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资源量估算及有利开发层段预测
1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赵锦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征,提出有利层段优选模型。结果表明: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平均实测含气量分别为12.36和9.77 m^(3)/t,平均含气量梯度分别为2.56和1.60 m^(3)/(t·hm);二煤段、三煤段和四煤段的平均实测全烃值分别为0.39%、1.04%和0.85%,含煤岩系的含气量随全烃值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系气总资源量为214.20×10^(8) m^(3),资源丰度为2.15×10^(8) m^(3)/km^(2);在区域分布上,首山一矿煤系气的总资源量最高,平煤八矿和十三矿中等,平煤十矿较低;垂向上,二煤段煤系气总资源量最高,四煤段次之,三煤段最小;研究区的有利指数为0.005~0.475,平均为0.172,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3个,较有利层段5个,不利层段4个;区域上的优先开发顺序依次为首山一矿、平煤十矿、平煤十三矿和平煤八矿,垂向上的优先开发层段依次为二煤段、四煤段和三煤段。研究成果可为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有利开发层段的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量
资源量
有利层段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控制
2
作者
李延河
王保玉
+3 位作者
刘顺喜
倪小明
王娟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4,共15页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以及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从而揭示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煤系气(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环境,也就是潮坪上的泥炭沼泽(泥炭坪)、三角洲分流间湾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系气的成藏。基于地层沉积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出9种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序列类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煤系气赋存的沉积环境模式。研究还表明,区内煤系气含量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不仅与滨岸潮坪沼泽、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间湾沼泽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储集层厚度变化相关。该成果可为今后平顶山地区煤系气勘探开发井的设计、部署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华北地区相同含煤地层的煤系气开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开发
地质勘探
含煤地层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武乡南煤层气赋存主控地质因素及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
17
3
作者
宋慧波
安红亮
+4 位作者
刘顺喜
于振锋
金毅
王保玉
王长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74-3987,共14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武乡南区块石炭—二叠系太原组15号煤和山西组3号煤的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含气性和煤层赋存特征开展研究,探讨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并采用模糊数学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结果表...
通过对沁水盆地武乡南区块石炭—二叠系太原组15号煤和山西组3号煤的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含气性和煤层赋存特征开展研究,探讨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并采用模糊数学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潮坪灰岩-砂泥岩相、山西组三角洲分流间湾泥岩-粉砂岩相和泥炭沼泽-黑色泥岩相为煤层主要形成环境,其中潮坪和三角洲分流间湾中泥炭沼泽区为煤层发育的最佳地带;两层煤赋存形态一致,均为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向西的单斜构造,埋深自东向西逐渐加深;煤层厚度太原组15号煤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山西组3号煤则整体从北向南逐渐变厚。煤层含气量主要受控于煤层厚度、埋深、顶板岩性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含气量与煤层厚度、埋深呈正相关性;砂质泥岩、泥岩封盖性能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构造因素中封闭性较差的正断层导致煤层气的逸散,逆断层则相反,往往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因此,研究区煤层气富集区为构造简单或逆断层发育、煤层厚度大,埋深大以及顶底板岩性为厚层砂质泥岩和泥岩区域,同时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煤层气富集区15号煤、3号煤分别位于勘探井W26-W31-W41和W1-W20-W2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乡南区块
煤层气
富集区预测
模糊评价
层次分析法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资源量估算及有利开发层段预测
1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王保玉
赵锦程
机构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煤系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院
河南
理
工
大学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
高效
利用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理
工
大学
能源科学与
工
程学院
河南
理
工
大学
资源
环境学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煤体结构组合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演化特征与起裂选择联动效应”(41872189)。
