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模拟在中药汤剂掩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晨旭 姚静 +7 位作者 张璞 戴幸星 侯富国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 目前中药汤剂掩味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口尝或智能感官设备进行宏观研究,难以阐释其微观内在机制。计算机模拟(CS)可从介观或微观视角描述物质作用机制,在材料科学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汤剂是由多种类型的苦味或非苦味小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直接应用CS虽难度较大,但在当前汤剂掩味技术的基础上,仍可利用CS对掩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该文介绍汤剂掩味概况和CS技术,借鉴C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苦味分子与掩味剂分子、苦味分子与苦味受体、掩味剂分子与苦味受体、苦味分子/掩味剂复合物与苦味受体等两元、三元甚至多元体系的相互作用角度入手,对CS在中药汤剂呈苦机制及掩味机制研究领域具有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的方向进行探讨,可为探索中药汤剂掩味新方法提供思路,丰富中药掩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计算机模拟 掩味机制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苦度感官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2
作者 王青晓 任延娜 +4 位作者 桂新景 姚静 王盼盼 王艳丽 刘瑞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5,共6页
口感是影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苦味是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口感。2024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全国22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中... 口感是影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苦味是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口感。2024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全国22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苦度感官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CM 1574-2024),为该类制剂的苦度评价提供了科学标准和良好工具,也为后续实施口感改进奠定了技术基础。该文对该团体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制订过程、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利于中药药剂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应用、推广和改进该团体标准,从而促进该类制剂口感品质和患者接受度的提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 苦度感官评价 团体标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卉艳 牛晓静 +2 位作者 吴延娆 于明明 段晓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48-3351,共4页
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反映每个指标提供的信息的变化,用熵值表示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客观评估权重,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对于多指标、多对象的中药及复方制剂来说,属性权... 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反映每个指标提供的信息的变化,用熵值表示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客观评估权重,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对于多指标、多对象的中药及复方制剂来说,属性权重确定是制剂核心问题之一,熵权法根据不同评价指标的熵值确定不同指标权重,根据所得的综合评分来评价制剂的工艺,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主要介绍了熵权法的评价步骤;概述了熵权法在中药制剂中的中药提取、浸膏干燥、成型工艺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熵权法在中药学科发表文章的情况,发现近几年熵权法在中药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讨论了熵权法的优缺点及在中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熵权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熵权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孟菲 唐进法 +3 位作者 刘瑞新 桂新景 李学林 曹俊岭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2-1657,共6页
目前,中药饮片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较普遍,其主要因素是缺乏规范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一套科学、能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势在必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8... 目前,中药饮片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较普遍,其主要因素是缺乏规范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一套科学、能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势在必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疗机构共同起草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已于2021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团体标准(T/CACM1362-2021)发布。该文对该团体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开具,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临床应用 团体标准 规范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降维判别分析方法在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等效性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苗妍 路露 +9 位作者 谢梦迪 岳佑凇 桂新景 宋明坤 王艳丽 姚静 施钧瀚 张璐 李学林 刘瑞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72,共12页
针对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等效性评价方法不直观,未从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等问题,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指标(化学成分、药效作用)降维判别分析二者等效性关系的评价方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A、B、C厂炙甘草,D、E厂白芍,F、G、H... 针对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等效性评价方法不直观,未从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等问题,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指标(化学成分、药效作用)降维判别分析二者等效性关系的评价方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A、B、C厂炙甘草,D、E厂白芍,F、G、H厂砂仁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等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判别方法可快速、直观判别两者之间的关系,A、B、C三厂的炙甘草配方颗粒在当量比校正前均不能判定与其传统汤剂等效,经当量比校正后,代表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的两个置信椭圆部分相交或包含,表明二者可部分或完全替代;D、E厂白芍,F、G、H厂砂仁的配方颗粒在当量比校正前和校正后均不能判定与传统汤剂等效,二者无法相互替代。所建立的方法通过图形化形式快速直观综合判断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之间的关系,可用于二者之间的等效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 多指标降维判别分析 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水通道蛋白对肠道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凌霄 王盼盼 +2 位作者 李春晓 唐进法 李学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5-4061,共7页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调控水通道蛋白治疗各类肠道疾病,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做为中药治疗肠道疾病的潜在新靶点,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对肠道疾病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对其干预作用及机制进行概述,以期对中药治疗肠道疾病作用机制研究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水通道蛋白 肠道疾病 cAMP-PKA信号通路 NF-κB Na^(+)-K^(+)-ATP酶 MAPK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HuR转录后调控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柳青 李伟霞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明亮 张辉 吴娅丽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3-1418,共6页
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肿瘤治疗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作为RNA结合蛋白,通过转录后调控mRNA稳定性,促... 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肿瘤治疗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作为RNA结合蛋白,通过转录后调控mRNA稳定性,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整个过程,且HuR在肿瘤组织中普遍高表达,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并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标准。中药复方及中药所含多种化学成分能够通过调控HuR功能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免疫逃逸以及逆转肿瘤耐药。该文总结了HuR在肿瘤进展中的调控作用,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调控HuR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靶向HuR的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人类抗原R 转录后调控 MRNA稳定性 中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清热活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8
