.880),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有着较大差异(χ2分别为11.470和11.303,P分别为0.003和0.004)。结论:MLPA在DMD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热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杜氏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 DYSTROPHIN基因 突变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抽样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喜 吴萍 +3 位作者 马颖辉 柴健 蒋丽芳 李培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1-823,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防治和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定额抽样方法,利用SAS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患... 目的:了解河南省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防治和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定额抽样方法,利用SAS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患病率为3.12%,其中一级占13.57%,二级占11.06%,三级占36.40%,四级占38.97%;城市现患率为1.27%,农村为3.50%,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55,P<0.001)。引起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老年性聋(53.65%)、原因不明(20.18%)及中耳炎(9.81%)。结论:农村18岁以上女性听力残疾现患率较高。老年性聋是首位致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现患率 抽样调查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军喜 蒋丽芳 +2 位作者 柴健 马颖辉 董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4个项目县2012年有生育打算的17 911对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史、孕育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孕期和妊娠结局情... 目的:探讨影响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4个项目县2012年有生育打算的17 911对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史、孕育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孕期和妊娠结局情况进行随访。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育龄妇女年龄在20~47岁,其中31~岁妇女占4.1%(731/17 911),35岁以上妇女占1.0%(181/17 911);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5.0%(13 438/17 911);农民占86.0%(15 395/17 911)。有73.5%(13 137/17 864)的育龄妇女在1 a内怀孕,其中正常活产12 506人,不良妊娠结局631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妊娠(OR=3.600,95%CI=1.164~11.134)、既往不良妊娠史(OR=5.607,95%CI=1.641~19.162)、正确服用叶酸(OR=0.598,95%CI=0.383~0.935)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妊娠和既往不良妊娠史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正确服用叶酸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不良妊娠结局 农村地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乡地区育龄妇女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发生现况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军喜 孙盼盼 +4 位作者 柴健 王雨虹 董玮 纪鹏慧 蒋丽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妇女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发生现况。方法:选取河南省7个省辖市的13家医院为项目点,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项目点住院分娩的5900名产妇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电话调查其分娩后非意愿妊...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妇女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发生现况。方法:选取河南省7个省辖市的13家医院为项目点,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项目点住院分娩的5900名产妇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电话调查其分娩后非意愿妊娠发生情况。结果:收回有效问卷5860份,有效应答率为99.32%,城市妇女3344人(57.06%),农村妇女2516人(42.94%)。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473人(8.07%),城市237人,农村236人。城市地区育龄妇女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发生水平低于农村(P=0.003)。非意愿妊娠妇女473人中,避孕失败184人(38.90%),未采取避孕措施289人(61.10%)。安全期避孕、不规范使用避孕套、体外排精是避孕失败主要原因;认为哺乳期不会怀孕、偶尔一次不会怀孕是产后未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非意愿妊娠妇女中,人工流产254人(53.70%),自然流产15人(3.17%),计划流产9人(1.90%),继续妊娠190人(40.17%),宫外孕5人(1.06%)。结论:河南省农村妇女产后2 a内非意愿妊娠发生率高于城市;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产前避孕宣教和产后避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非意愿妊娠 避孕 育龄妇女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残疾妇女状况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军喜 柴健 +2 位作者 马颖辉 蒋丽芳 李培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5-437,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残疾妇女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利用SAS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妇女总残疾现患率为7.91%,且随年龄增长残疾人数增加。与正常妇女相比,残疾妇女受... 目的:了解河南省残疾妇女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利用SAS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妇女总残疾现患率为7.91%,且随年龄增长残疾人数增加。与正常妇女相比,残疾妇女受教育率、就业率、有配偶率均较低(χ2值分别为1566、132.6、457,P均<0.01)。仅34.43%的残疾妇女参加了社会保险。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情况远低于社会需求状况。结论:河南省残疾妇女现状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残疾妇女 现患率 康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孕前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军喜 柴健 +1 位作者 马颖辉 蒋丽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3-925,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孕前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项目地区已婚待孕育龄妇女2008名,对其可能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职业危险因素暴露者占... 目的:了解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孕前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项目地区已婚待孕育龄妇女2008名,对其可能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职业危险因素暴露者占18.0%(361/2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高噪音环境、危险物质(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接触和粉尘环境。