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CT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价值
1
作者 王怡博 冯广森 +1 位作者 张明勤 张文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CT(DCE-CT)确定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评价其对预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110...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CT(DCE-CT)确定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评价其对预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1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通过DCE-CT评估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类型。在不同分布类型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患者中比较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结果脾静脉右支型患者中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分别为58.3%、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脾静脉左支型、脾静脉弥散型患者中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6、0.846)。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脾静脉优势支分流、肠系膜上静脉优势支分流患者术后OHE发生率分别为20.8%、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TIPS术前利用DCE-CT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术中有选择地进行门静脉分支穿刺分流,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OH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显性肝性脑病 门静脉血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对头颈外科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谦 杜凤丽 +3 位作者 杜梅红 孙瑞 杨旭 任月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CT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对头颈外科手术的确立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2年2月—201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腮腺良性肿瘤和8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征,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CT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对头颈外科手术的确立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2年2月—201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腮腺良性肿瘤和8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征,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6%(21/27),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78.1%(15/19),恶性肿瘤符合率75%(6/8),腮腺良性肿瘤CT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多位于腮腺浅叶,无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肿块影,常累及深叶或跨深浅两叶,具有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良恶性肿瘤,在部位、形态、边缘、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显著影像学差异。CT扫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CT可明确腮腺肿瘤的部位及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为头颈外科手术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板层型肝癌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茂强 赵华民 +3 位作者 于国 崔志鹏 杨立 曹丹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的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经病理证实FLHCC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6岁~45岁,均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做超声波(US)检查9例,CT8例,MRI6例,血管造影7例。结... 目的观察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的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经病理证实FLHCC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6岁~45岁,均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做超声波(US)检查9例,CT8例,MRI6例,血管造影7例。结果①病理检查:7例切除标本中,单发分叶状肿块6例,多个结节相融合1例,质硬,界限清楚,有假包膜5例,剖面中部可见灰白色近似放射状致密瘢痕灶,4例肿块内有大小不一囊状液化坏死区。②US表现:肿块呈高回声3例,内有条状低回声瘢痕结构:呈混杂回声6例,3例肿瘤内有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区。DopplerUS示肿块实性部分血供丰富。③CT表现:8例平扫病灶低于肝实质密度,5例肿块内有粗大放射状瘢痕结构,3例有囊状低密度区,肿瘤内有点状钙化4例。增强扫描7例均呈明显强化,内有囊状及星条状低密度区,大体标本显示前者为囊状坏死,后者为致密胶原瘢痕。均无肝硬化及脾脏增大表现。④MRI表现:6例平扫T1加权像病变低于肝实质信号,5例内有星条状更低信号区。T2加权像肿瘤信号较高而不均匀,其中T1加权像显示的条状低信号区、于T2加权像上亦呈低信号,病理证实为胶原瘢痕。增强扫描4例均呈明显强化,瘢痕区无强化。⑤肝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波诊断 CT NMR 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同明 任月勤 刘新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14/16)或穿刺活检(2/16)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有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为胸部单发肿块,1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14/16)或穿刺活检(2/16)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有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为胸部单发肿块,1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5例病灶中央可见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地图样强化),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8例见增强血管影。2例内散在钙化。5例位于肺内,11例位于肺与胸膜之间,与邻近胸膜呈宽基地。5例见蒂状结构,1例见血管蒂。病理:瘤细胞稀疏区(胶原化明显)和密集区(由梭形细胞构成)共存,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分支状血管。免疫组化:所有肿瘤CD34、Vimentin阳性,大部分肿瘤Bcl-2(14/16)、CD99(13/16)阳性。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瑞 葛英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1-734,共4页
背景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有极少数患者合并脑出血转化。采用常规CT检查时,介入术中使用的对比剂与脑出血转化均表现为高密度,二者不能被及时有效鉴别,而关于能谱CT鉴别二者的研究也鲜见报道。目的探讨能谱CT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异... 背景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有极少数患者合并脑出血转化。采用常规CT检查时,介入术中使用的对比剂与脑出血转化均表现为高密度,二者不能被及时有效鉴别,而关于能谱CT鉴别二者的研究也鲜见报道。目的探讨能谱CT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即刻行能谱CT平扫出现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图像,以术后24 h常规CT复查结果为标准,将21例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分为对比剂渗出组(渗出组,11例)和脑出血转化组(出血组,10例),分别测量各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的CT值、水(碘)基值、碘(水)基值,计算这3个观察指标的相对值,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组水(碘)基值小于出血组,碘(水)基值大于出血组(P<0.05)。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扫描图上均表现为相似的高密度;渗出组水(碘)基值相对值小于出血组(P<0.05),在水(碘)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等低密度,出血表现为高密度;渗出组碘(水)基值相对值大于出血组(P<0.05),在碘(水)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高密度,出血表现为等低密度。结论能谱CT可以通过碘-水基物质对图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CT图像上出现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进行及时有效地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学 介入性 碘-水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路 杜梅红 +3 位作者 张全 陈红跃 赵林 郭伟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590-2597,共8页
