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黄固肾通络方调控脂代谢和自噬保护足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
1
作者 韩佳瑞 王学艺 +4 位作者 朱清 李新宝 李冰 石锦涛 庞欣欣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2-1873,共12页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KD模型。检测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pro)等指标,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检测PPAR-γ、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p62蛋白(SQSTM-1/p62)等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MPC-5),用含药血清干预,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脂质积累。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损伤,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下降,血糖、尿蛋白、Scr、BUN上升,PPAR-γ、p62等蛋白表达增加,LC3、苄氯素1(Beclin-1)下降,脂质沉积增多。芪黄固肾通络方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降低PPAR-γ、p62表达,增加LC-3、Beclin-1表达,减少脂质沉积。体外实验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含药血清上调Beclin-1、LC3表达,下调p62、PPAR-γ表达,减轻脂质积累。结论: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下调PPAR-γ,增强自噬,减轻DKD小鼠肾脏纤维化,保护足细胞,对DKD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肾通络方 自噬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质积累 脂代谢 足突细胞 高糖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糖尿病肾病阴虚证大鼠肾损害与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韩佳瑞 邢玉凤 +4 位作者 彭紫凝 商海涛 李新宝 庞欣欣 孙新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8-947,共10页
目的观察阴虚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损害以及自噬变化的影响,探讨DKD阴虚证大鼠肾脏病理损害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12周后将糖尿病组中... 目的观察阴虚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损害以及自噬变化的影响,探讨DKD阴虚证大鼠肾脏病理损害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12周后将糖尿病组中尿蛋白阳性的大鼠随机均分为DKD组、阴虚组,阴虚组大鼠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灌胃法制备DKD阴虚证模型。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第16周处死取材,观察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 hPro)、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阴虚证指标-血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c monophosphate,c GMP)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 4,f T4)、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雌二醇(Estradiol,E2);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及自噬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肾组织纤维化指标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自噬相关Beclin-1、LC3-II、P62的蛋白及其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组出现精神萎靡、多饮多食多尿、毛发粗糙等症状,阴虚客观指标血清f T4、Cort、E2、c AMP、c AMP/c GMP比值升高、c GMP下降(P<0.01或P<0.05),24 h Pro、Scr、BUN升高(P<0.01),光镜及电镜下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肾组织FN、α-SMA、P6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均增高(P<0.05或P<0.01),LC3-II、Beclin-1的蛋白及m RNA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与DKD组相比,阴虚组大鼠死亡率增加,出现急躁易怒、饮食饮水量增加、毛发粗糙无光泽、体质量下降等现象,血清fT4、Cort、E2、cAMP、c AMP/c GMP比值(P<0.05或P<0.01),24 h Pro、Scr、BUN进一步升高(P<0.01或P<0.05),c GMP则下降(P<0.01),同时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肾组织FN、α-SMA、P62的蛋白及m RNA表达进一步增高(P<0.01或P<0.05),LC3-II、Beclin-1的蛋白及m RNA表达则下降(P<0.01或P<0.05)。结论在病证结合模型下,阴虚证能够加重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可能与抑制肾脏组织的自噬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阴虚证 自噬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地龟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庞欣欣 石秀杰 +3 位作者 张雅歌 彭紫凝 邢玉凤 韩佳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46-3850,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近1/3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糖尿病肾病的威胁,但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中医药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观察通络地龟汤治疗2型... 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近1/3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糖尿病肾病的威胁,但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中医药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观察通络地龟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瘀。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通络地龟汤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血清炎性因子与尿液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空腹血糖及血尿酸较治疗前降低,eGFR、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尿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结论通络地龟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减轻炎性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通络地龟汤 中医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地龟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非杓型血压和尿钠排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庞欣欣 石秀杰 +3 位作者 张雅歌 彭紫凝 邢玉凤 韩佳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43-1950,1958,共9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非杓型血压是D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干预手段,而中医药治疗DKD及非杓型血压具有一定优势。目的探讨通络地龟汤对DKDⅣ期患者非杓型血压、尿钠排泄及肾素-...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病因,非杓型血压是D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干预手段,而中医药治疗DKD及非杓型血压具有一定优势。目的探讨通络地龟汤对DKDⅣ期患者非杓型血压、尿钠排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DKDⅣ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地龟汤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非杓型血压比例、24 h尿钠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醛固酮水平,计算杓型血压逆转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完成8周随访,无中途退出或脱落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CV)降低,eGFR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SBPCV)、nSBPCV降低,eGFR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SBP、n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CV)、nDBPCV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非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杓型血压逆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钠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地龟汤有利于更好地改善DKDⅣ期患者肾功能,降低患者夜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非杓型血压比例,提高患者杓型血压逆转率及24 h尿钠排泄,且安全性较高,但对RAAS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醛固酮 通络地龟汤 血压 尿钠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晨辉 王慧丽 +4 位作者 李冰 石锦涛 张知宜 庞欣欣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27-2534,共8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等多个方面。脂代谢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与DKD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多通过干预生活方式,使用降糖、降脂药物等手段调节DKD患者糖脂代谢,在一定程度上...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等多个方面。脂代谢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与DKD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多通过干预生活方式,使用降糖、降脂药物等手段调节DKD患者糖脂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中医药治疗DKD合并脂代谢紊乱,在临床制剂及有效成分提取物开发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脂代谢紊乱 脂质 胆固醇 西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 中药单药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类方剂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慧丽 彭紫凝 +3 位作者 李冰 王晨辉 庞欣欣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进展延缓等方面均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活血通络类方 研究进展 益气养阴 泄浊解毒 补肾活血 祛风通络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中大黄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庞欣欣 王学艺 +3 位作者 郑威 李新宝 赵晓朦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45-649,共5页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复杂,总为本虚标实,标实以瘀血、湿热、浊毒内蕴为主,标实证既是脏腑亏损、功能下降的产物,又阻碍脏腑气化,导致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点。标实不祛则正气难复,脏腑气化难以恢复。大黄味苦性寒,具有逐瘀通经、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功效,配伍诸药切中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既通利二便,给邪以出路,又通利六腑以调整脏腑气化,恢复正常功能。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入手,分析经方中大黄配伍的理论内涵,以指导大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经方 配伍 瘀血 湿热 浊毒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胜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6
9
作者 庞欣欣 张雅歌 +3 位作者 石秀杰 彭紫凝 邢玉凤 赵文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48,共3页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不同的证型特点,辨证选方用药,并根据标本缓急,急当治其标,以祛邪为主,当病情稳定时,则按其正虚邪实之轻重标本兼治。文章总结张胜容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多年经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胜容 慢性肾脏病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抗生素脑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欣欣 张雅歌 +1 位作者 石秀杰 韩佳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0-1571,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77岁。以“发现肌酐升高6年余,规律血液透析4年,发热伴胸痛1 d”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222.11μmol·L^-1,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降压、保肾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4年前血肌酐进一步升高(具体不... 1病例介绍患者,男,77岁。以“发现肌酐升高6年余,规律血液透析4年,发热伴胸痛1 d”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222.11μmol·L^-1,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降压、保肾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4年前血肌酐进一步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尿毒症,遂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至今。1 d前患者受凉后出现胸部疼痛伴发热,体温37.5℃,伴胸闷、气喘,咳嗽、咯白痰。血常规:白细胞:9.54×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85.04%,C反应蛋白定量>160 mg·L^-1,肺部CT提示双肺炎症性改变,少量胸腔积液。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6年,血压最高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吸烟史30余年,平均10支·d^-1,现已戒烟8年。体格检查: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双肾区叩痛(-),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维持性 抗生素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