存在生活危险因素暴露者占52.9%(1063/2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饲养宠物、使用杀虫剂和半年内居住在新装修过的房屋。29岁以下年龄组饲养宠物和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的比例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χ2=11.568,P=0.001;χ2=31.950,P<0.001),农业户口组和非农业户口组使用杀虫剂、饲养宠物及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妇女中乙肝疫苗接种率最高(48.0%),风疹疫苗接种率最低(17.4%)。结论:河南省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不同,以生活危险因素暴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育龄妇女 环境 危险因素 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育龄期残疾妇女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健 马颖辉 +2 位作者 张军喜 蒋丽芳 李培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期残疾妇女现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利用SAS 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育龄期妇女残疾现患率为3.44%,农业户口育龄期妇女残疾现患率高于非农业户口育龄期妇女(3.79%vs... 目的:了解河南省育龄期残疾妇女现状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利用SAS 9.1.3对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河南省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育龄期妇女残疾现患率为3.44%,农业户口育龄期妇女残疾现患率高于非农业户口育龄期妇女(3.79%vs1.81%;χ2=51.01,P<0.001)。残疾妇女接受高中以下教育的受教育率低于非残疾妇女(60.23%vs90.17%;χ2=912.2,P<0.001)。残疾妇女就业率低于非残疾妇女(24.98%vs52.23%;χ2=112.4,P<0.001)。育龄期残疾妇女再婚、离婚及丧偶率分别为3.04%、0.78%和1.86%,育龄期非残疾妇女分别为1.35%、0.39%和0.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4,P<0.001)。仅有29.97%的育龄期残疾妇女参加了社会保险,社会资源的实际享有情况远低于社会需求状况。结论:河南省育龄期残疾妇女现状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育龄期残疾妇女 现患率 康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PA技术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莉娜 周世媛 +4 位作者 张华 王凤羽 谢建生 杨博 周继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胎儿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2q11.2DS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MLPA进行检测;同时取胎儿羊水、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 目的: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胎儿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2q11.2DS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MLPA进行检测;同时取胎儿羊水、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使用FISH探针(TUPLE1/ARSA)对羊水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MLPA检测结果显示22q11.2DS胎儿22q11.21区域196、208、371信号均降低,胎儿父母检测均为正常;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到胎儿TUPLE1基因缺失。结论:MLPA技术在诊断22q11.2DS中较FISH技术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PA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凤羽 马林先 +2 位作者 李聪敏 张华 丰慧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份羊水标本,提取标本DNA,采用MLPA技术对样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例样本中,除1例...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份羊水标本,提取标本DNA,采用MLPA技术对样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例样本中,除1例因羊水污染应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外,其余检测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21三体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X单体1例,X三体1例,其余190例正常)。结论:MLPA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非整倍体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军喜 王鹏高 +3 位作者 蒋丽芳 柴健 马颖辉 孙盼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65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与CH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最终筛选出与CHD发生相关...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65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与CH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最终筛选出与CHD发生相关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母亲生育过CHD患儿(OR=20.230,95%CI=6.012~68.078)、停经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OR=4.047,95%CI=1.665~9.835)、停经后服用过药物(OR=2.617,95%CI=1.224~5.594)和父亲吸烟(OR=4.666,95%CI=1.983~10.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对先兆流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宾玲 马丽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对先兆流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1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予以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予以补肾益胎汤+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 目的研究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对先兆流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1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予以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予以补肾益胎汤+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腰背疼痛、小腹坠痛、阴道出血、两膝酸软)积分、性激素[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_(2))]水平以及母婴结局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β-HCG,孕酮、E_(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足月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新生儿以及呼吸窘迫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先兆流产孕妇疗效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胎汤 先兆流产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血清叶酸水平对新生儿出生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付东 温世宝 +6 位作者 朱彩荣 王刚 杨永俊 曹丽幸 张亚玮 崔留欣 巴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产妇血清叶酸水平对新生儿血清叶酸、身长、体质量和头围的影响。