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模拟在大型钢锭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瑞霞 刘启平 +2 位作者 何斌锋 王狂飞 米国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6-59,共4页
介绍了View Cast软件在大型钢锭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利用View Cast软件强大的设计计算功能计算了钢锭的浇注系统(主要是冒口的计算,包括冒口的数目及尺寸),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该工艺设计的可行性,所得结果并与实际的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表... 介绍了View Cast软件在大型钢锭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利用View Cast软件强大的设计计算功能计算了钢锭的浇注系统(主要是冒口的计算,包括冒口的数目及尺寸),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该工艺设计的可行性,所得结果并与实际的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工艺大大的减少了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W Cast软件 钢锭 冒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sh函数的计算机日志完整性检测模型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牛飞斐 张若箐 +1 位作者 杨亚涛 李子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0-834,共5页
计算机日志完整与否关系到取证证据真实与否,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个日志完整性检测模型。模型包括两个模块,日志完整性检测模块主要利用哈希函数为计算机系统日志生成一系列日志唯一标识符和其序列号,标识符的特殊关联作用可快速检测出... 计算机日志完整与否关系到取证证据真实与否,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个日志完整性检测模型。模型包括两个模块,日志完整性检测模块主要利用哈希函数为计算机系统日志生成一系列日志唯一标识符和其序列号,标识符的特殊关联作用可快速检测出日志是否被篡改,序列号能准确查到日志被篡改位置,同时利用数字签名技术为标识符确认身份,防止其在传送中身份被伪造,引入的可信第三方模块利用可信硬件很好提高了其存储安全性,也保证日志完整性检测离线、断电或被敌手攻击情况下正常工作。安全性分析与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安全可靠,计算复杂度低,尤其对日志数量较大情况下进行检测,其效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日志 完整性检测模型 可信第三方 哈希函数 唯一标识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PASG计算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辉 亢凯航 刘淑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互联网中存在的内部威胁具有隐蔽性高、难以管理等特点。为此,建立一种针对内部威胁的贝叶斯网络攻击图(BNAG)模型。将攻击者在攻击过程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在其动作期间的资源指向为基础,通过<行为,资源>二元组对模型内... 互联网中存在的内部威胁具有隐蔽性高、难以管理等特点。为此,建立一种针对内部威胁的贝叶斯网络攻击图(BNAG)模型。将攻击者在攻击过程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在其动作期间的资源指向为基础,通过<行为,资源>二元组对模型内部进行分析,同时基于BANG模型,量化分析其中的资源与行为、行为与资源间的关联度,进一步给出贝叶斯网络节点概率计算模型(PASG)。将似然加权法作为评估抽样方法,对内部威胁进行预测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PASG模型对内部威胁能够起到有效的预测及防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威胁 贝叶斯网络 网络攻击图 似然加权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AUV全局路径规划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磊 刘晶晶 +1 位作者 齐俊艳 贺军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在传统人工势场法路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碰撞、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IAPF)的AUV全局路径规划算法。首先... 目的为了解决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在传统人工势场法路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碰撞、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IAPF)的AUV全局路径规划算法。首先为解决引力过大导致的碰撞问题,引入作用阈限制目标点的吸引力;然后在斥力场添加距离修正因子修正斥力函数,防止目标点离障碍物过近时,由于斥力大于引力引起目标不可达现象,同时考虑到障碍物大小的不等性会影响斥力的作用范围,对障碍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进行修改;最后在此基础上添加外力,利用外力和势场力的共同作用使AUV沿切线方向行驶,从而摆脱局部极小点或陷阱区域。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规划出一条最优路径,与同类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运行时间短,成功率高。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AUV全局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引入作用阈、距离修正因子、最小安全距离修正以及外力作用,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势场法在AUV路径规划中存在的碰撞、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极小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势场 作用阈 AUV 修正因子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d-分隔定理的节点置信度计算方法
5
作者 王辉 亢凯航 王云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11期288-296,共9页
