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脱粒机质量不容乐观——1999年河南省脱粒机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结果
1
作者 夏放 刘爱荣 李鲁豫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0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河南 脱粒机 质量定期监督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和质量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长军 《河南农业》 2002年第1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检验 质量安全 标准化 产品质量 质量检验标准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品质检验及掺杂鉴别
3
作者 王晖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一、概况蜜蜂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蜂产品的年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蜜蜂产业大国。国内、国际市场对蜂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蜂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然而近年来,根据国家及一些省、市... 一、概况蜜蜂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蜂产品的年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蜜蜂产业大国。国内、国际市场对蜂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蜂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然而近年来,根据国家及一些省、市对蜂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看,合格率非常低,仅在20%~45%之间。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产品标准非常混乱,尤其是企业标准不规范;二是蜂农、花农未能科学使用药物,致使蜂产品的农残、药残超标;三是掺杂使假现象非常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使假 品质检验 蜜蜂 鉴别 监督抽查结果 世界前列 蜂产品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劣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向云 李桂华 +2 位作者 赵芳 杨颖 纪俊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至(0.20±0.016)mgKOH/g,葡萄籽油的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至(0.36±0.0014)%,VE损失了37%~43%。对葡萄籽原油进行物理精炼,240℃条件下真空脱酸6h,酸价降至(0.19±0.029)mgKOH/g,过氧化值降低、P-茴香胺值升高,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至(0.91±0.0013)%,VE损失了50.69%。比较得知,物理精炼过程相对于化学精炼对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化学精炼 物理精炼 酸价 过氧化值 茴香胺值 反式脂肪酸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灵霞 李嘉辉 +2 位作者 祝超智 赵改名 魏法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0,共8页
探究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巴西内洛尔牛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36月龄巴西内洛尔牛,腱肉、臀肉、肩肉、大黄瓜条、霖肉和腩肉等6个部位肉样,进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 探究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加工适宜性,为巴西内洛尔牛的精细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36月龄巴西内洛尔牛,腱肉、臀肉、肩肉、大黄瓜条、霖肉和腩肉等6个部位肉样,进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内洛尔牛6个部位之间肉品质特性具有较大差异。腱肉的解冻损失(4.65%)低,胶原蛋白含量(25.77%)较高;肩肉拥有良好的色泽(L*值40.34)但保水性较差;臀肉具有良好的嫩度、保水性、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霖肉蒸煮损失(26.44%)较大,但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且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较好;大黄瓜条脂肪含量(6.26%)高,蒸煮损失低,肌间脂肪明显;腩肉呈现出解冻损失(4.64%)低,蒸煮损失(19.38%)高的特点。巴西内洛尔牛不同部位肉的品质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各部位肉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加工方式。霖肉适宜于肉糜类产品的加工;腩肉适宜于冷冻储藏类产品的加工;肩肉可以采用肉糜类和烤制的加工工艺;臀肉可以采用蒸煮、酱卤、干制和烤制的加工方式;腱肉适宜于蒸煮和酱卤类产品的开发;大黄瓜条适宜于蒸煮和烤制的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内洛尔牛 不同部位 品质特性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蛋白的提取分离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雪琴 苗笑亮 裘爱泳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74,共4页
分析了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组成及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得蚕豆清蛋白经过SepharoseCL 6B柱层析可洗脱出2个组分,球蛋白可洗脱出3个组分.SDS PAGE分析表明,蚕豆球蛋白7种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00,41400,38000,33600,18300,175... 分析了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组成及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得蚕豆清蛋白经过SepharoseCL 6B柱层析可洗脱出2个组分,球蛋白可洗脱出3个组分.SDS PAGE分析表明,蚕豆球蛋白7种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00,41400,38000,33600,18300,17500,16700.蚕豆清蛋白5种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9000,55700,42000,38000,18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清蛋白 球蛋白 提取 分离 相对分子质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筋蛋白对甜面酱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翠翠 郝莉花 +2 位作者 张丽 程爽 罗建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97,共5页
为提升传统甜面酱的品质,拓宽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将小麦面筋蛋白加入小麦粉中,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制备甜面酱,研究大曲糖化酶、蛋白酶活力、甜面酱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面筋蛋白的合适添加量,并评价甜面酱的挥发性... 为提升传统甜面酱的品质,拓宽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将小麦面筋蛋白加入小麦粉中,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制备甜面酱,研究大曲糖化酶、蛋白酶活力、甜面酱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面筋蛋白的合适添加量,并评价甜面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最佳制曲时间为42 h,当面筋蛋白添加量占小麦粉质量的15%时,甜面酱的水分、氨基酸态氮、还原糖、总酸指标均表现良好,挥发性风味物质高达55种,以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甜面酱的体态、香气、滋味和色泽良好,综合感官评分为91分,可见,小麦面筋蛋白可有效提升甜面酱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小麦面筋蛋白 风味成分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软烤扇贝品质变化和菌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贾艳华 许钟 +2 位作者 杨宪时 魏法山 吴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2-326,共5页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水分含量为43%、46%、49%和52%的软烤扇贝3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相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样品货架期变短;相同时间内菌落总数上升明显,各组差异较...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水分含量为43%、46%、49%和52%的软烤扇贝30℃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相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样品货架期变短;相同时间内菌落总数上升明显,各组差异较大,样品菌相组成逐渐由单一变得复杂;水分含量对样品pH变化影响不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应降低产品水分含量以获得良好的货架期和口感。本文为温和加工扇贝的产品品质和贮藏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烤扇贝 水分含量 货架期 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针织产品天然抗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一平 席宇 憨文轩 《针织工业》 2009年第12期38-40,共3页
