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风藤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梦雪 朱静平 +3 位作者 王振兴 李宁 李红伟 李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I0036,共8页
青风藤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目前从青风藤中鉴定出生物碱、三萜、木脂素、丁烯酸内酯、蒽醌、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 青风藤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目前从青风藤中鉴定出生物碱、三萜、木脂素、丁烯酸内酯、蒽醌、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青风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减毒增效策略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风藤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临床应用 减毒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雅静 王胜超 +5 位作者 张振凌 朱建光 院军 吴亚宁 郭幸 张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I0027,I0028,共15页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数据库等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对比;利用SIMCA软件建立曼地亚红豆杉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4个成分,曼地亚红豆杉生品74个成分、酒炙品70个成分、酒浸品70个成分、酒洗品71个成分、酒蒸品71个成分、醋浸品71个成分、醋炒品71个成分、醋蒸品71个成分、蜜炙品72个成分、姜炙品70个成分。其中,1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炮制 UH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制备方法、制剂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彦君 陈豪杰 +4 位作者 赵晨 韩瑞杰 陈辉 郝志友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22,共6页
淫羊藿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淫羊藿素为该药材中代表性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其含量较低,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萎缩、抗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抗抑郁... 淫羊藿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淫羊藿素为该药材中代表性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其含量较低,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萎缩、抗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抗抑郁、调节免疫、抗炎、延缓肝纤维化等,作为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淫羊藿素制备方法主要有直接从淫羊藿中提取分离、全合成或结构修饰、水解等,为改善该成分溶解性,其制剂中主要引入脂质体传递系统、固体分散体、药物⁃磷脂复合物等技术。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素制备方法、制剂新技术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成分的大量制备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制备方法 制剂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止泻活性部位筛选及“谱效”关系研究
4
作者 李红伟 徐若颖 +4 位作者 周宁 曹彦刚 田连起 石延榜 李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9,共12页
目的筛选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YZYH)止泻活性部位,并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志物。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测定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石油醚(YZYH⁃L)、乙酸乙酯(YZYH⁃M)、水(YZYH⁃H)3部位药效指标,包... 目的筛选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YZYH)止泻活性部位,并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志物。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测定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石油醚(YZYH⁃L)、乙酸乙酯(YZYH⁃M)、水(YZYH⁃H)3部位药效指标,包括体重、肛温、腹泻潜伏期(diarrhea incubation period,DIP)、腹泻指数(diarrheal index,DI)等行为学指标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CPK)等生化指标;建立不同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图谱,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部位化学成分与止泻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15 d后,模型组大鼠出现泄泻证主症关键病理指标—水样便,同时,伴随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和弓背等脾阳和肾阳虚泄泻的次症典型特征;给与治疗药物后,泄泻主症和次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阳性药、YZYH⁃M部位第28天后泄泻模型大鼠关键指标DIP极显著延长(P<0.01)、DI极显著降低(P<0.01),以及脾、肾阳虚泄泻的次症典型特征代表性指标体重、24 h摄食、饮水量、肛温和血清生化指标NOS、cGMP、CPK等活性的调节作用均较其它给药组好;“谱效”关系研究表明茴香醛、4号色谱峰等成分与DIP、DI、NOS、cGMP、CPK 5个药效指标的关联度重要。结论YZYH⁃M部位为药对止泻活性部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胃肠功能亢进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与免疫相关;茴香醛及4号峰作为药对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 止泻作用 活性部位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法 茴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曲代替麸煨肉豆蔻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蒙蒙 张雨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目的基于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探讨肉豆蔻曲配伍组成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 目的基于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探讨肉豆蔻曲配伍组成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豆蔻曲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各脏器病理变化,检测小鼠各脏器指数、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肾上腺酮(CORT)、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对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各脏器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GAS、CORT、TSH、T水平均显著下降,MTL、TNF-α、IL-β水平均显著上升,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给药后,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二神丸Ⅱ组整体上优于二神丸Ⅰ组、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组及肉豆蔻曲组。结论肉豆蔻曲与盐补骨脂配伍使用对脾肾阳虚泄泻的作用效果显著,肉豆蔻发酵后能减少其毒性风险,增强其温脾止泻作用,为肉豆蔻曲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曲 配伍 脾肾阳虚 泄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皂角和猪牙皂中油类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豆市蓉 曹彦刚 +6 位作者 李凯 田连起 孟祥乐 石延榜 张丽先 李红伟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9-1818,共10页
