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618-6619,6657,共3页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农业总产值与内部各产业产值及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方法,揭示河南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条件发展演变的特点。
关键词 河南 农业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凤仙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65-69,共5页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河南省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省农产品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总体...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河南省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省农产品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总体来看,发展不平衡,省内传统农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难度还较大,需进一步发挥优势、弱化劣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推动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河南省 农业标准化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81-5682,5754,共3页
在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该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该省农业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功能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文化立体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尚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立体思维尤为重要,包括弘扬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培育科学的当代大学文化精神、培养大学人科学的职业理想信念、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制度体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思想纯正性,...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立体思维尤为重要,包括弘扬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培育科学的当代大学文化精神、培养大学人科学的职业理想信念、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制度体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思想纯正性,又有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文化 立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基本途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尚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就是要把大爱精神内化为大学人的自觉价值追求,把爱心与责任真正融入到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建设和谐校园。根据大学人在学校的岗位、角色,不同的...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就是要把大爱精神内化为大学人的自觉价值追求,把爱心与责任真正融入到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建设和谐校园。根据大学人在学校的岗位、角色,不同的主体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和要求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大学大爱行为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既要区别对待,又要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爱精神 大学行为文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
6
作者 郑小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7,共6页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思想家们对于荣辱观念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涉及荣辱与人性、德性、行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荣辱感产生的人性根源,荣...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思想家们对于荣辱观念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涉及荣辱与人性、德性、行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荣辱感产生的人性根源,荣辱评价的德性基础与行为依据,荣辱感的建立所需的经济、教育等社会条件,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对于荣辱的超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荣辱 人性 德性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法律推理与实现司法公正
7
作者 侯菊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法律推理既是法官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司法行为,因此,法律推理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必然能反映司法是否公正。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法律推理,提高法官的法律推理水平,是充分发挥法律推... 法律推理既是法官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司法行为,因此,法律推理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必然能反映司法是否公正。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法律推理,提高法官的法律推理水平,是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对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推理 司法公正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8
作者 万长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0-173,共4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已逐步被纳入规范的轨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亦日益受到学术界的...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已逐步被纳入规范的轨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亦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需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春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国际机制的参与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两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国际机制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对国际机制的参与,及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与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并在其中发挥建设性... 国际机制的参与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两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国际机制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对国际机制的参与,及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与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并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机制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爱精神与和谐家庭文化建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尚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把和谐家庭文化建设置于弘扬大爱精神的视阈下来探索和研究,就是要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寻求一条科学化、...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把和谐家庭文化建设置于弘扬大爱精神的视阈下来探索和研究,就是要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为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寻求一条科学化、合理化和时代化的思维进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爱精神 和谐家庭文化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组织变迁及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凤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61-3263,3267,共4页