针对大麻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测试其抗菌性,分析了大麻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的原因,以及混纺纱线中大麻纤维含量和不同染整工艺对大麻棉混纺针织罗纹试样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大麻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 针对大麻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测试其抗菌性,分析了大麻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的原因,以及混纺纱线中大麻纤维含量和不同染整工艺对大麻棉混纺针织罗纹试样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大麻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抑菌效果,而大麻混纺纱线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且随大麻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染整工艺对大麻棉混纺针织罗纹试样的抗菌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针织面料 混纺纱 天然抗菌性 染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玉米胚芽油对鸡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腾腾 李艳萍 +4 位作者 魏法山 孟林 康壮丽 宋照军 马汉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1,73,共5页
本研究使用不同比例的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对鸡肉丸蒸煮得率、色差、质构、流变特性、主成分和感官评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0%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的鸡肉丸具有最高的蒸煮得率和质构特性(P<0.05)。与100%鸡脂肪相比,添... 本研究使用不同比例的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对鸡肉丸蒸煮得率、色差、质构、流变特性、主成分和感官评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0%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的鸡肉丸具有最高的蒸煮得率和质构特性(P<0.05)。与100%鸡脂肪相比,添加50%乳化玉米胚芽油显著降低(P<0.05)鸡肉丸的脂肪含量和能量值,分别从(18.07%±0.35%)和(951.32±4.25)kJ/100 g降低到(14.48%±0.19%)和(827.14±3.96)kJ/100 g。流变结果发现,添加乳化玉米胚芽油可以提高鸡肉糜80℃时的G’值,并改变肌球蛋白的变性温度。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使用50%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的鸡肉具有较好的色泽和硬度。由以上结果可得,使用50%乳化玉米胚芽油替代鸡脂肪能够提高鸡肉丸的品质,降低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油 鸡肉丸 蒸煮得率 流变特性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大肠杆菌O157∶H7河南分离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法山 曹贝贝 +3 位作者 陶健 韩丽 程慧芳 胡慧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134,138,共4页
为了解河南地区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分离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hly A、eae A、stx1和stx2毒力基因设计合成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15株牛源E.coli O157∶H7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 为了解河南地区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分离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hly A、eae A、stx1和stx2毒力基因设计合成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15株牛源E.coli O157∶H7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6株牛源E.coli O157∶H7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1株分离株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8株分离株的基因型为hly A-/eae A-/stx1-/stx2-。表明河南地区牛源E.coli O157∶H7至少有3种毒力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 大肠杆菌O157∶H7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水量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中会 盖圣美 +4 位作者 邹玉峰 魏法山 杨智皓 韩宇彤 刘登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注水量(0、10%、20%、30%、40%)对猪肉色泽、p 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压榨损失、离心损失、贮藏损失、拿破率的影响,比较分析正常猪肉与不同比例注水猪肉食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L~*、b~*、... 通过研究不同注水量(0、10%、20%、30%、40%)对猪肉色泽、p 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压榨损失、离心损失、贮藏损失、拿破率的影响,比较分析正常猪肉与不同比例注水猪肉食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L~*、b~*、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压榨损失、离心损失、贮藏损失显著增大(p<0.05),a~*、剪切力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显著减小(p<0.05);当注水量小于20%时,注水猪肉的L~*、压榨损失、贮藏损失、离心损失与正常猪肉差异显著(p<0.05),而当注水量大于等于20%时,注水猪肉的L~*、a~*、压榨损失、贮藏损失、离心损失、剪切力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均与正常猪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猪肉相比,注水后的猪肉亮度增加,保水性变差,嫩度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注水后肉块保水性的变化影响色泽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量 猪肉 食用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狄元冉 董鹏 +3 位作者 李金磊 高延玲 邱富娜 刘金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检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植物性饲料产品、微生态制剂以及酶制剂等共计207批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8株,其中动物源性饲料检出率为11.4%,微生态... 目的:检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植物性饲料产品、微生态制剂以及酶制剂等共计207批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8株,其中动物源性饲料检出率为11.4%,微生态制剂原料检出率为11.1%,微生态制剂检出率为10%,酶制剂检出率为8.3%,配合饲料检出率为1.25%,植物源性饲料和饲料粉尘检出率为0。结论:沙门氏菌在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的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产品 饲料添加剂 沙门氏菌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线电缆质量安全问题及监控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传盛 《农村农业农民》 2010年第10期26-26,共1页