目的考察炒制、酥制、炒炭对大皂角和猪牙皂中油类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油,测定提取率。GC-MS法分析油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炮制后,2种药材中脂肪油提取率升高,挥发油提取率(... 目的考察炒制、酥制、炒炭对大皂角和猪牙皂中油类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油,测定提取率。GC-MS法分析油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炮制后,2种药材中脂肪油提取率升高,挥发油提取率(除酥制外)降低;大皂角中油类成分提取率高于猪牙皂;有毒烯烃苯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结论大皂角和猪牙皂中油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前者药用品质更优,其减缓燥烈之性的炮制机理可能是降低有毒烯烃苯类成分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皂角 猪牙皂 脂肪油 挥发油 炮制方法 GC-MS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优选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梦迪 张舒彦 +4 位作者 郑淇 常春辉 李家豪 张运克 贾永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以3批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含量;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10:1,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基质:基质=0.99、药物:基质=0.55、滴距=6.00,综合评分为0.8452;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27~1.962、0.140~0.840、0.7105~4.263μg(均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2.30%(RSD=1.65%,n=6)、101.28%(RSD=0.81%,n=6)、98.99%(RSD=0.65%,n=6);3种成分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2017、0.0847、1.3829 mg·g^(-1)。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同时测定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可用于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成型工艺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炮制方法对小茴香中油类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红伟 徐若颖 +5 位作者 宋梦娇 曹彦刚 田连起 孟祥乐 李凯 冯卫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54,共9页
目的 考察5种炮制方法对小茴香中油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炮制方法-油类成分-功能主治的关联性。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式提取法,制得不同制品脂肪油,并进行甲酯化;挥发油的制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顶空进样技术。所得... 目的 考察5种炮制方法对小茴香中油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炮制方法-油类成分-功能主治的关联性。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式提取法,制得不同制品脂肪油,并进行甲酯化;挥发油的制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顶空进样技术。所得的各样品脂肪油和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检测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 相对小茴香生品,5种炮制方法对脂肪油的提取率影响存在差异,均会降低挥发油的提取率,其中盐炙降低20.0%以上。各制品脂肪油成分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是芳香族类和萜类成分;各制品挥发油成分均以芳香族类为主,其次为萜类。各制品油中含有的主成分(相对含量≥1.0%)存在共有性,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制品含有少量的相对独有成分。5种炮制方法均降低毒性成分樟脑的含量,对具有基因毒性的成分影响存在差异。小茴香各制品中油类及其成分与止痛、理气和胃功能存在关联性,尤其挥发油类。结论 小茴香5种炮制品与生品均具有止痛、理气和胃功能,所含的油类为其共有功能的药效物质;调整油中毒性成分的含量是小茴香临床应用需炮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炮制 挥发油 脂肪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炮制方法对补骨脂脂溶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红伟 曹彦刚 +4 位作者 田连起 石延榜 张振凌 李凯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8-2427,共10页
目的考察5种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脂溶性和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方法补骨脂生品及制品中脂溶性成分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索氏回流提取,并进行衍生化;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进样技术采集,两者采用GC-MS法分析。结果补骨脂生品及制品中... 目的考察5种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脂溶性和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方法补骨脂生品及制品中脂溶性成分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索氏回流提取,并进行衍生化;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进样技术采集,两者采用GC-MS法分析。结果补骨脂生品及制品中脂溶性成分主要以脂肪酸和萜类为主。除油炙法外,其余炮制法降低脂溶性成分提取率。5种炮制方法均能增加脂溶性成分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雷公法除外),增加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清炒法除外),降低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油炙法和盐炙法除外)。挥发性成分以单萜和倍半萜类为主,5种炮制方法均能降低单萜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升高倍半萜类的相对含量,并增加挥发性成分种类(雷公法除外)。结论炮制能够降补骨脂中所含脂溶性和挥发性成分的总含量,调整成分的相对含量和种类,产生新的成分,以上可能是补骨脂炮制解毒增效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炮制 脂溶性成分 挥发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雨 范蒙蒙 +4 位作者 朱建光 周宁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226,共9页
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和膀胱经,具有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黄酮、柠檬苦素等类成分。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川楝子现代研究,详细综述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并就其在中枢神经... 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和膀胱经,具有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黄酮、柠檬苦素等类成分。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川楝子现代研究,详细综述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并就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化学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毒性以及减毒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川楝子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为其质量控制、药理毒理作用机制、炮制减毒机理等现代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莲木脂素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晨 孙彦君 +2 位作者 陈豪杰 韩瑞杰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93-2398,共6页
