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及对神经电生理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赵莹雪 刘志勇 +3 位作者 董宁 王闪闪 冉晓丹 张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测血液指标包括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Toronto评价神经功能。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波幅。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HOL、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M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正中神经和SNCV腓总神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运动传、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传导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 当归四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冬梅 赵旭 +2 位作者 汪坤 杨艳华 崔应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5,共8页
目的:探讨大黄对脑出血(ICH)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ICH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0.27 g/kg)、大黄组(3.60 g/kg)。ICH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和大黄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复制大... 目的:探讨大黄对脑出血(ICH)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ICH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0.27 g/kg)、大黄组(3.60 g/kg)。ICH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和大黄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复制大鼠ICH模型。建模结束后安宫牛黄丸组和大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肠(1次/d)。在给药后12 h、24 h、3 d、7 d分别取样,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进行各组大鼠脑损伤程度评价;依文思蓝(EB)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FN-γ、IL-4、IL-10、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出血侧脑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CH组EB含量和mNSS评分升高,血清中TNF-α、IL-6、IFN-γ含量均增加,IL-4、IL-10含量在出血后12 h升高,然后随着出血的进展随之降低,血清中GSH含量降低,出血侧脑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升高(P均<0.05);与ICH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可以降低ICH模型大鼠的mNSS评分、脑组织的EB含量和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TNF-α、IL-6、IFN-γ水平,提高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和大鼠血清中抗氧化因子GSH的含量以及出血侧脑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大黄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保护ICH模型大鼠的血脑屏障,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脑出血 血脑屏障 抗炎 抗氧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学 王伟民 王改凤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清除术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民 赵彦青 王松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综合疗法,即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并中药口服、早期康复、西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脑出血治疗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疗法组、微创加内科组、单纯内科组,每组30例,治疗28天...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综合疗法,即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并中药口服、早期康复、西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脑出血治疗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疗法组、微创加内科组、单纯内科组,每组30例,治疗28天及90天时,分别进行两次疗效评定。结果:3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83.33%;40.00%、80.00%;20.00%、43.33%。综合疗法组优于微创加内科组(P<0.05),微创加内科组优于单纯内科组(P<0.05),综合疗法组优于单纯内科组(P<0.01),3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可作为脑出血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综合疗法 微创清除术 血肿消 中风防治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中风”经络脏腑辨证与病史及CT表现的联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毅 赵英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的经络脏腑辨证与病史及颅脑CT影像的关系,以求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经络脏腑辨证分型,将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总结出206例中风患者病史及颅脑CT影像规律。结果:病史中高血压与中脏腑、糖... 目的:探讨中风的经络脏腑辨证与病史及颅脑CT影像的关系,以求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经络脏腑辨证分型,将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总结出206例中风患者病史及颅脑CT影像规律。结果:病史中高血压与中脏腑、糖尿病与中经络、房颤与中腑具有较高相关性。CT检测中中经络多为局限、非功能区病灶;中脏腑多为大面积、功能区病灶。结论:中风的颅脑CT影像与中风的经络脏腑病位有密切关系,对中风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及时作CT检查和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经络脏腑病位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先兆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97-1597,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凰宏 韩冠先 +4 位作者 关东升 贾丽阳 毛亚瑞 王通 张静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方法:以历代医家理论观点、经验总结及当代医学临床研究为指导,归纳CIDP的... 目的:探讨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方法:以历代医家理论观点、经验总结及当代医学临床研究为指导,归纳CIDP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从脾肾入手论治CIDP具有充足的理论支持,邪毒入侵是诱因,而脾失健运,肾元受损则是CIDP发病的根本,治疗当以"驱邪补虚"为主,健脾利湿,益肾培元,脾肾同调。结论:CIDP多因脾胃失健-骨肉乏源-肾精不足和邪毒侵髓-伤筋削骨而发病,其产生的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又可互为致病因素,加重病情,故治疗CIDP应以脾肾为主,结合临床病情侧重点的不同,给予补脾益气法、健脾利湿法、益肾填髓法、补脾强肾法、益气活血法等对症治疗,对延缓该病进展、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 CIDP 驱邪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羚角钩藤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60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靳建宏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4期590-590,593,共2页