文摘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平顶山矿区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煤系气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以平顶山东部矿区为例,从煤系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储层物性特征出发,剖析煤系气富集特征,提出有利层段优选模型。结果表明:二1煤层和四2煤层的平均实测含气量分别为12.36和9.77 m^(3)/t,平均含气量梯度分别为2.56和1.60 m^(3)/(t·hm);二煤段、三煤段和四煤段的平均实测全烃值分别为0.39%、1.04%和0.85%,含煤岩系的含气量随全烃值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平顶山东部矿区的煤系气总资源量为214.20×10^(8) m^(3),资源丰度为2.15×10^(8) m^(3)/km^(2);在区域分布上,首山一矿煤系气的总资源量最高,平煤八矿和十三矿中等,平煤十矿较低;垂向上,二煤段煤系气总资源量最高,四煤段次之,三煤段最小;研究区的有利指数为0.005~0.475,平均为0.172,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3个,较有利层段5个,不利层段4个;区域上的优先开发顺序依次为首山一矿、平煤十矿、平煤十三矿和平煤八矿,垂向上的优先开发层段依次为二煤段、四煤段和三煤段。研究成果可为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有利开发层段的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量
资源量
有利层段
平顶山矿区
Keywords
coal measure gas
gas content
resources
favorable interval
Pingdingshan mining area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控制
2
作者
李延河
王保玉
刘顺喜
倪小明
王娟
胡斌
机构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煤系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院
河南
理
工
大学
资源
环境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4,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72198)
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编号:21IRTSTHN007)联合资助。
文摘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以及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从而揭示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煤系气(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环境,也就是潮坪上的泥炭沼泽(泥炭坪)、三角洲分流间湾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系气的成藏。基于地层沉积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出9种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序列类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煤系气赋存的沉积环境模式。研究还表明,区内煤系气含量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不仅与滨岸潮坪沼泽、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间湾沼泽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储集层厚度变化相关。该成果可为今后平顶山地区煤系气勘探开发井的设计、部署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华北地区相同含煤地层的煤系气开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煤系气开发
地质勘探
含煤地层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平顶山矿区
Keywords
coal measure gas developmen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al-bearing stratum
Shanxi Formation
Xiashihezi Formation
Pingdingshan mining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武乡南煤层气赋存主控地质因素及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
17
3
作者
宋慧波
安红亮
刘顺喜
于振锋
金毅
王保玉
王长征
机构
河南
理
工
大学
资源
环境学院
煤与煤层
气
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
气
河南
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煤系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74-3987,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2104)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81101013-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2300410127)。
文摘
通过对沁水盆地武乡南区块石炭—二叠系太原组15号煤和山西组3号煤的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含气性和煤层赋存特征开展研究,探讨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并采用模糊数学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潮坪灰岩-砂泥岩相、山西组三角洲分流间湾泥岩-粉砂岩相和泥炭沼泽-黑色泥岩相为煤层主要形成环境,其中潮坪和三角洲分流间湾中泥炭沼泽区为煤层发育的最佳地带;两层煤赋存形态一致,均为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向西的单斜构造,埋深自东向西逐渐加深;煤层厚度太原组15号煤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山西组3号煤则整体从北向南逐渐变厚。煤层含气量主要受控于煤层厚度、埋深、顶板岩性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含气量与煤层厚度、埋深呈正相关性;砂质泥岩、泥岩封盖性能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构造因素中封闭性较差的正断层导致煤层气的逸散,逆断层则相反,往往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因此,研究区煤层气富集区为构造简单或逆断层发育、煤层厚度大,埋深大以及顶底板岩性为厚层砂质泥岩和泥岩区域,同时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煤层气富集区15号煤、3号煤分别位于勘探井W26-W31-W41和W1-W20-W2一带。
关键词
武乡南区块
煤层气
富集区预测
模糊评价
层次分析法
沁水盆地
Keywords
southern Wuxiang block
coalbed methane(CBM)
enrichment area prediction
fuzz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Qinshui Basi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平顶山东部矿区煤系气资源量估算及有利开发层段预测
李延河
倪小明
王保玉
赵锦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南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控制
李延河
王保玉
刘顺喜
倪小明
王娟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沁水盆地武乡南煤层气赋存主控地质因素及富集区预测
宋慧波
安红亮
刘顺喜
于振锋
金毅
王保玉
王长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