针对近年来中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从现代农业及其经营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中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经营模式创新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中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组织及经营模式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中部传统农区 农业经营组织 经营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照着讲”对“宋学”的当代发展——基于诠释论视阈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谓"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态度。就"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同质性言,都关涉到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现代诠释这一根本问题;而"照着讲"和"接着讲"的... 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谓"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态度。就"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同质性言,都关涉到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现代诠释这一根本问题;而"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在冯友兰这里主要表现为哲学史的整理与哲学理论体系创作即不同研究任务上的差别。从哲学诠释论的视阈看,冯友兰的"照着讲"并非只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简单整理与使之系统化,在积极继承中国传统注经"汉学"、"宋学"的基础上,其创造性地引入近代西方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等现代诠释理论,提升和发展了"汉学",尤其是"宋学"的诠释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照着讲” 宋学 诠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其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当前国民精神信仰存在的部分个体崇高精神信仰淡化、整体精神信仰紊乱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目标诉求包括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塑造过程分为寓社会主义核... 针对当前国民精神信仰存在的部分个体崇高精神信仰淡化、整体精神信仰紊乱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目标诉求包括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塑造过程分为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于国民精神信仰教育、寓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于国民精神信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容性于国民精神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民精神信仰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职业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卫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9,共6页
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数量迅猛增长,其所从事的职业门类也多种多样,但在政治上均负有共同的"拓殖"使命。其中,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日侨为数最多,其将经济活动的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华北沦... 日伪时期,北平市日侨数量迅猛增长,其所从事的职业门类也多种多样,但在政治上均负有共同的"拓殖"使命。其中,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日侨为数最多,其将经济活动的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华北沦陷区的政治中心,北平还聚集了大量在殖民机构中任职的日本"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市 日侨 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万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8,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缺失引发了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的质疑,也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客观评价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构建迫在眉睫。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缺失引发了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的质疑,也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客观评价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构建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注重的因素比较多,但只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这些关键性要素,就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效益、价值做出比较全面、科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效益 评价 原则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与网络化视域下的再意识形态化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发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3,176,共6页
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特定传统价值环境的产物,而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视域下,意识形态的形成主体、场域、路径和载体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全球化和网络化下的意识形态进行考量可以发现,意识形态是一定的主体在一定时期的一种特定的... 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特定传统价值环境的产物,而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视域下,意识形态的形成主体、场域、路径和载体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全球化和网络化下的意识形态进行考量可以发现,意识形态是一定的主体在一定时期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表达。新时期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再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和新的特点,亦即再意识形态化场域的虚拟-开放性、生存的共生-竞争性、主体的平等-隐蔽性、走向的同质-未完成性,其实质就是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在新的价值环境下的一种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网络化 再意识形态化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经世致用学风得失探析
17
作者 陈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清末学风由考据训诂向追求经世致用的转变是当时知识阶层顺应历史潮流而采取的政治上可谓十分睿智的措施。判断经世致用学风"得与失",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标准,就"得"而言,从其政治方面的积极意义去评判固然符合今... 清末学风由考据训诂向追求经世致用的转变是当时知识阶层顺应历史潮流而采取的政治上可谓十分睿智的措施。判断经世致用学风"得与失",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标准,就"得"而言,从其政治方面的积极意义去评判固然符合今人的标准,然而西方学术中那种严谨求实、条分缕析、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的学术理念及学术方法,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更值得注意。清末士人过分地将学术与现实政治挂钩,强调其实用价值,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学术相对于社会问题背景而仍然应当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纯度"较大的学科的"滞后性",客观上助长了此后民国学术史上的偏激狂热、强调学术为政治工具方为"有用"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经世致用 学风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德性能力与技术能力互悖性问题
18
作者 邵发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现代性视域下的德性能力受到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挤压和型塑,技术能力伴生着理性之光的普照登上人类能力的圣坛,但其留下的结局唯有依靠重新审视德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互悖性关系,重述二者基于人的本体地位的一体的始基关照,才能合理化... 现代性视域下的德性能力受到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挤压和型塑,技术能力伴生着理性之光的普照登上人类能力的圣坛,但其留下的结局唯有依靠重新审视德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互悖性关系,重述二者基于人的本体地位的一体的始基关照,才能合理化解其二者的尴尬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德性能力 技术能力:互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利益相关者的认定标准
19
作者 王丽娜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3-35,共3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公司主流理念发出挑战,但却始终对自己论证的逻辑起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莫衷一是。文章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现有概念的比较分析及其功能反思,尝试性地提出三个认定标准,即专用性资源投入、外...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公司主流理念发出挑战,但却始终对自己论证的逻辑起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莫衷一是。文章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现有概念的比较分析及其功能反思,尝试性地提出三个认定标准,即专用性资源投入、外部救济失效、介入公司治理,期望以此为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马建交以来马来西亚对中国认知之转变
20
作者 周聿峨 胡春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8,140,共6页
中马关系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要关系之一,两国自1974年建交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经文教各领域全面的合作关系。中马两国自建交伊始,马来西亚对中国认知的转变过程,经历了由疑虑、恐惧到"信任"的转换路径。马... 中马关系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要关系之一,两国自1974年建交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经文教各领域全面的合作关系。中马两国自建交伊始,马来西亚对中国认知的转变过程,经历了由疑虑、恐惧到"信任"的转换路径。马来西亚对中国不同时期的认知源于国内外因素的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形象定位的转变,但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都是源于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虑 恐惧 信任 认知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