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的中药引经理论现代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龙 王瑞锋 +4 位作者 张振凯 张冰贤 冯卫生 郑晓珂 周宁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中药引经理论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经验下形成,其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能够为引经药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一方面,药物体内过程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的重要途径,引经中药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 中药引经理论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经验下形成,其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能够为引经药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一方面,药物体内过程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的重要途径,引经中药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一系列体内环节,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机体病灶部位的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效发挥;另一方面,引经中药可通过配伍作用提高原方药效,改善靶部位功能,从而影响配伍药物疗效的发挥。基于药物体内过程和药效学影响因素,本文从吸收、分布、消除、药效协同作用等方面出发,归纳和总结桔梗、柴胡、牛膝、冰片、麝香等多种引经中药的实验研究成果,以期初步揭示中药引经作用的科学内涵,并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引经理论 体内过程 药物转运体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黄对高果糖诱导肾脏炎症的改善作用研究
2
作者 陈燕 刘庆普 +4 位作者 孟鑫宇 赵丽琴 靳永环 冯卫生 郑晓珂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68,I0030-I0032,共8页
目的探讨生地黄对代谢综合征小鼠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30%果糖水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12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生地黄提取物(2、4 g/kg)、别嘌呤醇(0.005 g/kg,阳性对照)12周,期间继续30%果糖喂养。观察小鼠体... 目的探讨生地黄对代谢综合征小鼠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30%果糖水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12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生地黄提取物(2、4 g/kg)、别嘌呤醇(0.005 g/kg,阳性对照)12周,期间继续30%果糖喂养。观察小鼠体质量、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尿酸、肌酐,尿液尿酸、微量白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水平,检测肾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生地黄能够降低高果糖饮食小鼠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降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GLUT9、URAT1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泄,并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抑制NF-κB的激活,降低肾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IL-6和TNF-α的水平。结论生地黄通过调控尿酸转运蛋白GLUT9、URAT1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泄,从而减轻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肾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尿酸转运蛋白 果糖 肾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栀子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淑静 曾梦楠 +7 位作者 张钦钦 王茹 李红伟 李凯 郑晓珂 张沛阳 曹彦刚 冯卫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2-489,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栀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炒制引起栀子寒热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对照组大鼠灌胃蒸馏水(1 mL·100 g^(-1)),生栀... 目的通过检测栀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炒制引起栀子寒热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对照组大鼠灌胃蒸馏水(1 mL·100 g^(-1)),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相应炮制品水提取物,连续给药9天。记录各组大鼠给药期间体质量、肛温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GCK、PFK、PK、Acetyl-CoA、PDH、CS、ICD、α-KGDHC、PYGL、GSK-3、ATGL、CCR、COX、ATPs、ADK、Na^(+)-K^(+)-ATP酶、ATP、ADP、NAD及NA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AMPK/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GSK-3、ATGL、CCR、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AMPK(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GCK、PFK、α-KGDHC、COX、ADP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炒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水平(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PFK、α-KGDHC、GSK-3、COX、ADP及AMPK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焦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肛温、PK、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D^(+)水平(P<0.01),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DH、Na^(+)-K^(+)-ATP酶、ATP及NADH(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与生栀子组相比,炒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PK、PDH、Acetyl-CoA、ICD、ADK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PDH水平(P<0.05);焦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PK、PDH、Acetyl-CoA、CS、ICD、ADK、Na^(+)-K^(+)-ATP酶、NAD^(+)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GSK-3、ATPs及AMPK水平(P<0.05)。与炒栀子组相比,焦栀子可极显著性升高大鼠Na^(+)-K^(+)-ATP酶及NADH水平(P<0.01)。结论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均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水平,说明三者均属于寒性,这与《中国药典》记载的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均属寒性一致。