现有的贝叶斯网络节点置信度计算方法,存在着因条件概率的错误计算和节点的相关性导致的节点置信度错误计算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节点置信度的准确性,影响了网络威胁传播路径预测的有效性。为此,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d-分隔定理的节点置... 现有的贝叶斯网络节点置信度计算方法,存在着因条件概率的错误计算和节点的相关性导致的节点置信度错误计算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节点置信度的准确性,影响了网络威胁传播路径预测的有效性。为此,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d-分隔定理的节点置信度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攻击成本和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提出攻击行为发生的条件概率计算方法,以解决条件概率的错误计算问题;其次,通过引入贝叶斯网络分隔定理,使存在关联性的节点在它们共有的d-分隔集合条件下相互独立,并提出节点置信度的计算方法,以有效地避免相关性导致的节点置信度错误计算;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节点置信度的错误计算问题,提高了节点置信度的准确性,实现了对网络威胁传播路径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置信度 条件概率 相关性 d-分隔 攻击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
6
作者 王淼 董星星 +3 位作者 高继勋 方振西 唐昊 李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5-2663,共9页
为了弥补现有的二维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大都利用点、最小外包矩形等近似地代替空间对象,距离真实空间对象间方向关系的描述与推理仍存在差距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该模型借助Gestalt... 为了弥补现有的二维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大都利用点、最小外包矩形等近似地代替空间对象,距离真实空间对象间方向关系的描述与推理仍存在差距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该模型借助Gestalt心理学理论,通过提取非连通空间对象的特征点、特征链,构建空间对象间的可视区域,生成方向关系Voronoi图,实现了非连通、含洞的参考对象与目标对象间方向关系的表达。该模型较好地顾及了空间对象形状、大小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表达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为了提高复杂空间对象方向关系复合推理的精度,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个非连通对象间主方向关系复合推理算法。该算法借助Tile-union运算和Pr运算,实现了该模型下基本主方向关系的复合推理,降低推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验证的结果表明,提出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模型及复合推理算法,提高了表达与推理的精度,完善和提高了对复杂空间对象方位关系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Gestalt心理学理论 非连通空间对象 主方向关系 复合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C中基于DRL的“端-多边-云”协作计算卸载算法
7
作者 彭维平 杨玉莹 +2 位作者 王戈 宋成 阎俊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车载边缘计算中用户服务质量低以及边缘节点资源不足的问题,方法结合车载边缘计算和停车边缘计算技术,提出“端-多边-云”协作计算卸载模型,并设计基于DRL的协作计算卸载与资源分配算法(coope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目的为了解决车载边缘计算中用户服务质量低以及边缘节点资源不足的问题,方法结合车载边缘计算和停车边缘计算技术,提出“端-多边-云”协作计算卸载模型,并设计基于DRL的协作计算卸载与资源分配算法(coope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RL,DRL-CCORA)。首先,将路边停放车辆的算力构建成停车边缘服务器(parking edge server,PES),联合边缘节点为车辆任务提供计算服务,减轻边缘节点的负载;其次,将计算卸载与资源分配问题转化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综合时延、能耗和服务质量构建奖励函数,并根据任务需要的计算资源、任务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车辆到PES的距离对计算任务进行预分类处理,缩减问题的规模;最后,利用双深度Q网络(double deep q network,DDQN)算法获得计算卸载和资源分配的最优策略。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对比算法,所提算法的用户总服务质量提高了6.25%,任务的完成率提高了10.26%,任务计算的时延和能耗分别降低了18.8%、5.26%。结论所提算法优化了边缘节点的负载,降低了任务完成的时延和能耗,提高了用户的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边缘计算 停车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资源分配 双深度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PU的拟单层覆盖近似集计算方法
8
作者 吴正江 吕成功 王梦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2,共12页
拟单层覆盖粗糙集是一种匹配集值信息系统且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粗糙集模型。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大量计算密集且逻辑简单的运算,为此,提出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矩阵化表示方法,以利用图形处理器(GPU)强大的计算性能加速计算... 拟单层覆盖粗糙集是一种匹配集值信息系统且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粗糙集模型。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大量计算密集且逻辑简单的运算,为此,提出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矩阵化表示方法,以利用图形处理器(GPU)强大的计算性能加速计算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使用布尔矩阵表示拟单层覆盖近似空间中的元素,引入与集合运算对应的布尔矩阵算子,提出拟单层覆盖粗糙近似集(DE、DA、DE0与DA0)的矩阵表示,并设计矩阵化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算法(M_SMC)。