目的研究小叶莲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中木脂素类成分。方法小叶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 目的研究小叶莲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中木脂素类成分。方法小叶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phtho[2,3,d]-1,3-dioxole-6-carboxylic acid(1)、methyl podophyllotoxinate(2)、6,7-去亚甲基-去氧鬼臼毒素(3)、6,7-去亚甲基鬼臼毒素(4)、6,7-去亚甲基-4'-去甲鬼臼毒素(5)、去氧鬼臼毒素(6)、4'-去甲-去氧鬼臼毒素(7)、4'-去甲鬼臼毒素(8)、鬼臼毒素(9)、4'-去甲异苦鬼臼毒酮(10)、α-足叶草素(11)、去氢鬼臼毒素(12)、4'-去甲-去氢鬼臼毒素(13)、(-)松脂酚(14)。结论化合物1~2、5、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莲 木脂素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麝鼠香和麝香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菲菲 张振凌 +3 位作者 梁迪 余海英 郑旭亚 黄亚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643-1648,1712,共7页
建立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环十五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异同。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环十五烷酮的含量,使用NIST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结合相关文献对峰进行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 建立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环十五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异同。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环十五烷酮的含量,使用NIST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结合相关文献对峰进行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麝鼠香中检测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化合物23个,占总峰面积的90.38%。麝香中共检测出43个色谱峰,鉴定出化合物19个,占总峰面积的91.21%。两者含有的相同成分有6个,包括十四烷酸,环十五烷酮,十六烷酸,油酸,硬脂酸,胆固醇。麝鼠香和麝香中主要含有环烷酮类、脂肪酸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二者成分种类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香 麝香 气质联用 化学成分 环十五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皂角质量标准研究
13
作者 王唱唱 左蓓磊 +5 位作者 彭新 朱建光 周宁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59-2264,共6页
目的建立大皂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TLC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刺囊酸含量,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检查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见石细胞、纤维束、厚壁细胞,偶见草酸钙方晶及... 目的建立大皂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TLC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刺囊酸含量,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检查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见石细胞、纤维束、厚壁细胞,偶见草酸钙方晶及簇晶。TLC特征斑点分离清晰。30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7.83%、4.04%、0.56%、44.67%。刺囊酸在11.875~118.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7%,RSD为1.86%,平均含量为0.45%。结论大皂角质量标准为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4%、5%、0.67%,浸出物不得少于41.0%。刺囊酸含量不得少于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皂角 刺囊酸 显微鉴别 TLC HPLC 2020年版《中国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醋制工艺优化
14
作者 张雨 范蒙蒙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kg饮片用38 kg醋,闷润115 min,文火炒制10 min(饮片表面温度70~90℃),OD值为90.67。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醋川楝子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醋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熟地黄临床用于治疗贫血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周艳 孙菲菲 +1 位作者 张振凌 郑旭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9-183,I0043-I0045,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熟地黄临床用于治疗贫血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熟地黄补血作用机理和指导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研究报道的熟地黄化学成分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挖掘其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Uniprot...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熟地黄临床用于治疗贫血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熟地黄补血作用机理和指导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研究报道的熟地黄化学成分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挖掘其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贫血相关的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映射明确熟地黄治疗贫血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R语言构建熟地黄治疗贫血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和条形图,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将熟地黄治疗贫血的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活性成分21个,预测到熟地黄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85个,查询到与贫血相关的靶点5160个,映射后得到熟地黄潜在靶点51个。GO分析主要包括肽结合、酰胺结合、蛋白酶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羧酸结合等方面。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熟地黄治疗贫血主要涉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网络药理学可以较准确的预测熟地黄治疗贫血的主要活性成分、功能活动和信号通路及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贫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熟地黄 贫血 靶点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炙对补骨脂丸中2种成分在脾肾阳虚泄泻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宁 王金金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22-3427,共6页