就大鼠物质能量代谢而言,焦栀子组高于炒栀子组,炒栀子组高于生栀子组,说明焦栀子寒性弱于炒栀子,炒栀子寒性弱于生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寒热药性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灵芝降羊毛甾烷三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旭博 王妍 +5 位作者 司盈盈 赵琪璐 赵晨光 杜锟 冯卫生 赵珍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p-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灵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降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ethyl... 研究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p-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灵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降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ethyl 20(21)-dehydrolucidenate A(1)、lingzhi-20(21)-en-24-oic acid A(2)、20(21)-dehydrolucidenic acid A(3)、赤芝酮A(4)、lucidadone H(5)。化合物1和2是两个新的降羊毛甾烷三萜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在白血病(HL-60)、肺癌(A549)、肝癌(SMMC-7721)、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五种不同的癌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5在40μM时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化学成分 降羊毛甾烷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锡玲 曹彦刚 +2 位作者 焦新棉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2,484,共9页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肉桂酸(1)、肉桂酸(2)、ω-hydroxypropioguaiacone(3)、threo-8 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4)、3-(2,4′-di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5)、8-hydroxy-9-meth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propanone(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8)、异咖啡酸甲酯(9)、trans-syringin(10)、cis-syringin(11)、(4 R)-4-hydroxy-4-(2-hydroxypropan-2-yl)cyclo-hex-1-ene-1-carboxylic acid(12)、7-羟基-α-松油醇(13)、去氢吐叶醇(14)、脱落酸(15)、黑麦草素内脂(16)、(E)-3-(3-hydroxybut-1-en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7)、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8)、对异丙基苯甲酸(19)、p-cymen-7-ylβ-D-glucopyranoside(20)、acyclic 7-hydroxygeranic acid(21)、7,7-dimethylbicyclo[3.1.1]hept-2-ene-1-carboxylic acid(22),其中化合物3~6、8、10~14、17~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经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1和14能够显著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属 中麻黄 结构鉴定 抗哮喘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不同部位中8种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孟 郭梦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张博文 王小兰 刘通 张莉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8种黄酮在各部位中均有检出,其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依次为花>叶>茎,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怀菊花、茎、叶中均含有黄酮,在以前者为主原料的同时应加大后两者的开发利用,以期充分提高该药材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部位 黄酮 含量测定 HPLC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宣理肺方加减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影响分析麻黄升浮药性
7
作者 铁玘美 王茹 +7 位作者 叶珊 曾梦楠 张贝贝 曹兵 吴媛媛 徐瑞齐 冯卫生 郑晓珂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83-2092,共10页
目的:基于通宣理肺方加减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影响分析麻黄升浮药性。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采用编号随机法挑选10只为对照组,剩余构建风寒表证动物模型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麻黄组、生物碱组、通宣理肺方组、通宣理肺方... 目的:基于通宣理肺方加减对风寒表证大鼠的影响分析麻黄升浮药性。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采用编号随机法挑选10只为对照组,剩余构建风寒表证动物模型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麻黄组、生物碱组、通宣理肺方组、通宣理肺方减麻黄组和通宣理肺方减麻黄配伍生物碱组,给药5 d后,检测5大系统指标、大鼠肺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皮肤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水通道蛋白5(cAMP-PKA/AQP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E)水平并升高γ干扰素(IFN-γ)水平;兴奋中枢系统,增加活动距离和次数;调节泌尿系统,增加汗尿量;对循环和消化系统无明显作用。此外,该方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P<0.01),增加腋下皮肤中AQP5、p-PKA、cAMP蛋白表达水平(P<0.01),减麻黄后药效减弱,配伍生物碱后各指标恢复至原方水平(P<0.01)。结论:通宣理肺方通过调节MAPK和cAMP-PKA/AQP5通路改善风寒表证,麻黄生物碱作为关键“升浮组分”,承担“宣发”“发散”核心药效,证实麻黄升浮药性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宣理肺方 风寒表证 升浮 麻黄 生物碱 MAPK/cAMP-PKA/AQP5信号通路 五大系统 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木瓜化学成分研究及其神经保护活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孟 张志广 +6 位作者 王梦梦 石静亚 张靖柯 吕锦锦 常远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研究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光皮木瓜50%丙酮提取物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硅胶、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 目的研究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光皮木瓜50%丙酮提取物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硅胶、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皮质酮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hydroxy-2,7-dimethyl-2E,4E-decadienedioic acid 1-β-D-glucopyranyl ester 10-methyl ester(1)、monomethyl glansreginate(2)、2,7-dimethyl-2,4-diene-deca-α,ω-diacid(3)、(6S)-menthiafolic acid(4)、(4E,6E)-2,7-dimethyl-8-hydroxyoctadienoic acid(5)、glansreginic acid(6)、2,7-dimethyl-2E,4E-octadienedioic acid(7)、9ξ-O-β-D-glucopyranosyloxy-5-megastigmen-4-one(8)、icariside B9(9)。在浓度为5μmol/L时,化合物3~5、7可显著提高皮质酮诱导的PC-12损伤的细胞活力。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3~5、7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木瓜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神经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花总黄酮富集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成分组成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晓颜 王小兰 +4 位作者 李孟 张莉 李玉贤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15-2821,共7页
