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应急演练管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小兵 张然 解玉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8-73,共6页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自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广泛开展,近年来在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锻炼应急队伍、磨合应急机制和应急科普宣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应急演练相关问题研究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笔...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自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广泛开展,近年来在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锻炼应急队伍、磨合应急机制和应急科普宣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应急演练相关问题研究也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以"准备—实施—评估"逻辑主线,系统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准备流程与实务、实施形式与方式、评估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所取得主要成果,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加强演练规划管理、注重演练过程评估和实现演练信息化的应急演练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演练 新进展 演练准备 演练实施 演练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洪伟 尹香菊 金英淑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对弱势群体管理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疏散撤离管理技术、特殊环境救援指挥决策管理技术...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对弱势群体管理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疏散撤离管理技术、特殊环境救援指挥决策管理技术、住宿管理服务技术、饮食管理技术、特殊环境心理健康矫正技术、医疗环境卫生救助技术、应急文化管理技术及就业管理技术、弱势群体人机工效设计技术等。并将构建的弱势群体多元救助管理技术体系设计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中弱势群体管理实际进行调查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化救助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安置存在的几大问题,整体来看,被调查人群对弱势群体的整体安置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对构建的救助技术体系持积极肯定评价,表明救助技术体系设置合理有效,获得了救助人群认同;有相当部分被调查人群对弱势群体人机工效设计技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避难场所 灾时运营 弱势群体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德林 赵英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对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和国内研究流派总结的基础上,详细梳理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不同发展时期及应急管理周期各环节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在我国... 为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对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和国内研究流派总结的基础上,详细梳理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不同发展时期及应急管理周期各环节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方法受限及研究侧重点不均衡困境。为克服研究困境,结合我国应急管理特色,提出社会资本在应急管理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避难所灾时运营中的灾民注册管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桂英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79-183,共5页
灾难尤其是巨灾发生后,应急避难所开启,大量灾民迅速涌入应急避难所。注册是应急避难所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手段。它是一种系统收集并记录灾民信息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确定需要救助灾民的规模,了解灾民的特征。注册对于灾民身份的认定以及... 灾难尤其是巨灾发生后,应急避难所开启,大量灾民迅速涌入应急避难所。注册是应急避难所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手段。它是一种系统收集并记录灾民信息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确定需要救助灾民的规模,了解灾民的特征。注册对于灾民身份的认定以及救助物资与服务的分发,危险群体和特需群体的识别,对于应急避难所里的各项管理工作都非常必要。针对目前我国学界对应急避难所灾民注册研究较薄弱的情况,提出了应急避难所灾时运营中灾民注册管理主要由注册、签发文件、更新注册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并为每一部分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应急避难所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所 灾时运营 灾民 注册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社会动员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小兵 陈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4,共9页
为更准确地为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收录的296篇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该领域研究的历年发文数量、期刊... 为更准确地为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收录的296篇应急社会动员研究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该领域研究的历年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研究议题与热点、变化趋势等情况。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应急社会动员研究的年发文数量经历3个阶段的发展,期刊分布日渐广泛,发文机构比较松散;研究议题愈来愈多,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响应阶段应急社会动员的触发情景、实施机制和功能效果;热点议题不断涌现,深度广度持续拓展,研究方法相对局限;后续研究发展空间较大,可侧重于应急社会动员的多方法、全过程、智慧化等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社会动员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QCA的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申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213,共9页
为促进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快速生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诱因、机制、保障3个维度,筛选价值共识、威胁认知、行政动员、协同联动机制、利益均衡机制、法制保障、数智技术等7个条件变量,分析14个案例,以探究跨域... 为促进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快速生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诱因、机制、保障3个维度,筛选价值共识、威胁认知、行政动员、协同联动机制、利益均衡机制、法制保障、数智技术等7个条件变量,分析14个案例,以探究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复杂因果关系。通过组态分析得出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的3种模式,即党政引领型、价值导向型、危机激发型,3种模式在案例库中均匹配到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协同联动机制是生成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其他6个条件变量都不能单独作为生成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优化协同联动机制能够有效推动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事故 跨域协同治理 治理效能 治理共同体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钱洪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9,共7页
探讨了熵及耗散结构理论方法介入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体系研究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逻辑关系,并系统阐释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包括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 探讨了熵及耗散结构理论方法介入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体系研究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逻辑关系,并系统阐释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包括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卫生管理机制、教育文化管理机制等,并勾勒了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逻辑关系图。最后,结合汶川地震灾后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状况,对构建的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进行了初步实践探讨及验证,指出了不足及改进的方向。研究表明,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能有力地促进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灾民的有效避难,对于完善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营管理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应急避难场所 运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 耗散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产品视域下应急预案周期管理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小兵 王建飞 +2 位作者 解玉宾 李伟 刘军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级期等5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和管理需求,揭示了预案管理任务在时间维的分布模式,初步构建了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对预案管理实务的现实思考与梳理,对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公共产品 生命周期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教育理念下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架构策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钱洪伟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175-180,共6页