背景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雷公藤红素可调节肿瘤细胞中细胞因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有关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探索治... 背景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雷公藤红素可调节肿瘤细胞中细胞因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有关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探索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药物提供借鉴。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培养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简称肾细胞HK2细胞)。检测不同浓度(0、0.5、1.0、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不同时间(12、24、48 h)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存活率;检测不同浓度(0、0.5、1.0、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氟尿嘧啶(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浓度(0、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周期、凋亡率;检测不同浓度(0、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不同浓度(0、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色素c、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PRRP)水平。结果 0、0.5、1.0、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12、24、48 h时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加依次减小(P<0.05)。1.0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24、48 h时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存活率小于12 h时(P<0.05);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12、24、48 h时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增加依次减小(P<0.05)。0.5μmol/L雷公藤红素、1.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雷公藤红素、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毒性大于0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2.0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毒性大于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肾细胞HK2细胞毒性大于1.0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1.5μmol/L 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肾细胞HK2细胞毒性大于0.5、1.0、1.5、2.0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G_2/M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肾细胞HK2细胞少于S、G_0/G_1期(P<0.05);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Fu作用下G_0/G_1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肾细胞HK2细胞多于S期,G_2/M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肾细胞HK2细胞少于S、G_0/G_1期(P<0.05)。1.5μmol/L雷公藤红素、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凋亡率大于0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2.0μmol/L雷公藤红素、1.5μmol/L 5-Fu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凋亡率大于1.5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1.5μmol/L 5-Fu作用下肾细胞HK2细胞凋亡率大于0μmol/L雷公藤红素、2.0μmol/L雷公藤红素(P<0.05)。0、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依次增大(P<0.05)。0、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依次增大(P<0.05)。0、0.5、1.0、1.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下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中Bax、细胞色素c、PRRP水平依次升高,Bcl-2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caspase-9活性,上调Bax、细胞色素c、PRRP水平,下调Bcl-2水平来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癌 透明细胞 雷公藤红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三维动态增强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红梅 刘新爱 史志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在腹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CE-MRA。采用德国Siemens Essenza1.5T全身MR扫描仪,Body线圈,运用3D快速小角度...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在腹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CE-MRA。采用德国Siemens Essenza1.5T全身MR扫描仪,Body线圈,运用3D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扫描序列,自动移床采集双下肢血管图像。结果 3DCE-MRA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动、静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30例患者中,动脉硬化狭窄20例,动脉瘤2例,动脉瘘1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变异1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正常3例。结论 3DCE-MRA对腹部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很好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同轴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68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建庄 刘红 王同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CT引导 同轴自动活检枪 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部病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支架置入50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建庄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恶性狭窄 食管支架置入术 食管癌 带膜金属内支架 食管气管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调控miR-204表达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小路 杜梅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通过调控miR-204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通过调控miR-204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6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5种胰腺癌细胞(Bx PC-3、HS-7667、PANC-1、As PC-1和SW-1990)中lnc RNA MALAT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ALAT1与miR-204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ALAT-1对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ALAT1和miR-204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MALAT1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lnc RNA MALAT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5±0.52vs 0.34±0.12,P<0.05),MALAT1在SW-199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lnc RNA MALAT1能与miR-204的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miR-204的表达活性。抑制MALAT1表达后,可诱导SW-1990细胞G2/M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SW-199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均P<0.05),下调SW-1990细胞N-cadherin、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过表达miR-204可促进SW-1990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lnc RNA MALAT1通过靶向调控miR-204表达影响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SW-1990细胞 lncRNA MALAT1 微小RNA-214(miR-204)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8例介入治疗体会
11
作者 任建庄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9-14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血管内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动脉内血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 介入治疗 介入性放射学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