目的优化怀菊花总黄酮富集纯化工艺,并考察其抗炎活性、成分组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解吸体积分数、乙醇解吸体积、水除杂体积为影响因素,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富集纯化工艺。采用CCK-8法检测总黄酮对ox-LDL诱导HU... 目的优化怀菊花总黄酮富集纯化工艺,并考察其抗炎活性、成分组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解吸体积分数、乙醇解吸体积、水除杂体积为影响因素,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富集纯化工艺。采用CCK-8法检测总黄酮对ox-LDL诱导HUVECs细胞的增殖作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水平。HPLC法分析总黄酮成分组成。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解吸体积分数80%,乙醇解吸体积2 BV,水除杂体积4 BV,解吸率为84.93%,纯度为52.71%。与ox-LDL组比较,不同剂量(25、50、100μg/mL)总黄酮组HUVECs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P<0.01),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总黄酮含有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异绿原酸A。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富集纯化具有抗炎活性的怀菊花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总黄酮 富集纯化工艺 抗炎活性 成分组成 响应面法 CCK-8 ELISA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花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静亚 李孟 +4 位作者 张靖柯 朱登辉 刘娟娟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9-445,共7页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吲唑(1)、6,7-二羟基香豆素(2)、8E-decaene-4,6-diyn-l-O-β-D-glucopyranoside (3)、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尿嘧啶(6)、litchiol B (7)、8E-decacnc-4,6-diyn-l-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8)、lippianoside E (9)、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0)、黑麦草内酯(11)、异嗪皮啶(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cytidine (14)、paeoveitols B (15)、4β,6β-dihydroxy-10α-methoxy-1α,5β,7α(H)-guaiane (16)、scopoletin (17)、(2E,9Z)-pentodeca-2,9-dien-12,14-diynoic acid piperidide (18)、tetradeca-2E,4E,10E-trien-8-ynoic acid pyrrolidide (19)、7-羟基香豆素(20)、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21)、3-吲哚甲酸(22)。结论化合物1、7、9~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彦刚 任英杰 +5 位作者 郝志友 张艳丽 刘晏灵 王梦娜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3期413-419,共7页
为探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MCI gel CHP-20、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展开了系统研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参考... 为探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MCI gel CHP-20、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展开了系统研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5′-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2)、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3)、黄芪苷(4)、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洋槐糖苷(6)、表丁香树脂酚(7)、medioresinol(8)、浙贝素(9)、salicifoliol(10)、芥子酸甲酯(11)、methyl 4-hydroxy-3,5-dimethoxybenzenepropanoate(12)、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13)、1-芥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5)、对羟基苯乙酸(16)和1-O-香草酰基-β-D-葡萄糖(17)。化合物1、3、7、9~15和17为首次从栀子属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当浓度为100μM时,有9个化合物对该酶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栀子 茜草科 黄酮类 木脂素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水提物对正常大鼠干预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振 周宁 +4 位作者 刘通 刘振辉 张雅文 冯卫生 郑晓珂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1-1338,共8页
目的基于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黄水提物对正常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水提物组,给药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尿液、血清样本,处理后进样分析,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代谢网络富集、生物... 目的基于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黄水提物对正常大鼠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水提物组,给药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尿液、血清样本,处理后进样分析,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代谢网络富集、生物学功能解析。结果尿液和血清样本的主成分分析得分图显示,大黄组与正常组均显著分离。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别鉴定出生物标志物52个(尿液)、38(血清)个。代谢网络富集和生物学功能解析显示,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酮体的合成与降解、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咖啡因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结论大黄可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以及肠道微生物等代谢途径,从而发挥其泻下通便、降血脂、改善胃肠道疾病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水提物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蓍中的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江婧 薛金凤 +5 位作者 赵晨光 潘浩 秦月鸽 冯卫生 吴亚 薛贵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2-68,138,共8页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α,4α(Z),6α,6aα,9α,9aα,9bβ]],2-butenoic acid,2-methyl-2,3,3a,4,5,6,6a,9,9a,9b-decahydro-6,6a,9-trihydroxy-3,6,9-trimethyl-2-oxoazuleno[4,5-b]furan-4-yl ester(1)、10β-hydroxyisodauc-6-en-14-al(2)、isodauc-6-ene-10β,14-diol(3)、aphanamol II(4)、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5)、12-羟基-α-香附酮(6)、1β-羟基-α-香附酮(7)、(E)-3,7,11-trimethyl-1,6,10-dodecatriene-3,5-diol(8)、2,6,10-trimethyl-3,6,11-dodecatriene-2,8,10-triol(9)、黑麦草内酯(10)、8-hydroxyphellandral(11)、(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12)、saniculamoid D(13)。