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家河南酒企窖泥理化性质及其地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晓龙 田瑞杰 +5 位作者 张勇 余苗 何培新 李华 李明笑 孙继祥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以河南省5个地域的6家酒企窖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水分含量、pH值、总酸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窖泥理化性质及其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家酒企窖泥的平均水分含量、pH值、总酸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3... 以河南省5个地域的6家酒企窖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水分含量、pH值、总酸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窖泥理化性质及其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家酒企窖泥的平均水分含量、pH值、总酸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39.21%、5.36、7.51 mg/g、699.0 mg/kg和214.7 mg/kg;豫东酒企(SH)窖泥的平均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家酒企样品,豫中酒企(JH)窖泥的平均pH值和铵态氮含量最高,豫西酒企(YS)和豫北酒企(BQC)窖泥的平均总酸含量较高,而YS窖泥的平均有效磷含量较高.上述5个地域均能较好地单独聚类,表明河南酒企窖泥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pH值、铵态氮含量、总酸含量及水分含量是区分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理化因子.窖泥理化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其中铵态氮与水分含量和pH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理化因子 地域差异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培新 胡晓龙 +4 位作者 郑燕 沈祥坤 李绍亮 李学思 范海报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12,共12页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降乳"综合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由己酸和乳酸与乙醇通过酯化作用生成,己酸和乳酸分别是这两种酯生物合成的底物;己酸菌、甲烷菌、酯化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都是与"增己降乳"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微生物,单独或复合使用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取得明显的"增己降乳"的效果;此外,白酒企业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科学建造窖池、优化窖泥配方、提高大曲质量、做好清洁卫生、调整入池条件、精细蒸馏操作、低温缓慢发酵等综合措施,也有助于实现"增己降乳".未来应深入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乳酸菌、降乳菌等"增己降乳"相关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规律;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学等免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与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规范白酒产业化管理,保持"增己"和"降乳"的合理与适度,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品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乙酯 乳酸乙酯 “增己降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酒醅中活性梭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关联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龙 冯大鸿 +6 位作者 杨雨惠 迟雷 张勇 王亚平 朱文优 孙继祥 曾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探索浓香型白酒发酵酒醅中具有转录活性的梭菌群落及其与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相关性,采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酒醅中活性梭菌群落的组成、演替、功能以及挥发性有机酸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梭菌群落由6个目、27个科... 为探索浓香型白酒发酵酒醅中具有转录活性的梭菌群落及其与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相关性,采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酒醅中活性梭菌群落的组成、演替、功能以及挥发性有机酸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梭菌群落由6个目、27个科及148个属组成,其中包含1个优势菌科Heliobacteriaceae;梭菌群落的平均相对丰度在发酵15 d时达到最高,其变化规律可将酒醅发酵分为前期(3~7 d)、中期(7~25 d)和后期(25~60 d)3个阶段。相对含量从高到低排名前10的属与乙酸、丁酸和己酸等8种挥发性有机酸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KEGG功能注释表明供试酒醅中梭菌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翻译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其中来自12种可鉴定属及不可鉴定的属的25个基因和22种碳水化合物酶参与到乙酸和丁酸的合成途径中,其相关基因在发酵45 d时具有最大的表达量,其中Clostridium(梭菌属)是主要的贡献菌。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浓香型酒醅复杂微生态体系中活性梭菌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揭示浓香型白酒固态酿造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宏转录组学 活性梭菌 有机酸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存在下平行催化氢波法测定红霉素
4
作者 马淮凌 耿凤华 +2 位作者 王永祥 徐茂田 李清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3-696,共4页
在pH 6.8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介质中,红霉素产生一催化氢波,其峰电位(Ep)在-0.80V(vs.SCE);当加入过氧化氢后,该催化氢波被催化,于相同的峰电位处产生一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峰电流增加约15倍,据此提出了平行催化氢波法测定红霉素... 在pH 6.8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介质中,红霉素产生一催化氢波,其峰电位(Ep)在-0.80V(vs.SCE);当加入过氧化氢后,该催化氢波被催化,于相同的峰电位处产生一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峰电流增加约15倍,据此提出了平行催化氢波法测定红霉素含量的方法。红霉素的浓度在1.0×10-7~2.6×10-5 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二阶导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0×10-8 mol·L-1。该方法可用于药物制剂中红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在92.5%~101%之间;测定片剂样品中红霉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催化氢波 红霉素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池中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晓龙 王康丽 +7 位作者 余苗 田瑞杰 范海报 孙继祥 张军 杨旭 马歌丽 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4,共8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浓香型白酒企业35年窖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壁上层、中层、下层和窖底窖泥中的分布。厚壁菌门(71.1%)和拟杆菌门(16.3%)为供试窖泥的主要优势菌门;78.1%(共32个)的优势属隶属梭菌纲和拟杆菌...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浓香型白酒企业35年窖龄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在窖壁上层、中层、下层和窖底窖泥中的分布。厚壁菌门(71.1%)和拟杆菌门(16.3%)为供试窖泥的主要优势菌门;78.1%(共32个)的优势属隶属梭菌纲和拟杆菌纲,其中产己酸菌属含量最高(27.3%),且存在大量未鉴定菌属(17.5%)。对α-和β-的多样性分析表明,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1)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但不显著(P>0.05);(2)门、纲、属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水平组成均具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pH和有效磷可能是影响窖泥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理化因素。该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窖池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究不同位置窖泥对白酒生产的具体影响和贡献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了河南产区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窖泥 原核微生物群落 空间分布 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