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湿法碳化电石渣的碳酸钙制备及其性能调控研究
1
作者 张赛赛 张欣雨 +3 位作者 沈园园 朱建平 刘松辉 管学茂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生产乙炔气体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carbide slag,CS),解决电石渣堆存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CO_(2)的封存,本文开展了湿法碳化方法调控电石渣合成不同晶型碳酸钙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首先,在室温条件下,考察不同CO_(2)通气速率... 目的为充分利用生产乙炔气体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carbide slag,CS),解决电石渣堆存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CO_(2)的封存,本文开展了湿法碳化方法调控电石渣合成不同晶型碳酸钙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首先,在室温条件下,考察不同CO_(2)通气速率对电石渣湿法碳化过程的影响,合成方解石型碳酸钙;然后在80℃条件下,利用氯化镁作为晶型调控剂,合成文石型碳酸钙;最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不同条件下电石渣碳化产物的组成和形貌,从晶体结构角度分析电石渣碳化反应的过程及合成不同晶型碳酸钙的机理。结果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电石渣主要碳化生成方解石,不同通气速率仅影响反应前期,实验得到的最优通气速率为4 L/min。80℃条件下,产物转变为文石型碳酸钙晶须。与文石型碳酸钙结构相比,方解石型碳酸钙结构更稳定,室温下易生成;而文石属亚稳态,需氯化镁调控和高温条件。晶体结构与空间群等的差异是导致方解石和文石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碳化产生的本质原因。结论室温下电石渣碳化吸收CO_(2)同时生成方解石型碳酸钙;在改变反应温度和使用晶型调控剂的情况下可调控碳化产物为文石型碳酸钙。研究结果对实现电石渣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CO_(2)的固化封存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湿法碳化 氯化镁 碳酸钙晶须 晶型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烧成拜耳法赤泥-渣土陶粒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树琼 江壮壮 +3 位作者 张海波 毛宇翔 潘崇根 杨雷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1,106,共6页
采用微波技术烧成拜耳法赤泥-渣土陶粒,研究了拜耳法赤泥掺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陶粒吸水率、孔隙率、表观密度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SEM)表征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拜耳法赤泥掺量为20%,烧成温度为1100℃,保... 采用微波技术烧成拜耳法赤泥-渣土陶粒,研究了拜耳法赤泥掺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陶粒吸水率、孔隙率、表观密度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SEM)表征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拜耳法赤泥掺量为20%,烧成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15 min,制备的陶粒性能较好,1 h吸水率为0.25%,孔隙率为0.26%,表观密度为2.06 g/cm^(3);陶粒中形成了赤铁矿、中长石、拉长石、钠长石物相。本研究为拜耳法赤泥和渣土的大规模利用及微波烧成技术制备陶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成 拜耳法赤泥 渣土 陶粒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角石墨烯吸附H_(2)S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孟浩 李得生 +1 位作者 王向岭 王军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9,共7页
硫化氢作为一种神经毒物和腐蚀性气体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并限制工业的发展.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H_(2)S气体分子在原始五角石墨烯、非金属掺杂及金属掺杂五角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详细计算了H_(2)S气体分子与五角石... 硫化氢作为一种神经毒物和腐蚀性气体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并限制工业的发展.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H_(2)S气体分子在原始五角石墨烯、非金属掺杂及金属掺杂五角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详细计算了H_(2)S气体分子与五角石墨烯之间的吸附构型、吸附能及电荷转移.结果表明:1)原始五角石墨烯和非金属元素掺杂五角石墨烯与H_(2)S气体分子间仅为微弱的物理吸附,无法直接用于吸附H_(2)S气体;2) Co、Ni、Cu及Ti掺杂的五角石墨烯对H_(2)S气体的吸附作用显著增强.当金属掺杂在sp^(2)C位置时,掺杂五角石墨烯对H_(2)S气体的吸附效果较好,此时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3) Co、Ni、Cu及Ti掺杂的五角石墨烯均可作为H_(2)S气体的传感/捕获材料.其中Cu掺杂五角石墨烯吸附H_(2)S气体的效果最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设计开发基于五角石墨烯的H_(2)S气体传感/捕获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计算 H_(2)S吸附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S修饰C_(24)N_(24)从CO_(2)/N_(2)混合气体中选择性吸附C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世轩 王岚 +3 位作者 王向岭 张淑洁 邢盈盈 王军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在燃烧后气体中选择性捕获CO_(2),对减缓因CO_(2)浓度过高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S修饰C_(24)N_(24)富勒烯(S@C_(24)N_(24))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首先研究了S@C_(24)... 在燃烧后气体中选择性捕获CO_(2),对减缓因CO_(2)浓度过高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S修饰C_(24)N_(24)富勒烯(S@C_(24)N_(24))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首先研究了S@C_(24)N_(24)的结构和性质,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研究了无电场时S@C_(24)N_(24)对CO_(2)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为弱的物理吸附.另外,进一步研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S@C_(24)N_(24)对CO_(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结合距离(CO_(2)与S)和CO_(2)的键角(O=C=O)随电场的增大而减小;当电场增加到0.018 a.u.时,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关闭电场时,化学吸附又转化为物理吸附.此外,即使在相同的电场条件下,S@C_(24)N_(24)对N_(2)的吸附也为弱的物理吸附.这表明,通过控制外加电场的开/关,S@C_(24)N_(24)可以从CO_(2)/N_(2)混合气体中选择性捕获/释放CO_(2),可作为选择性捕获CO_(2)的优良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4)N_(24) 第一性原理计算 CO_(2)吸附 外加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活化粉煤灰的微观结构及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树琼 葛亚丽 +2 位作者 潘崇根 袁盛 杨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5,共6页