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内容涉及应急管理基础科学问题、技术性问题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当前对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研究,将其中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等问题混为一谈,没有将应急管理作为一个学科来进行科学学层面深入探讨,造成对应急管理学科... 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内容涉及应急管理基础科学问题、技术性问题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当前对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研究,将其中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等问题混为一谈,没有将应急管理作为一个学科来进行科学学层面深入探讨,造成对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架构难以形成共识。在对国内外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研究现状分析基础上,采用STS教育理念,提炼了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架构,并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上的实际经验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构建STS教育理念下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可以有效推动应急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平台搭建、教学教法转变等工作,也为应急管理学科的教学更具可操作、科研更加接地气提供方向性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学科 技术哲学 知识体系 STS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布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钱洪伟 梅京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199,共6页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然而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建设仍存在着救援力量部署缺乏针对性、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区划,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对救援力量进行针对...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然而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建设仍存在着救援力量部署缺乏针对性、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区划,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对救援力量进行针对性部署,是优化我国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合救援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遵循依托现有的原则,在各区域内设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同时对救援网络构建、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思考:将我国划分为九大区域,依托国家陆地搜寻救护基地,由政府牵头、大中型企业投资入驻,建设九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立以消防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观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区域 应急救援中心 布局设计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的灾民分类管理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桂英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前,国内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致使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要求,应急避难场所的安民作用受到制约。针对这一缺陷,根据灾民来源多样、成分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应急避难场所里的灾民进行分类管理的建议,即对正... 目前,国内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致使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要求,应急避难场所的安民作用受到制约。针对这一缺陷,根据灾民来源多样、成分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应急避难场所里的灾民进行分类管理的建议,即对正常灾民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而对特需灾民则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研究表明,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对灾民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灾民的不同类型、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管理与服务。这一措施有利于应急避难场所发挥更大的应急保障作用,提高避难所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与效力,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灾民 灾时运营 分类管理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组建机制与运维管理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洪伟 李梦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为了组建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采用统计及机制设计等方法,研究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组建机制及其运维管理策略。通过筛选农村易发灾害类型,明确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主要针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火灾事件两类灾害类型;据此,提出农村应急志愿者... 为了组建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采用统计及机制设计等方法,研究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组建机制及其运维管理策略。通过筛选农村易发灾害类型,明确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主要针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火灾事件两类灾害类型;据此,提出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组建机制设计框架,包括招募注册机制、培训机制、专业认证机制、激励机制等;并结合农村区域差异性特点,研究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的运维模式及保障措施。研究表明:该机制及运维策略可以实现农村应急志愿者组织组建及科学运营,从而提高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能力 应急志愿者组织 组建机制 运维管理 应急救援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英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2-337,共16页
通过梳理日本防控传统传染病视角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方法,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以及日本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 通过梳理日本防控传统传染病视角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方法,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新动向,以及日本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与防止感染对策、日常运营管理对策等,以期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应急避难场所的运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应急避难场所 运营管理 新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灾下城市居民应急避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14
作者 刘德林 常晓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219,共8页