化合物1~4、6、8和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9为首次从植物高山蓍中分离得到。将化合物1~13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上进行细胞耗糖量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9和10(50μmol/L)具有良好的逆转胰岛素抵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蓍 化学成分 萜类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灵消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盈盈 孙彦君 +2 位作者 薛贵民 赵珍珠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6-820,共5页
目的研究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Maxim.)Loes.的化学成分。方法竹灵消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薇... 目的研究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Maxim.)Loes.的化学成分。方法竹灵消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薇苷甲(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7-O-α-L-二鼠李糖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6)、(-)-丁香树脂醇(7)、(+)-丁香树脂酚-4′-O-β-D-葡萄糖苷(8)、阿魏酸(9)、对羟基桂皮酸(10)、(-)-14β-hydroxyantofine(11)、粘霉烯醇(12)、蒲公英赛醇(13)、木栓酮(14)。结论化合物2、4~6、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9、11、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灵消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蓍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晨光 薛金凤 +5 位作者 马睿骁 梁旭博 杜锟 司盈盈 冯卫生 薛贵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e L.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蓍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是(2 E,4 E)-N-(2-methylb... 研究蓍草Achillea alpine L.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蓍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是(2 E,4 E)-N-(2-methylbutyl)deca-2,4-dienamide(1)、墙草碱(2)、(E,E,Z)-2,4,8-decatrienoicacid isobutylamide-8,9-dehydropellitorine(3)、N-2′-methylbutyl-(E,E)-2,4-decadienam(4)、methyl-(E,E)-2,4,9-oxooctadeca-10,12-dienoate(5)、(S)-14-(E,E)-10,12-methyl 14-hydroxy-9-oxo-octadeca-10,12-dienoate(6)、(E,E)-2,4-undecadiene-8,10-diynamide-N-(2-methylpropyl)(7)、(E,E)-2,4-decadienoic acid p-hydroxyphenethylamide(8)、sinapyl alcohol diisovalerate(9)、(S)-13-hydroxyoctadeca-(Z,E)-9,11-dienoic acid(10)、(E,E)-2,4-decadienamide acid p-methoxyphenethylamide(11)、erythro-N-isobutyl-4,5-dihydroxy-2-(E)-decenamide(12)、3-O-阿魏酰-奎宁酸(13)、肉桂酸(14)、绿原酸(15)、3-O-咖啡酰-5-O-阿魏酰奎宁酸(16)。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4~6、9、10、12、13、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蓍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在四种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5与9在50μM时对MGC-803细胞株具有较弱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依次为38.7%、34.7%、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化学成分 酰胺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花茎叶中聚炔类化合物对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王小兰 石静亚 +3 位作者 李孟 王滢清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2-1750,共9页
研究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的聚炔类化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采用ox-LDL(200μg... 研究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的聚炔类化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采用ox-LDL(200μg/mL)处理HUVECs细胞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聚炔类化合物1~10(100μg/mL)干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筛选出有细胞保护作用的目标化合物;采用目标化合物5和9(12.5、25、50、100μg/mL)干预细胞24 h,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率,酶联免疫(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细胞免疫印迹法(In-Cell Western)检测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2p100/p52与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ox-LDL)中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ROS生成,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明显升高(P<0.01);与ox-LDL组相比,聚炔类化合物5和9可以明显提高HUVECs细胞的生存率、降低细胞凋亡率、ROS生成率,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分泌(P<0.05或P<0.01),下调NF-κB2 p100/p52、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综上所述,怀菊花茎叶中聚炔苷类成分可以改善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茎叶 聚炔类化合物 HUVECS 凋亡与炎症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油干预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锋 周宁 +8 位作者 陈龙 刘通 郭彭莉 张冰贤 张振凯 曾梦楠 熊维政 郑晓珂 冯卫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1,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山茶油干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山茶油干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山茶油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由β-淀粉样蛋白25-35肽诱导AD,并取尿液样本。