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娄静 赵雷 +6 位作者 朱岩洁 袁帅强 王菲 张杭洲 徐娇娇 余晓珂 侯留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筛选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2 g·mL^(-1))、中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4 g·mL^(-1))、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8 g·mL^(-1))、SC79组(8 mg·L^(-1)SC79)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8 mg·L^(-1)SC79)。CCK-8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DM2(p-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的升高,HepG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选取0.2、0.4和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扶正软坚抗癌方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kt/MDM2信号通路、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软坚抗癌方 蛋白激酶B 鼠双微体2 P53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菲 张杭洲 +1 位作者 朱岩洁 侯留法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探讨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益脾理肠汤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持续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及血清学指标含量差异。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sotox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在中药保留灌肠同时接受益脾理肠汤内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减轻机体全身炎性反应、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慢性 益脾理肠汤 中药保留灌肠 外周血 炎性反应 肠道屏障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