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叶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欧行奇 胡海燕 +1 位作者 李新华 成立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517,共5页
为了解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源限型小麦品种周麦16和库限型小麦品种百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开花后1周、开花后2周、开花后3周、开花后4周和成熟期分别剪去倒三叶、倒二叶+倒三叶和旗叶+倒二叶+倒三叶... 为了解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源限型小麦品种周麦16和库限型小麦品种百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开花后1周、开花后2周、开花后3周、开花后4周和成熟期分别剪去倒三叶、倒二叶+倒三叶和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比较冠层叶片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剪叶越早,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大;剪叶越晚,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小。周麦16和百麦1号均以开花后4周剪叶相对千粒重最高。周麦16以开花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抽穗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剪去叶片数量对小麦粒重有显著影响,不同源库类型品种均表现为剪去叶片越多,粒重下降越显著。不同剪叶时期与剪叶方式互作对相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周麦16以开花后3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开花期剪去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开花后4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抽穗期剪去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总体而言,减源处理对源限型品种周麦16的影响较大,对库限型品种百麦1号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叶片 源限型品种 库限型品种 相对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68-19970,共3页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叶、茎、柄 蛋白质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欧行奇 卫秀英 李新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形态 叶菜型品种 普通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过程中机械损伤对小麦杂交结实率、千粒重及发芽率的影响
4
作者 欧行奇 李新华 +1 位作者 乔红 樊川川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92,共3页
为了研究小麦在杂交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的损伤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试验以小麦品种百农AK 58为试验材料,在抽穗期的杂交过程采用7种不同的机械损伤处理方式,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结实率、千粒重、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7种不同的机械... 为了研究小麦在杂交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的损伤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试验以小麦品种百农AK 58为试验材料,在抽穗期的杂交过程采用7种不同的机械损伤处理方式,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结实率、千粒重、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7种不同的机械损伤处理的种子结实率在80.13%~93.58%之间;千粒重变动在28.26~42.95 g之间;发芽率在48.33%~82.33%之间。柱头部分受损对小麦杂交结实率影响最大,去掉每朵小花外稃对发芽率的影响最大。其余处理方式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发芽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过程 机械损伤 杂交结实率 千粒重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