方法:对80名产妇进行回顾性健康问卷调查;采用顺磁性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采用卧式身长计和头围尺分别测量新生儿身高和头围;电子秤称量新生儿... 目的:探讨产妇血清叶酸水平对新生儿血清叶酸、身长、体质量和头围的影响。方法:对80名产妇进行回顾性健康问卷调查;采用顺磁性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采用卧式身长计和头围尺分别测量新生儿身高和头围;电子秤称量新生儿体质量。结果:母体血清叶酸水平为(2.27±2.14)μg/L,新生儿脐带血血清叶酸水平为(7.40±4.35)μg/L,新生儿血清叶酸水平高于产妇血清叶酸水平(t=13.575,P<0.001);母体血清叶酸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651,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有关(β=0.278和0.311,P均<0.05)。结论:产妇血清叶酸水平对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和头围无明显影响;母体血清叶酸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新生儿 叶酸 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的含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成学 刘伟 申小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1-722,共2页
目的:测定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9 nm.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4~1.12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 目的:测定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9 nm.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4~1.12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25%(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胶囊 原阿片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静 阎洪涛 +3 位作者 卢永超 齐建国 周雪 王廷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分布。方法:取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CNS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成年恒河猴CNS中GDNF分布。结果:GDN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呈棕色。具... 目的:探讨成年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分布。方法:取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CNS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成年恒河猴CNS中GDNF分布。结果:GDN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呈棕色。具有免疫阳性信号的神经元可见于大脑皮质、基底核、小脑皮质、小脑内的核团、中线核群、弓状核、橄榄核群、滑车神经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核、耳蜗核、网状结构、脑桥核、脚间核、延髓下部中央管周围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中央核、薄束核、楔束核、脊髓的腹角、背角以及环绕脊髓中央管周围。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许多部位的白质可见GDNF阳性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GD-NF在恒河猴CNS中广泛分布,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聪敏 王凤羽 +3 位作者 孙伟伟 韩淑丽 常明秀 丰慧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文章收集了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通过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疾病的致病基因与ROR2基因连锁。PCR扩增ROR2基因突变热点区域后直接测序,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c.2265C>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蛋白质水平导致p.Y755X的改变,从而产生缺失部... 文章收集了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通过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疾病的致病基因与ROR2基因连锁。PCR扩增ROR2基因突变热点区域后直接测序,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c.2265C>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蛋白质水平导致p.Y755X的改变,从而产生缺失部分结构域的截短ROR2蛋白,而在家系正常人以及家系外正常人中均未发现此突变。文章是国内首次报道B1型短指家系ROR2基因c.2265C>A突变,丰富了中国人ROR2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型短指 ROR2基因 p.Y755X ROR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才政 王树凯 +2 位作者 张军喜 李海春 丁攀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和uP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Survivin和uPA阳性表...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和uP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Survivin和uPA阳性表达;Ⅰ-Ⅱ级与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6%、57.1%和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90.5%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在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和uPA的表达成正相关(r=0.519,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uPA和Survivin蛋白呈高表达,2者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URVIVIN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永超 杨静 +6 位作者 张丽 金虹 孙玲 张广政 申小静 齐建国 王廷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脊髓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7d、14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术后24h取材;... 目的:探讨恒河猴脊髓损伤后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恒河猴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7d、14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术后24h取材;各损伤组于第11胸髓节段切断左侧半脊髓,在相应时间点取材。取脊髓损伤处近、远段5mm组织及损伤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DNF,计数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恒河猴hSCI后3个月内,损伤处脊髓近、远段损伤侧与未损伤侧腹角GDN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并且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晚期逐渐减少;hSCI1个月以后损伤侧GD-NF阳性神经元数目多于未损伤侧;对侧皮质前运动区GDNF阳性神经元在损伤早期急剧减少,此后增加,至hSCI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数量。结论:损伤局部GDNF的缺乏是影响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原因之一;适时补充外源性GDNF可能会促进神经修复;应用GDNF治疗SCI的最佳时机在损伤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半横断损伤 脊髓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