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程磊 杨运良 熊亚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8-91,共4页
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其定义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为依据,从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通风质量、通风监测、防灾抗灾能力、通风电耗、通风能力8个方面,确立了16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新的矿井通... 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其定义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为依据,从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通风质量、通风监测、防灾抗灾能力、通风电耗、通风能力8个方面,确立了16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新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算法,在VisualC++6.0平台上研制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BP网络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并经过实际生产矿井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完全吻合,说明了笔者所确定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所采用的BP网络算法正确,可以用来指导实际工作。该计算程序简单,易于操作,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系统评价 矿井通风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BP网络算法 Visual BP网络模型 C++6.0 计算机程序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通风网络 通风设施 通风质量 通风监测 抗灾能力 通风能力 研制开发 生产矿井 预测结果 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被引量:24
2
作者 景国勋 张强 周爱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8-21,共4页
为了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对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预测。经实例证明 ,与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 ,灰色聚类预测方法具有能动态预测、预测准确等优点。该方法将影响突出... 为了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笔者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对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预测。经实例证明 ,与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 ,灰色聚类预测方法具有能动态预测、预测准确等优点。该方法将影响突出的多个因素综合系统的来考虑 ,跳出了常规预测方法只依靠单一指标进行预测的圈子 ,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准确地反映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 灰色系统理论 事故 预测方法 灰色聚类 动态预测 法能 预防与控制 研究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掘进工作面水力挤出措施防突机理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建新 李志强 李三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验及数值仿真等手段,分析了注水过程中煤-水-瓦斯体系特征,研究了注水对煤的力学性质、应力和变形状态以及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措施的防突机理在于注水后,煤体弹性潜能释放缓慢,集中应力带前移,卸... 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验及数值仿真等手段,分析了注水过程中煤-水-瓦斯体系特征,研究了注水对煤的力学性质、应力和变形状态以及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措施的防突机理在于注水后,煤体弹性潜能释放缓慢,集中应力带前移,卸压带加长,瓦斯涌出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水力挤出 防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瓦斯预测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明举 郝富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共4页
结合潘三矿瓦斯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实例,分析了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瓦斯预测的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对基于ArcView的瓦斯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 结合潘三矿瓦斯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实例,分析了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瓦斯预测的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对基于ArcView的瓦斯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预测 GIS 信息管理系统 瓦斯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群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管学茂 胡曙光 姚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0,共4页
运用群子理论建立了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群子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各种因素对流变性能影响的本质机理,并且能建立其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群子的"凝聚与分散"两种竞争作用... 运用群子理论建立了超细水泥灌浆材料流变性能的群子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各种因素对流变性能影响的本质机理,并且能建立其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群子的"凝聚与分散"两种竞争作用,任何影响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因素都是通过改变水泥粒子的"凝聚与分散"双方的竞争能力来实现的;而且群子参数能很好地反映"凝聚与分散"双方竞争能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子理论 超细水泥 流变性能 灌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煤六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初探
6
作者 邵强 吴立云 +1 位作者 杨玉中 景国勋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年第6期53-54,共2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近期兴趣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对生产条件恶劣的煤炭系统而言,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同时,如何开发适应该体系的信息系统是当前进行该体系建设的煤矿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近期兴趣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对生产条件恶劣的煤炭系统而言,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同时,如何开发适应该体系的信息系统是当前进行该体系建设的煤矿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程磊 杨运良 熊亚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1-94,共4页
