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姬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16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带动增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原则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相互增强;在改革面向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为全球市场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健康有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在改革的具体着力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要重点着眼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协同联动机制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传统文化根脉及民族特色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桂兰 刘建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5,共6页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有机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彰显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家国情怀与“和合”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价值目标的思想文化根脉与民族特色;中华...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有机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彰显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家国情怀与“和合”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价值目标的思想文化根脉与民族特色;中华传统的人文追求与社会治理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社会价值取向的民族文化基因与内涵特色;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修身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价值准则的民族精神根脉与内涵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 文化根脉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人民中心导向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富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人民立场是文艺工作的基本立场,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的主体,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放歌;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的服...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人民立场是文艺工作的基本立场,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的主体,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放歌;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文艺工作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文艺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人民是否满意是衡量文艺工作得失成败的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中心 文艺工作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实现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是一个先进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生产和传递的实践活动。人本原则、主导原则和协调原则是其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它们规定了传播实现的方向和路径。具体来说主要路径有:坚持主渠道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是一个先进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生产和传递的实践活动。人本原则、主导原则和协调原则是其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它们规定了传播实现的方向和路径。具体来说主要路径有:坚持主渠道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发展;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大精神文化产品开发,培育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文化;营造先进的舆论强势,打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播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关系到社会形式——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性维度研究
5
作者 邵发军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6,共7页
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的本质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基于新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性批判的根本性要求,马克思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与对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现实的本质批判相关联,并在社会形式这一“束... 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的本质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基于新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性批判的根本性要求,马克思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与对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现实的本质批判相关联,并在社会形式这一“束缚”与“界限”所给予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中,有原则高度地批判性追问给予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表征人的解放与社会关系总和的未来的社会形式,作为新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本质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关系 社会形式 人的本质 总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美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共产党围绕为什么实现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它跟踪分析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及各种危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蓝图及过渡方式和步骤;强...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共产党围绕为什么实现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它跟踪分析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及各种危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蓝图及过渡方式和步骤;强调从美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美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调整党建的思路与方法;积极参与国内选举政治;及时剖析、抨击极右翼政府的内外政策。这些新探索对于推动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于世界各国共产党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美共这些新探索的实际效果还需要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美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新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时代境遇及培育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58,共4页
诚信价值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美好德性,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利益基础,政治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的繁荣为其提供了共同的道义标准。针对当前我国诚信的问题,要用"总体性"标准判断其建设... 诚信价值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美好德性,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利益基础,政治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的繁荣为其提供了共同的道义标准。针对当前我国诚信的问题,要用"总体性"标准判断其建设的状况,用"历史性"标准判断其建设的成效,用"辩证性"标准来面对其建设的问题。用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建设,就是要通过诚信观念的培育、诚信制度的建设和诚信修养的践行,让"守诚信"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诚信 时代境遇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大体系”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孟轲 聂立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探析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动力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以利于科学明确其发展的基础要素、驱动力量和规范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话语体系 动力体系 评价反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邵发军 范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3,共8页
政治共同体思想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扬弃政治共同体的虚幻性与抽象性为实践指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马克思的政治共同体思想深入到社会治理领域,为现代社会消除政治共同体虚幻性与抽象性... 政治共同体思想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扬弃政治共同体的虚幻性与抽象性为实践指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马克思的政治共同体思想深入到社会治理领域,为现代社会消除政治共同体虚幻性与抽象性提供了理论指引,为明确社会治理前提、社会治理工具、社会治理目标提供范导性作用。对马克思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社会治理理论进行深入阐释,对避免社会治理困境、防范社会治理风险、完善社会治理路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共同体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的统计测度
10
作者 张秀丽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4,共12页
