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限空间色温对VDT作业者认知表现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景国勋 张欣毅 +1 位作者 蒋方 王昌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3,共6页
为剖析受限空间色温对VDT作业者的影响,以受限空间和常规空间为对照场景,设置了3000 K,6000 K,9000 K 3种色温条件。通过招募20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作为被试者,利用Open-MATB模拟资源调度作业并采集心率数据,以作业错误率和心率为核心指... 为剖析受限空间色温对VDT作业者的影响,以受限空间和常规空间为对照场景,设置了3000 K,6000 K,9000 K 3种色温条件。通过招募20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作为被试者,利用Open-MATB模拟资源调度作业并采集心率数据,以作业错误率和心率为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实验采用随机顺序设计,每名被试者需完成全部6种(2空间×3色温)实验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空间中,3000 K色温下作业错误率与心率显著高于6000 K,9000 K;受限空间中,6000 K色温下作业错误率和心率显著高于3000 K,9000 K;3000 K与6000 K色温下,受限空间与常规空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9000 K色温下差异较弱(p<0.1);随色温升高,常规空间作业错误率与心率呈先降后升趋势,受限空间则呈先升后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VDT作业照明环境中选择适宜光源色温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色温 心率 作业错误率 受限空间 视觉显示终端(V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情境下煤矿应急标志的优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蒋方 孙妍琳 +1 位作者 张欣毅 景国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提升煤矿在灾害情境下的应急疏散效率与安全性,基于国内外安全标志设计标准,探讨3种灾害情境下煤矿应急疏散标志的优化设计。采用客观眼动实验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严格参照国内外安全标志标准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安全标志作... 为提升煤矿在灾害情境下的应急疏散效率与安全性,基于国内外安全标志设计标准,探讨3种灾害情境下煤矿应急疏散标志的优化设计。采用客观眼动实验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严格参照国内外安全标志标准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安全标志作为基准(样式Ⅰ),并创新性地设计2种新型应急疏散标志:样式Ⅱ(融合箭头、象形、人形图案及文字)与样式Ⅲ(包含箭头、象形灾害图案及文字)。研究结果表明:样式Ⅱ在首次注视时长上显著优于其他设计,数据表明其用时最短,且识别和反应速度均为最快;原始样式(样式Ⅰ)与样式Ⅱ在主观识别时间上相近,但二者均明显优于样式Ⅲ;煤矿企业在设计应急疏散标志时,可优先考虑采用样式Ⅱ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应急撤离的速度与安全保障。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在灾害情境下优化应急疏散标志设计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应急疏散标志 眼动实验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爆炸灾害的复杂网络分析与断链减灾措施研究
3
作者 王远声 景国勋 +1 位作者 郭绍帅 郭昕曜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2141,共10页
为揭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演化路径进而提出科学的断链减灾措施,首先通过我国54起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的文本进行分析,筛选并提取了44个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风险节点;进而,基于复杂网络模型,构建了瓦斯爆炸灾害链的拓扑网络结构... 为揭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演化路径进而提出科学的断链减灾措施,首先通过我国54起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的文本进行分析,筛选并提取了44个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风险节点;进而,基于复杂网络模型,构建了瓦斯爆炸灾害链的拓扑网络结构,分析了关键风险节点的作用关系,计算了各关键风险节点的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链的风险性,揭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链式演化规律;最后,针对网络中关键链的重要度排序结果,提出了断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安全培训不到位、瓦斯积聚和产生火源为重要节点,“监管人员失职→设备老化”“瓦斯积聚→产生高压”和“供风不良→瓦斯积聚”等边的重要度较高。研究结论可为理清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并制定事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矿瓦斯爆炸 复杂网络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文本挖掘下“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情景演化分析
4
作者 郭昕曜 星宇铮 +1 位作者 王远声 吕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6-1476,共11页
为分析“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灾变特点,利用自动化抓取技术提取了2010—2022年国内权威新闻媒体对长江中上游区域的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报道数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术和机器学习方... 为分析“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灾变特点,利用自动化抓取技术提取了2010—2022年国内权威新闻媒体对长江中上游区域的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报道数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新闻文本进行了预处理与数据清洗,实现了灾害信息的自动分类。进而,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了灾害链的拓扑结构,推演了灾害演化过程中的各节点概率,揭示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链的情景演化规律。最后,以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2020年的灾害事件为例,预测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网络中各情景节点概率,验证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在山洪、泥石流、滑坡、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目标变量预测中,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各目标变量的Brier检验平均结果为0.115。研究结论为“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情景演化分析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暴雨-山洪-地质灾害 情景演化 文本挖掘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对高阶构造煤微观结构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东 张瑜 +2 位作者 张硕 李贵中 李贤忠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为揭示深部煤层注入CO_(2)过程中,超临界CO_(2)(SC-CO_(2))对构造煤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山西大平矿贫煤和贵州振兴矿无烟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两类不同破坏程度的高阶煤进行萃取实验,比较了萃取前后煤中孔隙结构和芳香碳网结构参数的差... 