同时,相应的定理证明了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矩阵表示形式与原始定义的等价性。然而,M_SMC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矩阵存储和计算步骤的内存消耗过多问题。为了将算法部署到显存有限的GPU上,优化矩阵存储和计算步骤,提出分批处理的矩阵化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算法(BM_SMC)。在10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GPU的BM_SMC算法与单纯使用中央处理器(CPU)的BM_SMC算法相比计算效率提高2.16~11.3倍,BM_SMC算法可以在有限的存储空间条件下充分利用GPU,能够有效地提高拟单层覆盖近似集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单层覆盖近似集 集值信息系统 矩阵化 GPU加速 分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理想条件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无线携能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通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兴旺 王新莹 +3 位作者 田心记 王心水 秦攀科 陈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2442,共9页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了所提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雷达感知性能,分别推导出系统中断概率(OP)、遍历速率(ER)、检测概率(PoD)以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REIR)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完美SIC和CEE对系统的性能有负面影响;中断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高信噪比区域趋于定值;遍历速率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随基站发射功率增大而增加,在高信噪比区域稳定于一个上限值;在不同的检测阈值下,检测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联合雷达检测和通信覆盖概率(JRDCCP)分别随中断阈值和检测阈值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无线携能通信 非正交多址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低时延传输方法
10
作者 李小丽 王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8-181,共4页
为实时传输海量船舶图像,为有效监控船舶实时航行状况提供保障,研究基于云计算的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低时延传输方法。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传输平台,通过平台数据接收单元将大量船舶网络数据存入云端服务器内;数据处理单... 为实时传输海量船舶图像,为有效监控船舶实时航行状况提供保障,研究基于云计算的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低时延传输方法。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传输平台,通过平台数据接收单元将大量船舶网络数据存入云端服务器内;数据处理单元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特点,结合并行运行框架Map Reduce和并行化K-means聚类算法,并行挖掘云端服务器内的船舶图像网络数据;信道均衡单元结合所构建的船舶通信网络节点能量消耗模型,均衡船舶通信网络信道,运用均衡信道实现所挖掘船舶图像网络数据的传输。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数据挖掘速率高,数据传输过程中各信道能量开销均衡,且可低至3.5 k J,传输船舶图像网络数据的时延可低至10.23 ms,实现了数据的低时延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船舶图像 网络数据 低时延传输 聚类算法 信道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LSTM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磊 马驰骋 +1 位作者 齐俊艳 袁瑞甫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煤矿开采安全问题尤其是采空区地表沉降现象会对人员安全及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研究合适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具有很大意义。矿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复杂,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数据拟合效果差且现有的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多是单... 煤矿开采安全问题尤其是采空区地表沉降现象会对人员安全及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研究合适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具有很大意义。矿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复杂,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矿区地表沉降数据拟合效果差且现有的地表沉降预测研究多是单独进行概率预测或考虑时序特性进行点预测,难以在考虑数据的时序特征的同时对其随机性进行定量描述。针对此问题,在对数据本身性质进行观察分析后选择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进行时序特征的概率预测,结合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来学习复杂的且具有长期依赖性的非线性时序特征。提出基于ARIMA-LSTM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利用ARIMA模型对数据的时序线性部分进行预测,并将ARIMA模型预测的残差数据辅助LSTM模型训练,在考虑时序特征的同时对数据的随机性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采用ARIMA或LSTM模型,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MSE为0.262 87,MAE为0.408 15,RMSE为0.512 71)。进一步的对比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雷达卫星影像数据(经SBAS-INSAR处理后)趋势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地表沉降预测 时序概率预测 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策略的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葳鹏 刘镕飞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1-758,共8页