目的 :观察羚角钩藤汤加味为主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6 2例。观察一个月 ,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肿吸收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 :观察羚角钩藤汤加味为主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6 2例。观察一个月 ,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肿吸收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33% ,血肿全部及大部分吸收率为 84 .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7.74 % ,血肿全部及大部分吸收率为 4 6 .4 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血肿吸收 ,减轻脑水肿 ,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出血属“中风”范畴 ,多表现为中风中脏腑 ,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头痛、偏瘫、呕血、发热等。肝肾阴虚是病理基础 ,遇情志、劳累等因素诱发 ,气血逆乱或肝风内动 ,风火相煽 ,夹瘀上扰清窍 ,离经之血瘀于脑腑 ,脑髓壅滞 ,经脉不通 ,肢体失机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脑出血 中医药疗法 羚角钩藤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任冬冬 杨敏华 +1 位作者 李艳艳 崔应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93-2498,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513例为研究对象。17例不接受24 h...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513例为研究对象。17例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患者和16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患者均被剔除,剩下的4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AP组(n=240)和对照组(n=240)。CPAP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CPAP和药物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3个月。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24 h ABPM指标〔日间收缩压(SBP)、日间舒张压(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24 h DBP〕、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肾素水平。结果最终有468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CPAP组232例、对照组236例。根据治疗前24 h ABPM结果,以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 Pa)为假性顽固性高血压,≥125/80 mm Hg为真性顽固性高血压。CPAP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9例;对照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3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CPAP时间与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利尿剂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治疗后日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DBP、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夜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夜间SBP、24 h SBP、AHI,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P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及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PAC为因变量,年龄、BM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98×CT90%+0.058(P=0.023,R^2=0.026)。以治疗后PAC为因变量,年龄、BMI、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68×24 h DBP+0.113(P=0.015,R2=0.094)。结论 PAC可能参与了OSA和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CPAP能有效改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的PA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松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思路和经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彦青 宫剑鸣 +1 位作者 李亚翔 王伟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35-1836,共2页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思路和经验。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阻是导致其形成的关键;并根据病因病机,提出"泄浊化痰、活瘀通窍"的治疗原则,自拟"涤浊通窍方",灵活运用中医辨病及辨证论治...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思路和经验。认为脾肾亏虚、痰瘀互阻是导致其形成的关键;并根据病因病机,提出"泄浊化痰、活瘀通窍"的治疗原则,自拟"涤浊通窍方",灵活运用中医辨病及辨证论治,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泄浊化痰 活瘀通窍 名医经验 王松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痰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中风后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改凤 王松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导痰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中风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溶栓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等),观察组... 目的探讨导痰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中风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溶栓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导痰汤加减,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睡眠监测指标(AHI、ODI、OAI、LSaO2)、血液流变学指标(HSRV、LSRV、WBV、FIB)、血脂指标(HDL-C、LDL-C、TC、TG)、炎症因子(TNF-α、IL-6、IL-18、CR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睡眠监测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导痰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痰汤 常规治疗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中风 风痰瘀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立忠教授特发性水肿治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育勤 尹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王立忠教授认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郁气滞,血不利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湿盛则阳微,湿邪阻遏阳气,肾阳... 王立忠教授认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郁气滞,血不利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湿盛则阳微,湿邪阻遏阳气,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蒸腾气化失职,致使水湿泛滥肌肤、旁走四肢,阻滞气机,而成水肿脾肾阳虚证候。治疗常采用健脾益气、补肾温阳、化湿利水,疏肝解郁之法,以标本兼治。方剂选用济生肾气丸为主,加黄芪、党参、防己、茯苓皮、生白芍、赤小豆、冬瓜皮、陈皮、砂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大枣等药,有合用防己黄芪汤、五皮饮、四妙散之意,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水肿 脾肾亏虚 肾阳不足 健脾益气 补肾温阳 化湿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