尿液沉淀蛋白后进行UPLC-Q/TOF-MS分析,获得小鼠尿液代谢物数据,使用SIMCA-P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使用HMBD、MassBank、MetaboAnalyst、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在线数据库对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的构建。结果:在PCA得分图中,山茶油组样本点远离模型组样本点区域,更接近正常对照组样本点区域。鉴定得到48个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的通路有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结论:山茶油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改善了AD小鼠体内代谢,为山茶油干预A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山茶油 小鼠 尿液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寒表证模型大鼠探究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药效发挥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钦钦 曾梦楠 +3 位作者 曹兵 张贝贝 冯卫生 郑晓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30-1839,共10页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 目的通过考察通宣理肺方及通宣理肺方减麻黄对风寒表证模型大鼠呼吸系统、中枢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作用,探讨麻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功效发挥的影响,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M)、对乙酰氨基酚组(Y,0.455 g·kg^(-1))、麻黄组(MH,2.340 g·kg^(-1))、通宣理肺方组(TX,4.326 g·kg^(-1))和通宣理肺方减麻黄组(TX-MH,3.920 g·kg^(-1)),每组10只。除CON组外,其余组均用风扇吹风加寒冷刺激进行造模。造模后,大鼠出现蜷卧或团缩聚卧状态、自发活动减少、弓背耸毛、打喷嚏,体温升高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10 mL·kg^(-1)),CON组和M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药4天。观察大鼠的基本状态,并通过氨水诱咳、酚红排泌和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gE、IL-4、IFN-γ)水平,结合肺部组织病理切片及氧化应激(MDA、SOD及GSH-Px)水平的变化考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通过旷场实验、大鼠睡眠时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gE、IFN-γ、IL-4)指标的变化考察对中枢系统的影响;通过胃肠运动及血浆中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T)变化考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足趾汗液分泌、大鼠尿量及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的变化考察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通过大鼠心功能和血清NO变化考察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通宣理肺方能够增加风寒表证大鼠体质量,降低体温;能够兴奋中枢系统,改善呼吸系统,增强泌尿-发汗系统,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作用不明显;通宣理肺方去除麻黄后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作用明显减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基本无影响。总体而言,通宣理肺方效果优于通宣理肺方减麻黄,提示升浮药麻黄的去除使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减弱。结论麻黄的升浮药性对通宣理肺方“发表散寒”和“宣肺止咳”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宣理肺方 麻黄 升浮 大鼠 风寒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中一个新的吉马烷型倍半萜
19
作者 潘浩 薛金凤 +5 位作者 贾瑶瑶 卢纪衡 袁雨洁 冯卫生 吴亚 薛贵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3-967,共5页
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地上部分中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MCI、ODS、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再通过对其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野菊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 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地上部分中萜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MCI、ODS、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再通过对其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野菊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chrygermalide A(1)、3β-hydroxy-oxo-7α,11β-germacra-4 Z,10(14)-diene-12,6α-olide(2)、deacetylherbolide A(3)、9β-hydroxy costunolide(4)、3β-hydroxycostunolide(5)、3β-hydroxy-11α,13-dihydrocos-tunolide(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模型测试了化合物1~6的抗炎活性,其NO抑制率IC 50值在17.9~33.9μmol/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化学成分 倍半萜类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中尿囊素对环磷酰胺诱导卵巢功能早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小兰 李方 +2 位作者 孙墨 王笑阳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37-2144,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山药中尿囊素(allantoin,ALL)对卵巢功能早衰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 mg/kg对SD大鼠造成卵巢功能早衰模型,同时给予ALL进行干预,采用卵巢指数、病理切片中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以及血清... 本文旨在探讨山药中尿囊素(allantoin,ALL)对卵巢功能早衰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 mg/kg对SD大鼠造成卵巢功能早衰模型,同时给予ALL进行干预,采用卵巢指数、病理切片中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以及血清中激素水平评估大鼠卵巢功能,运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丙二醛(MDA)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巢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NAD(P)H醌脱氢酶1(NQO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NC)相比,卵巢早衰模型组(POF)大鼠卵巢指数与体内雌二醇(E2)水平降低(P<0.05或P<0.01),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P<0.05或P<0.01),卵巢组织中初级,次级以及成熟卵泡减少,闭锁卵泡增加,卵巢组织匀浆中SOD、GSH-Px、Nrf2与HO-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14 d后,与POF组相比,ALL可以升高血清中E2,降低LH与FSH水平(P<0.05或P<0.01),增加卵巢组织中的初级、次级以及成熟卵泡,升高SOD、GSH-Px、Nrf2、NQO1与HO-1水平(P<0.05或P<0.01),降低MDA水平(P<0.05),从而改善氧化应激造成的卵巢损伤。山药中尿囊素可以通过Nrf2/HO-1途径改善卵巢功能早衰大鼠的氧化应激,对大鼠的卵巢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尿囊素 环磷酰胺 卵巢功能早衰 抗氧化 Nrf2/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