为揭示深部煤层注入CO_(2)过程中,超临界CO_(2)(SC-CO_(2))对构造煤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山西大平矿贫煤和贵州振兴矿无烟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两类不同破坏程度的高阶煤进行萃取实验,比较了萃取前后煤中孔隙结构和芳香碳网结构参数的差异,探讨了SC-CO_(2)对不同破坏程度的高阶煤微观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破坏程度增加,两类高阶煤的孔容、孔比表面积增大,孔隙连通性变好。孔径>4 nm时,构造煤分形维数增大,孔隙结构更加复杂。(2)SC-CO_(2)作用下,两类煤的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孔隙分形维数减小,孔隙结构趋于简单化。而不同破坏程度煤的孔容、比表面积、孔隙连通性呈现复杂的变化,表现为SC-CO_(2)作用后,大平矿的构造煤微孔、介孔段比表面积和孔容显著减小,使得总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亦明显减小,孔隙连通性变差;振兴矿构造煤的介孔比表面积和孔容显著增大,使得总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加。(3)SC-CO_(2)萃取作用下,不同破坏程度的高阶煤的碳网层间距d002增大,而延展度La、堆砌度Lc和芳香层数Nc呈减小趋势,且随着破坏程度的增加相应的变化趋于显著,促使不同破坏程度煤的碳网层参数趋于一致。研究认为,SC-CO_(2)与煤岩反应产物溶离煤体引起的扩孔效应,促使煤样平均孔径增大,而产物生成量不同和产物滞留造成的堵孔效应,是引起两类不同破坏程度的高阶煤孔隙差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SC-CO_(2)流体对两类高阶煤的芳香碳网层结构参数的影响与构造破坏作用相反,前者表现为疏松作用,而后者主要为压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构造煤 SC-CO_(2)萃取 孔隙结构 芳香碳网结构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下向小孔径锚固孔钻进产渣特征及高效钻头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孟雄 刘少伟 +3 位作者 贾后省 马念杰 张英 卢运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11-2325,共15页
煤矿巷道下向锚固孔钻进是巷道围岩锚固控制的重要环节,成孔质量与锚固效果成正比。长期以来,小孔径下向锚固孔排渣困难是高质量快速成孔的瓶颈问题。因此,为了降低钻渣生成尺寸,提高排渣效率,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现... 煤矿巷道下向锚固孔钻进是巷道围岩锚固控制的重要环节,成孔质量与锚固效果成正比。长期以来,小孔径下向锚固孔排渣困难是高质量快速成孔的瓶颈问题。因此,为了降低钻渣生成尺寸,提高排渣效率,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现有PDC两翼式钻头产渣尺寸及其周边钻渣运移特征,研发了一种小孔径下向锚固孔高效破岩钻头,优化了钻头进出液通道尺寸,并对设计钻头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现有PDC两翼式钻头在钻孔底部均会形成中心岩柱结构,其尺寸随钻头刀片间距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岩柱是大尺寸钻渣的主要来源,中心岩柱尺寸越大,产生的粒径>2.5 mm的钻渣平均尺寸也越大。改变刀片结构,消除孔底中心岩柱,可降低钻渣生成尺寸;现有钻头结构会造成钻渣局部聚集,导致钻渣上返能量损失;设计的高效破岩钻头因其结构优势较普通钻头更能够减少液渣混合流的能量损失,使钻渣具有更高的上返速度,更有利于钻渣顺利排出;高效破岩钻头的主副刀片会使钻孔底部形成平台结构,保证了孔底岩石均为切削破坏,消除了孔底中心岩柱,使钻渣平均尺寸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钻头,也具有更高的破岩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效破岩钻头有效降低了钻渣生成尺寸,具有更高的成孔速度及排渣效率,工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 小孔径下向锚固孔 PDC两翼式钻头 钻渣尺寸 高效破岩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测度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昕曜 景国勋 +2 位作者 王远声 佀庆民 付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3-1389,共7页
为揭示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主要原因,构建科学的救援能力测度评估方法,提出将救援过程中航空器运行安全性纳入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分析指标体系中,从“运行安全性、救援专业性、体系制度性、技术先进性”4个维度,提取了18个制... 为揭示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主要原因,构建科学的救援能力测度评估方法,提出将救援过程中航空器运行安全性纳入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分析指标体系中,从“运行安全性、救援专业性、体系制度性、技术先进性”4个维度,提取了18个制约因素。通过集成模糊集DS证据理论熵权模型,计算指标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概率隶属度,确定各指标权重,辨识影响通航救援能力的关键指标,量化得出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现状水平。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处于较弱等级,制约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因素主要为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性,以及政府和民间通航应急救援的体系完善性。此外,救援航空器的运行安全性是救援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设备安全保障能力与人员安全保障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程度,应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通用航空 应急救援 模糊集理论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ISM-AHP-SD的机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管控策略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昕曜 彭伟功 +2 位作者 景国勋 王远声 刘河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为厘清造成机场场面交通冲突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首先根据机场场面交通系统布置及运行特点,从“人、机、物、管、环”5个子系统全面识别并提取了30个风险因素;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 为厘清造成机场场面交通冲突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首先根据机场场面交通系统布置及运行特点,从“人、机、物、管、环”5个子系统全面识别并提取了30个风险因素;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SM)对上述风险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划分了风险的影响层次,明确了风险在各层次间的传递路径及造成事故的根源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了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并借助AnyLogic PLE软件构建了机场场面交通风险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筛选出根源因素中对系统风险管控效果显著的4个因素;最后,在单因素风险防控仿真分析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验证了多风险因素防控策略组合对机场场面交通冲突的协同效应及策略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机场安保环境的风险管控效果最为显著;在多因素试验中,应急救援管理、员工知识与工作技能、机场安保环境及奖罚制度措施的风险水平分别控制在0.12、0.31、0.25及0.22时协同管控策略效果最佳。研究结论为大型民航机场科学制定机场场面交通冲突风险防范策略、保障机场运行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民航安全 机场场面冲突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