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促进的合力作用,为国民经济水平稳定提升奠定必要社会基础,是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举措。将2012—2023年30个省域设定为研究样本,在科学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Da... 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促进的合力作用,为国民经济水平稳定提升奠定必要社会基础,是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举措。将2012—2023年30个省域设定为研究样本,在科学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变异系数法与β收敛模型全面观测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区域差距与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整体上呈逐年攀升之势。就分项得分而言,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均在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演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四大地区而言,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存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特征。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整体差异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态势,在区域内呈现“东部>西部>东部>东北”的差异水平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揭示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变异系数法与β收敛模型检验发现,全国及四大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均存在时序性σ收敛特征,全国及四大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研究结论为加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Dagum基尼系数 变异系数法 市场调节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发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马克思在批判近代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前提下,赋予了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身份,从而提出了政治共同体建构的现代政治价值原则,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得以彰显。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 马克思在批判近代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前提下,赋予了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身份,从而提出了政治共同体建构的现代政治价值原则,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得以彰显。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视角来看,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在政治共同体与法律、政治共同体与市民社会和政治共同体与意识形态三大关系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价值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政治共同体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作为治理之道的群众话语:历史经验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金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理解新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理论进路必须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话语,相对于社会优先理念来说,群众话语为政治权力介入社会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理由。集双重形象(人民群众与乌合之众)于一身的群众话语使得作为治理之道... 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理解新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理论进路必须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话语,相对于社会优先理念来说,群众话语为政治权力介入社会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理由。集双重形象(人民群众与乌合之众)于一身的群众话语使得作为治理之道的群众路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新中国卡理斯玛权威绩效合法性的压力使得推进赶超型现代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另一方面,群众则必须接受先进政党的领导。正是借助于群众话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和控制。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优先性理念对群众路线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实现其功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社会优先 治理之道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发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6,共5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是关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其质点乃是大众主体性的生成这一关键点。只有从动态的总体性视角来把握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才能真正消解在"主体问题"上一元与多元的纷争,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是关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其质点乃是大众主体性的生成这一关键点。只有从动态的总体性视角来把握大众化的主体问题,才能真正消解在"主体问题"上一元与多元的纷争,才能从整体上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批判性、参与性与超越性的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主体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160-165,共6页
应急物流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归纳整理了近些年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物资调运和运输优化、系统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国内外应急物流近些年来的研究... 应急物流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归纳整理了近些年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物资调运和运输优化、系统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国内外应急物流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总结应急物流的研究发展历程,把握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预测应急物流的研究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基础理论 运输优化 物资调运 系统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秀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整个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思路举措...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整个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思路举措,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党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砺自己;以创新为关键,革新管党治党思路理念、创新管党治党方式方法、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用改革精神完善提升自己;以实践为根本,用严的标准要求约束自己,坚持标准从严、内容从严、过程从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精神 严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共同发展与全球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发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平衡性发展 共同发展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与优化社会政治生态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桂兰 马泽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5,共7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执政党自身的生态建设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的主导力量和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现实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迫切... 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执政党自身的生态建设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社会政治生态优化的主导力量和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现实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迫切呼唤,是净化社会政治生态的必由之路,其常态化和制度化更是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本特质与生成逻辑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小九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8,共4页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是在特殊的地理、政治、伦理和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成形并不断稳固的。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宽广的地域、丰饶的物产、多娇的江山、对土地的崇拜等...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是在特殊的地理、政治、伦理和文化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成形并不断稳固的。从空间地理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宽广的地域、丰饶的物产、多娇的江山、对土地的崇拜等密不可分;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同构"的治理格局、"敬德保民"的德政传统、爱国与忠君的统一等密切关联;从伦理精神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整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爱国家与爱国人的统一、修德与治国的统一;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丰富灿烂、博大精深、有巨大包容性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 土地 政治 伦理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发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4,共6页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所揭示出的基于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之上的国家共同体的虚幻性,阐释了个体与共同体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而基于虚幻共同体这一现代性视域的国家治理问题,必然本质性地要求公共行政性的利他性的最大化,这也成为...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所揭示出的基于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之上的国家共同体的虚幻性,阐释了个体与共同体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而基于虚幻共同体这一现代性视域的国家治理问题,必然本质性地要求公共行政性的利他性的最大化,这也成为消解国家共同体虚幻性的内在的本质性根据,只有如此,我国的国家治理问题才能在共同体视域下被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虚幻”共同体 国家治理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云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168,共6页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2000年、2009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甘州区1987—2009年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甘州区农田和居民工矿用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林地和草地先减少后增加,...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2000年、2009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甘州区1987—2009年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甘州区农田和居民工矿用地一直处于增加趋势,林地和草地先减少后增加,水域处于减少状态;(2)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1987年、2000年和2009年3个年份分别是25.2,19.53,20.21亿元;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农田、草地、水域提供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达到总价值的80%以上,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3)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较高,二者之和占总价值的近40%;(4)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5)从表面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直接源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实质上,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强度和政府政策导向的间接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分析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