无线传感网络消除了物理电缆,降低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收集信息的难度,但通常具有较低的带宽和有限的能量.为了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和最高的网络性能,将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表述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信息有效性... 无线传感网络消除了物理电缆,降低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收集信息的难度,但通常具有较低的带宽和有限的能量.为了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和最高的网络性能,将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表述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信息有效性被指定为模态保证准则,网络性能通过能量效率与网络连接性相结合来衡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种群自动学习的鲸鱼优化算法,用整数编码代替二进制编码对解进行编码;采用多种群策略搜索最优解;最后通过自动学习机制加快寻找帕累托最优解集.数值实验表明,优化准则可以在信息有效性和网络性能之间进行权衡,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最佳无线传感器布置问题,并且优于常用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结构健康监测 鲸鱼优化算法 最佳传感器布置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黏菌算法优化TCN−LSTM−MHSA的巷道锚杆(索)应力预测模型
13
作者 齐俊艳 车玉浩 +1 位作者 王磊 袁瑞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锚杆(索)应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短期突变与长期时序依赖特征,而传统单一预测模型对长期趋势建模能力有限且对局部突变敏感性不足,往往难以全面捕捉上述复杂特征。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ISMA)优化时间卷积网络(TCN)−... 锚杆(索)应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短期突变与长期时序依赖特征,而传统单一预测模型对长期趋势建模能力有限且对局部突变敏感性不足,往往难以全面捕捉上述复杂特征。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ISMA)优化时间卷积网络(TC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HSA)的锚杆(索)应力预测模型。在煤矿巷道锚杆(索)应力预测问题中,模型训练过程通常涉及超参数调整、学习率选择等复杂优化任务,为提升模型的训练效率与预测精度,提出ISMA,引入邻域搜索与动态步长因子增强局部搜索能力,融合人工蜂群搜索机制提升全局搜索效率,有效增强模型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TCN−LSTM−MHSA模型采用TCN提取局部时序特征,利用LSTM学习数据的长期依赖关系,通过MHSA强化对全局时序依赖的建模,从而提高模型对锚杆(索)应力的预测能力。在TCN−LSTM−MHSA模型的训练中利用ISMA对学习率进行迭代寻优,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①与黏菌算法(SMA)、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麻雀搜索算法(SSA)相比,ISMA优化策略在多个基准函数测试中表现出更优的收敛速度与寻优能力。②在应力预测实验中,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TCN,LSTM,MHSA模块的必要性。③ISMA优化TCN−LSTM−MHSA模型在MAE,RMSE及R 2等指标上均优于BP,GRU等主流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索)支护 锚杆(索)应力预测 黏菌算法 时间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herCAT的液压支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14
作者 王磊 孙凯 +1 位作者 袁瑞甫 齐俊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3,共11页
目的液压支架是煤矿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解决液压支架通信网络通信速率低与同步性差的问题,方法以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为对象,设计一套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深入探讨液压支架的数据传输与控制问题。EtherCAT通信基于标准的以太网数据... 目的液压支架是煤矿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解决液压支架通信网络通信速率低与同步性差的问题,方法以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为对象,设计一套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深入探讨液压支架的数据传输与控制问题。EtherCAT通信基于标准的以太网数据帧,优化了协议栈的应用层和数据链路层。将EtherCAT总线应用于整个液压支架通信网络,完成液压支架智能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将液压支架的单架控制、邻架控制和成组控制等命令结合EtherCAT报文嵌入以太网数据帧中,实现直达I/O的以太网控制。基于建立的液压支架运动模型,利用EtherCAT总线的高精度分布式时钟(DC)同步机制,实现对采煤机位姿及液压支架升降、推进、移动等动作的精确控制。结果采用EtherCAT总线替代传统的CAN总线后,通信速率从1 MB/s提升至100 MB/s,显著增强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同时,网络拓扑结构从单一的总线型扩展为更加灵活的混合拓扑结构,适应范围更广。主站对液压支架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有效简化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利用EtherCAT的分布时钟(DC)同步机制,实现了微秒级的运动控制更新周期,确保了液压支架从站与主站之间的快速数据交换。结论通过引入EtherCAT总线技术,显著提升了液压支架的控制效率和通信速率。研究结果不仅完善了智能无人采煤开采技术体系,为后续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还对促进煤矿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ETHERCAT 监控分站 煤矿开采 故障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A-UNet网络的煤岩组合体裂隙识别与三维重构