一个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应该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笔者把上述8个字作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基本内容并给出定义:矿井通风系统为通风方式、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等总称;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定义所规... 一个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应该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笔者把上述8个字作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基本内容并给出定义:矿井通风系统为通风方式、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等总称;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定义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并结合对矿井通风系统经济性、安全性的要求为依据,从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设施、通风质量、通风监测、防灾抗灾能力、通风电耗、通风能力等8个方面共确定了16项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通风网络 通风设施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通风方式 基本内容 系统评价 通风质量 通风监测 抗灾能力 通风能力 推广应用 经济性 安全性 定义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割集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8
作者 景国勋 贾智伟 +1 位作者 段振伟 张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9-102,共4页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矿井火灾进行分析 ,结合平煤六矿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树。阐述了最小割集理论及其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 ,着重提出了对事故树底部事件进行排序分级的加权结构重要度分析法。该方法新颖、简洁而实用 ,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矿井火灾进行分析 ,结合平煤六矿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树。阐述了最小割集理论及其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 ,着重提出了对事故树底部事件进行排序分级的加权结构重要度分析法。该方法新颖、简洁而实用 ,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法 矿井 火灾事故 安全事故 分析方法 安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常规三轴压缩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9
9
作者 杨圣奇 苏承东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通过在伺服试验机上对中、粗颗粒大理岩进行常规三轴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两种颗粒大理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低围压时岩样内部材料并未均匀化,岩石表现为应变软化特性;而高围压时岩样内部材料强度由低到高逐渐屈服,变形趋... 通过在伺服试验机上对中、粗颗粒大理岩进行常规三轴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两种颗粒大理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低围压时岩样内部材料并未均匀化,岩石表现为应变软化特性;而高围压时岩样内部材料强度由低到高逐渐屈服,变形趋于均匀,岩石出现塑性流动特性。岩石的峰值应变与围压显著成正线性关系;中颗粒和粗颗粒岩样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内摩擦系数可以表征材料力学性质,与粒径没有关系;岩石残余强度对围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峰值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大理岩 强度 变形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砂岩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32
10
作者 谌伦建 吴忠 +1 位作者 秦本东 顾海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等仪器设备研究了煤层顶板砂岩在常温到1200℃范围内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煤层顶板砂岩在加热过程中强度急剧降低的温度与岩石内部裂隙形成和晶体形态变化的温度基本一致,说明岩... 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等仪器设备研究了煤层顶板砂岩在常温到1200℃范围内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煤层顶板砂岩在加热过程中强度急剧降低的温度与岩石内部裂隙形成和晶体形态变化的温度基本一致,说明岩石微观结构在高温下的变化对其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煤层顶板砂岩中有机物在高温下的分解和析出,对砂岩中裂隙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砂岩在高温作用下的破坏是晶体晶型转变和膨胀等产生的热应力及有机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力学特性 SEM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危险煤破碎功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蔡成功 熊亚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系统分析了煤破碎的各种学说理论,应用捣碎法测定了突出煤的破碎功,理论验证了破碎功与各学说的符合程度,得出了突出煤破碎比功与坚固性系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破碎符合新表面说,破碎时所消耗的功主要消耗于煤产生新... 系统分析了煤破碎的各种学说理论,应用捣碎法测定了突出煤的破碎功,理论验证了破碎功与各学说的符合程度,得出了突出煤破碎比功与坚固性系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破碎符合新表面说,破碎时所消耗的功主要消耗于煤产生新表面积,与破碎后产生的新表面积成正比.煤破碎比功与煤的坚固性系数符合线性规律,是反映煤抵抗外力破碎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破碎功 表面积 破碎比功 坚固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智懿 熊亚选 张乾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75,共3页
通过对BP神经网络原理的分析 ,设计出了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 ,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matlab语言 ,实现了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使用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和对几十个实际数据的仿真 ,得到... 通过对BP神经网络原理的分析 ,设计出了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 ,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matlab语言 ,实现了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使用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和对几十个实际数据的仿真 ,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果。从预测结果看出 ,达到了工程实际能够接受的预测精度 ,说明该模型能够用于矿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瓦斯涌出量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通风系统平面图自动绘制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郝天轩 李辉 +1 位作者 魏建平 康全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0,共3页