目的考察盐炙对补骨脂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脾肾阳虚泄泻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灌胃给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g/kg)和冰番泻叶水煎液(10 g/kg)建立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补骨脂丸组(8 g/kg... 目的考察盐炙对补骨脂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脾肾阳虚泄泻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灌胃给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g/kg)和冰番泻叶水煎液(10 g/kg)建立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补骨脂丸组(8 g/kg)及模拟补骨脂丸Ⅰ~Ⅲ组(盐补骨脂+生小茴香、生补骨脂+盐小茴香、生补骨脂+生小茴香,8 g/kg),于0.083、0.17、0.25、0.5、0.75、1、1.5、2、3、5、7、9、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模拟补骨脂丸Ⅲ组比较,补骨脂丸组、模拟补骨脂丸Ⅰ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T_(max)延长(P<0.05,P<0.01),CL_(Z/F)降低(P<0.01),补骨脂丸组2种成分MRT_(0~∞)延长(P<0.05,P<0.01);模拟补骨脂丸Ⅱ组补骨脂素CL_(Z/F)降低(P<0.05),异补骨脂素AUC_(0~t)升高(P<0.01)。结论补骨脂丸中补骨脂、小茴香盐炙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体内吸收提高,代谢减慢,从而可增强止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丸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盐炙 泄泻 脾肾阳虚 体内药动学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开 辛玉凤 +4 位作者 田萍 位恒超 祝侠丽 刘雅敏 韩德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05-2611,共7页
目的考察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素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10 mg/kg),于0.083、0.25、0.5、1、2、4、6、8、10、12、24 h采血,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大... 目的考察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素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10 mg/kg),于0.083、0.25、0.5、1、2、4、6、8、10、12、24 h采血,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大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MRT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2.98%。大黄素含量在肝脏中最高,其次在肺脏中,脾脏中最低。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提高大黄素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肝脏具有一定的缓释靶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体内药动学 组织分布 UPLC-Q-Orbitrap-H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小茴香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若颖 豆市蓉 +4 位作者 曹彦刚 田连起 李凯 李红伟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优化盐小茴香制备工艺。方法以加盐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盐水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挥发油、脂肪油、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总多酚、反式茴香脑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权重系数,Box-Behn... 目的优化盐小茴香制备工艺。方法以加盐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盐水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挥发油、脂肪油、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总多酚、反式茴香脑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权重系数,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g小茴香加2 g盐,闷润3 h,炒制温度184℃,炒制时间5 min,盐水体积分数21%,OD值为91.8726。结论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为盐小茴香临方制备及其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小茴香 制备工艺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柱前衍生化法测定糖含量并结合色度值分析熟地黄传统质量标准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江山 张振凌 +2 位作者 陈祎甜 张颖 武霜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163,I0031,共6页
目的探究熟地黄"色黑如漆、味甘如饴"传统质量标准客观量化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外观色泽与糖含量间的相关性以阐述其炮制内涵。方法采用精密色差仪记录熟地黄色泽变化趋势;在前期糖类研究基础上筛选出与"色黑、味甘"... 目的探究熟地黄"色黑如漆、味甘如饴"传统质量标准客观量化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外观色泽与糖含量间的相关性以阐述其炮制内涵。方法采用精密色差仪记录熟地黄色泽变化趋势;在前期糖类研究基础上筛选出与"色黑、味甘"产生机制相关联的甘露三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同时测定3者的含量,采用SunFire?C18色谱柱以乙腈-0.1 mol·L^(-1)乙酸铵(pH 4.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5 nm,流速0.6 mL·min-1,柱温25℃;然后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对色度值和糖含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种糖含量分别为,甘露三糖16.95%~39.85%,半乳糖1.35%~3.18%,葡萄糖2.39%~6.61%;甘露三糖、葡萄糖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ΔE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646和0.960、0.643。结论熟地黄中色泽较黑较深者甘露三糖和葡萄糖含量也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从量化角度体现了熟地黄传统质量标准的科学内涵;采用柱前衍生化法和色度分析技术对熟地黄传统质量标准进行客观性量化的思路具备可行性,可以为其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柱前衍生化法 色度值 客观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成分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麦麸对麸炒山药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晶晶 孟冉 +2 位作者 张振凌 郑旭亚 杨佳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7-222,I0059,共7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麦麸对麸炒山药的质量,为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麦麸对麸炒山药的质量,为制定炮制辅料麦麸的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4、265 nm,流速0.5 mL·min-1,柱温30℃。对13批麸炒山药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麸炒山药的指纹图谱,以尿囊素为参照峰,标定9个共有峰,13批样品相似度为0.988~0.998。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黑龙江、山东临沂、河南南阳及周麦27的麦麸炮炙的麸炒山药质量较优,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麸炒山药质量的差异,主要是小麦种植的品种和种植时间、气候及土壤的差异以及麦麸内在质量的影响。结论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全面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及品种麦麸对麸炒山药质量的影响。此方法的建立为麸炒山药饮片的麦麸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山药 麦麸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