15
作者 王登科 王龙航 +6 位作者 秦亚光 位乐 曹塘根 李文睿 李璐 陈旭 夏玉玲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在煤岩组合体裂隙三维重构中,针对传统阈值分割方法无法准确确定煤岩之间的阈值大小从而导致裂隙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VRA-UNet煤岩组合体裂隙精确识别模型,为煤岩组合体裂隙精确识别提供了一种优化解决... 在煤岩组合体裂隙三维重构中,针对传统阈值分割方法无法准确确定煤岩之间的阈值大小从而导致裂隙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VRA-UNet煤岩组合体裂隙精确识别模型,为煤岩组合体裂隙精确识别提供了一种优化解决方案。为了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防止初始化模型参数过于随机,使用VGG16模块作为骨干特征提取网络。针对煤岩组合体裂隙拓扑结构复杂,非均匀性强等问题,在上采样部分引入使用残差连接且具有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的注意力模块(ResCBAM)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缓解模型梯度消失的问题。在下采样的末端加入了利用不同尺度卷积核的非对称空洞金字塔模块(AC-ASPP),通过多尺度的特征提取,提高模型对不同大小裂隙的识别能力。同时,利用煤岩组合体CT扫描图像数据集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VRA-UNet模型在裂隙提取和识别方面性能良好,平均交并比、像素平均值及识别精度分别为85.22%、90.80%和91.95%;与主流的分割网络UNet、PSPNet、DeeplabV3+、FCN和SegNet相比,VRA-UNet模型的平均交并比分别提高了6.05%、16.7%、10.77%、6.87%和6.4%,像素平均值分别提高了7.13%、13.29%、12.84%、7.4%和7.53%,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3.82%、14.45%、7.4%、5.58%和4.31%;VRA-UNet识别出的裂隙结构分形维数与原始CT扫描裂隙结构分形维数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真实还原了煤岩组合体内部裂隙结构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裂隙识别 裂隙重构 卷积神经网络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O优化VMD和TCN-Bi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16
作者 逯静 张燕茹 王瑞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1,共11页
针对风力发电过程中出现的不平稳、波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风力发电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时序卷积网络(TCN)-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联合构建的短期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由于... 针对风力发电过程中出现的不平稳、波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风力发电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时序卷积网络(TCN)-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联合构建的短期风力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由于风电功率受多方面气象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来确定气象因素特征的重要性,对特征进行排序并提取出最优的特征。其次,利用VMD将原始功率数据由不平稳序列分解成较平稳的子序列,为解决VMD的两个参数即模态数和惩罚因子难以人工确定的问题,使用BWO对VMD的参数进行寻优,利用优化后的VMD对非平稳电力信号进行有效分解。然后,将分解后的各平稳子序列加上提取出的最优特征进行TCN-BiGRU组合模型预测。最后,将各子序列的预测值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结果。以中国的某风电场的实际数据为例,通过多种单一模型与组合模型对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BWO优化VMD和TCN-BiGRU联合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百分比误差的指标精度均比其他模型有所提高。本文方法在风电功率预测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风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随机森林 时序卷积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白鲸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心图像生物扰动强度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17
作者 芦碧波 何佳康 +2 位作者 牛永斌 沈文啟 姚康为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传统生物扰动强度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识别后对照生物扰动指数图版进行半定量划分,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执行效率低且结果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文中通过引入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到ResNet-50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加入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模型(Res-EMANet)。该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初始学习率为0.01,权重衰减参数为0.0001;批次大小设置为16,共执行了300个轮次。