矿井通风系统平面图自动绘制系统———MventCAD的核心功能,不仅实现了巷道的双线自动绘制,而且能够自动对巷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正确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对巷道的连接、相交或交叉自动进行消隐处理。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 巷道 平面图 消隐 空间位置关系 CAD 自动绘制 核心功能 交叉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在饱和动水砂层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金敏 汪建立 张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3-36,共4页
针对隧道在饱和动水砂层中自稳能力差、施工难度大的现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对水泥-水玻璃注浆压力、TSS管注浆工艺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奥法中应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法加固饱和动水砂层隧道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饱和动水砂层 水泥-水玻璃双液 隧道 新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C对6063铝合金晶粒细化的影响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建新 高爱华 李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从两个方面研究了Al-Ti-C添加剂对6063铝合金铸态组织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Al-Ti-C细化剂本身的化学成分及铝合金中Si元素含量对细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机理分析表明,TiC形核颗粒的稳定性与Ti、Si元素的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合理选择铝钛... 从两个方面研究了Al-Ti-C添加剂对6063铝合金铸态组织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Al-Ti-C细化剂本身的化学成分及铝合金中Si元素含量对细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机理分析表明,TiC形核颗粒的稳定性与Ti、Si元素的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合理选择铝钛碳的种类、适当调整Si元素的含量均能改善合金的铸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C 6063铝合金 细化晶粒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晶粒大理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尤明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矿物结构是影响岩石力学特性的根本因素。对晶粒 0.5~1 mm 细晶微风化大理岩和晶粒 0.2~0.5 mm 粉晶风化大理岩,进行了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粉晶大理岩晶粒尺度较小,滑移界面较多,粘接强度稍有变化就显著影响变形,即... 矿物结构是影响岩石力学特性的根本因素。对晶粒 0.5~1 mm 细晶微风化大理岩和晶粒 0.2~0.5 mm 粉晶风化大理岩,进行了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粉晶大理岩晶粒尺度较小,滑移界面较多,粘接强度稍有变化就显著影响变形,即单轴压缩强度离散性较小而杨氏模量离散性较大,杨氏模量是细晶大理岩的 1/3 左右,而单轴压缩强度仅低 20 %。细晶大理岩的杨氏模量与围压无关,粉晶大理岩的杨氏模量随围压而增大,但进入延性变形阶段后两种大理岩的三轴强度完全相同。岩样的剪切破坏角都是随围压增大而减小,最后达到 Coulomb 准则确定的数值。在较高围压下,试样的承载极限与应力路径、材料强度以及内部的缺陷关系不大。晶粒的摩擦决定了大理岩的强度、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晶粒尺度 强度 杨氏模量 破坏角 内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艺的多手段综合优选方法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英 李东印 +1 位作者 张瑞林 王向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1-15,共5页
改进了煤矿设计中传统选择采煤工艺的方法,对于开采工作面,将模糊优先比决策、模糊综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及理论共同应用于采煤工艺的优选上,力图采用多手段综合措施优选出科学的采煤工艺.通过在宝雨山煤矿优选采煤工艺的应... 改进了煤矿设计中传统选择采煤工艺的方法,对于开采工作面,将模糊优先比决策、模糊综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及理论共同应用于采煤工艺的优选上,力图采用多手段综合措施优选出科学的采煤工艺.通过在宝雨山煤矿优选采煤工艺的应用和检验中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在初始信息不完全或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下,较好地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选择出比较合理的采煤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艺 模糊优先比决策 模糊综合评价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志立 程磊 +1 位作者 何敏 熊亚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2,4,共3页
从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出发,考虑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5种主要因素,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所制作的软件进行实际检验,预测结果完全与实际相吻合,可以用来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预测 影响因素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Π型梁支护及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书楷 牛国庆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8,共3页
简要介绍了超化矿区炮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Π型钢梁支护设计方法。通过对回采过程中支架受力情况观测后认为,Π型钢梁支护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支护方式,并得出了该矿采用沿底送巷一次采全高、Π型钢梁支护炮采放顶煤工艺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简要介绍了超化矿区炮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Π型钢梁支护设计方法。通过对回采过程中支架受力情况观测后认为,Π型钢梁支护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支护方式,并得出了该矿采用沿底送巷一次采全高、Π型钢梁支护炮采放顶煤工艺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工艺 支护 设计 矿山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冲孔技术在严重突出煤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94
20
作者 刘明举 孔留安 +3 位作者 郝富昌 辛新平 魏国营 刘彦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各种防突措施的优缺点,研究了水力冲孔技术的防突机理,阐述了水力冲孔的工艺流程.研究表明,在严重突出矿井采用水力冲孔措施,可有效地消除激发突出的应力,大幅度地释放煤体中的瓦斯,增大了煤体抑制突出的阻力,很好地起...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各种防突措施的优缺点,研究了水力冲孔技术的防突机理,阐述了水力冲孔的工艺流程.研究表明,在严重突出矿井采用水力冲孔措施,可有效地消除激发突出的应力,大幅度地释放煤体中的瓦斯,增大了煤体抑制突出的阻力,很好地起到了综合防突的作用,且提高巷道掘进速度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孔 突出煤层 防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