作者 李旭阳 吴娅丽 +8 位作者 王晴 秦玺 赵娅 郑博文 张明亮 王晓艳 陈小菲 唐进法 李伟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492-3496,共5页
目的研究10种清热活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苯唑西林药敏实验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根据生物膜形成实验筛选具有高产膜能力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杀菌浓度,棋... 目的研究10种清热活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苯唑西林药敏实验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根据生物膜形成实验筛选具有高产膜能力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杀菌浓度,棋盘法测定部分抑菌浓度指数,选取联合抗菌活性为明显协同效应的药物,绘制其时间-杀菌曲线。结果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5株耐甲氧西林,产膜能力最强为417号;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为痰热清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其中丹红注射液具有杀菌作用。苯唑西林、利奈唑胺、多西环素及头孢唑林与中药注射液联用具有部分协同作用,与环丙沙星联合无明显协同作用,与万古霉素联合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庆大霉素联合主要为无关作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奈唑胺具有较强协同作用,而联合利奈唑胺在细菌生长初期具有显著协同抑制活性。结论中药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与抗生素联合后抑菌能力增强,可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 清热活血 抗生素 耐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分类制备探讨
9
作者 张盼盼 苗妍 +4 位作者 李涵 范雪花 姚静 桂新景 刘瑞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8-1316,共9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随着中医药发展而衍生出的对中药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尝试。2021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对中药配方颗粒制备中的原辅料、标准汤剂及生产工艺等... 中药配方颗粒是随着中医药发展而衍生出的对中药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尝试。2021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对中药配方颗粒制备中的原辅料、标准汤剂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同时也遵循与传统汤剂制备中以水为溶媒等相应的原则,为实现中药配方颗粒的全面监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保障。然而,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由于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特点不尽相同,且其千药一罐、千篇一律的工艺较难得到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相一致或药效相近似的颗粒。因此,该文结合饮片自身特点和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及各省级标准中各类饮片配方颗粒制备的特点、注意事项等,对其进行分类并分别获取各类品种最优的制备工艺,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中药配方颗粒整体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传统汤剂 分类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差异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静 麻利杰 +7 位作者 任延娜 李啸鹏 施钧瀚 桂新景 张璐 王青晓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2-1119,共8页
目的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方面的差异,为合理应用该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以原料来源批次统一和不统一2种对比方式,设不同样品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特征图谱,从特征图谱相似... 目的评价当归-黄芪药对配方颗粒汤剂(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方面的差异,为合理应用该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以原料来源批次统一和不统一2种对比方式,设不同样品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特征图谱,从特征图谱相似度、成分种类、指标成分含量、共有峰面积等角度对化学成分进行评价;采用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评价药效。结果①DGD特征图谱与传统汤剂相似度较高(相似度>0.87);②共有色谱峰数目不一致,传统汤剂-自购饮片和传统汤剂-A厂饮片共有色谱峰各12个,A厂DGD共有色谱峰15个,B厂DGD共有色谱峰10个;③A厂DGD中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苷含量高于传统汤剂(P<0.05);B厂DGD与传统汤剂阿魏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较传统汤剂低(P<0.05);④DGD共有峰面积总和与传统汤剂相比,自购传统汤剂、A厂传统汤剂及A厂配方颗粒、B厂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含量相对比值分别为1.00、0.96、2.14、0.60;⑤DGD及传统汤剂均能明显促进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恢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B厂DGD组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厂DGD与传统汤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厂DGD与传统汤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论原料来源批次是否一致,DGD与传统汤剂在化学成分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药理作用上,来源于同一批次饮片制备的DGD与传统汤剂对改善失血性贫血药效相当,来源于不同批次饮片制备的DGD与传统汤剂在药效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批次的饮片和不同制备工艺造成不同厂家配方颗粒存在质量差异,说明国家统一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制定相关过程规范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黄芪药对 当归补血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彦江 桂新景 +5 位作者 董峰宇 鲁静 姚静 刘瑞新 陈天朝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6-1049,共4页
为推进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牵头,会同全国28家医疗机构共同起草了《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2021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该团体标准(T/CACM 13... 为推进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牵头,会同全国28家医疗机构共同起草了《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2021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该团体标准(T/CACM 1367-2021)。该文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促进《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规范》的落地实施,推动传统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临方炮制 团体标准 规范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快速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海洋 桂新景 +8 位作者 侯富国 岳佑凇 姚静 施钧瀚 李学林 李振国 王青晓 王海波 刘瑞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6-1038,共13页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问题关乎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其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在监管政策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其造假、掺伪现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整...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问题关乎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其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在监管政策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其造假、掺伪现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整体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药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产物,快速检测技术是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中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该文对现阶段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常用的快速鉴定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现有的快速鉴定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初步总结了快速检测技术的若干共性特点及实现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以为中药快速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中药饮片 快速鉴定 真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对比研究进展与有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岳佑凇 张璐 +7 位作者 王艳丽 谢梦迪 李海洋 麻利杰 侯富国 路露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2021年《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源于1993年的我国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随着国家级、省级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配方颗粒产业也随着“后试点时代”的到来进入新... 