从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和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等5个方面评价了模型结构改进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16口取心井3028张含不同等级生物扰动的岩心照片数据集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够准确划分岩心数字图像上0~5级别的生物扰动强度,准确率高达91%,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方法和已有的ResNet-50模型。(2)该模型在提升生物扰动等级识别准确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对专家知识的依赖和人工评估生物扰动等级的劳动强度及个人主观性的影响,在生物扰动特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定量化分析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应用优势。本研究为生物扰动程度评估和识别的自动化处理提供了一款高效可靠的定量化分析工具,这对油气勘探领域的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碳酸盐岩储集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聚类和BKA-VMD-TCN-BiLSTM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18
作者 王瑞 李哲 逯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603,共12页
针对光伏系统功率输出因天气条件波动大且随机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短期光伏功率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GMKmeans)将原始光伏数据集分为晴天、阴天和雨天3种天气模式。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变分模态分... 针对光伏系统功率输出因天气条件波动大且随机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短期光伏功率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GMKmeans)将原始光伏数据集分为晴天、阴天和雨天3种天气模式。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变分模态分解(VMD)分解数量和惩罚因子难以人工确定的问题,引入黑翅鸢优化算法(BKA)实现VMD参数的自适应优化。随后利用优化后的VMD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数据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确保模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模拟光伏功率随时间演变的复杂模式。最后,针对各IMF分量分别构建时序卷积网络(TCN)-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组合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叠加重构,实现对整体光伏功率输出的高精度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提升了光伏功率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黑翅鸢优化算法 时序卷积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泵故障PSO-BP诊断层与D-S决策层融合诊断
19
作者 刘源 李建国 王飞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4,共4页
为了解决用单一(振动,压力,温度)传感器对液压泵故障诊断时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粒子群(PSO)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的方式使BP网络获得更强全局寻优性能,利用D-S证据理论来完成多传感器信号的融合处理,从而获得更优的诊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决用单一(振动,压力,温度)传感器对液压泵故障诊断时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粒子群(PSO)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的方式使BP网络获得更强全局寻优性能,利用D-S证据理论来完成多传感器信号的融合处理,从而获得更优的诊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融合算法联合诊断时柱塞磨损达到99.12%的准确率。采用优化处理的融合算法测定磨损故障时获得了几乎为100%的支持度,通过对比可以排除其它故障。单一(振动,压力,温度)传感器诊断精度基本没有超多90%,通过DS决策层把数据进行融合后精度都在98%以上,因此充分证明了PSO-BP诊断层与D-S决策层融合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具有很高的液压泵故障诊断效率,尤其适用于一些微弱的故障信息,对提前侦测故障危险具有很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故障诊断 多源传感器 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诊断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
20
作者 吴志强 范智博 +2 位作者 郭警醒 张希帆 王艳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型,采用开放边界条件,模拟不同交通控制参数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分析交通系统入口进车概率、各路口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绿时差和各路段长度对3条连续路段交通状态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中,进车概率增加对上游路段影响更大,将其控制在0.6以下,可减少停滞车数量与堵车概率;上游路口信号周期时长较短能减轻下游路段交通压力,而下游对上游影响较小,上游路口绿信比过大影响相邻下游路段的交通状态;信号周期时长设为90 s、绿信比设为0.6较适宜,低于0.5会大幅增加停车等待概率;上游路口的绿时差可适当缓解下游拥堵;路段长度增加会使本路段排队车辆数增多,但对其他路段影响较小。结论在3个连续路口的城市干线交通系统中,降低进车概率,合理调控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绿时差等参数,能减少路口交通排队,降低拥堵,这可为城市干线交通设计和连续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线交通 连续路口 协调控制 元胞自动机 交通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