电线电缆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配套产业,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占据着我国电工行业四分之一的产业,是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
关键词 电线电缆行业 监控措施 安全问题 电缆质量 配套产业 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 电工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标对针织学生服的品质要求
15
作者 黄仲丽 路清 《针织工业》 2010年第8期87-89,共3页
阐述了新国标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对针织学生服的品质要求,包括使用说明要求、号型设置要求、分等要求、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等,分析了针织学生服质量考核内容及其实用性和合理性,并针对新国标对针织学生服不断提高的技术规定... 阐述了新国标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对针织学生服的品质要求,包括使用说明要求、号型设置要求、分等要求、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等,分析了针织学生服质量考核内容及其实用性和合理性,并针对新国标对针织学生服不断提高的技术规定,为服装生产企业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标准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服装 学生服 标准 服用性能 服装品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法研究NaCl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水分分布和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敏义 刘永安 +3 位作者 王鹏 邹玉峰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88-93,共6页
为解决凝胶类肉制品含盐量过高的问题,探讨了Na Cl浓度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水分分布和移动性的影响。分别用离心法、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扫描电镜研究不同Na Cl浓度下的猪肉肌原纤维... 为解决凝胶类肉制品含盐量过高的问题,探讨了Na Cl浓度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水分分布和移动性的影响。分别用离心法、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扫描电镜研究不同Na Cl浓度下的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水分移动性及分布状态和凝胶微观结构,并用主成分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上升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保水性显著增加、加热后形成了多孔致密的结构。LF-NMR T2驰豫反演为4个峰,其加权T2分别为0.62~3.89、4.62~35.28、59.06~153.22、1 198.75~1 518.17 ms;合并后分别对应水的3种存在状态,即大分子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流动水。加入Na Cl使水的移动性下降,并且使不易流动水的峰面积显著增加(P<0.05),从而增加了保水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Na Cl浓度凝胶样品在主成分评分图上表现出明显的聚类,低浓度的Na Cl在第1主成分的右端,而高浓度在第1主成分的左端,从变量评分图上也可以看出不同指标Na Cl浓度的变化情况。因此,不同Na Cl浓度下凝胶保水性的改善和不易流动水的增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肌原纤维蛋白 热诱导凝胶 水分分布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汁维生素C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高愿军 郝莉花 +2 位作者 张鑫 南海娟 郝亚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160,共4页
以猕猴桃原汁为试材,采用控制温度、调节pH值以促使维生素C氧化降解的方法,探讨猕猴桃汁中维生素C的降解动力学,为控制猕猴桃汁加工中维生素C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汁中的维生素C降解十分复杂,存在多种降解途径,但主要是有... 以猕猴桃原汁为试材,采用控制温度、调节pH值以促使维生素C氧化降解的方法,探讨猕猴桃汁中维生素C的降解动力学,为控制猕猴桃汁加工中维生素C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汁中的维生素C降解十分复杂,存在多种降解途径,但主要是有氧降解;其还原型维生素C不经氧化型维生素C生成其他产物的不可逆途径可能存在,但不占主导地位。猕猴桃汁中维生素C无氧降解速度比有氧降解速度慢,温度升高,维生素C有氧降解速度加快,无氧降解速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汁 维生素C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19
18
作者 刘德海 杨玉华 +1 位作者 安明理 陈小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活性 饲料添加剂 滤纸法 测定方法 羧甲基纤维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羊肉和鸭肉日粮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英君 魏法山 +5 位作者 李春保 冯宪超 邓宇 闫振国 周光宏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羊肉、鸭肉、豆粕(对照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 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羊肉、鸭肉、豆粕(对照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和大鼠肝脏Ⅰ型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5′-脱碘酶)活性的变化,并测量大鼠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饲喂羊肉的大鼠体温升高,第29天达到(38.66±0.37)℃,显著高于饲喂鸭肉组大鼠体温(38.01±0.55)℃;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中T3、T4和FT3、FT4升高,分别达到(0.44±0.10)、(76.29±30.97)ng.mL-1和(7.74±1.75)、(4.37±1.88)pmol.mL-1);饲喂鸭肉组分别为(0.37±0.12)、(42.38±20.05)ng.mL-1和(5.50±1.98)、(3.76±1.63)pmol.mL-1,两组差异显著(P<0.05)。饲喂鸭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35±0.29)MIU.L-1)显著高于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01±0.22)MIU.L-1)(P<0.05)。结论:饲喂羊肉能明显促进大鼠甲状腺素分泌,饲喂鸭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甲状腺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 羊肉 鸭肉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法测定豆芽中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量 被引量:23
20
作者 常宇文 吴晓宗 +1 位作者 李伟 郝莉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3-205,共3页
建立了豆芽中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量的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的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衍生化处理后经凝胶渗透色谱分离净化除去杂质,最后进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mg/kg,线性范围为0.0... 建立了豆芽中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量的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的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衍生化处理后经凝胶渗透色谱分离净化除去杂质,最后进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mg/kg,线性范围为0.01~200μg/mL,回收率为93%~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豆芽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