2021年《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源于1993年的我国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随着国家级、省级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配方颗粒产业也随着“后试点时代”的到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汤剂间的差异性、差异程度的研究,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等问题不一定能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而得到解决,因此仍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该文通过对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间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总结现有对比研究中理论层面设计思路所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方法应用的不合理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方法和建议,以期为两者对比研究提供更开阔思路和更多技术层面选择,进而为实现配方颗粒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行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 传统汤剂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性味辨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曼文 施钧瀚 +5 位作者 王艳丽 桂新景 姚静 张璐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1-707,共7页
中药的性味包括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药性味的辨识与确定是正确指导中医药性实践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上主要通过口尝、取... 中药的性味包括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药性味的辨识与确定是正确指导中医药性实践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上主要通过口尝、取象比类、以药物效应反推等方法辨识中药四气五味,现代中医药工作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创新,从不同侧面对四气五味药性规律进行探讨,为揭示中药药性本质提供了新视角。该文通过梳理中药性味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中药性味辨识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总结归纳中药性味的辨识方法,为继承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提供新方法,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一致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2
15
作者 麻利杰 姚静 +6 位作者 路露 侯富国 岳佑凇 谢梦迪 王艳丽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9-1048,共10页
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是解决二者是否等效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从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等多方面对比了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流程和明确的评价标准,二者的一致... 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是解决二者是否等效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从化学成分、入血成分等多方面对比了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流程和明确的评价标准,二者的一致性评价出现了评价层次和指标的选取缺乏系统性、数据处理方法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该文以中药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流程为脉络,梳理二者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评价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汤剂或其他仿制类中药剂型一致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药配方颗粒及其他相关中药剂型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汤剂 传统汤剂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富国 桂新景 +7 位作者 李海洋 岳佑凇 范雪花 李涵 王艳丽 施钧瀚 刘瑞新 李学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多基源中药饮片是中药饮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占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药材和饮片总数的24%。但目前多基原中药饮片存在基原易混淆、鉴别困难等问题,亟需科学高效的鉴别方法来解决。该文通过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 多基源中药饮片是中药饮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占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药材和饮片总数的24%。但目前多基原中药饮片存在基原易混淆、鉴别困难等问题,亟需科学高效的鉴别方法来解决。该文通过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多基原中药品种及其饮片基原鉴别方法,梳理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文献,全面总结多基原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快速准确鉴别中药饮片基原提供参考,为鉴别中药饮片掺伪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多基原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纪秋如 泥文娟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吴娅丽 牛璐 李琨 李伟霞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3,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药效成分 缺糖缺氧/复氧 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肝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韩冰 汪彬 唐进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多次通报警示补骨脂相关制剂(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致康胶囊)引发的肝损伤问题,更有单味补骨脂引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其肝损伤现象已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带来极大挑战。课题组前期基于脂多糖模型证实了补骨脂具有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并从体内外角度相互验证了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或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LRP3信号通路等引发肝损伤。通过对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探讨引起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并总结了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对减轻补骨脂肝毒性的重要意义,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红丽 李伟霞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含配伍禁忌处方共1005张,男性占比44.68%,女性占比55.32%,年龄主要分布在36~60岁;半夏配伍乌头应用最多,其次为瓜蒌配伍乌头;禁忌处方中大多配伍炙甘草,而且乌头主要为附子,两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脘痛病、胃痞病及恶性肿瘤。结论若辨证准确、合理配伍、煎煮得当,临床应用半夏、瓜蒌与附子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在治疗慢性胃炎、恶性肿瘤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配伍禁忌 临床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验证的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高全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小菲 王晓艳 李伟霞 张岱 蒋露 李明格 张小帅 孟伟亭 韩冰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3-1962,共10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 SKI)治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 RF)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筛选RF差异表达基因,借助CMAP数据库,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原理,重定位出具有调控RF作用的药物,然后通过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筛选出SKI潜在治疗RF的成分;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SKI调控RF的核心靶点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到2个RF相关的数据集,CMAP重定位到3个共同的RF治疗药物(saracatinib、dasatinib、PP-2),分子指纹相似性分析发现,RF治疗药物与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5个SKI成分的结构相似性较高。分子对接结果发现,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与SKI调控的潜在治疗RF的核心靶标MMP1、MMP13等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SKI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Relaxin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细胞实验表明,SKI可显著降低RF模型细胞AGE-RAGE信号通路中AGER、NFKB1、COL1A1、SERPINE1、VEGFC和Relaxin信号通路中MMP1、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XFP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SKI可通过调控Relaxin和AGE-RAGE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RF的作用,其物质基础可能为salvianolic acid B、hydroxysafflor yellow A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肾纤维化 生物信息学 药物重定位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