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情况与对策
1
作者 余永亮 许兰杰 +4 位作者 鲁丹丹 谭政委 董薇 安素妨 梁慧珍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为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SWOT法对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选育并示范推广红花新品种、集成并示范红花... 为促进河南省红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SWOT法对河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选育并示范推广红花新品种、集成并示范红花安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红花初深精加工及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发展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河南省红花产业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提升河南省红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红花产业 发展情况 对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色芍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李春明 杨红旗 杨青 余永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花色芍药材料的遗传背景,明确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利用筛选出的20个起始密码子多态性标记(SCoT)引物对不同花色的56份芍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SCoT引物共扩增出10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7条... 为了揭示不同花色芍药材料的遗传背景,明确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利用筛选出的20个起始密码子多态性标记(SCoT)引物对不同花色的56份芍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SCoT引物共扩增出10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7条,多态性比率为82.0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4.35个条带;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790~0.8910之间,平均为0.7591。不同花色群体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448、1.3780、0.2200和0.2447,以浅紫色群体最高;供试5个花色芍药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926~0.9745,浅紫色群体和深紫色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二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不同花色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系数为0.2690,基因分化系数为0.1490,基因流为2.8551;方差分析显示,96.68%的遗传变异在群体内。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将56份芍药材料分为两大类;基于10个SCoT标记的42个位点构建56个芍药种质的指纹图谱。SCoT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不同花色芍药种质,不同花色芍药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产道地药材禹白芷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
3
作者 杨红旗 许兰杰 +2 位作者 董薇 安素妨 郝仰坤 《种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禹白芷是豫产道地药食同源中药材,以干燥根入药。为了提升禹白芷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本草考证禹白芷基原植物的基地上,从种母选择与栽种、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种子采收与处理等方面,尤其杂草防控、肥水管理、去杂去劣... 禹白芷是豫产道地药食同源中药材,以干燥根入药。为了提升禹白芷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本草考证禹白芷基原植物的基地上,从种母选择与栽种、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种子采收与处理等方面,尤其杂草防控、肥水管理、去杂去劣、花序修剪、防倒伏、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方面对禹白芷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禹白芷从事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白芷 本草考证 良种繁育 田间管理 花序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县丹参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4
作者 孙瑶 谭政委 +3 位作者 余永亮 杨青 苏小雨 梁慧珍 《种子科技》 2025年第6期54-56,共3页
新县地处山区,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丹参是河南省的道地药材,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根据新县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丹参的生长习性及药效品质、产量需求,分析了丹参丰产高效栽培要点,旨在为丹... 新县地处山区,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丹参是河南省的道地药材,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根据新县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丹参的生长习性及药效品质、产量需求,分析了丹参丰产高效栽培要点,旨在为丹参丰产高效及根茎类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县 丹参 栽培 丰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低氮低磷胁迫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腊贵晓 赵玉龙 +5 位作者 代丹丹 余永亮 郭红霞 史贵霞 贾慧 杨铁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低氮低磷胁迫下的响应。【结果】在红花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s(命名为CtPMA1-CtPMA10),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785-958 aa,相对分子质量为85.23-105.52 kD,等电点为5.26-7.91,亚细胞位点预测显示全部位于细胞膜;都含有Cation_ATPase_N结构域、E1_E2 ATPase结构域和HAD-superfamily hydrolase subfamilyⅢA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CtPMA基因家族内广泛存在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基因共线性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和片段复制在Ct PMA基因家族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表达量显著受到低氮低磷胁迫的诱导,说明CtPMA1和CtPMA7可能与红花根部吸收氮磷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红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基因,其进化相对保守,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当红花遭受低氮低磷胁迫时在根部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转录水平显著被诱导,暗示其通过诱导自身转录水平以提高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用来抵御营养等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氮胁迫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优质栽培技术
7
作者 杨青 余永亮 +9 位作者 许兰杰 杨红旗 谭政委 李春明 孙瑶 董薇 安素妨 鲁丹丹 李磊 梁慧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良好且肥沃的壤土及砂质壤土,种植前进行深耕、施肥;其繁殖技术包括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等;适宜种植密度在9.75万~12.00万株/hm^(2),根茎繁殖的根茎量以3000kg/hm2为宜;种植后,适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平茬和疏密等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植株生长;田间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采收,根据其应用特性进行加工存储。本文为艾标准化生产和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根茎繁殖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