为探究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现状,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以河南焦作市为例,首先,采用综合指数法从应急避险知识、技能、意愿和行为4个维度构建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指数;然后,基于文献分析与专家咨询识别并分析影响居... 为探究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现状,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以河南焦作市为例,首先,采用综合指数法从应急避险知识、技能、意愿和行为4个维度构建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指数;然后,基于文献分析与专家咨询识别并分析影响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的10个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市居民洪灾应急避险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应急避险意愿得分最高,避险技能得分最低,避险知识和行为居中;从影响因素看,男性、年轻人群、高学历、高收入、洪灾经历多、家庭规模大、家中有行动不便人员、12岁以下儿童数量多、住宅楼层为平房和居住在洪水易发区的居民应急避险能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城市居民 应急避险能力(EEC) 影响因素 指标权重 避险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辖区单位履行社区治理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运用
15
作者 孔娜娜 张盼盼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学界研究社区治理“主体—业务—效果”评价,评价对象多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组织、居民等与社区有直接隶属关系、业务联系的治理主体,疏于对辖区内跨层级、跨界别、无直接隶属关系或业务联系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有和民营企... 学界研究社区治理“主体—业务—效果”评价,评价对象多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组织、居民等与社区有直接隶属关系、业务联系的治理主体,疏于对辖区内跨层级、跨界别、无直接隶属关系或业务联系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有和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履责评价,未很好解决辖区单位“谁来履责”“如何履责”“如何检验”等问题。审视社区治理宏观场域和现实情景,辖区单位以“组织—资源—行动”三个要素嵌入社区治理行动,建构“责任共担、价值共创、成果共享”的履责框架。遵循科学原则和技术方法,辖区单位履责要素分解为59个可度量、易执行的指标,综合利用层次分析和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辖区单位履责评价指标体系。它为引领、规范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清单式”方案或行动指南;也助力辖区单位在社区治理场景中“价值功能、责任配置、行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 治理共同体 辖区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RR理论视角下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研究——以新乡市洪涝灾害处置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会权 刘璐 谢东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7-31,34,共6页
在梳理现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相关研究成果之上,基于PPRR应急管理理论,对应急概念及手段进行了统一,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框架。从预防、准备、爆发、恢复4个过程,对自然灾害不同发展周期的应急处置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情景下防... 在梳理现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相关研究成果之上,基于PPRR应急管理理论,对应急概念及手段进行了统一,初步构建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框架。从预防、准备、爆发、恢复4个过程,对自然灾害不同发展周期的应急处置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情景下防灾减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以新乡市"7·9"暴雨洪涝灾害为例,探讨灾害下应对手段的具体情景应用。结果表明:自然灾害的发展周期、强度、类型是影响政府应急处置手段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具体应急工作中方法的选用应视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PPRR应急管理理论 应急处置框架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煤矿事故研究:人因风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桑志彪 彭锟 +3 位作者 申霞 贺山峰 钱洪伟 揣小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讨了造成煤矿事故的人因风险因素,认为人因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环境驱使性和可恢复性4个特点,分别从心理、生理、素质、环境、文化、管理6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因风险因素的产生原因,以期为科学研究煤矿人...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讨了造成煤矿事故的人因风险因素,认为人因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环境驱使性和可恢复性4个特点,分别从心理、生理、素质、环境、文化、管理6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人因风险因素的产生原因,以期为科学研究煤矿人因事故形成机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人因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小林 顾令爽 +1 位作者 李义玲 杜久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82-2391,共10页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环境风险的动态综合评价和"差异化"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郑州、许昌、漯河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高,分别为13.79、13.46和13.28,信阳、南阳和三门峡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低,分别为4.15、4.16和5.01;(2)采用系统分层聚类法将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聚为5类环境风险等级区,其中,郑州、许昌、漯河等属于高风险区;焦作、濮阳、鹤壁等属于较高风险区;安阳、开封属于中风险区;平顶山、商丘、周口等市属于较低风险区;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市属于低风险区;(3)根据河南省各市环境风险等级及主导因素的差异,遵循高、较高风险区"重点控制、优先管理"、中低风险区"逐步控制、加强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识别区域环境风险主要贡献因子,而且"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源危险性 受体暴露性 受体抗逆力 区域环境风险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晓冰 张永领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56-162,172,共8页
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频发,对其展开内在机理的分析有利于提升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该文在划分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类型和分析事故灾害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拥挤踩踏事故生命周期理论,深... 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频发,对其展开内在机理的分析有利于提升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该文在划分大型社会活动拥挤踩踏事故类型和分析事故灾害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拥挤踩踏事故生命周期理论,深入剖析了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内在机理。据此,从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减缓和阻断拥挤踩踏事故发展、遏制拥挤踩踏事故进一步演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社会活动 拥挤踩踏 机理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分析的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永领 陈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资源储备、持续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需要开展不同情景下的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估。根据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资源的需求差异,设计6种具有代表性的需求情景;构建2层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 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资源储备、持续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需要开展不同情景下的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估。根据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资源的需求差异,设计6种具有代表性的需求情景;构建2层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建立基于最小判别法-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评价模型,并用算例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引入绝对最优方案的改进TOPSIS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逆序问题,能够直接计算出综合保障能力数值;采用最小判别法不仅能直观看出影响最终保障能力的关键资源或者瓶颈资源,还能反映出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的整体水平。将情景分析引入到评价模型中,则能够全方位评价应急资源的保障能力,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 应急资源 保障能力 评价模型 突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