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余雪巍 阎洁 +3 位作者 冯衍 郭盈 顾海萍 董晓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3,共11页
为了解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现状和潜在风险,本研究采集了河南省3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11个样点的土壤,测定了其中16种PAHs的含量,分析了PAHs的污染特征,探讨了PAHs的生态风险。结... 为了解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现状和潜在风险,本研究采集了河南省3条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11个样点的土壤,测定了其中16种PAHs的含量,分析了PAHs的污染特征,探讨了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中PAHs总浓度范围为5253.33~65072μg·kg^(-1),平均值为19873.1μg·kg^(-1);其中,低环PAHs占总PAHs的42.46%,高环PAHs占总PAHs的57.54%;此外,2号和7号采样点比其他9个采样点PAHs污染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均被PAHs污染,且72.72%的污染土壤属于中等以上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PAHs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主要暴露途径为皮肤接触和摄食。PAHs组分特征结合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低环PAHs主要来源于重型车的柴油燃烧;高环PAHs主要来源于小型轿车的汽油燃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土壤中的PAHs,尤其是高环PAHs,与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呈显著正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pH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高速公路 中央分隔带 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大跨径曲弦桁梁桥加固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艳 刘哲 +2 位作者 周瑞娇 陈淮 赵志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99-209,共11页
为评价在役曲弦桁梁桥加固方案,以122 m跨径彩虹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跳车脱空时段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进行在役曲弦桁梁桥及其加固方案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通过计算加固前后桥梁的频率与振型、位移及冲击系数、振动加速度峰值、... 为评价在役曲弦桁梁桥加固方案,以122 m跨径彩虹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跳车脱空时段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进行在役曲弦桁梁桥及其加固方案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通过计算加固前后桥梁的频率与振型、位移及冲击系数、振动加速度峰值、舒适性等动力性能指标来评价桥梁加固效果,并探讨各评价指标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桥梁加固方案的整体竖向和扭转刚度较原桥有明显提高,桥面竖向刚度显著提高;在汽车动力荷载作用下,桥梁加固方案的各动力响应、冲击系数和振动程度均有效降低,行人舒适性良好。容许加速度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反映桥梁结构的振动程度,可用于桥梁加固方案动力性能评价;基于最大速度响应的振动感觉指标和基于加速度均方根的振级指标均能较好地评价桥梁舒适性评价;仅以冲击系数作为桥梁加固方案动力性能评价指标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弦桁梁桥 车桥耦合振动 动力性能 加固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剖面双极化相控阵天线单元的设计
3
作者 杨丽娜 姬江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1,共7页
针对目前双极化天线普遍存在低剖面结构、高极化隔离度实现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低剖面平面微带振子结构,两个正交的微带振子均采用同轴探针引至下方不同的带状线层进行馈电,并采用巴伦实现平衡至不平衡的转换。两个极化馈电层分层设计... 针对目前双极化天线普遍存在低剖面结构、高极化隔离度实现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低剖面平面微带振子结构,两个正交的微带振子均采用同轴探针引至下方不同的带状线层进行馈电,并采用巴伦实现平衡至不平衡的转换。两个极化馈电层分层设计,实现了小于-35 dB的高极化隔离度。通过天线单元的设计及仿真,研究了关键参数对单元天线性能的影响,并加工1×8线阵试验件,由实物测试及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此种天线的性能。结果表明:此天线结构剖面低,极化隔离度小于-20 dB,接近设计水平,结构改进可优化极化隔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剖面 双极化 相控阵 交叉极化 微带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耦合的城市水电网络抗震韧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缪惠全 韦杰 +3 位作者 李宗财 刘志超 潘子叶 钟紫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4,共9页
水电网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日常运行中承担着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供水供电的重要任务,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将会对城市的应急救援、火场消防、医疗保障等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应充分保障其抗震韧性。为实现对具有高... 水电网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日常运行中承担着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供水供电的重要任务,一旦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将会对城市的应急救援、火场消防、医疗保障等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应充分保障其抗震韧性。为实现对具有高度功能耦合特性的水电网络进行抗震韧性分析,提出一项基于网络流理论的耦合水电网络抗震韧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水电系统协同恢复的优化目标函数,同时根据网络流方法,建立水电系统地震灾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约束条件,通过混合整数规划方法并基于Gurobi求解器进行求解。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评估各网络不同部分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又能够根据既有维修资源,合理安排维修任务,实现耦合系统的最优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电网络构件物理破坏的不确定性,其恢复过程呈现显著的离散性,且这种离散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平均意义上来看,电网比水网表现出更快的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耦合 韧性 供水管网 电网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