微波辐照是激发粉煤灰活性的一种高效低碳的活化方式,高活性粉煤灰有利于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本工作首先研究了微波辐照温度(600℃、700℃、800℃)对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物相组成和... 微波辐照是激发粉煤灰活性的一种高效低碳的活化方式,高活性粉煤灰有利于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本工作首先研究了微波辐照温度(600℃、700℃、800℃)对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然后研究了活性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辐照促使粉煤灰中的石英相和莫来石相向非晶相转化,极大地提高了粉煤灰的活性。当微波辐照温度为800℃时,与未活化粉煤灰相比,活性粉煤灰非晶相含量从49.13%增加到了58.71%,且28 d活性指数高达94.13%,提高了33.06%。与未活化粉煤灰-水泥浆体相比,800℃微波辐照的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力学性能提升非常显著,其中1 d的抗压强度增加了41.36%。因此,微波辐照活化粉煤灰的合适温度为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粉煤灰 活化 微观结构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锥吸附Na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6
作者 马沛原 王军凯 +1 位作者 邢静怡 王向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1,共9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锥(CNC)、B和N掺杂碳纳米锥(B-CNC和N-CN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NC、B-CNC和N-CNC均可以稳定存在.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Na原子在CNC、B-CNC和N-CN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锥(CNC)、B和N掺杂碳纳米锥(B-CNC和N-CN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NC、B-CNC和N-CNC均可以稳定存在.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Na原子在CNC、B-CNC和N-CN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Na原子在CNC五元碳环中心顶部位置的吸附最强,吸附能为-2.52 eV.CNC的能隙(Eg)为1.96 eV.2)B和N掺杂CNC后,B-CNC和N-CNC的导电性均显著增强.3)与CNC相比,Na原子在B-CNC上的吸附增强,而在N-CNC上的吸附则显著减弱.这表明B-CNC有望作为Na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以CNC为负极材料的Na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锥 第一性原理计算 Na吸附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正交试验的304不锈钢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平 赵焰杰 王李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153,共5页
设计了带交互作用的L 8(27)多因素/因子正交试验方案,利用自制旋转式冲蚀磨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V)、料浆温度(T)和硫酸浓度(C)三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因子(V×T,V×C,T×C,V×T×C)对304不锈钢冲蚀磨损性能... 设计了带交互作用的L 8(27)多因素/因子正交试验方案,利用自制旋转式冲蚀磨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V)、料浆温度(T)和硫酸浓度(C)三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因子(V×T,V×C,T×C,V×T×C)对304不锈钢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考察了各因素/因子对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利用SEM观察了冲蚀磨损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分析了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对304不锈钢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T>C>T×C>V>V×T×C>V×T>V×C,其中T、C、交互作用T×C、V四项的影响高度显著,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V×T×C也表现出一般显著,其余因素/因子不显著。在多因素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时,不应忽略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冲蚀磨损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显著性 304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固化重金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树琼 赵明慧 +2 位作者 杨雷 葛亚丽 毛宇翔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2期9-14,29,共7页
首先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处理办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其次对托贝莫来石结构、性质与应用进行介绍,综述了传统水热条件下托贝莫来石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对微波及其加热原理进行介绍,综述了微波水热条件下合成托贝莫来石的研... 首先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处理办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其次对托贝莫来石结构、性质与应用进行介绍,综述了传统水热条件下托贝莫来石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对微波及其加热原理进行介绍,综述了微波水热条件下合成托贝莫来石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使用托贝莫来石永久固化重金属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托贝莫来石 微波水热合成 永久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